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商業匯票市場規模有較大增長,已成為重要的貨幣子市場。2019年,人民銀行提出推動應收賬款票據化,票據在企業尤其是民營和中小微企業支付、結算和融資中的應用受到了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文章介紹了當前我國企業應收賬款與票據結算現狀,闡述了應收賬款票據化的背景及意義,分析了應收賬款與票據的相對優劣勢,在此基礎上探討了應收賬款票據化的創新模式,提出了相應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應收賬款;票據;供應鏈
中圖分類號:F272.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6432(2024)01-0155-04
DOI:10.13939/j.cnki.zgsc.2024.01.038
近年來,我國經濟已逐步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但是在轉型發展過程中也暴露出一些新問題,如一些企業特別是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在生產經營中遇到不同程度的賬款被拖欠的情況,影響了企業的資金周轉和經濟效益?!笆奈濉睍r期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重要的機遇與挑戰,新的發展格局提出了新的發展要求,應收賬款票據化可成為推進金融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對經濟社會全面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1?當前企業應收賬款及票據結算情況
1.1?應收賬款的內涵
應收賬款是企業在出售商品或提供勞務等經營活動中應向債務人收取的款項,通常在賒銷的情況下產生。在企業財務報表中,應收賬款是流動資產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占比反映了企業資金的流動性和利用能力。賒銷有利于企業提高產品銷量、增強市場影響力,但也會占用流動資金,可能造成資金短缺、財務費用增加等問題,應收賬款管理水平的優劣對企業生產經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從供應鏈角度看,核心企業與其上下游企業之間存在信用等級、市場規模、話語權等差異,供應鏈企業之間的交易大多無法實現“貨款對付”,兌付時間差使得應收賬款的存在成為常態。核心企業相較于其上下游企業而言,信用等級更高、規模更大、話語權更多,因此其通常以賒賬的方式與上游供應商進行付款結算。
1.2?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的現狀
近年來,我國工業企業應收賬款規模持續上升。2022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應收賬款余額已突破20萬億元,在營業收入中占比超過30%,接近全年GDP的1/5。目前,應收賬款前五位行業分布分別為建筑裝飾、電子、醫藥生物、機械設備和電氣設備,其中建筑裝飾行業的應收賬款遠高于排名第二的電子行業。應收賬款規模在行業之間的差異,既與行業整體規模有關,也與行業特點有關。從應收賬款占營業收入比例看,電氣設備、機械設備、醫藥生物顯著較高,應收賬款規模較小的計算機和國防軍工行業比重也相對較高。
從微觀層面看,應收賬款對應著相應的機會成本、壞賬成本和管理成本,是企業隱形的經營成本。應收賬款超過合理限度,將造成流動資金緊張,給企業正常的生產經營帶來較大壓力。如果存在大規模的企業間賬款關聯互欠,會造成“三角債”,此時如果出現信用風險將呈現發散式的快速傳導,造成大范圍的生產停滯。從宏觀層面看,應收賬款增長過快,會對全社會的整體信用結構產生一定的風險隱患,經濟體系的脆弱性將會被放大,給國民經濟的有序運行帶來挑戰。??目前,從應收賬款增幅看,中小微企業明顯超過大企業,說明大企業借助其在供應鏈中的核心地位擠占中小微企業的資金,而通常情況下大部分中小微企業本身就資金緊張且缺乏有力的融資手段,從現金收付角度看,最終可能出現“越產出、越虧損”的結果,使中小微企業的日常經營陷入困局。因此,大型企業對民營和中小微企業賬款的拖欠,嚴重損害了國民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
1.3?我國企業的票據結算情況
