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穎
摘?要:隨著網絡“快餐文化”的進階式發展,媒體泛娛樂化正以一種顛覆式、沖擊式的方式進入青年群體的視線,以刺激感官的娛樂方式展開功利性的媒介傳播。在此背景下,青年的價值觀面臨生態異化、情感泛濫、信仰消解的新挑戰;對此,對青年群體的價值觀教育要進行全方位、落地化提升,并從媒介監管平臺、高校思政課堂、社會活動實踐等方面對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年價值觀教育進行重構,拓展青年價值觀教育的時代性、文化性、傳承性。
關鍵詞:媒體泛娛樂化;青年;價值觀;教育研究;提升策略
中圖分類號:F2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4.03.033
1?媒體泛娛樂化概念與時代特征
1.1?概念
媒體的泛娛樂化是指媒介在傳播的過程中,對政治、經濟、文化、社會、宗教等各方面內容進行過度夸張化、低俗化、虛假化的無序包裝,通過弱化媒體輿論引導、網絡育人、信息服務的正面功能,無限放大媒體的娛樂化、功利化功能,只為達到賺取流量盈利的目的。媒體的泛娛樂化在內容的設計與形式的傳播上已經偏離了常規的軌道,它是媒體融合快速發展的產物,是時代“信息快餐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1.2?特征
隨著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與媒介形式融合推進,媒體泛娛樂化傾向愈發明顯,網絡媒體已然成為娛樂的代名詞,媒介傳播充斥著低俗錯誤的價值觀,人們的精神世界也顯得越發的空虛,媒體的服務化、利民化的功能已被單一的娛樂化取代,一向嚴肅、權威的傳播風格轉向戲劇化、盈利化的低層次表達,這種泛娛樂化現象在傳播的過程中也有著自己顯著的標簽。
第一是盲目性,媒體的泛娛樂化會增加大眾盲目跟風的輿論風險,泛娛樂化的行為給媒體帶來暴利的經濟效益,在利益驅使下,媒介的形式語言早已失去了真實平等性,這種違背媒體職業操守的行為,雖然給大眾帶來短暫的刺激感與新鮮感,但大量同質化、庸俗化、膚淺化的娛樂信息滋長了受眾盲目享樂、虛榮攀比、驕奢淫逸的心態;第二是技術性,媒體泛娛樂化的內容表達會結合媒體技術優勢,如運用VR全景敘事、空鏡頭、5G新技術、AI智能等來增加宣傳內容的夸張性與差異性,以獲得媒體流量背后的經濟收益。
1.3?時代影響
媒體泛娛樂化現象通過非理性地夸大媒體娛樂化功能,從而弱化了媒體的社會責任感與道德價值觀,破壞了正常運行的媒體商業軌跡,公眾的利益也受到市場不良取向的威脅,媒體泛娛樂化表現形式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正能量的傳播造成信仰危機,對文明和諧的媒介生態環境造成嚴重破壞。
2?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年價值觀教育提升的現實意義
2.1?國家文化軟實力發展的現實需要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國家文化軟實力的重要體現,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取決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生命力、向心力、感召力。國家的文化發展離不開個人的價值奉獻,青年作為民族復興的中堅力量,代表著國家的未來與希望。
媒體泛娛樂化是文化墮落的外化表現,對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正處在關鍵階段的青年大學生,他們正是媒體娛樂最大的消費群體,面對違背公序良俗的娛樂宣傳,無疑會影響青年對主流價值觀的吸收與學習,長期受到不良信息的熏染,會瓦解青年對主流價值的認同,導致青年群體的文化墮落,不能承擔新時代社會主義的接班人重任,不能形成文化堡壘新生力量,更不能助推社會進步、國家繁榮發展,從而阻礙文化強國的發展步伐,所以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年價值觀教育提升工作意義重大。
