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鷹
金秋時節,民勤一中校園里彩旗飄飄,人流如織,身穿紅色校服的禮儀小隊整齊有序地站在校門外迎接著賓客的到來——這一天,民勤一中迎來了90周年華誕。
一踏進校門,喜悅歡騰的氣息撲面而來,“熱烈慶祝民勤一中90周年華誕”的大紅橫幅懸掛在甬道上空,鮮艷的紅旗迎風招展,教學樓上寫著“十年樹木,百年樹人”的大紅條幅映入眼簾,熱烈歡迎每一位歸來的學子。
從2015年開始,民勤一中深入踐行五育并舉,真正將德育放到首位,用美德的光輝照亮學生們前進的腳步,用精準的管理促使學生們全方面發展,以綠色校園文化涵養學生們的心田。
點亮心燈:探索德育新模式
民勤一中校長喬永宏常說:“作為老師,我們要為學生們點亮心燈,照亮前程。”
為了點亮這一盞盞心燈,民勤一中按照“黨建引領、德法兼治、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思路,積極探索適合高中生成長的德育新模式。
走在民勤一中的校園里,習語廣場、思政講堂、法治文化長廊等思想政治教育平臺在陽光下熠熠生輝,而以十大“校園之星”命名表彰等為重點的道德品行涵育平臺,以琴棋書畫等為重點的傳統文化推廣平臺,以孝老愛親、環境保護等志愿服務隊為重點的文明風尚引領平臺,以研學旅行、社團活動、勞動實踐等為重點的綜合素質提升平臺,更是全方位地展示著學校德育工作的開展情況。學校在武威市率先建成了成體系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
民勤一中的王芳老師自豪地說:“我一直堅守在課堂育人的主陣地上!”王芳老師每次講完抗日戰爭時期的那段歷史,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我對紅軍長征這一段歷史感受很深,也讀了很多這方面的作品,我總想把自己的感動和思考分享給學生們。”她頓了頓說,“作為一名黨史宣講員,我的講臺在各單位的大禮堂,在日常的生活中,更在我的歷史課堂上。”是的,立德樹人的教育宗旨融化在民勤一中每一位老師的教育理念中。思政老師說:“德育工作,我義不容辭。”語文老師說:“春風化雨,就是中國文化。”地理老師說:“行走在祖國的山水間,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更加深沉。”物理老師則說:“學好數理化,報效我中華。”德育信念,已扎根在每一位教育者心中。
樓道里濃煙滾滾,班主任老師站在教室門口,一手用濕毛巾捂住口鼻,一手指揮學生:“捂好口鼻,彎腰,貼著墻根,快,跟上——”這是火災安全撤離演練現場。
“我從來沒想到糖果里、飲料中居然會含有毒品,太可怕了!一定要有警惕心!”在禁毒主題教育實踐課上,張甜甜同學收獲頗豐。
各年級部按照學校德育計劃,結合各級學生特點和實際表現,循序漸進地組織開展安全、法律、禁毒、反邪教等教育實踐活動。同時,學校開展十佳文明之星、十佳文明班級、十佳文明宿舍評選活動,爭先樹優蔚然成風。
當走進民勤一中的校園,一股香氣迎面撲來,這股香,不僅是蘭花之香,更是學生們學習之香,是心靈之花綻放之香……民勤一中經過多年探索與實踐,已形成了愛國主義教育、感恩勵志教育、法治文化教育、十八歲成人禮、經典詩文誦讀等富有特色的德育活動品牌。2023年學校被評為全省“中小學德育工作六星校”。
這一切正源于民勤一中緊貼時代脈搏,積極拓寬育人渠道,創新德育形式,將愛國主義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生命教育、安全教育、法治教育、生態文明教育等內容融入青少年喜聞樂見的活動之中,將德育的教育理念轉化為學生身上可見可感的優秀品質,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樓廳里那一塊塊“全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先進集體”“全國科教工作先進單位”“甘肅省教育系統先進集體”“省級中小學德育示范學校”“甘肅省文明校園”“武威市特色文化示范學校”等閃亮的獎牌是民勤一中光榮的歷史,也是新的鞭策。校黨委副書記崔培禎說:“民勤一中將進一步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按照縣委、縣政府‘引進名校資源,注重輻射帶動,叫響民勤教育品牌,帶動民勤教育邁向更高層次的部署要求,進一步規范辦學行為,深化教學改革,為辦人民滿意的教育,辦有特色、有品位、高質量的教育而砥礪奮進。”
精準管理:教書育人有策略
“喊破嗓子,不如擼起袖子;擼起袖子,不如做出樣子。”這是喬永宏校長的管理心得。
