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樹林
將愛國主義貫穿教育全過程,將愛國主義精神的種子埋進青少年心中,需要我們按照《愛國主義教育法》的相關要求,堅持守正創新、推陳出新,增強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系統性和親和力、感染力,讓愛國成為廣大青少年的自覺行動。
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要切實上好思政課。思政課的任務是培根鑄魂,需要各級各類學校圍繞學生身心特點和思想實際出發,樹立“大思政課”的觀點,不斷更新課程內容、創新授課形式,讓理論性強的內容更加生動化、具體化,進一步提高思政課的親和力。通過互動性教學、研究性教學等形式,把教師講授和學生討論結合起來,把道理講深、講透、講活,讓思政課入耳入腦入心。
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要切實和社會實踐鏈接。愛國主義教育要更有煙火氣,需要教育部門和學校持續拓展愛國主義教育空間建設,摸排本區域內的資源,并和研學游學、社會實踐等課程銜接,把思政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貫通起來,讓廣大青少年在行走中厚植愛國情懷。
將愛國主義教育貫穿學校教育全過程,要切實利用好網絡媒介。在互聯網已經嵌入社會生活的當下,提升愛國主義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必須利用好網絡媒介。這就需要我們要適時發現網絡上的愛國主義教育素材,找準素材與廣大青少年的情感共振點、思想共識點、表達共鳴點,創新話語表達方式,運用網絡用語解析愛國教育內涵,推動線上教育和線下教育形成合力,引導廣大青少年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使之自覺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成長與奮斗之中。
(作者地址:河南省焦作市山陽區教育局)
編輯:王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