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初中歷史教師基于深度學習理念,開展多樣化的主題教學活動,不僅能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方法,深化學生的歷史認知,還能激活學生的邏輯思維、整合思維,提高學生的知識串聯(lián)及深度學習水平。為了使主題教學發(fā)揮應有的作用,文章從深度學習的視角出發(fā),闡述確定主題和目標、開展問題鏈解答、感悟事件、梳理脈絡、解析圖表等具體策略。
【關鍵詞】初中歷史;深度學習;主題教學
作者簡介:周承芳(1981—),女,貴州省六盤水市第二十六中學。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需要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鍛煉學生自主探索、深度學習的能力,培養(yǎng)學生整體化學習的意識,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知識體系構建方法。教師要想更好地完成上述教學任務,可以結合深度學習理念,融合多方面的歷史信息開展主題教學活動。
一、深度學習概述
深度學習指的是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利用已有認知經(jīng)驗探索學科新知識,同時運用多種思維深入研究知識,透徹理解知識的內在含義,最終把已掌握的知識遷移到現(xiàn)實情境,解決實際問題的學習方式。
在歷史學科的深度學習活動中,學生需要通過完成各種深度探知任務,加深對歷史知識的了解,即知道歷史事件發(fā)生的根本原因,了解歷史事件的社會影響及現(xiàn)實意義。學生需要運用邏輯思維梳理歷史發(fā)展脈絡,整體認知歷史知識,從而構建更加完整、更有邏輯的歷史知識體系。學生還需要掌握歷史知識的深度理解方法,能夠結合各種史料信息深入分析和感悟歷史事件的內涵,進而提高深度學習的能力。
二、歷史主題教學概述
歷史主題教學指的是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根據(jù)單元授課內容確定教學主題,依據(jù)主題整合與之相關的歷史信息,從整體的視角出發(fā),引導學生系統(tǒng)地探究歷史知識,尋找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關聯(lián),梳理歷史事件和歷史進程的發(fā)展脈絡,最終構建完整的歷史知識體系的教學方法。
主題教學的應用能夠讓學生更加高效地串聯(lián)歷史知識點,從而構建更加完整、更加系統(tǒng)的歷史知識鏈,并逐漸形成良好的時空觀念。
三、指向深度學習開展歷史主題教學的原則
(一)整體性原則
在指向深度學習的主題教學視角下,教師需要遵循整體性原則,科學整合主題教學的內容,重視各知識點、各歷史事件之間的關聯(lián)性,讓主題教學展現(xiàn)多元融合、相互關聯(lián)的特點。
(二)科學性原則
歷史教師在開展主題教學活動時,需要遵循科學性原則,科學設計課程教學的主題,科學制訂深度學習的目標,科學融合主題教學的內容。教師還要根據(jù)當前班級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求知需求,科學設計深度探知活動,教授學生整體化、系統(tǒng)化的認知方法,從而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能力。
四、指向深度學習開展初中歷史主題教學的具體措施
(一)整合教學內容,確定深度學習的主題及目標
教師要想提升主題教學的效果,不僅要明確教學的主題,科學整合授課的內容,還要依據(jù)單元主題,結合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設計合理的單元深度學習目標[1]。
以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夏商周時期:早期國家的產生與社會變革”的教學為例。此單元包含夏、商、周、春秋、戰(zhàn)國五個歷史時期的政治、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知識,如夏商周時期的政權更替;早期記錄事件的文字;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百家爭鳴等。對此,筆者確定“中國早期的政權變革與社會發(fā)展”為單元教學的主題。與此同時,筆者圍繞此主題,設計深度學習的目標。目標一:深入研究夏、商、西周、東周政權變革的原因,梳理夏商周以及春秋戰(zhàn)國各個時期的政權更替時間,建立正確的時空觀念。目標二:對比分析禪讓制、世襲制兩種政權變革制度;細致研究西周分封制等國家管理制度;探究商鞅變法,樹立正確的唯物史觀,提高深度解析歷史事件的能力。任務三:了解中國古代的科技、文化成就,如青銅器、甲骨文、儒家思想、道家思想、《黃帝內經(jīng)》、都江堰工程等;研究“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原因,提高史料實證的能力,增強文化自信。任務四:深入研究春秋時期的諸侯爭霸局面,探尋各諸侯國之間的關系,了解戰(zhàn)國七雄的史實,提高邏輯思維能力和歷史解釋能力。
筆者明確單元的主題和深度學習的目標,能夠幫助學生快速找到知識探究的方向,為學生實現(xiàn)高效的深度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二)豐富主題活動,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質量
教師若想提升學生深度學習的效果,就需要結合授課內容設計豐富多樣的主題活動,如探究問題鏈、梳理事件、辨析史料等。學生通過參與上述活動,能夠深入理解知識,知道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構建完整的知識體系,進而提高深度學習的質量。
1.設計關聯(lián)問題,深入理解知識
在深度學習活動中,教師需要結合單元授課內容設計關聯(lián)性問題,借此突出知識點之間的關系。學生通過解答關聯(lián)性問題,能夠進一步了解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加深對單元重難點知識的理解[2]。
