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迪 陳文博





摘?要:隨著互聯網金融的不斷發展,基于電商平臺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為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提供了有效解決方案。通過調研,以J公司供應鏈金融的產品體系為例,與傳統供應鏈金融對比,對電商供應鏈金融的優勢特征、運營效益和運營風險進行分析探討。最后從政府、電商平臺、金融機構3個方面提出了未來發展的相應策略建議,可為其他電商企業開展供應鏈金融提供經驗借鑒,同時為進一步完善金融市場,化解中小企業融資問題,提供政策參考。
關鍵詞:供應鏈金融;電商平臺;金融產品;風險分析
中圖分類號:F25?????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14
0?引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中,中小企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尤其是在就業創業、技術革新、制度創新等諸多方面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截至2020年末,我國共有中小微企業單位2156萬家,在全部企業中占比達到了99.8%,其創造的GDP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60%,提供城鎮新增就業崗位達80%以上。但是中小企業在進行融資貸款時,往往會受到商業銀行對其商業信譽、經營狀況和資產情況制約,導致小微企業更依賴于民間借貸和親友借貸(圖1)。
圖1?小微企業融資渠道調研比重柱狀圖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
電商產業高速發展的同時,也不斷進軍互聯網金融領域,電商供應鏈金融便成為電商平臺和互聯網金融結合的產物。與此同時,由于商業銀行、第三方支付機構、電商巨頭、物流企業、小貸公司紛紛參與布局供應鏈金融,使供應鏈鏈條更加豐富完善,政府及相關金融部門也逐步重視起來,使其市場規模逐年增長(圖2)。
圖2?中國供應鏈金融市場規模及增速圖
資料來源:易寶研究院。
電商供應鏈金融模式是在傳統供應鏈金融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和衍生出現的,在融資途徑和融資服務方面有較強優勢。以電商平臺為主導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不僅擴寬了中小微企業融資渠道,為電商企業開辟了新的發展道路,極大地推動了金融環境的改善。
1?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業務概述
1.1?電商供應鏈金融內涵
傳統商業銀行在金融創新中出現了供應鏈金融相關業務,這種以銀行為主體,鏈上企業共同發展的供應鏈金融稱為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在此模式下,銀行資金提供給供應鏈上有資金需求的中小微企業,使得中小微企業能夠通過有效途徑來獲取資金。而電商供應鏈金融以電商平臺為核心,利用平臺構建新型供應鏈體系,使鏈上企業實現融資互助,交易互通的業務模式。與傳統的供應鏈金融對比看,電商平臺自身優勢顯而易見,借助互聯網,形成“金融+科技”的現代供應鏈金融,對數據的處理應用,資金和信息的錯配,以及對貸后的風險控制都為中小微企業融資提供了便利。通過總結電商供應鏈金融的業務特征,可以更深入理解電商供應鏈金融的具體發展情況,從而形成與傳統供應鏈金融的直觀比較。
1.2?電商供應鏈金融業務特征
其一,智能化風控。基于專家分析決策經驗與人工智能技術(Artificial?Intelligence,簡稱AI)一般指人工智能打造的賬戶安全體系,擁有構建全方位自主學習,風險防控能力,為企業提供智能化、可視化、實時化的一站式風險管理服務。電商平臺不斷為供應鏈金融注入科技動力,形成全場景、多空域、不限時的AI機器運作系統。系統內配備了人工和智能機器兩類客服,對電商企業以金融科技為驅動力,深度契合場景,提供全流程風控解決方案,貸前、貸中、貸后提供實時免費監測,為商業銀行金融場景輸出智能風控分析服務。
