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潤紅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已成為當今教育的重要目標。高中階段作為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素養的重要時期,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在培養學生核心素養方面具有重要意義。在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教學作為培養學生語言能力、思維品質和文化素養的重要途徑,其教學策略也應與時俱進,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文章將探討如何基于核心素養來設計和實施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關鍵詞:核心素養 ;高中語文 ;閱讀教學
高中語文核心素養指的是學生通過語文學習過程中形成的語言能力,其中展現了學生的思維品質、價值觀與情感態度等,語言、思維、審美、文化是其主要內容,能夠有助于學生適應未來社會,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以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為目標,幫助學生不斷提升閱讀能力和綜合素質。語文教師在授課期間注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促進學生形成創新實踐及團隊協作能力等素質,在閱讀過程中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與語文能力。
一、核心素養的內涵和要求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所需具備的基本能力和素質,包括正確價值觀、學科知識等方面。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核心素養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一是語言建構與運用。學生要能夠準確、流暢地閱讀和表達文本,理解文本中的詞匯、語法、修辭等要素,掌握基本的閱讀方法和技巧。二是思維發展與提升。學生要注重培養批判性思維以及創新性思維,能夠理解和分析文本中的觀點、論證和結構,形成自己的見解。三是審美鑒賞與創造。教師需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幫助學生養成良好閱讀習慣,助推學生形成審美體驗。四是文化傳承與理解。學生應當自主學習中華優秀文化,能夠通過閱讀來汲取文化營養,提升自身修養,樹立正確“三觀”,豐富自己的人生閱歷,形成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閱讀能力是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獲取知識、理解世界的基本途徑,也是他們終身學習的基礎。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擁有良好的閱讀能力對于學生來說尤為重要,因為它能夠幫助他們快速篩選、吸收和消化各種信息,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通過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學生可以掌握各種閱讀技巧,如速讀、略讀、精讀等,這些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和理解能力[1]。速讀可以幫助學生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信息,略讀則可以幫助學生快速找到關鍵信息,精讀則可以讓學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內涵。這些技巧的運用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效果,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獨立思考能力。此外,高中語文閱讀教學還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批判性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要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深入思考并分析所閱讀的內容,這有助于鍛煉他們的創新思維。同時,通過對不同觀點的比較和評價,學生可以學會批判性思維,這對于他們在未來的學習和工作中具有重要意義。
(二)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
文學作品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們往往蘊含著豐富的道德價值觀念,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學生可以接觸到各種美好的品質和崇高的精神,提升自身的道德修養。首先,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體驗不同的人生價值觀。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作者的描繪,感受到不同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開闊視野,豐富思考。同時,通過對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節的分析,學生可以深入理解道德規范和倫理原則,形成自己的道德判斷。其次,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引導學生思考人生價值和社會道義問題。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對作品中的人生困境、道德抉擇等情節的解讀,深入思考人生的意義和價值,以及如何在現實生活中做出正確的道德選擇。這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能力,也可以激發他們的道德情感,使他們更加珍視生命,尊重他人,熱愛社會。最后,閱讀文學作品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判斷和道德行為能力。通過對作品中的道德沖突和道德選擇的觀察和分析,學生可以學習到如何在實際生活中運用道德知識和道德判斷,處理復雜的道德問題。
(三)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
文學作品,無論是古代的詩詞歌賦,還是現代的小說散文,都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通過閱讀這些作品,學生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培養自己的審美情趣。首先,文學作品是美的載體,它們通過文字描繪出豐富多彩的世界,展現出人性的光輝,揭示出生活的真諦。在閱讀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作者的筆觸,感受到作者的情感和思想,提升自己的審美情趣[2]。其次,閱讀文學作品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閱讀過程中,學生需要根據文字的描述,構建出自己的想象世界,這對于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非常有幫助的。同時,通過閱讀,學生還可以學習到各種寫作技巧和方法,這對于他們今后的寫作也是非常有益的。最后,閱讀文學作品對于培養學生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具有重要意義。藝術素養是指人的藝術修養和藝術鑒賞能力,而人文素養則是指人的文化素養和社會責任感。通過閱讀文學作品,學生可以提升自己的藝術素養和人文素養,更好地理解和欣賞藝術作品,更好地參與社會生活。
三、基于核心素養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策略
(一)創設情境,激發學生閱讀興趣
情境教學法是一種以情境為載體,通過模擬真實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主動參與、積極體驗的教學方法。該方式將關注重點放到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上,教師需要幫助學生提高自身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激發學生對學習的熱情。開展高中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通過創設各種情境,預設問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的核心素養不斷提
升[3]。例如,在《雷雨》一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創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播放《雷雨》結局片段,引出導語:一個電閃雷鳴之夜,三個愛恨交織、有著美好未來的年輕人同時踏上生命的不歸路,這出悲劇的制造者——周樸園。接著,學生閱讀劇本然后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讓他們分享自己在觀看視頻時和閱讀時的感受和想法。通過這樣的情境教學法,學生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雷雨》這篇作品的主題,還有助于增強學生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使他們能夠投入更多精力到閱讀學習中去。可見,通過創設各種情境,教師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閱讀能力和核心素養,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良好基石。
