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茜
摘要:課程思政是實現高等教育“立德樹人”目標的重要途徑,具有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高校英語教學與思政教育元素融合是大學英語學科探索的重要方向。文章以溫州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專升本英語課程教學為例,從樹立“立德樹人”教育理念、從思政視角“二次處理”教材、優化教學過程設計等方面,探討課程思政背景下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大學英語SPOC教學模式,以期在課程思政背景下提升高校“大學英語”SPOC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落實立德樹人目標,提升學生的道德情操和綜合素養。
關鍵詞:課程思政;“大學英語”課程;SPOC教學;超星學習通;繼續教育;教學模式
中圖分類號:G641;G64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4)02-0025-04
基金項目:溫州醫科大學2021年度課程思政教學改革研究項目(編號:KCSZJG202122)
近年來,“互聯網+”概念為高校教育指明了新的方向,網絡在線學習與移動學習飛速發展,為個性化學習、碎片化學習提供了很好的學習環境。為進一步提升高等學歷繼續教育水平,推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溫州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啟動線上一流課程建設工作。“大學英語(一)”和“大學英語(二)”作為繼續教育學院大學英語(專升本)教學的必修課程,也參與其中。繼續教育學院的教學對象有其特殊性,他們是專科起點的學生,且離開大學校園并工作多年,英語基礎較弱。他們中的大部分人從事醫學相關職業,工作經歷豐富,工作強度大,一方面有迫切提升自己英語水平的渴望,另一方面又缺乏系統學習的時間,且學習效率不穩定。鑒于此,本課程實行教學改革,從2022年3月起嘗試采用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SPOC在線教學模式,目前這種教學模式已經試運行3個學期。
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在人才強國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大背景下,思政教育意義重大。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1]。大學英語作為培養學生綜合素質的重要課程,應該肩負起“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的使命。下面,筆者對溫州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英語專升本課程的SPOC教學模式和實踐過程進行闡述,同時探討怎樣把思政元素和大學英語SPOC在線教學有效結合、怎樣從思政視角“二次處理”教材,合理挖掘教材所蘊含的顯性和隱性思政元素,科學設計教學內容,達到“潤物細無聲”的育人效果。
1.SPOC
SPOC不同于MOOC教學。MOOC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的縮寫,指的是大規模的公開在線課程,現有的平臺有愛課程(中國大學MOOC)、智慧樹、學銀在線等。而SPOC是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的縮寫[2],這個概念由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Armando Fox(阿曼多·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意指“小規模限制性在線課程平臺”。相比于MOOC教學的大規模、低完成率和評價機制不完善等特點,筆者覺得SPOC更適合繼續教育英語教學。首先,其教學規模相對較小,適合小規模小范圍的人群(幾十或幾百人)。其次,SPOC教學具有私密性,通常只面向某一專業或某一門課的學習者開放。再者由于是學歷教育,需要有科學客觀的評價機制,而SPOC教學能夠彌補MOOC教學的缺陷,既可以實現網絡平臺微課教學,又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進行在線互動、在線測試、在線答疑,甚至可以在線直播。
2.超星學習通平臺
超星學習通是一款集學習、閱讀、社交為一體的免費應用程序,支持電腦網頁版、平板電腦和手機移動端。該平臺的界面設計簡潔,使用簡便,用戶友好度高,同時擁有巨大的學習資源庫,學習者除了可以進入教師創建的SPOC微課在線學習外,還可以搜索下載海量的電子資源,并進行小組討論。更重要的是,該平臺能為師生、生生互動提供良好的技術支持。課前教師可以在所建的課程里給學生發布預習資料,課上還有隨機選人回答、投票、搶答、簽到等功能,作業和考試方面可以實行師生互評、生生互評。
3.課程思政
