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陶行知先生“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的重要理論指出,教育者應將教育的角度轉向通過生活實際進行教育,嘗試通過激發學習者生活經驗的方式來讓他們獲得對知識內容的有效理解,產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在學前階段的幼兒游戲教育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生活即教育”理念入手,讓生活與游戲相輔相成,對幼兒的游戲活動實踐產生積極的影響,驅動他們在游戲過程中進行交流、學習及實踐,借此來實現他們的綜合性發展。基于此,文章對“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兒游戲教育路徑進行了分析。
關鍵詞:“生活即教育”;幼兒學習;游戲教育;路徑分析
作者簡介:王登攀(1976—),男,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河西堡幼兒園。
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認為應該將生活融入教育教學中,選用生活中的素材在生活化的情境下開展教育教學。這一理念與《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珍視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獨特價值”的要求相符,適用于學前階段的教育教學。因此,幼兒教師應該重視生活化教學的實施,為幼兒創造良好的條件,鼓勵幼兒親身體驗、動手操作,能夠在游戲活動中運用自己的生活經驗,建構起適合自己的游戲化學習模式。由此能夠更好地落實學前教育教學的目標,整體提升幼兒教育的質量和效率,使幼兒獲得更為深遠的發展[1]。
一、“生活即教育”理念對幼兒游戲教育改革的啟示
(一)“生活即教育”——一日生活皆游戲
“生活即教育”的理念要求教師將生活與教育教學緊密結合,保證二者之間是一種相互映照、相互促進的關系,以實現對幼兒的積極教育及影響。所以,幼兒教師在實施游戲教育時,需要改變傳統單一化的游戲課程教學模式[2],在一日生活教育中滲透各種各樣的游戲,加深幼兒的學習體驗。比如,在讓幼兒排隊等候吃午餐時,教師就可以引入“123木頭人”的小游戲,讓幼兒能夠按照次序排隊,不隨意亂動。這種將游戲活動滲透于一日生活中的模式,能夠對幼兒起到積極的引導作用,使他們獲得更為積極的生活化、游戲化學習體驗,充分彰顯游戲教育的實效性。
(二)“社會即學校”——資源利用最大化
陶行知先生指出,應當將校門打開,運用社會的力量,使學校進步。在進行幼兒游戲教育時,幼兒教師應重視“把學校的一切延伸到大自然界里去”,避免將視野局限于幼兒園內,而應當拓展社會資源,使幼兒在廣闊的自然環境中,積累生活經驗,加強與社會的聯系,獲得社會性發展。比如,幼兒教師可以組織戶外探險游戲,讓幼兒在自然中自由發現、探索,獲得對事物的真實認識。
(三)“教學做合一”——于實踐中出真知
在學前階段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幼兒教師應該緊扣陶行知先生提出的“教學做合一”理念,摒棄傳統的“灌輸式”教育模式,避免學前教育出現“小學化”的傾向。具體而言,在組織游戲活動時,教師應引導幼兒通過各種各樣的實踐產生新的思考,能夠對游戲活動中相關的知識內容展開實踐探究,進而獲得創造性的理解。同時,要重視讓幼兒經歷不斷試錯的過程,避免過度干預,或以自己的意識和理念強制幼兒展開游戲活動[3],而是要為幼兒提供各種各樣的游戲素材,開辟游戲空間,在保證他們安全的前提下,讓他們自主實踐,在多元化的探索及交際中得到收獲。