其二,個性化服務。電商供應鏈金融比傳統供應鏈金融擁有更廣的受眾群體和服務主體。數字科技系統強大的運算能力是提供個性化服務的保障。電商金融部門可以根據不同客戶的特定需求,設計出個性化融資解決方案。例如不少電商平臺提供了VIP客戶服務,只要用戶在平臺有較高的信用等級和好評率,就會享有融資優先權。若不是平臺商戶,則會根據企業申請融資時間先后順序來為其制定個性化的金融理財產品或融資方案。
傳統供應鏈金融會隨著時代的進步而不斷發展完善,以電商平臺為核心的供應鏈金融和傳統供應鏈金融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具體如下表所示:
2?J公司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分析
2.1?J公司供應鏈金融主要發展優勢及典型業務
J公司以電商為核心業務,布局供應鏈眾多企業,涉及行業較廣,其中涵蓋了零售、數科、金融、物流等方面。在數十年的經營過程中,擁有自建的物流體系,這就成為J公司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與眾不同的條件。例如其開發的質押融資業務,利用了AI智能化輔助系統,針對不同類別的質押物計算出相應的質押物價格,節約了融資時間。具體業務流程如下:融資企業先和J金融平臺達成合作共識,之后將動產質押給平臺合作的物流公司。J公司向物流公司進行信息核實,同時利用云計算技術對其質押物進行評估;對相關意向說明進行查驗后,商家授權J公司金融進行動產質押;融資企業與J金融簽訂融資合作說明,后者按協議對融資企業放款;在歸還期內,融資企業通過金融歸還錢款。
2.2?J公司供應鏈金融主要特點
其一,服務主體多樣化。J在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中對平臺用戶,上游供應商,以及相關金融機構都有所服務。對于普通消費者來說,使用J白條無息消費使得其存貨周期減少,滿足消費者消費期望。上游供應商也可以在商品在售期間獲得J提供的生產資金,以供生產使用。大量的客戶群體為銀行等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提供了資金源泉,提高了資金利用率。隨著J公司業務領域的不斷拓寬,鏈上參與主體和服務主體將趨于多元化。
其二,融資流程較便捷。電商平臺對互聯網具有極強的依賴性,促進J供應鏈金融線上操作快速發展。融資流程沒有繁雜的信用審核,資產審查,信息數據庫中的個人資料在有需求時被調出,能極速生成融資額度,還款期限。不需要第三方機構作為擔保,和傳統供應鏈金融相比,減少了大量人工操作,提高了貸款效率。還款時,只需將資金提前轉到平臺,到時平臺會統一收取,降低了時間成本。平臺在還款方式、還款期限、授信額度等方面給予了借方很大的選擇空間,借款期限可長可短,授信額度動態更新。
3?J公司供應鏈金融運營效益及風險分析
3.1?供應鏈金融運營效益分析
在供應鏈金融模式中,核心企業的還款來源于整個供應鏈上企業貿易產生的資金流,資金具有一定的流動性,而鏈上節點企業的交易活動會對整個供應鏈產生影響。
其一,服務類收入提高較大。通過調研統計,其營業收入主要包括線上銷售收入和其他服務類收入。J公司供應鏈金融獲取的利差,對上下游企業收取的服務費,相關去留監管費用,都屬于服務類收入。服務收入增長率直觀反映了企業供應鏈金融模式帶來的影響,也體現了企業的獲利能力。據相關財報統計,2020年全年其凈服務收入達到939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42%,從2013到2020年的7年間,J公司的凈服務收入年均復合增長率達到70%。說明了J公司供應鏈金融服務為企業營收作出了重要貢獻,服務效益增長性較強。
其二,現金流量總體上平穩。現金流量決定著企業的發展,對企業籌資決策、企業資信、企業價值都有很大的影響。現金流量表反映的是企業在一個會計年度內現金流入和流出情況。2020年J公司經營現金流增長至425億元人民幣,自由現金流增長至349億元人民幣;從表3中可以看出其經營活動、投資活動、融資活動都保持穩定增長。J公司供應鏈金融在融資時不斷和上下游企業之間增進合作密切程度,從而使經營活動凈現金流量趨向增長,同時為J公司融資提供了更加豐富的渠道使其現金流更加充足。