蔡基剛認為,課程思政是一個教育理念,其主要功能是育人,是落實立德樹人,樹立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3]。課程思政是新時代的要求,也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舉措[4]。章樹謙認為,課程思政需要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思政課程是“顯性教育”,課程思政是“隱性教育”[5]。孫有中提出:“課程思政就是在非思政課程(公共基礎課程、專業教育課程、實踐類課程)中對學生進行思政教育,使各類非思政課程能與思政課程一道,合力促成立德樹人目標的實現。”[6]筆者認為,英語課程思政可以理解為:以立德樹人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主導,不斷創新并優化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將“思政元素”融入英語教學,真正做到“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努力發揮英語課程思政的“隱性教育”作用。
1.制定課程思政目標
溫州醫科大學繼續教育學院的大學英語專升本課程設計本著“立德樹人”的理念,充分發揮外語課程人文屬性在育人方面的優勢,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SPOC教學,旨在培養和提升學生聽、說、讀、寫、譯等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幫助他們用英語從事專業學習和工作,讓他們在專業領域形成較強的國際交往能力,并提高學生的人文素質修養及跨文化交流、溝通、合作和參與國際競爭的能力[7]。同時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家國情懷、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思政元素,培養學生的愛國情懷和民族自豪感,增強學生文化自信,引導學生樹立愛崗敬業的職業精神,幫助學生拓展國際視野、提升語言技能,使他們辯證地看待世界、看待萬物[8]。
2.設計課程體系
本課程分為線上和線下兩大塊。線上部分是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進行SPOC教學。線上課程占28個學時,主要包括微課視頻教學、互動討論、題庫和作業自測。其中微課視頻教學每個單元從語言輸入、主題拓展和語言輸出三個層面進行設計,由3個至4個短視頻構成,包括背景信息、課文講解、詞匯練習及拓展知識四個部分。每個單元針對一個主題進行由淺入深的分析,從淺顯的背景介紹、語言介紹,到話題討論、觀點分析,再到拓展話題的提問,對每個主題展開徹底、深刻的聚焦學習。線下部分按計劃是進行面授教學,但由于本課程開放時正值疫情期間,無奈之下只能用超星學習通直播代替面授教學。所幸學習通平臺的直播功能具備即時性、交互性特點,用戶體驗感良好,為直播教學方式提供了技術支持。原計劃面授課進行的練習題講解和答疑、小組討論和測驗,都能正常流暢地在該平臺上直播進行。
3.開發課程資源
主講教師基于教材主題內容,以單元主題為綱分解教學內容,合理設計線上學習任務,同時巧妙融入思政元素,共錄制68個總計614分鐘的微課視頻。教學視頻精致美觀、設計合理,且均配有字幕,內容涉及課內和課外的延伸知識點,適合學生自主學習。本課程還通過超星學習通平臺發布127個課程資料。同時,平臺課程提供PETS-3級(全國英語等級考試三級)和METS-3級(醫護英語三級)的題目及詳細解答,供有考證需求的學生選擇性使用,旨在幫助醫護人員在醫療環境下熟練運用專業語言進行學習和工作。截至本文成文日期,在線課程三期開放選課學員分別為820人、885人和912人。課程開放三期訪問量達1571739人次,已發布任務點93個,章節測驗43份,直播9次,章節學習118237人次,累計互動24067人次,作業提交1744人次。
1.樹立“立德樹人”教育理念
英語教師要認識到思政教育并非僅僅是思政課教師的責任,英語作為專業課程具有隱性思政教育的功能。大學英語教師應該以“立德樹人”為核心,秉持大英語教學觀,在輸入材料和輸出任務的設置中合理融入“思政元素”,從“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這一維度出發,找準教學主題和學生思想教育的結合點、教學內容與學生意識形態發展的結合點,研究每類主題在課堂授課時如何切入、延伸和拓展,巧妙聯系蘊含“思政元素”的教學資源,“潤物細無聲”地滲透在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堅定理想信念,樹立正確的“三觀”,在學習英語的同時思考人類社會、自然、他人和自身的問題,充分感悟人文精神,從而培養完整的人和富有人文精神的從業人員[9]。
2.從思政視角“二次處理”教材
現行的大學英語教材文本多源自英美國家的書籍和報刊,語言原汁原味,有助于學生對西方語言文化的理解吸收,但英語教師有必要對現行教材進行“二次處理”,在教學設計中融入思政元素。教師既要抓住課文主題、語篇本身承載的顯性內容,又要從背景介紹、詞匯教學、重點句子、課文總結、課堂討論、時政新聞等多方面進行拓展,融入隱性思政內容,引導學生辯證地進行英語學習[10]。下面,以教材《21世紀大學英語》第一冊和第二冊為例進行說明。
(1)Secrets of A Students和Nerds and Geeks。這兩個單元的主題與College and Education(大學和教育)有關,教師除了完成教材內容教學之外,還可以補充《開學第一課》許淵沖教授的英語學習和學術生涯的演講視頻《翻譯,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并讓學生觀看鐘南山院士講述自己留學英國的那段難忘的經歷的視頻,引導學生思考并討論:什么是大學教育?我為什么要上大學?怎樣對待學習壓力和工作壓力?從而幫助學生完善自己的“三觀”,引導學生積極制訂職業規劃,探求工作、學習和生活的平衡。