二、“生活即教育”理念下的幼兒游戲教育路徑
(一)借助生活化游戲主題加深幼兒生活化體驗
在實施游戲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除了要重視游戲活動的趣味性及教育性,還應該注重游戲活動的真實性及實踐性,保證整個游戲活動的開展能夠契合生活實踐操作的主題,促使幼兒運用自身的生活經驗來進行游戲實踐及探究。所以,教師在設計游戲活動的時候,應該以生活為切入點,設計生活化的游戲主題,加深幼兒的生活體驗及感受,由此提升游戲教育的價值[4]。
例如,水墨畫游戲主要是讓幼兒借助水、墨等繪制圖畫,這對于幼兒來說比較簡單,可以讓他們的思維得到充分的發散,培養他們的審美素養及創新創造力。但以往在展開水墨畫游戲時,一些教師忽視生活化主題,未能充分調動幼兒的生活經驗及認知體驗,導致其水墨畫作品沒能彰顯自身的個性化色彩。因此,教師應在實施這一游戲教學活動時,要選擇生活化的游戲主題。比如,確定“山水盛宴”這一主題,讓幼兒結合自己在現實生活中看到的山、水展開水墨畫游戲,綜合運用濃淡不一的墨水來展現自己對山水畫的生活感知。有的幼兒會用很深的黑色來描繪大山,用較淺的顏色來描繪大山上的樹木;有的幼兒會用淡淡的黑色來描繪大山,濃一點的黑色描繪大山上的樹木。這表現了幼兒對生活有不同的見解。用很深的黑色來繪制大山的幼兒表示自己是在傍晚的時候看到的大山,所以他認為大山是深黑色的;而用淡淡的黑色來描繪大山的幼兒表示自己是在冬天的早晨看到的大山,上面籠罩著一層層白霧,所以大山的顏色是淡淡的。每一個幼兒都能根據自己的生活見解,繪制出不同的山水畫面,彰顯個性化特色。這樣的游戲活動不僅能夠培養幼兒的聯想能力及創新能力,還能夠讓幼兒更好地分辨顏色的濃淡,綜合運用不同濃淡的顏色來描繪生活中的事物,增強他們的實踐動手操作能力。同時,他們能夠在這一游戲活動中獲得深層感悟,體會到游戲的樂趣及生活中的美。
(二)借助生活化游戲材料讓幼兒積累生活經驗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明確指出,幼兒教師在實施游戲教學時,應該盡可能地為幼兒提供豐富多彩的、易于操作的材料,使得幼兒能夠借助各種各樣的材料,充分調用多元感官、使用多種方式來實現對游戲材料的創造性運用。以“生活即教育”理念為指導,教師在開展游戲教學時,應該嘗試為幼兒提供生活化的游戲材料,幫助幼兒高效地完成游戲活動,積累豐富的生活經驗,增強知識儲備,整體提升自身的游戲實踐操作技能,為后續的生活實踐及探究奠定較為扎實的基礎。
例如,幼兒教師在組織“服裝設計”游戲活動時,應該摒棄傳統的為幼兒提供整套服裝材料的模式,而是嘗試選擇一些半開放性的游戲材料,讓幼兒充分發揮智慧,實現對這些材料的創造性運用,進而完成游戲任務。具體而言,幼兒教師應該精心挖掘生活中的素材,嘗試讓幼兒將這些生活素材進行再加工,制成自己想要的服裝設計原材料。也可以讓幼兒將自己不需要的衣服、發卡、糖果包裝紙等帶到幼兒園,在課堂上對這些材料進行深度加工,將其變成自己喜歡的服裝樣式。如此,教師借助生活化的游戲材料,能夠滿足幼兒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及實踐操作需求,也能夠增強幼兒的生活化學習意識,讓他們從生活的角度去創新應用各種物品,發現生活之美。同時,這種實踐游戲活動能夠在生活中得以延展,讓幼兒主動找尋更多的游戲靈感,積累更多的生活經驗,最終提升自己的綜合實踐能力及素養。
教師通過這種將生活中的物品巧妙地運用于課堂游戲活動中的方式,能夠讓幼兒產生一種熟悉感,從而基于自己的生活化體驗,在游戲活動中彰顯個性化色彩及審美素養。并且,幼兒在對這些生活化素材展開深加工及創造性應用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鍛煉自己的創新能力及動手實踐能力,也能夠借助游戲化的素材,聯系游戲實踐及生活體驗。
