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晨曦 康文峰 葉盈吟
摘 要:數字經濟是一種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現代經濟模式,在這一發展模式中,數據在促進高效資源配置方面發揮著核心作用,并最終帶來高質量的經濟增長。這一概念的核心包括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 5G 通信等尖端技術,這些技術的進步促成了“新零售”和“新制造”等變革性應用。本文基于產業融合的視角探討數字經濟與傳統經濟之間的協同作用,旨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此外,本文結合貴州省的實際情況,提出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發展路徑,以促進經濟高質量增長。
關鍵詞:數字經濟;實體經濟;新零售;數實融合;高質量發展;資源配置
本文索引:王晨曦,康文峰,葉盈吟.<變量 2>[J].中國商論,2024(03):-053.
中圖分類號:F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24)02(a)--04
數字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經濟模式,與追求高質量的經濟發展有著內在的契合點,在此過程中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數字經濟的發展不僅推動了經濟增長動力的轉變,還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途徑。
數字經濟的崛起標志著經濟增長動力的重要變革。傳統上,經濟增長往往依賴資源、勞動力和資本的積累。然而,數字經濟的發展強調的是知識、信息和數據的積累與應用,不僅推動了經濟增長動力的變化,還使經濟更加強大和靈活。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改變了企業和產業的經營方式,創造了新的商業模式,進一步推動了高質量的經濟增長。與此同時,數字經濟的發展與實體經濟的發展密不可分,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實體經濟提供了新的機遇和挑戰,不僅改善了生產、流通和消費的方式,還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增長機會。“新零售”和“新制造”等概念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典型代表。通過數字技術的應用,零售業變得更加智能和便捷,制造業也實現了生產過程的優化和智能化。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不僅包括產業融合,還涉及技術創新。新技術的不斷涌現,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區塊鏈、人工智能和5G通信,都為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支持。這些技術的應用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還為企業和政府提供了更多的數據和信息,幫助其更好地做出決策。然而,數字經濟的核心仍然是數據,數據被認為是經濟發展的新驅動力,具有巨大的潛力,如何生成、傳播和有效利用數據,成為實現資源高效配置的關鍵。通過數據的精確分析和利用,企業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場和客戶需求,政府可以更好地制定政策,從而促進高質量的經濟增長。數字經濟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要素,它改變了經濟增長的動力和方式,促進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推動了產業升級和技術創新(宋婷和趙亞南,2023)。數據作為驅動力的核心,將繼續引領經濟向更高質量的方向發展。因此,如何有效地利用數字技術和數據資源實現資源的高效配置,將決定經濟發展的趨勢。數字經濟的興起不僅是一個經濟變革,還是一個社會變革,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以實現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未來。
1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內在邏輯
從產業融合的角度來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呈現出相互依存和相互促進的緊密聯系,最終勢必實現產業融合(郭琳馨和錢方明,2023)。這不僅是一種明顯的趨勢,還是經濟發展的必然。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在產業分工和商業模式上或許存在差異,但它們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相反,它們在多個層面相互交織,構成了推動經濟高質量增長的兩個重要組成部分。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在經濟生態系統中互相依存、互相影響,是經濟高質量發展不可或缺的兩個關鍵組成部分。實體經濟是數字經濟發展的基礎,數字經濟則為實體經濟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兩者共同作用,推動著經濟朝著高質量的方向不斷前進。
然而,同樣重要的是,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實體經濟夯實經濟基礎。實體經濟是現實世界的物質基礎,它提供了產品和服務,創造了就業機會,為經濟的持續增長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如果我國過分依賴數字經濟而忽視實體經濟,那么經濟就會變得脆弱且不穩定,可能會陷入虛擬經濟的陷阱(張睿和董芹芹,2022)。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的融合是未來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路徑,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同合作,我國可以充分釋放創新潛力,提高資源利用效率,實現可持續的經濟高質量增長。這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以建立更為堅實和靈活的經濟基礎,為未來的繁榮和可持續性奠定堅實的基礎。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系和互動,其中一個重要的聯系點是它們共享相同的生產要素。數字經濟的核心是利用數據進行信息分析、決策制定和創新發展,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廣泛應用都依賴數據的獲取和處理。企業通過收集和分析大量的數據,能夠更好地了解市場趨勢、客戶需求和競爭對手的動態,從而優化產品和服務,提高市場競爭力,因此數據成為數字經濟的支撐基礎,也是數字化轉型的關鍵要素。