(2)The tale of a Cultural Translator和Conversational Ballgames。這兩個單元的主題是有關跨文化交際中的文化差異的,教師設計教學內容和教學活動時,可以將語言習得與中西方文化對比教育結合起來,引導學生進行跨文化比較,加深學生對不同歷史文化、思維方式和生活習慣的認知,進一步明確個人與集體在全球化中的任務和角色,培養學生開放包容的全球視野和國際理念。
(3)Winston Churchill—His Other Life、A Brief History of Stephen Hawking和Sunshine in the Shadow。這三個單元是有關名人傳記的,教師進行教學時可以補充一些中國歷史名人傳記,讓學生選擇性閱讀和翻譯,引導學生思考人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4)Why They Excel?這個單元的主題是關于亞洲人的價值觀深受孔子儒家文化的影響的。教師可以結合該主題引導學生加深對母語文化的認同,增強文化自信,教育學生在借鑒和吸收外國文化精華的同時重視中國文化的弘揚,培養學生向世界傳播中國優秀文化的意識和能力。另外,還可以補充電影《花木蘭》的片段,引導學生討論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青年形象。《花木蘭》所倡導的Loyalty、Bravery、Truth、Devotion(忠誠、勇敢、真誠、奉獻)和國家對當代青年的要求可謂不謀而合。
(5)Turning Failure into Success和Holding Onto a Dream。這兩個單元的主題是有關怎樣把失敗轉化為成功和堅持夢想的。現代社會競爭激烈,一些大學生渴望成功,卻害怕失敗,急功近利,好高騖遠。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引導學生樹立遠大志向,樹立克服重重困難的信心,持之以恒,努力實現自己的理想。另外,還可以結合時政新聞如袁隆平的事跡、神舟十六號載人飛船成功發射等,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到具體的教學實例中,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
(6)Thinking:A Neglected Art。這主要是討論思考對民族生存和國家發展的重要性。當前部分大學生的思辨能力不容樂觀,結合課文,教師可以鼓勵學生注重體驗、積極思考,注重在閱讀中思考、在思考中討論,引導學生在學習語言的同時發展思辨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實現和全人發展。
3.合理設計,把思政元素融入教學過程
教師應該努力把提高學生語言基本技能與思政元素融入進行“無縫鏈接”,探索教學設計的創新,把課程思政、學科育人理念滲透到每一個教學環節中。
(1)環節一:課前預習。事先布置任務,要求學生提前了解本學期教材涉及的幾個單元的體裁、主題、寫作目的、作者生平介紹和相關背景知識,并結合我國的相關作品進行跨文化、跨語言的比較。學生可以把自己的觀點發布至學習通平臺的討論區,大家暢所欲言,在探討中對兩種語言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其所蘊含的價值觀、道德觀等進行深層次思考。由此,可以提高學生的文化自信,實現立德樹人目標。
(2)環節二:微課學習和直播課。本環節教學分為微課自學和直播課兩部分。微課部分是根據教材內容,以單元為綱,模擬真實課堂教學過程,一環扣一環地進行。具體模式如下:熱身導入話題—課文結構介紹—篇章段落分析—難句解析—單元總結。在每一個小環節,教師都應找準有機聯系點,巧妙設計,自然融入思政元素。直播課部分主要是習題的講解和討論互動。習題除了教材上的之外,還涉及PETS-3級和醫護英語-3級的內容。特別是在醫護英語-3級習題的醫學臨床病例中,教師除了要講解語言知識點外,還應向學生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甘于奉獻、大愛無疆”的職業精神。同時,教師可以適當結合思政元素設計和課文內容融合的話題,在直播階段與學生連麥,進行在線問答或討論。
(3)環節三:課后作業部分。本課程的課后作業是依托超星學習通平臺的作業區發布的,有教材的課后題、PETS-3級和醫護英語-3級等應試內容。教師進行閱讀理解、完型填空和翻譯等題型題目的選擇時,應有意識地選擇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這樣可以在鞏固學生知識的同時,使學生受到思政教育。
對于繼續教育學院的“大學英語”課程教學而言,教師在基于超星學習通平臺的大學英語SPOC教學中融入思政教育還是一種全新的嘗試。雖然目前已運行3個學期,一切都比較順利,但是還有許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怎樣完善評價機制,有效落實課程思政;怎樣調動在職學生在線學習的積極性,做到“碎片化學習”和“系統化學習”的有效融合。筆者需要在今后的教學過程中不斷研究和改進,力爭在開展好英語教學的同時注重學生思辨能力、文化品質和道德情操的培養,讓學生厚植家國情懷,成為對國家、社會有益的高素質人才。
參考文獻:
[1]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光明日報,2016-12-09(01).
[2]湯勃.“互聯網+”混合式教學研究[J].高教發展與評估,2018,34(03): 90-99,117-118.