2.2?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在引領要求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的信仰教育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青年教育實踐化的指南針,面對青年的思想困惑,它給予科學化的指導,給青年的理想抱負插上自由翱翔的翅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提出,要堅持不懈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廣大師生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堅定信仰者、積極傳播者、模范實踐者。在媒體泛娛樂化的傳播形式下,傳統精品文化蕩然無存,變成只剩糟粕的窘境,娛樂搞笑類的媒體元素雖然博取了大眾的眼球,但是卻失去了藝術的審美與文化的內涵,這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遞造成極大的挑戰與威脅。由此看出,在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年價值觀教育提升工作刻不容緩。
2.3?青年全面發展成長成才的客觀需要
青年的全面發展包括身體、心理、行為多方面因素的結合,具體體現在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才能成為新時代的合格人才。青年正處在人生拔穗期,他們的心理結構、價值理念、人生規劃尚不成熟完善,需要有人來指引與點撥。好的導師、優質的學友、充滿愛與理解的成長環境對于青年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可是在媒體泛娛樂化的大趨勢下,迎來的卻是淺薄化、碎片化、惡搞化的網絡語言,低俗化、色情化、暴力化的網絡行為正在潛移默化地腐蝕著青年的價值理念,對青年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逆轉的創傷。
媒體泛娛樂化傳播對青年的意識形態工作形成挑戰,如果不加以管理與制約,不以科學理智的態度去審視,長此以往,青年群體會被“愚樂”所蒙蔽,會在鴉片式的物欲世界里不能自拔,喪失理想信念,藐視法律法規,放縱自己的貪婪懶惰的習氣,最后會被娛樂背后的精神虛無所吞噬,所以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年價值觀教育提升工作迫在眉睫。
3?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年價值觀教育面臨的現實挑戰
3.1?群體化的娛樂語言引發盲目跟風,阻礙了主流價值觀生態環境的發展
媒體對于信息傳播有輿論導向的作用,在新媒體的快速發展下,互聯網儼然成為信息集中處理站,社會輿論在傳播的過程中很容易被放大與曲解,媒體的輿論導向功能是一把雙刃劍,使用得好,能加快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使用不當,則能引發輿情危機,對社會發展、人民價值取向造成深遠的負面影響。
媒體的泛娛樂化增加了網絡語言盲目跟風的風險性,言論道德在媒體泛娛樂化的傳播下顯得不值一提。青年群體是網絡的原住民,往往容易被“標題黨”“惡搞段子”“嫁接橋段”所吸引,導致不明真相,不信科學,盲目跟風炒作、發言、傳播,形成惡劣性的網絡群體事件。
尤其是網絡短視頻的傳播,很多內容都是掐頭去尾,對一個微小的社會現象無限放大,加上過度娛樂的策劃設計,配上誤導性的文字解說與音樂,完全違背媒體傳播的真實性與客觀性原則,這樣低質化、無效化內容傳播大大削弱了主流價值觀對青年思想引導的權威性與公信力,對主流價值觀傳播的生態環境造成了污染。
3.2?非理性的情感寄托滋長負面情緒,掩蓋了主流價值觀正面引導作用
在媒體泛娛樂化的傳播中,政治、經濟、文化、教育、宗教內容中各類嚴肅的主題都被不同程度地冠上了娛樂信息的帽子,顯得低級而隨意。媒體泛娛樂化的肆意傳播滋長了青年非理性情感的泛濫,對青年的心理健康成長造成威脅,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利己主義等一些偏離正軌的思想愈演愈烈,這些思想如毒蛇一般吞噬著青年們原本純真的心理與積極的心態。
