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若男 蔡克中
摘要:探索苗族泥哨元素的源起和發展以及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形式。以苗族泥哨元素為切入點,從泥哨的文化內涵、造型元素、紋樣圖案、色彩搭配4方面進行提取、演變,探討如何應用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得出苗族泥哨造型、圖案、色彩、文化內涵元素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設計方法。系統地探究苗族泥哨元素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豐富文化創意產品的設計方法,對苗族泥哨進行活態傳承與創新應用,為繼承和弘揚中國非物質文化和傳統文化貢獻了力量。
關鍵詞:苗族泥哨;文化創意產品;苗族;設計應用;非物質文化遺產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01-0064-04
Abstract:Explore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Miao mud whistle elements and their application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aking the Miao mud whistle element as the starting point,this paper extracts and evolves the mud whistle from four aspects: cultural connotation,modeling elements,patterns and color collocation,and discusses how to apply it to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The design method of Miao mud whistle’s shape,pattern,color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elements in cultural creative product design is obtained. Systematically exploring the application of Miao mud whistle elements in the design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enriching the design methods of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and carrying out live inheritance and innovative application of Miao mud whistle can contribute to the inheritance and promotion of Chinese Intangible Culture and traditional culture.
Keywords:Miao mud whistle;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Miao Nationality;Design application;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苗族泥哨是貴州省黃平縣的傳統美術,同時也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造型多樣、紋樣豐富、地域特色鮮明、文化底蘊深厚,裝飾效果鮮明,苗族泥哨以其大膽、夸張、變形的手法,使每一個泥哨都具有獨特的造型與各不相同的面貌,進而具有較高的藝術與美學價值。文化創意產品即文創產品,是將具有某種文化內涵的元素提取出來,將該藝術元素應用到產品設計中,使產品具有一定意義的文化意蘊、具體的使用功能、獨具特色的外觀造型。挖掘泥哨元素的藝術特征、人文精神、文化內涵,將原生的貴州黃平苗族泥哨視作一種符號,把泥哨的造型、圖案、色彩、文化內涵視作符號中的一部分,將苗族泥哨的符號利用藝術再加工的形式,應用到產品設計中,探索其應用模式,形成獨具特色的苗族泥哨文化創意產品,可以為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提供更多的設計思路,更好地挖掘苗族泥哨的獨特內涵,這不僅是文化的延伸,更是對文化遺產的傳承與創新性保護。
