張宗弋 鄭曉燕





摘要:本文聚焦高中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式教學,闡述了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的一種通用方法——定設列篩分,以幫助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解決項目式教學設計中項目活動組織與學科知識教學不能有效融合的問題。
關鍵詞:項目式學習活動;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
中圖分類號:G434? 文獻標識碼:A? 論文編號:1674-2117(2024)02-0028-04
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旨在全面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促進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和信息社會責任四項核心能力的發展。[1]《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新課標”)在教學建議中明確提出“圍繞學科核心素養,以項目學習為主線,整體規劃設計課程,全面改善學習方式”。[2]這項教學建議要求教師將教學形式由傳統的單課時教學轉向多課時的項目式教學。但是,大部分教師已習慣于根據確定好的單課時教學目標完成課時教學設計,現在要求其對單課時設計前的項目進行整體規劃存在困難。基于此,本文聚焦高中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方法,探究一種有效的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流程,以期幫助高中信息技術教師高效實現上述新課標中提出的要求。
概念簡述
1.項目式學習中的學科核心素養
學科核心素養是學科育人價值的集中體現。新課標中高中信息技術學科核心素養由信息意識、計算思維、數字化學習與創新﹑信息社會責任四個核心要素組成。教師在明確新課標對課程、模塊和課時的素養要求的基礎上,要根據所教學生學情做適當調整,做到因材施教。因此,在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初期,教師要對項目式學習活動所要達到的以學科核心素養為核心的項目學習目標做出適宜設計,這決定著項目學習活動設計的方向和質量,是項目學習活動設計中取舍判斷的最終標準。
2.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要素
學習活動的教學設計是對教學過程中不同類型成分的設計,就面向學科核心素養的項目式學習活動的設計來說,項目目標、項目情境、項目主題、驅動性問題、研究任務、項目評價等都是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重點關注的要素。
3.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的流程
筆者所在的市級項目式教學研究共同體經過近一年的實踐研究,將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的一般流程分為“確定目標、設定問題、列定任務、篩選任務、分割定課”五步,暫稱為“定設列篩分”五步法。
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流程詳述
1.“定”目標,把握項目學習活動設計方向
目標是項目式學習活動設計的指揮棒。[3]新課標倡導基于項目的學習方式,將知識建構、技能培養與思維發展融入到運用數字化工具解決問題和完成任務的過程中,強調以項目為載體﹑融合知識與實踐以突破傳統“知識為中心”的弊端,使學生在問題解決、成果產出的過程中,發展計算思維和數字化學習與創新能力,培養信息意識和信息社會責任感。
要想更好地把握項目設計方向,厘清人的素養培養與學科知識學習的邏輯關系,筆者認為項目式學習活動的目標應以教學內容對應的學業要求為基礎,結合新課標學業水平和內容要求綜合確定。以高中信息技術必修二“信息系統組成與應用”模塊為例,具體如表1所示。
2.“設”問題,賦予學生真實學習的參與感
項目式學習基于真實問題的解決,一個真實的問題可以分為情境、主題、驅動性問題三個層次來描述。
高中信息技術項目設計的真實問題應來源于學生熟悉的信息技術典型運用場景,優質的情境能為學生提供項目目標所要求的大部分素養發展機會。主題是在情境選定后,利用信息技術相關概念對項目內容、研究方式和項目目標的概述性描述,在“定設列篩分”五步法的設計流程里,項目主題將項目學習情境與信息技術知識結合進行綜合表述。驅動性問題就是將比較抽象的、深奧的信息技術本質問題,轉化為特定年齡段的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本質問題比較抽象,而驅動性問題則嵌入了學生感興趣的情境。為了使學生能更聚焦于信息技術某個范疇的學習,更清晰項目研究過程中的學習線索,項目式學習常常只設計一個中心驅動性問題(如表2)。在“設”問題完成后,結合驅動性問題研究過程中涉及的信息技術知識,將第一步鎖“定”的項目學習目標具體化,如下頁表3所示。
3.“列”任務,構建學生項目學習活動域
項目式學習之所以成為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重要方式,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項目式學習是在真實環境中解決真實問題,項目式學習相較于傳統的以知識為中心的學習,其開放性的特點表現特別突出。因此,教師在設計項目式活動時,需要圍繞第二步所“設”問題盡可能列出學生為解決中心驅動性問題可能經歷的研究過程和完成的小任務,一個小任務即為一個學習活動,所有的學習活動構造出學生項目學習活動域。
開放性列舉學習任務形成學生項目學習活動域,有利于教師后期規劃出更高質量的項目學習路徑,設計出更完備的學習支架,提供更豐富的學習資源,設計出更全面的評價量規。
例如,圍繞“信息系統組成與應用”模塊確定的中心驅動性問題是“為學校某個具體活動區域設計和搭建智慧監控系統”,學生項目學習任務列舉如圖1所示。
4.“篩”任務,確定學生項目學習路徑
項目式學習雖然是在真實情境中解決真實問題,但其還是有別于社會生產中的信息化建設項目,主要區別為項目目標不同、項目研究者身份不同、項目研究時間和地域不同、項目規模不同、項目評價方向及標準不同。高中信息技術學科項目學習要求教師圍繞學科核心素養,制訂適應學生理解能力、展現學科核心大概念內涵的當前教學環境能夠支撐且學習路徑邏輯清晰合理的項目學習計劃。
因此,筆者在充分考慮所在學校學生基礎、教學設施和課程計劃等情況的基礎上,圍繞信息系統“人員、信息技術、數據、過程”四個重要概念,從學生項目學習活動域中篩選出學生最終學習任務序列,確定了一條合理的學生項目學習路徑,如上頁圖2所示。
5.“分”任務,形成課時設計框架
為了將項目式學習與固定時間的課堂教學方式融合,教師還需將“篩”出的項目學習活動進行“分”割,形成一節節課時設計,同時,項目學習目標應隨活動分割到各課時,并與課時學習內容結合再次具體化,最終形成各課時設計基本框架。在此框架的指引下,完成各課時的項目學習方法、課堂組織方式、學習資源、評價內容與方式等課堂教學要素設計,“信息系統組成與應用”項目學習課時設計框架如表4所示。
結語
在近一年的研究過程中筆者發現,在教師按照“定設列篩分”五步法來進行項目整體設計的過程中,其教學理念和學科專業水平在項目學習活動設計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高中信息技術教師要緊跟課程改革步伐,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學科專業水平,進而讓自己的課堂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
[2]任友群,黃榮懷.高中信息技術課程標準修訂說明[J].中國電化教育,2016(12):1-3.
[3]鄭蘭琴,鐘璐,牛佳玉.目標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設計與案例分析——以表現性目標導向的協作學習活動為例[J].現代教育技術,2020,30(11):47-54.
作者簡介:張宗弋,工作單位為宜昌市三峽高級中學,信息技術教師;鄭曉燕,工作單位為宜昌市教育科學研究院,信息技術學科教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