其三,毛利率水平相對較低。供應鏈金融的發展壯大也需要耗費J公司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來建立鏈上企業相配套的管理系統,供應鏈金融在便利鏈上企業合作交流,擴展融資渠道的同時,也是對J公司自身的一大挑戰。調研顯示,在眾多電商企業中,J公司的毛利率是最低的,其影響因素主要是電商企業性質和供應鏈體系的完善,造成運營成本較高。J公司自營不同于其他電商模式,平臺在線直銷會有大量的存貨占據庫房,使得存貨成本較大;其次,亞洲物流倉庫的搭建及與相關物流平臺的深入合作,如與微信平臺上專門開放J公司的直接鏈接入口等,使得成本上升,而毛利率維持在較低水平。
其四,資產負債率保持高位。資產負債率是企業總負債與總資產的比值,是反映公司使用債權人資金開展經營業務能力的指標。行業性質的差異會對資產負債率的高低產生極大影響,一般來說,企業資產負債率在50%左右較為適合,達到70%時則風險較高。通過對J公司近年來資產負債率匯總整理,可以看出J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水平在過去的幾年里居高不下,特別是在2016—2017年之間,J公司資產負債率分別達到了743%和7154%,超出了70%的預警水平。主要是因為其電商行業性質的影響,商品通過物流公司儲存于倉庫中,形成存貨,J公司在商品出售3個月內將貨款打給商家。在這3個月內,J公司可利用該資金開展供應鏈金融業務,形成J公司的應付賬款和票據較多;此外,由于加強了互聯網金融的布局,供應鏈金融業務在企業內部的廣泛應用,也導致J公司資產負債率保持在高位水平。
3.2?供應鏈金融風險分析
其一,流動性風險。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雖有清償債務的能力,但由于無法及時獲得資金以應對資產增長或清償到期債務的能力。2018—2020年,J應收賬款周轉率較高。應收賬款周轉率是用于衡量企業應收賬款流動程度的指標。通常來說,應收賬款周轉率越高,平均收賬期越短,說明應收賬款的收回越快。否則,許多企業經營資金流量將會積壓在企業應收賬款上,對資金的流轉使用產生一定的影響。應收賬款賬期對企業有很大的影響,較長的賬期在給企業帶來收益的同時,會損害其他商家的利益,加劇惡性競爭,流動性風險不僅會造成核心企業融資成本升高以及資產價值受貶,還有可能導致企業運營的流動性危機,進一步引發企業破產結算或清盤。
其二,法律性風險。法律性風險是指企業在運營過程中因法律法規不健全,政策條款缺乏造成的風險,當前,供應鏈金融所依據主要法律為《合同法》《擔保法》及《物權法》,但是這些法律已經滯后于經濟和技術的發展,在處理供應鏈金融有關問題時無法保證有法可依,從而增加法律性風險發生的概率。《關于推動供應鏈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強化中小微企業金融服務的指導意見》等相關指導意見已經發布眾多,但宏觀層面較為完整的法律法規仍未出臺。要進一步清除供應鏈金融發展道路上的障礙,發揮其助力中小企業融資優勢,法律支持必須持續跟進。
其三,操作性風險。操作性風險是指由于信息傳遞過程和體系內控設施設置出錯而產生損失的可能性。首先,J公司供應鏈金融憑借強大的信息處理系統來解決供應鏈金融問題,其內部信息系統包括業務處理、應用架構、數據模型以及技術支持,系統運行中要能夠及時排查出技術故障以及業務流程中的不合規之處,確保交易信息能夠實時被捕捉,達到可視化運營效果。電商平臺的日常運營需要專業技術人員的管理和維護,如果出現管理和維護不及時或者操作失誤就可能造成平臺系統癱瘓,對供應鏈金融運營過程中的穩定性有一定的影響。其次,由于鏈上企業的類別不同,其資金需求,業務需求不同相關的融資協議會依據其自身特征加以單獨定制,因人而異,個性化服務。供應鏈金融鏈條衍生較多節點,鏈條企業較多,整個供應鏈體系信息傳遞的準確率會降低,業務流程的失誤率也將提高,使其操作風險大大提高。
4?電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對策建議
4.1?基于政府層面的主要對策建議