(一)苗族泥哨的起源
苗族泥哨是一種可以發出聲響的兒童玩具,產生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黃平縣,其創始人是苗族老藝人吳國清,苗族黃平泥哨產生于20世紀30年代,在20世紀80年代得到發展,20世紀90年代以來,泥哨已不僅僅是兒童玩具,而是被當作藝術品、旅游紀念品被廣泛地應用于走親訪友等人類活動中。泥哨是根據原始社會的陶塤發展而來的,在新石器時代的眾多遺址中都有出土,它最初被作為狩獵工具用于吸引獵物,后來被人類當作樂器使用,在此基礎上泥哨便誕生并被當作一種玩具廣泛流傳于民間[1]。
(二)苗族泥哨的發展
通過對貴州黃平苗族泥哨的調研,結合有關泥哨的文獻資料查閱,歸納出苗族泥哨從起源到發展主要受三方面因素影響,1.地理環境,貴州位于我國西南地區,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雨水充沛,多黃泥土,天然的材料來源,使泥哨得到制作與生產;2.宗教信仰,苗族人民自古就對萬物生靈充滿信仰,他們的生活充滿了對自然的崇拜、對圖騰的崇拜、對祖先的崇拜,因此,苗族人民將這些具有護佑意義的圖案應用在服飾、銀飾、刺繡、剪紙、泥哨等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例如苗族泥哨,其裝飾圖案豐富多樣,有魚、龍、蝶、蟬等動物紋樣,有花草、蔬菜等植物紋樣,這些圖案不僅具有裝飾意義,根據泥哨的不同造型繪制不同裝飾圖案使泥哨同時具有象征寓意[2];3.文化影響,苗族泥哨的產生和發展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受到各類文化的影響,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例如其造型多以動物為主,這源于人類對動物的崇拜;泥哨身上的裝飾性圖案除了圖騰崇拜外還受苗族服飾、挑花、刺繡等圖案和工藝的影響,泥哨將這些具有代表性的傳統藝術匯集起來,形成了具有苗族地域特色的,集觀賞藝術與玩具功能為一體的傳統工藝美術品[3]。
從設計角度講,苗族泥哨的發展不僅是對傳統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性發展,同時對文創產品的設計具有啟示作用,手工藝人們將自己對生活的感悟,對大自然的愛融入泥哨的制作中,設計師們將苗族泥哨的造型、紋樣、色彩等進行提取,賦予到產品設計中,使苗族泥哨元素更具有人情味,同時對傳承和宣傳中國傳統文化具有積極作用。
(一)泥哨中造型元素的提取演變與應用
苗族泥哨的造型多以動物造型為主,有飛禽走獸,有魚蟲蛙蝶,還有神話人物,這些泥哨的造型來源于真實的動植物,藝人制作時,在抓住原型主要特征的基礎上對動物、人物的形態進行綜合概括,在此基礎上對形態進一步進行提煉,利用夸張、變形等創作手法,塑造物體的頭部以及面部形態,使作品生動傳神、童意盎然。例如十二生肖泥哨中的龍造型泥哨,將龍修長的身體和鹿角相似的角和牛相似的頭、像蝦一樣的眼、像驢一樣的嘴、像鳳凰一樣的足、像蛇一樣的腹、最終含有一顆珠等特征提取出來,在此基礎上,將龍含珠這一特征放大化,重點刻畫龍的頭部,如角、嘴、眼睛等部位,讓人有一種虛中求實的感覺[5]。由此可以總結出苗族泥哨在制作時在造型方面主要突出物體的頭部,對于五官的刻畫也較為細致,對于身子、四肢、尾巴等部分制作時較為簡略。苗族十二生肖泥哨的造型提取模型如表1。

(二)泥哨中圖案元素的提取演變與應用
苗族泥哨的裝飾圖案主要以植物紋樣、幾何紋樣為主,根據泥哨的不同類型,其裝飾性圖案也各不相同。例如泥哨牛的裝飾,其身上的裝飾性紋樣為五谷雜糧,牛角用玉米造型作為裝飾,牛額頭上繪有太陽花的紋樣,牛背部有一南瓜圖案,牛尾巴的造型像稻穗,這種取自大自然的裝飾風格,源于牛對苗族人類所產生的貢獻,因此藝人們將這些“五谷雜糧”裝飾在牛身上,因為牛承載了人類對生活的感悟。又如泥哨猴,其額頭和身上有太陽花紋樣,除此之外,身上還有排列規則的曲線,曲線中間有卷草紋,猴子兩只胳膊抱一桃子在胸前,取自猴子摘桃這一故事,使猴子的形象更加生動活潑。
總的來說,苗族泥哨的裝飾圖案以象征符號為基調,圖案種類豐富,有向日葵、卷草紋、菊花紋等植物紋樣,有漩渦、圓形、曲線、直線、鋸齒等幾何紋樣,見表2,這些紋樣使泥哨的裝飾感更強,襯托出每個泥哨與眾不同的特點,并體現出苗族人們對于圖騰的崇拜,對物體裝飾性的表達,充滿地域特色。

