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凱凱
摘 要:伴隨著我國新課程改革的逐步推進,針對學生學業負擔較重的情況國家提出了“雙減”政策,也就是既倡導學校教育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又提倡注重減輕學生的校外培訓負擔,旨在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促進學生健康全面發展。“雙減”政策背景下,學校教師要深入研讀“雙減”政策的內涵和具體要求,還要不斷提高學校課堂教育的教學質量和效率,讓學生可以在課堂上就學會必要知識內容,讓每名學生都可以在高效有趣的課堂上學有所獲,然后在課余時間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減輕學習負擔,實現快樂學習、健康成長。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主體性展開教學,革新化學教學觀念,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實現高中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提升學生的化學核心素養。
關鍵詞:“雙減”政策;高中化學;提質增效;高效課堂
隨著我國“雙減”政策的逐步落實與實施,高中化學教師也開始積極拓展思維和創新理念展開課堂教學,努力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助力高中生提升化學核心素養。高中化學知識相比較于其他科目,知識內容較為抽象,專業術語比較多,還涉及一些化學實驗知識,所以對于很多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學習難度。如果教師依然采用應試教育的方式,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學習壓力比較大,他們在課堂上的注意力就會放在課上記筆記、課下背筆記上,這樣就使得學生沒有足夠思考的時間,還會加重他們的課下學習負擔,違背了“雙減”政策的要求。因此教師有必要結合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學情特點創新高效課堂教學策略,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課堂中,達到提升學生化學才能和實踐能力的目的,并教給他們如何運用化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1]。
為此,本文接下來將會就“雙減”政策背景下的高中化學教學現狀和實現課堂提質增效的意義、教學策略展開分析,希望能夠為廣大高中化學教師提供一些新的教學思路。
一、高中化學課堂教學現狀
通過調查現階段的高中化學課堂,發現其中還是存在一些問題的,與“雙減”政策內涵不符,已然不適合“雙減”政策背景下高中化學課堂提質增效的教學目標。具體如下:
(一)部分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教學觀念的影響
當前,部分高中化學教師仍然受到傳統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認為學生的化學成績應該是第一位,課堂教學質量體現在學生的考試分數上,所以在課堂上習慣于采用“灌輸式講解”“填鴨式互動”的教學方式,教師在化學課堂上占據主導地位。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學習壓力,在課堂上也沒有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學生獨立思考和課堂互動的時間不多,久而久之,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就會下降,不利于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還有些教師依托于自身的教學經驗進行教學,缺乏與時俱進的理念,在課堂上習慣于采用“題海戰術”來鍛煉學生,這樣既易于激起學生的逆反心理,還會加重學生的學習負擔[2]。
(二)課堂教學方式傳統單一,枯燥無味
高中化學知識本身就具有較為抽象的特點,不易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再加上部分教師忽視了學生的興趣,影響教學質量。部分教師長時間采用一種或者兩種教學方式展開教學,學生習慣處于被動接受知識的狀態,像是一個接受知識的機器,沒有學習知識的激情。單一傳統的教學方式既不利于提高教師的講課效率,也無法帶給學生課堂新鮮感,學生不僅無法獨立思考和展現自我,還會養成死記硬背知識點的壞習慣,不利于學生化學思維能力的發展。
(三)部分教師忽視了化學實驗教學
部分高中化學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忽視了化學實驗教學,認為化學實驗教學比較浪費時間,所以一般采用知識講解的方式為學生講解這方面的知識,具有重理論、輕實踐的問題。就學校而言,當前部分學校的化學實驗室流于形式,化學實驗課時有限,教師的化學教學過程也比較注重跟著化學考試的節奏走,更傾向于向學生傳輸化學理論知識等。比如,部分教師往往為了節省課堂時間,跳過演示化學實驗的步驟,直接口頭講解化學實驗過程和結果,也沒有留給學生自主進行化學學習的時間,學生無法通過直觀化學實驗觀察實驗現象,自然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能力[3]。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創新高中化學課堂教學模式的意義
(一)有利于創新高中化學教學方式,帶給學生課堂新鮮感
“雙減”政策的具體內涵為高中化學課堂的創新教學指明了方向,對于教師革新教學觀念、創新教學方式具有積極意義。教師深入貫徹“雙減”政策要求展開教學,既能真正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又能有效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促進學生化學核心素養的提升。先進創新的化學課堂,采用了多樣有效的教學模式,教師在結合“雙減”政策要求制訂教學內容和教學計劃時,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考慮到了學生的個體差異性,先進多樣的教學模式還能有效消除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帶給學生課堂新鮮感,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二)有利于促進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