我國于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推行銀行結算制度改革,利用商業匯票這一傳統的支付結算工具為完善企業間商業信用關系創造條件。從實踐看,票據具有的基本功能適應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需要;從支付功能看,票據可通過法定轉讓程序(背書轉讓)代替現金在實際購銷活動中支付;從結算功能看,票據可在交易中抵消不同當事人之間收欠款關系,即通過票據交換使各方收付相抵、債務沖減;從信用及融資功能看,在商品交易中票據可作為延期付款工具使付款方受益,且持票人可將尚未到期的票據向銀行貼現取得資金解決需求。
從上海票據交易所近年披露的信息看,出票人為中小微企業的票據承兌余額市場占比超過七成,貼現申請人為中小微企業的票據貼現余額市場占比超過八成,小微企業用票家數市場占比超過九成,票據已成為服務各類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的重要工具。
2?應收賬款票據化的背景及意義
2.1?政策背景
新時期我國經濟轉軌發展過程中,民營和中小微企業在日常經營中面臨一些困難,如部分地方政府和大型企業存在一定程度的拖欠賬款行為,阻礙了企業的有序經營和良性發展。2018年民營企業座談會強調“高度重視三角債問題,糾正一些政府部門、大企業利用優勢地位以大欺小、拖欠民營企業款項的行為”。2019年人民銀行在“陸家嘴金融論壇”上提出“推動應收賬款票據化”。2020年國務院發布《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旨在進一步規范支付行為,防范賬款拖欠,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2.2?重要意義
(1)解決企業間“三角債”困境。供應鏈中企業以賒銷方式進行交易,核心企業相對上下游企業談判能力更強,拖欠賬款時有發生。如企業應收賬款規模過大,將出現流動資金短缺,導致債務鏈上企業陷入“三角債”困境。一旦資金鏈斷裂,信用危機將短時間內大范圍傳播,誘發區域性系統風險。商業匯票具備支付、結算、融資等功能,特別是具有無因性特征,便于流通,在保護債權人合法權益方面更具獨特優勢。20世紀90年代,票據在解決全國范圍內嚴重的“三角債”問題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當企業急需短期資金融通時,可將其持有的票據向銀行申請貼現,避免資金鏈斷裂引發信用風險在債務鏈中傳遞,人民銀行可通過調整再貼現條件引導銀行貼現資金“脫虛向實”,更好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2)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題。鑒于應收賬款的非實物性和非標準性,利用其直接融資極為煩瑣且成本高,而票據貼現融資效率較高、成本較低。2020年,票交所發布《關于供應鏈票據平臺試運行有關事項的通知》,推出了供應鏈票據,創造性地解決了困擾傳統票據的等分化、真實貿易背景、信用傳導等難題,通過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整合,為降低供應鏈票據授信難度和融資成本創造有利條件,可有效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難題。
(3)有利于保護債權人利益。應收賬款協商余地大,法律約束小,市場話語權較強的企業容易“以大欺小”,造成應收賬款長期掛賬。2007年出臺的《物權法》首次提及“應收賬款”可質押,但未明確其定義。目前應收賬款含義散見于人民銀行、銀保監會等部門規章,未完全統一,應收賬款融資缺乏法律法規的有力保障。票據已形成以《票據法》為核心,人民銀行《票據交易管理辦法》《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辦法》等規章為支柱,票交所《票據交易規則》、其他行業自律規則等為補充的框架體系,法理基礎較為扎實。因此,應收賬款票據化可以更好地規范企業的商業信用行為。
(4)為宏觀調控提供支撐。目前應收賬款分散在各企業的財務報表中,匯總統計難度大,數據精準性存在一定偏差,而票據從簽發、背書到貼現、轉貼現等均已納入中國票據交易系統及電子商業匯票系統,數據獲得的便捷性和準確性有保證。應收賬款票據化后,透過票據市場數據能更直觀有效地反映宏觀經濟運行情況,為政府部門精準制定調控政策創造條件。
3?應收賬款與票據的優劣勢對比
3.1?應收賬款的相對優勢
(1)保留買方對基礎合同的抗辯權?!逗贤ā访鞔_了三種合同關系抗辯權:同時履行抗辯權、順序履行抗辯權以及不安抗辯權。以賒銷方式達成的合同主要涉及順序履行抗辯權。其中,賣方首先須提供符合合同要求的貨物或勞務,買方隨后給付貨款。若賣方未履行、延遲履行或瑕疵履行,買方可行使順序履行抗辯權,中止或部分終止給付貨款。順序履行抗辯權在賒銷合同中能對買方起到一定保護作用。票據結算屬于同時履行的雙務合同,買方不能享有順序履行抗辯權。由于票據的無因性,基礎合同關系的抗辯事由不得對抗票據債權的行使。若賣方違約,買方無權要求賣方返還票據,在后續可能的票據付款及追索中,買方也不能因基礎合同不成立對善意第三人的提示付款或追索提出抗辯。