[3]蔡基剛.課程思政與立德樹人內涵探索———以大學英語課程為例[J].外語研究,2021(03):52-57+112.
[4]教育部關于印發《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的通知[EB/ OL].(2020-06-01)[2023-06-12].http://www.moe.gov.cn/srcsite/A0 8/s7056/202006/t20200603_462437.html.
[5]章樹謙.關于高校課程思政的省思:內涵、特征與實踐[J].天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03):203-206.
[6]孫有中.課程思政視角下的高校外語教材設計[J].外語電化教學, 2020(06):46-51.
[7]蘇小紅.基于MOOC+SPOC的混合式教學的探索與實踐[J].外語電化教學,2015(07):60-65.
[8]王雪梅,霍煒.高校外語課程思政研究綜述(2018-2021)[J].上海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1,43(04):309-314.
[9]余小波.我國成人高等教育的困境與轉型[J].教育研究,2008(12): 84-87.
[10]翟象俊.等.21世紀大學英語讀寫教程1-2冊(第三版)[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5:23.
Exploration of the SPOC Teaching Model of "College English"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Ideology and Politics
———Taking the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t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Hu Qian
(School of Foreign Languages,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Zhejiang Province,Wenzhou 325027, China)
Abstract: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way to achieve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ity and cultivating talents" in higher education, and has implici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unctions. The integration of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lements is an important direction for exploring the subject of college English. The article takes the teaching of the English course for the College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t Wenzhou Medic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and explores the SPOC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based on the Super Star Learning Communication platform in the contex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establishing the educational concept of "foster character and civic virtue", "secondary processing" of textbook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optimizing the design of teaching processes. The aim is to improve the implementation effect of the SPOC teaching mode of "college English" in univers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 the goal of cultivating moral character and enhancing students’ moral character and comprehensive literacy.
Key words: curriculumideologicaland politicaleducation; "college English" course; SPOC teaching; Super Star Learning Pass; continuingeducation; teachingmod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