高中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旨在幫助每一個學生都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學有所獲,有利于提升全體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和幫助他們樹立化學學習自信。實現高中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能夠減輕學生的課外學習負擔,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多樣有趣的教學情境中還會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學習潛力,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引下主動探究化學知識內容。相比較于傳統化學課堂來說,在“雙減”政策背景下探索提質增效的化學教學模式,能夠給予學生更多自主思考和生生互動的時間,可以給予學生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留給他們足夠的化學實驗時間,讓學生在共同學習、合作探討的過程中提升自身的綜合學習能力[4]。
(三)有利于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
化學知識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學校開展化學課堂的目的并不僅僅是提升學生的化學成績,更多的是讓學生通過化學課堂的學習,提升應用所學知識解釋生活中的化學現象、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雙減”政策背景下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能夠在強調“減負”的同時,兼顧“增效”,有利于發展學生各項學習能力,真正落實核心素養教育,助力學生全面發展,提升學生學以致用的能力,讓學生真正意識到學習化學的重要性。
三、“雙減”背景下實現高中化學課堂提質增效的具體措施
(一)巧妙利用多媒體信息技術,直觀展示化學知識
隨著我國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進步,多媒體技術已經被應用到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為人們的工作和生活帶來了便利。越來越多的學校開始引進多媒體技術設備,要求教師要提升自身的信息技術素養,學會利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多媒體技術具有圖文并茂的優勢,直觀性比較強,所以能夠將抽象、靜態的化學知識點通過圖片、視頻的方式展示出來,既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幫助學生深入理解化學知識。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展開教學,可以彌補傳統教學模式的不足,帶給學生課堂新鮮感,還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制作教學課件,將抽象的化學知識點轉化為聲音、圖片、視頻具備的教學課件,并在課堂上結合課件展開教學,真正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金屬及其化合物”相關化學知識時,為了能夠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巧妙應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制作好的教學課件,直觀展示與“金屬”相關的內容。由于本節課的“金屬及其化合物”的“化合物”的概念較為抽象,所以學生理解起來有一定難度,教師應用多媒體技術將“生活中的金屬、金屬的分類和金屬化合物”以圖片的方式展示出來,能夠消除學生的畏難心理,加深學生的記憶,幫助學生深度理解相關知識內容。接著,教師還可以邊展示圖片邊為學生講解化學知識點,并留給學生自主討論的時間,讓學生輕松理解知識。多媒體技術與傳統教學手段相結合的教學方式是實現高中化學課堂提質增效的策略之一,還能夠給予學生豐富的視覺感受,帶給學生課堂新鮮感,加深他們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二)創新設計課堂問題,創設探究性教學情境
在高中化學課堂上,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相關化學問題的方式展開教學,啟發學生的化學思維,讓學生在探究性的學習情境中大膽思考和勇于表達。探究性的教學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的求知欲,相關課堂問題能夠為學生自主學習和思考指明方向,這樣既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性,還留給了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在問題探究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引導學生如何思考和溝通交流,并觀察學生的課堂表現,及時了解學生的探究思路和方法,必要時為學生提供幫助。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非金屬及其化合物”相關化學知識時,教師可以提出“金屬化合物與非金屬化合物的主要區別是什么,請舉例說明”,這樣的化學問題既能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還能引導學生試著結合上堂課學過的與“金屬及其化合物”相關的知識進行思考和對比,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教師在設計課堂問題的時候,要注重問題設計的趣味性、針對性和層次性,要保持問題難度適中,如“現實生活中哪些材料是非金屬化合物制成的”“非金屬材料的主要特性是什么”等,這樣才能通過合理設計相關教學問題的措施來達到提質增效的目的。問題教學情境中學生在結合問題深入思考的過程中,會發展化學思維能力,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會提升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增強課堂互動性,對于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具有重要意義。