(2)貿易結算較為便捷。對買方來說,使用應收賬款進行貿易結算僅需內部直接掛賬,無任何財務成本。簽發銀行承兌匯票需向開戶行支付承兌手續費,同時凍結一部分保證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財務成本。此外,簽發票據還涉及企業網上銀行操作、真實貿易背景審查、銀行內部審批等一系列流程,相對于應收賬款直接掛賬顯得較為煩瑣,給企業增加了一定的負擔。
3.2?應收賬款的相對劣勢
(1)不利于保護債權人利益。應收賬款的特點導致債權人權益的有效保護存在難點:一是到期還款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即使約定了還款期限,對債務人也缺乏剛性約束;二是保留債務人對基礎合同的抗辯權,可根據對合同涉及的貨物或服務有異議進行抗辯;三是權利憑證缺乏法定的標準化、格式化保障,往往難以清晰地判定債權債務關系;四是流動性普遍較差,缺乏高效流轉的渠道保證;五是缺少專門的法律保護和監管制度約束,實際操作的規范性和統一性較差。
(2)融資效果不理想。2016年國務院發布《關于積極穩妥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意見》,將降低企業杠桿率作為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點任務。但近年來我國企業應收賬款的總體規模、占營業收入比例均呈上升趨勢。目前市場上的應收賬款保理、質押、證券化等變現手段,受到一定的操作約束與融資效率限制而難以實現有效發展。
(3)對被拖欠企業利益壓縮。目前,一些核心大企業利用其在供應鏈中的優勢地位,通過應付賬款大量占用中小微企業資金,有些還成立金融公司或自辦流轉平臺對持有其應收賬款的企業提供保理或其他融資,形成對被拖欠企業的“二次盤剝”,在加重弱勢企業財務負擔的同時,也在無形中提升了實體經濟的整體融資成本。
3.3?票據的相對優勢
(1)有利于規范商業信用。票據天然的優勢有利于塑造更加規范的商業秩序:一是載明付款日期,相對“掛賬信用”存在無限期拖欠的風險,票據到期的兌付存在相應的剛性;二是票據無因性的特點,使得債權債務關系和基礎合同關系相對分離,即便對基礎合同有異議,債務人也必須按照票據關系正常付款;三是票據無因性、銀行承兌增信等使其具有極強的流通性。
(2)融資能力較強。目前企業持有票據的主要融資手段為貼現。票據貼現是商業銀行的傳統業務,流程相對成熟。同時相對于應收賬款保理等,貼現有法律法規和銀行內部制度規范,業務辦理有據可依,操作風險較低。另外,票據的高流動性也降低了融資成本溢價,加之人民銀行再貼現政策支持,票據融資成本總體相對較低。相關數據顯示,票據貼現利率比銀行保理利率低200BP以上,成本優勢非常顯著。
(3)支付能力較強。票據具有一定的貨幣屬性,可直接用于支付,如《票據法》規定“持票人可以通過背書的形式將匯票權利轉讓給他人”,《支付結算辦法》也明確了票據是一種支付結算工具。另外,票據的易變現性使企業對票據的認可度較高,愿意接受并持有票據,形成了龐大的使用網絡,正外部性特征顯著。在產業鏈中如采用賒銷結算,若鏈條中任一企業失去償債能力,將會影響下游所有企業的資金鏈,若采用票據結算,只要出票人能夠付款,則對所有企業均不會造成任何影響。
(4)市場建設較成熟。近年來,票據市場運行機制總體呈現由分散到集中、由線下到線上、由場外到場內的發展過程。2009年,電子商業匯票系統上線,票據電子化進程大幅加快,市場價格形成機制得到完善。2016年,票交所成立,實現了全市場票據信息的集中登記和全國統一的票據電子化交易、登記、托管和清算。
4?應收賬款票據化的創新模式探索
4.1?供應鏈金融場景的應收賬款票據化
2020年,票交所供應鏈票據平臺上線運行。該平臺聯通票交所系統及相關的供應鏈金融平臺,為企業提供供應鏈票據的簽發、承兌、背書、到期處理等全生命周期功能服務。供應鏈企業間發生商品或服務交易后,可通過供應鏈票據平臺簽發供應鏈票據進行轉讓以抵消應收應付關系。供應鏈票據和傳統票據一樣,也可進行貼現、轉貼現等處理。供應鏈票據將票據嵌入了供應鏈場景,利用技術手段運用核心企業信用傳遞、衛星企業信用聚合、平臺化企業信用撮合等方式實現信用傳導,從源頭上促進了應收賬款票據化,也更直觀地反映出企業間的真實交易關系。特別地,供應鏈票據創新實現了等分化簽發和流轉,使企業用票更加靈活。
4.2?應收賬款質押開票