政府應出臺相關的法律法規,填補現有法律對供應鏈金融監管的漏洞,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應當在宏觀層面上出臺支持其發展的產業政策,增強各主體進入供應鏈市場的積極性。首先,立法機關和相關監管機構應當修訂、完善相關的法律法規,解決法律空缺問題。規劃供應鏈金融業務邊界,為供應鏈金融長期發展作引導,落實法律保護和政策指導,做到有法可依。其次,應積極推進和規劃供應鏈金融發展,擴充供應鏈產業鏈規模,同時,對服務型產業鏈企業加大扶持力度,使其發展能力進一步提高;相關政府部門也應及時通過稅收優惠、綠色通道給予政策支持。
4.2?基于電商平臺層面的主要對策建議
首先,轉變業務主體,擴寬融資渠道。資金在供應鏈金融發展歷程中是不可或缺的。由于電商企業主營業務并非供應鏈金融,布局的物流,支付體系等需要花費大量資金。面對融資困難的困境,電商平臺可以利用ABS(Asset-Backed?Security)證券化的方式獲得資金。例如J公司將白條產品打包出售給券商機構獲取資金。ABS證券打包使得資產的周轉速度有所提高,拓寬了信貸來源。其次,企業之間可以建立相關產業基金,積極引導資源集聚。對發展較為緩慢的供應鏈金融企業進行資金支持,實現良性發展。
其次,加強各方合作,構建信息平臺。鏈上企業之間應提高合作意識,各類企業合作的加強能夠有效地促進交易便捷化、利潤最大化以及風險最低化。在資金交易,商品質押等方面,電商平臺、商業銀行、物流公司要加強分工合作。一方面共建共享鏈上數據信息平臺,J公司向銀行開放自身數據池,銀行將授信系統向J公司開放,使得鏈上企業的信用情況、交易記錄及質押物物流動態信息能夠在信息平臺中實時顯示,方便了銀行和電商平臺對中小微企業進行信用評級。另一方面,加強商品流通信息平臺建設,構建物流信息共享平臺,讓電商平臺能夠及時了解質押商品的有效信息,從而為智能化生成融資金額額度提供依據。
最后,推進技術革新,完善風控體系。平臺可以從技術層面,利用物聯網、5G、區塊鏈等技術,使供應鏈上企業在交易融資過程中更加方便快捷,打通各環節信息屏障,提高供應鏈金融運作效率。J公司將自身掌握的IT科技與目前先進的5G技術、雷達傳感技術相結合,打造精準、及時、高效的一體化物流網絡,從而能夠及時監督、追蹤、更新貨物信息。例如可以進一步開發區塊鏈底層平臺產品,在有關供應鏈金融應用、數字貨幣、金融交易信息等諸多業務情景中發揮一定促進作用。促使平臺為企業賦予區塊鏈能力,助力企業構建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網絡體系,確保交易信息不可篡改;同時,幫助相關監管部門追查信息源頭,并對數據流向實時追尋。因此,供應鏈金融與區塊鏈技術的有效融合將是電商平臺未來加強建設的方向。
4.3?基于金融機構層面的主要對策建議
由于供應鏈金融參與主體進一步多樣化,金融機構作用舉足輕重。金融監管機構應對供應鏈金融交易過程進行信息監測,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和核心企業之間建立良好的溝通機制,對企業的收益狀況、商譽情況及市場規模加以監管。通常來說,資產規模大、財務狀況好、信用表現優的大型企業風險較低。另一方面,金融機構要在鏈條內部設立辦事處,能夠真實地對業務往來進行監管,提升安全率。金融監管機構要及時對相關金融優惠政策進行核實,保證信貸資金準時收回。搭建風控平臺,利用大數據分析,對整個供應鏈金融體系整體違約能力進行評估。
參考文獻
[1]周睿穎.互聯網供應鏈金融的風險管理模式與創新研究[D].浙江大學,2019.
[2]張麗麗,張馨元.電商供應鏈融資模式存在的風險及對策探析[J].征信,2021,39(01):8992.
[3]鮑新中,謝文靜,陳柏彤,等.B2B電商平臺供應鏈金融典型模式及其比較分析[J].金融理論與實踐,2020,(03):17.
[4]雷君.供應鏈金融運作模式及融資模式分析[J].財會學習,2017,(24):202+204.
[5]陳悅,阮思陽.供應鏈金融的模式及風險控制策略探析——以京東為例[J].中國市場,2018,(20):168170.
[6]儲雪儉,謝天豪,龐瑞琪,等.電商供應鏈金融的特點、風險及防控對策[J].南方金融,2018,(9):9498.
[7]李煜鑫.工業互聯網下基于區塊鏈技術的供應鏈金融模式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06):3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