以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教學為例。筆者先確定“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的深度學習主題,然后結合這一時期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設計關聯(lián)性問題。(1)林則徐禁煙的原因是什么?禁煙活動有著怎樣的歷史意義?(2)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國被迫簽訂了哪些條約?條約的內容是什么?(3)鴉片戰(zhàn)爭給中國帶來了哪些變化?對中國產生了怎樣的影響?(4)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導火索和根本原因分別是什么?(5)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迫使中國簽訂了哪些不平等條約?條約的內容是什么?(6)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分別給西方、沙俄、中國帶來了哪些影響?(7)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的原因、經(jīng)過、結果是什么?(8)太平天國運動的根本目的是什么?(9)如何評價太平天國運動?學生通過深入分析以上問題,能夠發(fā)現(xiàn)這些歷史事件之間具有極強的關聯(lián)性:兩次鴉片戰(zhàn)爭使得中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太平天國運動是底層勞動人民對統(tǒng)治階級剝削的反抗,雖然此次運動沒有成功,但是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統(tǒng)治和外國的侵略勢力。筆者通過開展問題鏈解答活動,不僅培養(yǎng)了學生的探究意識,還加深了學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與認識,從而提高了深度學習的質量。
2.利用史料,深入探究知識
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更加深入地研究歷史知識,可以結合真實史料開展歷史主題拓展探究活動。首先,教師需要尋找與教學主題相關的史料;其次,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深入研究史料內容,使其結合史料分析單元知識點;最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歷史觀念[3]。
以部編版歷史八年級上冊第三單元第9課“辛亥革命”的教學為例。此課要求學生了解萍瀏醴起義、安慶起義、紹興起義、廣西鎮(zhèn)南關起義、廣州黃花崗起義、武昌起義等革命志士的奮斗活動;知道徐錫麟、秋瑾、林覺民等烈士的英勇事跡;知道辛亥革命的現(xiàn)實意義和歷史影響。對此,筆者以“民主革命”為主題,利用史料開展知識分析活動,讓學生結合歷史文獻或歷史遺跡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學習。筆者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與妻書》視頻片段,讓學生了解林覺民在信中所寫的內容,領悟他身上的愛國主義精神。另外,筆者引導學生通過深入解讀真實史料,體會在當時歷史背景下,天下有志之士身上所展現(xiàn)的強烈使命感;同時引導學生了解黃花崗起義的根本原因和根本目的,再結合黃花崗起義的歷史影響解讀辛亥革命的起因和歷史意義。筆者利用史料開展知識探究活動,既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又可以借此培養(yǎng)其思維發(fā)散能力,使其能夠結合多方面信息對歷史知識進行深入研究,從而實現(xiàn)對教材知識點的深入理解。
3.運用思維導圖,梳理歷史脈絡
教師可以圍繞某個歷史時期的知識組織學生開展梳理歷史脈絡的活動,讓學生依據(jù)某個主題構建此時期的重要事件思維導圖,使學生了解各歷史事件之間的內在聯(lián)系,進而提高深度學習的水平[4]。
以部編版歷史七年級下冊第一單元“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的時代”的教學為例。筆者引導學生圍繞“隋唐時期的歷史演變”這一主題繪制思維導圖(如圖1所示),借此厘清此時期的歷史發(fā)展脈絡,構建完整的隋唐歷史知識體系。
筆者利用思維導圖開展歷史脈絡梳理活動,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與整合思維,又可以提高學生深度學習的質量。
4.繪制主題圖表,深入解析歷史
教師可以根據(jù)某些相似的歷史事件設計相應的教學主題,然后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視角出發(fā),對事件的時間、起因、經(jīng)過、結果、主要對象、范圍、影響等方面進行比較分析,深入探尋歷史事件之間的相同點與不同點。這樣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對比學習能力,又能提高其深度解析歷史的水平[5]。
以部編版歷史九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和近代科學文化”的教學為例。筆者以“工業(yè)革命的成就與影響”為主題開展知識對比深度學習活動。學生需要從多方面的視角出發(fā),比較第一次工業(yè)革命和第二次工業(yè)革命(如表1所示),深入探究兩次工業(yè)革命之間的相同點和不同點,從而更加透徹地認識工業(yè)革命的含義與作用。
筆者通過設計主題,組織學生開展歷史知識對比探究活動,能夠有效啟發(fā)學生的比較思維、辨析思維,提高其深度解釋知識的能力。
結語
綜上所述,在深度學習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設計豐富多樣的主題知識探究活動,讓學生實現(xiàn)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提高歷史深度學習的質量。
【參考文獻】
[1]秦霞.深度學習理念下的初中歷史主題教學探究[J].中學教學參考,2022(28):71-73.
[2]徐倩.指向深度學習的初中歷史問題設計[J].考試周刊,2022(47):143-148.
[3]鄧冬艷.初中歷史深度學習教學應對策略探析[J].新教育,2022(23):85-87.
[4]俞水娣.深度學習視角下初中歷史單元主題教學實施策略[J].華夏教師,2022(23):91-93.
[5]高生鵬.深度學習視角下中學歷史主題教學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2(5):236-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