(三)拓寬生活化游戲渠道讓幼兒提煉生活智慧
陶行知先生在“生活即教育”這一理論的論述中提到了教師應該發揮出教育的特殊力量,同時要在特殊的教育中找出一般的生活聯系[5]。所以,教師應該拓寬游戲教育的視野格局,以生活為依托,提高教育水準。在實施游戲教學時,幼兒教師應該拓寬生活化的游戲渠道,讓幼兒在各種各樣的游戲活動中獲得多元化的感悟。在游戲中教育,在教育中生活,在生活中游戲,教育、游戲、生活三者之間形成閉環式的良性循環系統,這樣才能夠讓幼兒在游戲活動中提煉智慧,享受到游戲活動帶來的快樂,借此實現對他們的科學、有效教育。
比如,為了讓幼兒能夠熟悉10以內的加法,具備初步的數字認知及運算思維,教師可以從生活化游戲教育切入,讓幼兒開展角色扮演活動。教師可以創建生活化購物場景,讓幼兒扮演超市中的各種角色,如超市收銀員、商品推銷員、顧客等,其中商品推銷員需要根據顧客需求選出符合要求的商品,或將商品兩兩搭配實現推銷目的。這樣的角色扮演活動能夠讓幼兒開動腦筋,借助生活中的實際事物進行10以內的加法運算。游戲活動結束之后,幼兒教師還可以繼續拓寬生活化實踐探究的渠道,讓幼兒在家長的陪同下逛超市,在超市中采購10元以內的商品,以此深化生活實踐探究。在這一環節,教師要重視推進家校合作,讓家長實時記錄自己孩子購物的過程。最后,讓幼兒將購物的小票帶到幼兒園,并在課堂上進行探究,讓他們再一次對10以內的加法進行討論及描述。
如上,教師通過生活化游戲渠道,能夠將整個教育推廣至生活實踐領域,能夠幫助幼兒實現對所學知識內容的深層次探究,讓幼兒獲得更多的生活體驗,提煉生活智慧,能夠明白生活中的加減法運用方法,激活他們的數學思維,為他們后續小學階段的數學學習奠定扎實的基礎。同時,教師不能忽視對幼兒的生活化評價,也要讓家長參與到對幼兒的評價中,以對幼兒起到良好的激勵性作用,促使幼兒做更好的自己,在真正意義上達成對他們的科學、合理、有效教育。
結語
綜上所述,在新時代的教育背景下,學前教育階段的教師應該盡可能地優化游戲教學路徑。為此,幼兒教師應全面地貫徹“生活即教育”的理念。一方面,教師應該精準認知“生活即教育”的理念對幼兒游戲教育改革的啟示;另一方面,教師要以這一理念為指導,探索更為多元的游戲教育路徑。比如:借助生活化游戲主題,加深幼兒的生活化體驗;借助生活化游戲材料,讓幼兒積累生活經驗;拓寬生活化游戲渠道,讓幼兒體驗生活智慧。如此,教師從多個方面一一著手落實“生活即教育”理念下幼兒游戲教育,可以使得幼兒得以在游戲活動中接受教育,體驗生活,參與游戲活動,在快樂的游戲實踐中茁壯成長,實現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陳蓉.踐生活教育思想,護幼兒本真童年: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論下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實踐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22(2):69-71.
趙蓉蓉.當生活遇見游戲? 讓游戲多樣自主:論陶行知“生活即教育”理論對幼兒自主游戲的培養策略[J].新課程,2021(42):14.
楊小丹.生活與游戲? 相融相生:陶行知“生活即教育”下幼兒游戲化教育實施策略[J].新課程(綜合版),2019(6):162.
杜曉蘭.生活即教育,游戲即生活:淺談在自主游戲中培養小班幼兒自理能力[J].新教育,2017(20):93-95.
周麗娟.淺談運用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論指導幼兒角色游戲的策略[J].新課程(小學),2016(8):158-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