應收賬款質押開票指企業以經過確權的應收賬款向銀行進行質押,由銀行為其簽發的票據進行承兌或保貼。主要流程包括:首先,銀行確認企業應收賬款的真實性和權利完整性,評估質押開票額度;其次,銀企雙方簽訂應收賬款質押開票協議,企業、銀行、應收賬款債務人三方簽訂應收賬款封閉回款協議;再次,銀行在評估額度內對企業簽發的票據進行承兌或保貼;最后,票據到期時,企業已使用的承兌或保貼額度優先通過應收賬款回款償還,若回款不足以償還,則由企業予以償還,若企業不予償還,銀行可通過變賣等方式實現對應收賬款的質權。對企業來說,應收賬款質押開票能盤活沉淀資金,改善現金流。對銀行來說,承兌及保貼屬表外業務,不占用資金,且收取的手續費能增加中間業務收入。
4.3?應收賬款轉換協議
應收賬款轉換協議指交易雙方單獨簽訂的或在基礎合同中另行載明的協議條款,支持賣方在滿足特定條件后將掛賬的應收賬款直接轉換為票據。交易雙方約定應收賬款的轉換條件(確權、超過最長還款期等),并通知買方開戶行,銀行凍結買方持有的等額票據或授信額度。當滿足轉換條件后,賣方可要求買方開戶行以買方名義簽發或背書票據給賣方。賣方轉換權設定有效期,未在有效期前行使該權利視為放棄。應收賬款轉換協議是基礎合同的附屬協議,基礎合同解除則此協議同時解除,保留了買方對基礎合同的順序履行抗辯權及應收賬款賬期的靈活性,能有效遏制應收賬款被惡意拖欠。應收賬款轉換協議本質上是傳統期權類衍生金融產品在應收賬款票據化場景中的特殊應用。
5?推動應收賬款票據化的對策建議
5.1?堅守服務實體經濟本源
票據作為貨幣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服務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工具,近年來中小微企業在全市場出票、貼現環節所占比重十分顯著。票據一方面因流動性較高、風險相對較低可成為支撐信貸規模的高效手段,另一方面因融資手續快、成本低、信用疊加可彌補企業信用不足、再貼現可實現貨幣政策精準滴灌等優良屬性可以有效地貫徹落實國家戰略和服務實體經濟發展。
5.2?強化各項政策引導扶持
國務院2019年出臺《關于加強金融服務民營企業的若干意見》,要求“加快清理拖欠民營企業賬款”。票據作為疏通應收賬款、解決企業間“三角債”的有力工具,理應得到更多政策支持。人民銀行、銀保監會及各級政府、國有企業監管部門、財政部門應從制度層面規范應收賬款票據化,同時可按屬地管理、分級負責、誰監管誰負責的原則,加大在重點區域和領域推廣使用票據的力度,制定以票據替代應收賬款的短期目標和中長期規劃,建立健全應收賬款票據化的長效工作機制。
5.3?加強票據知識宣傳推廣
可由票交所牽頭,各金融機構配合,進一步加強對企業客戶的宣傳和指導,引導企業認識、熟悉、使用票據,將票據替代應付賬款作為明晰供應鏈中應收應付關系的關鍵工具。同時,金融機構應通過產品創新,精準服務企業需求。在此過程中,應認識到票據融資需求涉及供應鏈中不同企業的利益訴求,需集合參與企業的不同需求開展場景分析,探索有效的業務解決方案。特別要對中小微企業加強指導,利用票據優勢解決其融資問題。
5.4?創造良好的信用環境
信息不對稱是當前我國商業信用應用受阻的重要原因之一,對此急需強化法治建設,規范企業間付款行為。人民銀行2022年新修訂的《商業匯票承兌、貼現與再貼現管理辦法》,完善了票據信息披露機制。下一階段,可探索由“商業匯票信息披露平臺”作為信息中樞實現票據信息與承兌人財務信息、銀行賬戶、工商稅務等外部信息互聯。由此,在信息充分的環境中信用良好的中小微企業也將獲得市場認可,在此基礎上加快構建票據信用評級體系,形成完整的票據信用生態,為應收賬款票據化奠定基礎。
5.5?推動供應鏈票據平臺建設
供應鏈企業產生應收應付關系時,可通過供應鏈票據平臺直接簽發供應鏈票據,在源頭上實現應收賬款票據化。供應鏈核心企業簽發票據,可有效地將信用傳導至末端長尾客戶,商業銀行可以通過大數據等技術精準分析、準確評估相應的融資風險,在擴大授信范圍的基礎上更好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人民銀行應加大再貼現支持力度,提升企業將應收賬款轉化為票據的意愿。下一階段,應加快供應鏈票據平臺的全生命周期系統功能建設,鼓勵更多行業鏈條上的核心企業連帶其上下游企業接入該平臺,推進與各銀行的合作,優先考慮為供應鏈票據提供融資服務,推進供應鏈票據跨平臺流轉,進一步提高供應鏈票據使用的深度和廣度。
參考文獻:
[1]孔燕.協同推動應收賬款票據化[J].中國金融,2020(6):48-50.
[2]易文家.供應鏈金融服務中小企業發展研究——基于供應鏈票據的視角[J].上海立信會計金融學院學報,2021(1):57-66.
[3]陳垠帆,黃葉苨,溫夢瑤.應收賬款票據化能緩解企業融資約束嗎[J].上海金融,2022(7):41-56.
[4]易文家.新形勢下商業銀行票據業務轉型發展研究[J].商訊,2022(7):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