在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造就了虛妄的互聯網世界,在這樣虛假的平臺空間里,傳統文化突然變成娛樂的附屬品,短視頻平臺上充斥著惡搞歷史、調侃政治、無視倫理、諷刺道德的娛樂段子,網紅主播、大V們不斷地在推崇感官刺激與獵奇式的網絡語言,每天上演著物欲橫流、貪婪追求的劇本戲碼。主播們濃妝艷抹、穿著暴露、性感嫵媚的打扮也生動的詮釋了泛娛樂化背景下流量為王的新審美標準。青年群體是媒體語言傳播受眾的主要群體,媒體泛娛樂化傳播下的個人主義、奢靡主義無疑讓青年們對主流價值觀產生懷疑,他們在虛擬的網絡世界里找價值存在、價值認同,在低門檻、平民化、虛擬化的媒介平臺上漸漸迷失自我,從而產生矛盾扭曲心理,意志被薄弱化從而產生動搖,甚至被不良思想同化,最后由內化思想向外化行為轉變,做出極端消極的行為。
3.3?非價值的文化與商業的過度融合,腐蝕了主流價值觀的真正理想與信仰
媒體泛娛樂化最大特點是商業化特性,在其背后最大的運轉力量就是利益的驅使、資本的推動,正因為有資本的誘惑,媒體泛娛樂化傳播渠道已經從過去的被動傳播升級為精準化主動推送,新媒體技術大刀闊斧地更新,為媒體泛娛樂化的傳播開啟了無障礙、立體式、多維度的便捷傳播路徑,大數據模式下的信息個性化推送完全將大眾的閱讀習慣、審美偏好、探索方向進行科學化、編制化的管理融合,形成私人定制的傳播渠道。在實現技術自由之后,媒體泛娛樂化的傳播更加利用“內容炸點”來對不同階層、不同職業、不同年齡段的群體進行不良網絡信息的輸入。
青年群體是敏感而又自我的,在面對商業化、娛樂化、技術化的媒體世界,他們好奇媒體內容的勁爆豐富,在一定程度上激發出他們內在的質疑欲與窺視欲,在媒體泛娛樂化傳播中產生的新語境、新符號、新思潮也成為他們“娛樂至死”的依據,這種快餐式的娛樂供給,會侵蝕青年群體的道德信仰與人生綱條,會擾亂青年群體的道德判斷與人生抉擇,青年群體對主流價值觀的信仰也隨之轟然倒塌。
4?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年價值觀教育提升創新策略
4.1?監管力度提升——完善媒體平臺法治化管理,優化網絡算法推送,加強主流價值觀陣地建設
面對媒體泛娛樂化現象,要不斷加強黨與政府對媒體傳播的職能監管、不斷優化媒體行業的規范,運用頂層管理的力量來規范媒介的傳播生態,建立媒體輿論監測預警機制,快速準確地切斷媒體泛娛樂化傳播的路徑。
媒體主管單位對傳播的內容要嚴格地審核把關,要積極發揮媒體的社會職能,保證媒介傳播的生態健康,致力媒體傳播內容軌道化、規范化、標準化發展,對于相關媒體平臺傳播觸及法律紅線的信息,國家管理相關部門應采取嚴厲處置,對發布平臺及發布作者采用“雙罰制”,以此來打破輿論發酵的被動局面,加強主流價值觀的陣地建設。
媒體從業人員要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國家法律法規的學習,不斷提高從業的道德水準,策劃水平,要努力設計符合青年健康成長,社會和諧發展的好作品;要不斷改進網絡算法推送功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優先融入網絡算法推送中,實現網絡環境的凈化,充分發揮網絡育人的作用,為青年大學生群體主動規避娛樂化、激進化信息的推送。
積極發揮社會輿論監督的強大作用,運用協同管理合力,共同塑造風清氣正的媒娛環境,通過開設媒體監督快速通道熱線、媒體評論性節目,建立媒娛傳播評價體系,讓青年群體積極參與到媒娛的監督與管理中來。
改革以點擊率、流量、播放量、收視率增加為盈利的媒體運營模式,打破無底線的流量潛規則,重新建立媒體盈利的量化考核標準,從經營體制管理上遏制媒體泛娛樂化發展的勢頭。
4.2?課堂內容提升——加強對思政課的改革創新,打破當下青年信仰危機困境,占據主流價值觀的話語權
加強青年的價值觀教育,要牢牢把握好高校思政課的主流價值觀引導作用,加強對思政課的改革創新,堅持內容為王,不斷策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故事,從青年群體喜聞樂見的話題入手,循序漸進地向青年群體傳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意義,增強思政教育課的互動交流,強化青年群體對主流價值觀多角度、多維度、多層次的認知。客觀分析媒體泛娛樂化現象對青年群體思想的腐蝕危害,如不引起重視,會形成嚴重的精神內耗與病態心理。
