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娜,羅維喜
(1.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云南 昆明 650033;2.中國銅業有限公司,云南 昆明 650051)
以統籌推進校園信息化建設過程為契機,構建學校與學生之間雙向互動的管理模式,將“校本化”以輕應用形式嵌入教育部易班App,旨在實現學生信息化管理,輸出精準統計數據,最終著力將易班App打造成師生“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的學生事務管理網絡化應用平臺。文章依托易班“校本化”網絡平臺,以學生日常服務管理為著手點,進行學生網上服務辦事大廳的設計與研究,對高校創建“一站式”學生網上服務辦事大廳提供一定的經驗及參考建議。
在如今互聯網時代下,傳統的學生事務服務管理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弊端已逐漸凸顯。加強學生事務服務管理理念,創新學生事務服務工作模式已迫在眉睫。2009年教育部將“易班”網絡平臺在4所高校試點運行,2012年6月在滬外高校試點啟動,2016年11月在全國范圍內推薦共建,2017年10月在云南省各高校正式落地。
什么是易班?易班(E-class)是集思想引領、教育教學、生活服務、文化娛樂為一體的互動、開放、共享的綜合性網絡平臺和互動社區。以學生需求為導向,創新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運用信息化手段引導輿論、資源共享、互動互助,成為引領學生健康成長的可靠平臺。
根據教育部等8部門發布《關于加快構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體系的意見》(教思政〔2020〕1號)中的第四點:日常教育體系——加強網絡育人。強調提升校園新媒體網絡平臺的服務力、吸引力和黏合度,切實增強易班網、中國大學生在線等網絡陣地的示范性、引領性和輻射度。而易班是學生事務服務的重要平臺,能夠實現各種學生服務,如信息發布、咨詢互動、通知公告、文章推送、資源共享、線上活動、數字化分析、生活指南、聊天互動、投票評選、辦事預約、資料審核、信息查詢、學習支持等涉及學生方方面面的需求。同時,信息化時代數據的集成與分享,使得學生事務“一站式”服務逐漸得以實現,高效融合分散在各職能部門的學生事務。本文依托易班“校本化”網絡平臺,以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簡稱“昆明冶專”)學生日常服務管理中顯現的相關情況為著手點,對學生網上服務辦事大廳進行可行性研究與設計,最終起到可為其他高校創建“一站式”學生網上服務辦事大廳提供相關的借鑒性、參考性及可操作性。
昆明冶專2017年12月正式啟用易班,出臺《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易班建設方案》《校易班學生工作站管理標準操作流程(暫行)》,貫徹教師、學生全部實名認證,配備校、院易班指導教師,校易班工作站下設站長、副站長、辦公室、宣傳部、數據分析部、技術部,校易班注冊用戶數35 212人、校方認證數34 022條、認證率達到96.62%,導入認證信息數38 463條、機構群數23個、學院公共號數30個、公共群數635個。
2020年1月啟用“校本化”應用,“校本化”是基于易班開發SaaS版的輕應用,其與易班平臺深度融合。將 SaaS 模式以輕應用的形式嵌入易班App,手機端、網頁端兩個版本信息共享。截至2020年年底,利用“校本化”中的“任務應用”已發布晨檢、午檢、晚檢791條,日平均完成18 254人次,累計完成14 438 914人次。“校本化”中的“辦事大廳應用”有18個窗口辦理學生事務,如學生請假窗口、學生銷假窗口、學生證補辦窗口等。從易班在全校的用戶范圍、知曉率、使用頻率基礎上考慮,在易班上創新學生事務服務管理的方法與模式,創新學生日常管理(如日常考勤、社團活動打卡)、學生事務管理(如學生證辦理、學生請假與銷假)、后勤宿舍報修等“一站式”學生服務辦事大廳具有可行性和很強的操作性,從真正意義上達到“讓數據說話、讓學生少跑路、減少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昆明冶專高校共建數據(見圖1),本校每日活躍用戶數日平均2萬人以上(見圖2)。
隨著高等教育大眾化的普及,學生人數逐年增多,導致學生工作管理人員的工作量度、廣度、幅度也在不成比例的變化。以輔導員為例,如1個輔導員之前只負責1個行政班級,學生人數50~60人,但在學生數量不斷增加,教師數量無變化的情況下,就不得不承擔3~4個行政班級,甚至更多班級,學生人數150~400人,學生事務性工作量較重就會降低工作的有效性。
傳統“線下人力驅動”已滿足不了日益增長的學生事務服務性工作的要求。以學生請假銷假為例,傳統的學生請假銷假基本采用紙質版請假銷假書面申請單,經班主任、輔導員與學院領導依據請假天數逐級審批的模式進行處理,而這種處理模式必然會受制于時間、空間及人員等多個因素,事務處理流程看似簡單,其實繁瑣復雜。如果僅依靠人工對學生的請假銷假信息進行審批和管理,一是對學生和管理者都會造成一定程度的擁擠與等待。二是不利于管理者對學生請假銷假信息的管理與查詢。三是對學校來說也是一項繁重的工作。
圖1 昆明冶專高校共建數據
隨著高校信息化建設的逐步推進以及移動互聯網技術的日漸完善,昆明冶專已經將“校本化”以輕應用的形式嵌入教育部易班App,手機端、網頁端兩個版本信息實時共享。
一是創建角色。給不同身份的人員分配不同的角色信息,將學生(學院、班級、學號)、班主任、輔導員、學院領導分別給予不同角色和權限。二是引入辦事大廳平臺。開創辦事窗口,根據學校相關的規章制度設計審批流程及審批人員簽字、蓋章。三是學生根據實際需求。線上填寫申請,經相關審批人審批同意后,最終負責審批的老師可以實時導出數據,方便后期查詢與存檔。
通過整合校園各部門資源,在“校本化”辦事大廳平臺開放各部門服務窗口,如后勤服務中心(學生公寓報修、學生公寓調整與退宿)、教務處(成績查詢、學分查詢)、招生就業中心(企業招聘信息)、學生處(學生證補辦申請、學生請假銷假、學生考勤、評優申請、資助認定申請)等。以學生請假銷假為例,窗口設計如下:
圖2 本校每日活躍用戶數
當學生線上請假審批通過之后,可在后臺導出數據(見圖3)。
圖4 學生請假申請記錄
通過易班網絡平臺、易班手機App、“校本化”這個應用工具整合校園各部門資源,逐步將學生日常事務性的服務管理從傳統的“線下人力驅動”轉變為“線上數據驅動”、從“多平臺”轉變為“易平臺”、從“條線管理”轉變為“聯合服務”、從“粗放式”轉變為“個性化、精準化”,最終實現“讓數據多跑路,讓師生少跑腿”的現實意義。
昆明冶金高等專科學校創新大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