(二)加強指導,鼓勵學生深度閱讀反思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的角色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和反思,這也是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途徑。這種深度閱讀和反思的過程,可以幫助學生提高他們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斷力,同時也能夠激發他們的創新性思維和批判性思維[4]。例如,在《故都的秋》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完文章后,對文章的主題、觀點、結構等方面進行分析和評價。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主題,即對故都秋天的描繪和對故都情感的表達。然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析作者的觀點:故都之秋,來得清、來得靜、來得悲涼。分析評價作者對故都秋天的描繪是否真實,對故都情感的表達是否真摯等。最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評價文章的結構,前面寫景敘事,后邊一大段議論是否合適,與前文聯系是否緊密,是否有邏輯性等。同時,教師還應該鼓勵學生對自己的閱讀過程進行反思。例如,學生可以反思自己在閱讀過程中是否有不理解的地方,是否有自己的理解和見解,是否有對文章的深入思考等。通過這種反思,學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義和價值,也可以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可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深度閱讀和反思,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也可以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創新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重引導學生進行深度閱讀和反思,以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和學習能力。
(三)引導合作學習,培養提升學生閱讀能力
合作學習是一種以小組為單位,通過成員之間的相互合作、共同探討來達到學習目標的教學方法。在核心素養理念指導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5]。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每組共同討論文章的主題、結構、人物等方面的問題,通過合作探究,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例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一課教學中,教師布置分組任務“這篇文章寫的是什么?”“怎么寫的”“作者寫作目的是什么?”“把袁隆平事跡改寫成寫作素材”等。并要求學生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可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促進他們之間的交流和合作。此外,在小組內還可以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讓每個小組成員都參與到文章中去。例如,在《喜看稻菽千重浪——記首屆國家最高科技獎獲得者袁隆平》一課教學中,可以讓每個小組成員選擇一個段落進行分析和解讀,并在小組內進行討論和交流。這樣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還可以培養他們的分析和表達能力。由上可知,核心素養背景下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需充當好引導者角色,引導學生學會合作學習,增強其團隊合作精神,極大地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
(四)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這是因為,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是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強化學生綜合素養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教師可以立足于詩歌、小說、散文等文學作品,讓學生感受美的力量,培養他們的審美情趣,可以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到文學的魅力,激發他們對文學的熱愛,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積極
性[6]。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學習歷史、哲學、文化等方面的知識,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他們的人文素養。例如,在《祝福》這篇小說中,作者通過對主人公祥林嫂的生活經歷的描繪,展現了當時社會的黑暗面,以及人們在艱苦環境中頑強求生的精神。通過學習這篇作品,學生可以了解到當時的社會背景,認識到人民群眾的生活狀況,增強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此外,教師注意聯系生活實際,以此來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與思辨能力。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欣賞文學作品、學習相關知識、關注現實問題等方式,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為將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五)注重跨學科的整合與聯系
在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將其他學科的知識與語文學科相結合,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例如,在教學《林黛玉進賈府》一文時,教師可以結合歷史、哲學、藝術等方面的知識,幫助學生全面了解這部小說的歷史背景和社會意義。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文學作品的魅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講解清朝社會制度、風俗習慣、服飾建筑等方面的內容,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小說中的人物關系和情節發展。同時,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小說中所反映的社會問題,如封建禮教對人性的壓抑、女性地位的低下等,培養學生的歷史觀念和社會責任感。其次,教師可以從哲學的角度分析小說中人物的性格特點和命運走向。例如,通過討論賈母、王熙鳳等人的行為動機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思考倫理道德、人生哲學等問題。此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關注小說中的象征意象和隱喻手法,如“榮府”象征著封建社會的腐朽和沒落,以及林黛玉、賈寶玉之間的愛情象征了純真和美好等。再次,教師可以借助藝術作品欣賞的方式,讓學生從視覺、聽覺等多個角度感受文學作品的美。如通過播放京劇《紅樓夢》片段或欣賞古代繪畫作品,讓學生領略到文學作品的藝術魅力。
結束語
總之,在開展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時,教師應將學生的綜合素養作為首要培養目標,注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因材施教,激發學生的學習意識,提高學生的閱讀策略、文化素養、審美情趣、批判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只有這樣,才能在核心素養背景下發揮出高中語文閱讀教學的真正價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打下基礎,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未來社會發展。
參考文獻
[1]祝心儀.高中語文閱讀教學中“主問題”的設計誤區與優化策略[J].桂林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3,37(3):92-96.
[2]張倩茜.核心素養視域下的語文閱讀教學銜接策略[J].文學教育(下),2022(10):104-106.
[3]謝吳非,楊曉銳.現代教育技術視域下的高中語文閱讀教學初探[J].齊齊哈爾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1(3):97-99.
[4]王龍飛.基于高中語文學科核心素養的整本書閱讀教學策略初探[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20,34(1):149-151.
[5]楊偉平.基于核心素養導向的語文閱讀教學策略研究[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20(1):24-26.
[6]顧詠梅.高中語文“碎片化”閱讀教學的應對策略[J].中學語文教學,2019(1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