思政教育課堂模式應從傳統的教師為主體的灌輸式教育向學生為中心主題教育轉變,在課堂教學里應充分尊重青年群體的思想表達與內心訴求,多從舉例子、作比較、看案例中去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擯棄媒體泛娛樂化背景下傳播的不良價值觀,引導他們理性抉擇,培養青年群體的邏輯思維力與情感判斷力,啟發他們的內在認知與覺醒。思政課教師應該建立與青年群體平等、真誠的情感紐帶,這樣在對青年群體價值觀引導中更能積極發揮榜樣效應,做到更有說服力與同化力。
高校應不斷拓展青年群體接受價值觀教育的組織渠道,應定期開展誠信教育、感恩教育、紅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媒介素養教育等一系列主題講座,傳播愛國主義思想、民族融合思想、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思想,激發青年群體自強不息的內在動力,拯救當下青年群體的信仰危機,樹立青年群體對媒娛的理性消費觀,牢牢占據主流價值觀傳播的話語權與主動權。
4.3?實踐拓展提升——運用實踐活動為載體形式,實證實踐出真知理論,轉換泛娛樂化下不良風氣
為了升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對青年行為的外化作用,應積極開展青年群體各類價值觀教育實踐活動,培養青年群體從實踐中求真知的科學精神與嚴謹態度,引導青年從實踐中辨別媒體泛娛樂化思想的弊端與危害,打消青年群體在接受媒體泛娛樂化信息傳播過程中產生的自我質疑與自我否定,不斷提高青年群體的正向思維、創新思維、勞動思維,通過克服自身不良的習氣與嗜好,樹立正確的活動娛樂觀,培養責任意識、服務意識、利他意識,完成自我價值觀的內化提升與功能補給。
實踐活動可以充分調動青年群體的關注力,可以讓青年群體從媒體虛擬的世界中抽離出來,培養青年的耐力、定力、專注力、動手力,從而能更好地挖掘自身的潛在能量,通過當下實踐活動的互動交流,幫助青年群體了解真實的國情、多元的社會、鮮活的群體,建立豐富的人際關系信息網,為以后人生發展、就業擇業打好堅實的基礎,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從而能夠更好地奉獻社會、實現自我。
高校應完善青年學生的實踐綜合考核評價體系,將公益活動、支教服務、技能實踐等作為青年學生的課程考核內容,在評獎評優的過程中以學分核算的方式增加實踐活動的比重,真正做到青年價值觀教育落地化、具體化、標準化、專業化。
5?結語
媒體泛娛樂化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主流價值觀的地位,擾亂媒體道德輿論的導向,對高校“立德樹人”工作帶來挑戰,對青年群體價值觀教育帶來危害。要遏制媒體泛娛樂化的肆意傳播,必須結合頂層管理的法治力量、線上線下思政教育資源、社會協同管理機制、探索真理實踐作用共同發力,營造常態化、科學化、健康化網娛生態環境,重塑青年價值觀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共建網絡強國、文化強國新格局。
參考文獻
[1]常寧,劉明強.新形態信息污染對高校大學生價值觀教育的威脅與對策[J].當代教研論叢,2022,(12):100102.
[2]戚明鈞,夏寒微,石蓉,等.網絡媒體泛娛樂化對大學生的負面影響及應用[J].杭州電子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8;4953.
[3]趙鳳蓮,王華峰.微文化視域下青年大學生價值觀教育路徑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22,(7):2731.
[4]徐金超.自媒體時代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意義與優化路徑[J].許昌學院學報,2022,(7):105108.
[5]張靜,秦建偉.電視泛娛樂化背景下青少年道德觀的培養[J].新聞戰線,2017,(12):100101.
[6]王曌,范建剛.短視頻媒介中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情感動員:邏輯、隱憂及其對策[J].高教論壇,2023,(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