傳統產業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數據分析提高了生產效率、產品質量和供應鏈管理。例如,在制造業中,智能制造和物聯網技術的應用使生產過程更加智能和高效;在零售業中,數據分析可以幫助零售商更好地了解消費者購物行為,優化商品布局和定價策略。因此,數據不僅推動了數字經濟的發展,還為實體經濟帶來了更多機遇。數字技術的應用使實體經濟中產生的大量數據更加容易獲取和利用。例如,在智能制造中,機器傳感器生成的數據可以實時傳輸并分析,以優化生產流程;在物流領域,物流信息系統可以跟蹤貨物的位置和運輸狀態,從而提高供應鏈的可見性和管理效率。這些例子都表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將數據應用擴展到更廣泛的領域,進一步提高了數據的價值和重要性。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融合還體現在數字產業和產業數字化兩方面。首先,數字經濟的融合推動了數字產業的發展。數字產業包括信息制造業、電信業、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互聯網產業等,貫穿了基礎設施、硬件制造、網絡創新等產業鏈環節。數字經濟的崛起帶動了這些數字產業的迅速發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技術的廣泛應用,使這些數字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的新引擎。電子商務的興起推動了物流和零售業的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技術改變了傳統制造業的生產方式,云服務和大數據分析提供了更多的商業解決方案。數字產業的發展不僅創造了就業機會,還加速了創新和創業活動,為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其次,實體經濟向數字經濟的融合過程主要表現為產業數字化。產業數字化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這種融合過程將新一代信息技術應用于傳統產業,以提高生產效率、降低成本、優化供應鏈等。智能制造技術使制造業企業能夠實現工廠自動化和智能化,提高生產效率和質量控制;物聯網技術可以實現設備和產品的遠程監控和管理,降低運營成本;大數據分析可以為企業提供更準確的市場預測和客戶需求分析,幫助企業更好地調整生產和銷售策略。這種數字化轉型不僅改善了企業的競爭力,還提高了整個實體經濟的效率和創新能力。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之間的融合演進是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數字產業的興起為經濟增長提供了新的動力,產業數字化則使實體經濟更具競爭力和適應性。這種融合不僅加速了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還為就業機會的創造和經濟增長的可持續性提供了有力支持。
新一代信息技術的蓬勃發展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的關鍵推動力,這種融合不僅提高了實體經濟的效率,還在信息技術的跨界滲透下形成了高度融合的數字經濟。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推動了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包括通用信息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的廣泛應用,以及新興技術領域,如區塊鏈、物聯網等的發展,這些技術正在以指數方式發展,不僅加速了產業的數字化轉型,還改變了傳統的產業組織形式?;ヂ摼W的普及和物聯網技術的發展使得萬物互聯成為可能;智能化應用逐漸滲透到各個領域,數據成為財富的新形式;這種技術的廣泛應用正在引發新的科技革命,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創造機會。此外,通用技術的變革需要突破自身的應用領域,與實體經濟相結合,技術的應用不應局限于技術本身,而應在產業融合的過程中打破傳統經濟的發展模式,只有通過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才能帶動大規模的產業轉型。
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過程中,數字滲透呈現多向推進的趨勢,涵蓋了技術范式、價值形態和生產組織三方面。(1)技術范式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通過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等基本范式逐漸滲透到實體經濟中,推動了生產方式和商業模式的革新。(2)價值形態方面,數字經濟的融合拓展了價值創造領域,涵蓋了產品、制造和服務多個方面,促進了產品的智能化、制造過程的智能化和服務的智能化。(3)生產組織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不僅應用于工廠,還滲透到企業價值鏈的各個環節,并在以企業為核心的商業生態圈中發揮作用。這種多向滲透促使各種要素碰撞在一起,推動了價值鏈各環節的智能化,重構了制造業結構和生產體系。
總體而言,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需要不斷注入動態因素。在整個系統融合演進的內生動力方面,數據作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已逐漸嶄露頭角,將成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競爭力,數據驅動將成為整個系統融合演進的內在推動力。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不僅取決于數據的數量,更重要的是數據的采集、存儲、計算、分析、開發利用及智能化的能力。數據量的增加并不意味著一定會成為生產要素,而是需要數據技術分析將數據轉化為信息,以便用于決策判斷、預測分析。數字經濟的核心關注點是如何通過便捷、低成本的數據技術分析將數據轉化為信息,通過信息了解事件的真相,尋求事件之間的關聯性,建立最有效的預測模型,實現對隱性因素的現狀和未來的預測,在這種條件下,數據才能真正成為一種有生產力的要素。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在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中逐漸形成數字驅動模式,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需要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這個過程包括數據技術的不斷創新和升級,以滿足不斷增長的數據需求。同時,需要加強數據的管理、保護和隱私法律法規的制定,以確保數據的安全和合法使用。數據的生產、流通和利用需要逐步建立完善的生態系統,包括數據市場、數據交換平臺等,以促進數據的流動和共享。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將成為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的核心推動力(侯新爍等,2022)。這一過程需要不斷的技術創新、政策支持和市場發展,以實現數據的最大化利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數據的重要性將在未來繼續增加,因此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都需要共同努力,以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創造更加繁榮和可持續的未來,這也將是數字時代的一項重要挑戰和機遇。