民勤一中的老師笑著說:“要找我們喬校長?不是在教學樓上轉,就是在去往教學樓的路上。”沒錯,四十多個教學班,一百多間宿舍,他每天至少要巡查三趟;年級會議、教研活動,他每周總要參加兩三次;學生作業、教師教案,他每月總要檢查一兩遍……
同樣的,民勤一中的副校長、主任們也都在教學一線上課,很多人還兼任班主任。他們深知老師的酸甜苦辣,也了解學生的具體情況,所以在安排工作和處理學生問題時總能找到最妥善的辦法,同時也為全校師生做出了榜樣,起到了模范帶頭作用。
為了提高教學質量,民勤一中從過程管理入手,落實精細化育人策略。學校實施黨委領導下的年級部管理制度,校級領導、中層干部全部向教學一線下沉、向管理末梢延伸,著力形成以班級管理為基本單元、以課堂管理為主攻方向、以行為管理為基本抓手、以考風管理為著力點的管理模式,全面落實“激情早讀、高效課堂、文明課間、無聲自習”的過程管理要求,以精細化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能。
學校根據學生作息時間,在校門、教學樓、食堂、公寓樓等設立文明監督崗,由值日值班的教師、學生巡查監督交通秩序、文明習慣、兩操活動,對學生的過程管理細化、強化,讓學生逐漸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學校給每名學生建立了成長記錄袋、德育卡與德育檔案,客觀地記錄著每一位學生的個人成長的足跡,運用科學評價與溫馨的鼓勵,促進學生健康、全面、可持續發展。安排教師入住學生公寓值班,管理學生集體生活,指導學生開展寢室文化建設,讓住宿學生有高質量的校園生活。周末與節假日,學校安排專人組織留校的寄宿學生上自習、看電影、打比賽,讓學生安全充實地過好每一個節假日。

潤物無聲:綠色校園養心田
“最難忘啊,母校的五月,槐香悠悠,書聲瑯瑯;十月的校園里,紅葉灼灼,你我腳步匆匆;還有那年冬日,白雪皚皚,歡聲笑語……”文學社的學生在校刊《綠帆》中這樣寫道。優美的校園環境形成巨大的文化磁場,以一種潤物無聲的魅力浸潤著師生的靈魂。
有人說,走進民勤一中就是走進了一座天然氧吧。民勤一中的校園綠化、美化、亮化、凈化工程,是經過精心規劃、精心設計、精心施工的,做到了見縫插綠,因地植綠。校園里春草茵茵、夏木蔥蔥、秋花艷艷、冬柏蒼蒼,四季常綠,三季有花。
也有人說,走進民勤一中,就是走進了一座文化長廊。校園環境整潔干凈,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錯落有致,使用功能與審美功能和諧統一。7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西有孔子圣像,東有文廳和碑林,中間有習語廣場。
學校碑林長廊,以古色古香的碑刻,生動地展示著民勤人的創業歷程和尊師重教的傳統,歷代先哲的事跡和墨章,如悠遠的振鐸聲給學生諸多啟示和震撼;校園內到處懸掛著內涵豐富、志趣高雅的對聯、名言;櫥窗、墻報、黑板報、常年刊出模范事跡的展示欄、科普知識、學習方法、史海一葉等豐富多彩的內容;教學大樓的走廊內,精心布置了學子寄語、班主任寄語和前賢名言,處處洋溢著昂揚向上的精神氣息。而教學樓大廳中滿架的圖書,使這所近百年的老校浸潤在書香之中。
學校本著“貼近生活、立足學校、突出實踐、開放生成”的原則,與民勤縣博物館、瑞安堡、沙生植物園、防沙治沙紀念館、紅崖濕地公園、鄉村博物館、沙漠雕塑營、敬老院、街道社區等場館單位聯合,共同打造實踐教育基地,組織校內外力量開發了35門實踐活動課程,開辟了3條研學旅行路線,組建了27個學生社團和5個志愿者服務團隊。這些社會實踐活動,促進了學生綜合能力的發展,也加深了學生對社會生活的認識和參與度。
“讓民勤的孩子在家門口享受優質高中教育”,這是民勤一中全體教職員工的莊嚴承諾。潮平岸闊揚帆競發,風清氣正高歌前行。
民勤,位于騰格里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交界處;民勤人,是真正的沙鄉兒女;民勤一中,就是沙鄉教育的一張名片。民勤一中人始終堅守立德樹人的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常懷“教育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危機意識,秉持“先有父母心、再做教書人”的師者情懷,培根鑄魂、啟智潤德,踔厲奮發、篤定前行,譜寫著縣域普通高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華麗篇章!
編輯:宋春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