(三)重視化學實驗教學,綜合提升學生化學實踐能力
“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想有效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重視化學實驗教學是途徑之一。因為化學知識是與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很多化學知識點和化學規律就是人們在現實生活中經過一次次的化學實驗,經過反復驗證實驗和分析數據得出的真理,所以,在教學生化學知識時,教師也要從實踐教學的角度出發展開教學。教師可以通過直觀演示化學實驗、鼓勵學生自主進行化學實驗、合作探討實驗步驟的方式展開教學,讓學生真正認識到化學的本質和規律。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化學反應與能量”相關化學知識時,教師可以先利用多媒體技術設備為學生演示“化學能轉化為電能”的化學實驗步驟和過程,讓學生可以對化學實驗有一個初步了解。接著,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化學反應速率的影響因素”的實驗活動,讓學生結合剛才看到的化學實驗步驟,試著合作完成相關化學實驗,教師則可以通過巡回觀察的方式來觀察和記錄學生的課堂表現,并為學生提供適時指導。這樣一來,學生通過化學實驗可以深入了解相關化學知識點,他們完成化學實驗的過程,也是他們不斷解決問題、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的過程,對于提升學生的化學思維意識是具有積極作用的,對于實現高中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也是具有重要意義的[5]。
(四)小組合作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
“雙減”政策下的化學課堂,應該避免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出現“一言堂”的情況,教師要善于應用各種方式來營造一個民主、輕松的學習氛圍,充分尊重學生主體性。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可以通過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展開教學。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能夠提升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滿足他們的學習需求,提升他們的合作探究意識。小組合作的化學課堂能夠為每名學生提供發言的機會,確保學生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敢于發言、勇于表達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并在為他人提供思路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自信。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氧化還原反應”相關化學知識時,教師可以應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首先,教師可以依據學生具體的學情特點,如學生的化學學習能力、興趣愛好、性格特點等因素將學生合理分層,然后再依據“同組異質”的原則將學生科學分組,這是保證小組合作教學效果的前提。接著,教師可以為學生小組布置合作探究的任務和相關問題,鼓勵學生通過合作探究的方式一起解決問題,小組長可以安排各個組員的工作,并由此展開討論活動。這樣一來,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能夠提升全體學生的課堂參與度,并讓學生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實現思維碰撞和共同進步,對于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多項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是具有重要意義的,還可以切實達到構建高效化學課堂的目的。
結束語
綜上所述,高中生已經具備一定的學習能力,教師構建高效課堂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幫助他們高效地學習和整理知識,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基于此,高中化學教師要真正落實“雙減”政策,摒棄傳統的應試教學觀念,并堅持“應教盡教”的原則展開課堂教學,實現化學課堂的提質增效。
參考文獻
[1]蘇怡.高中化學教學提質增效策略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3(17):185-187.
[2]王勇鋼.“雙減”背景下高中化學提質增效的措施探究[C]//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2023年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學術研究論壇論文集(一),2023:125-127.
[3]徐薇薇.“雙減”背景下構建高中化學高效課堂的策略探討[C]//中國國際科技促進會國際院士聯合體工作委員會.2023年課程教育探索學術論壇論文集(一),2023:151-153.
[4]徐加剛.“雙減”背景下高中化學提質增效的措施探究[J].新課程,2022(29):16-17.
[5]林志建.如何在“雙減”背景下有效提高高中化學課堂教學[J].中學化學,2022(3):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