2 貴州省高質量發展現狀
根據孫豪等(2020)在研究中提出的方法,本文基于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發發展及共享發展等維度構建了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全國各省市2010—2020年經濟高質量發展指數的詳細描述性統計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貴州這十年內的GDP增長指數均值為1.104,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研發投入強度均值為0.005,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投資效率均值為0.791,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技術交易活躍度均值為0.004,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需求結構均值為0.369,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近;城鄉結構均值為0.343,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政府債務負擔均值為0.144,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產業結構均值為45.112,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近;能源消耗彈性系數均值為-1.806,與全國平均水平相近;單位產出的廢水均值為13.11,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單位產生的廢氣均值為0.041,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對外貿易依存度均值為72.729,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外商投資比重均值為164.549,遠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市場化程度均值為4.67,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勞動者報酬比重均值為0.548,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居民收入彈性均值為-0.246,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城鄉消費差距均值為3.227,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民生性財政支出比重均值為0.443,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經濟高質量綜合指數均值為0.187,略低于全國平均水平。
3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路徑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對經濟高質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為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實現數字驅動或全面數字化的經濟高質量發展,我國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以確保數據的充分轉化,并充分發揮數據作為核心生產要素的驅動作用。
首先,我國需要加強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包括高速互聯網接入、云計算中心、大數據存儲和處理能力等,將為數據的采集、存儲和分析提供可靠的基礎支持,確保數據的有效利用。
其次,政府和企業需要共同努力,制定嚴格的數據安全標準和隱私法規,確保數據的合法、安全和可信賴的使用。同時,教育和引導公眾更好地保護個人隱私。政府可以建立數據共享平臺,鼓勵企業、研究機構和公眾分享數據資源,有助于提高數據的利用率,促進創新和經濟增長。
最后,我國需要不斷推動技術創新,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物聯網等領域的研究和開發,同時需要培養和吸引更多的數字化人才,以滿足數字經濟的需求。政府可以制定政策,鼓勵不同行業之間的合作和創新。例如,智能制造技術可以應用于制造業、物流業和服務業,促進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建立健全的市場監管機制和法律法規體系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也是至關重要的,有助于規范市場行為、保護公平競爭、維護消費者權益。不同地區可以共享資源,互補優勢,實現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有機結合,促進區域經濟的均衡發展。
4 結語
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趨勢,將不斷推動我國經濟向前發展。為了實現這一目標,我國需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保障數據的安全和隱私,促進數據的開放與共享,推動技術創新與人才培養,促進產業融合與協同發展,健全市場監管和法制建設及實現區域協同發展。只有通過這些綜合措施,我國才能充分發揮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協同效應,實現經濟的高質量增長。
參考文獻
郭琳馨,錢方明.數字經濟背景下中小企業技術創新研究[J].產業創新研究,2023(8):35-37.
侯新爍,劉海蘭,劉萍.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耦合協調及對經濟增長的空間效應[J].衡陽師范學院學報,2022,43(4):50-62.
孫豪,桂河清,楊冬.中國省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測度與評價[J].浙江社會科學,2020(8):4-14+155.
宋婷,趙亞南.數字經濟促進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機制與對策研究[J].商展經濟,2023(10):81-85.
張睿,董芹芹.數字經濟驅動體育產業跨界融合的理論闡釋與推進路徑[J].湖北體育科技,2022,41(12):1103-1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