(三)泥哨中色彩元素的提取與應用
泥哨除了造型多樣,裝飾紋樣種類豐富外,其色彩運用同樣強烈醒目,泥哨藝人們常采用對比強烈的色彩進行搭配。苗族泥哨的配色特點可分為兩點:一是黑色為底,泥哨的底色多為平鋪的方式用黑色打底,二是用對比色進行紋樣繪制,常采用紅色、粉色、藍色、綠色、黃色等鮮艷色彩對泥哨進行紋樣的裝飾繪制,這些顏色多是借鑒苗族刺繡的色彩搭配,整體配色雖然鮮艷但對比和諧,醒目又不失厚重,富麗又不顯艷俗。并且能夠賦予泥哨吉祥的寓意,如紅色代表吉祥如意、藍色代表風調雨順、黃色代表四季豐收等,這些色彩成為苗族泥哨的代表。苗族十二生肖泥哨的色彩提取模型如表3。

(四)泥哨中文化內涵的提取與應用
貴州黃平泥哨發展到現在,已不僅僅是一種兒童玩具,更是一種傳承,一種能夠代表貴州黃平苗族特色的文化遺產。所體現出的是對生命的崇拜、對生活的熱愛、對事物的祈愿。
1.生命崇拜。泥哨有表達黃平苗族人對生命崇拜之意,人類誕生以后,太陽作為自然物與人類朝夕相處,太陽如同火一樣,可以產生熱量,避免人類飽受寒冷,另外,人類開始從事農業生產后,陽光與作物的生長息息相關,火讓人類可以食用熟食,太陽讓作物正常生長,因此,人類用圓形代表太陽意象,用輪紋為太陽,將輪紋進行旋轉成為可以發出火焰的太陽形象,而在泥哨的圖案裝飾上,幾乎每個泥哨身上都會有“太陽花”的形狀,或在泥哨的額頭,或是在身上,或多或少,顏色不一,這些太陽花是泥哨藝人們對生命的崇拜、對光明的崇拜,是生命之花,使泥哨有了生命。
2.生活熱愛。對生的渴望與追求是苗族泥哨創作程式化的集中體現,泥哨藝人們始終將生命意識貫穿于泥哨的制作中,因而塑造出活靈活現的動物造型和裝飾感極強的裝飾圖案。泥哨藝人們喜歡用植物做裝飾,對于泥哨這種以泥土為原材料進行創作的藝術品而言,植物在泥土的滋養下更顯溫暖,因而泥土之于植物如同母親之于孩子,一筆一畫,盡可能體現制作藝人們對生活的熱愛。
3.事物祈愿。貴州黃平的苗族泥哨在當地人看來有守護黃平幸福之意,泥哨藝人王書登曾闡述在有泥哨之前,黃平舊州水災頻繁,泥哨出現后,洪水已不再經常發生,為黃平人帶去了平安,所以當地人都將泥哨視為守護黃平幸福的吉祥之物。黃平藝人們將對美好生活的祈愿賦予泥哨,是黃平人向真向善的觀念意識造就了泥哨驅邪避災的吉祥寓意。
將泥哨作為一種元素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是一個傳承再創新的過程,需要結合現代的審美特征對泥哨的造型、圖案、色彩、文化內涵等進行元素提取與整合,探索將其應用到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藝術價值。
(一)造型的提煉演變
黃平苗族泥哨多為動物造型且種類多樣,其造型是基于真實的動物而塑造的,捏造手法極為細致,同一種動物的造型也各不相同,將泥哨造型元素應用到文創產品設計中時,要注意在保留泥哨原本造型的基礎上加以創新,如黃平泥哨系列音響設計[6],以貴州黃平苗族十二生肖泥哨為切入點,在泥哨原型的基礎上加以提煉,將十二生肖中的動物表情,如眼睛、耳朵等元素提取出來加以設計,將十二生肖泥哨的外形加以簡化應用到音響的外觀設計上,見表4,音響整體造型為圓球狀,根據每只動物的不同特點,在此基礎上加以裝飾,圓潤的球體造型設計首先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且較硬朗的直線造型而言更具有親切感,二是更符合人體工程學,圓潤的造型往往帶有弧度,可以讓使用者更好地拿取和抓握,且觸感較有棱產品更為舒適。三是降低生產成本,球體造型在加工生產階段工藝簡單,從而使產品可以批量化生產。另外,該系列音響色彩以黑色為主,加以亮色進行點綴,整體簡約的造型配合低調具有現代感的黑色配色,使產品的適用人群更為廣泛,可以是喜歡簡約風格的商務人士,也可以是具有時尚感的年輕人。該系列音響設計在保留苗族十二生肖泥哨主要特征的基礎上加以簡化,產品既可作為音響使用,也可作為裝飾品置于室內。

(二)圖案的直接應用
泥哨的裝飾圖案多種多樣,且制作藝人擅長將日常生活中與所要制作泥哨有關聯的植物或食物聯系在一起,將其作為一種裝飾,應用于設計中,如泥哨雞的胸前往往會有陰陽紋樣,這是因為公雞打鳴預示著清晨太陽的升起和月亮的落下。將這種具有地域情感的裝飾性紋樣應用于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時,要注意在繼承圖案特點的基礎上予以創新,如泥叫叫折扇設計[7],見圖1,其圖案設計靈感同樣來源于苗族十二生肖泥哨,設計師將立體化的十二生肖泥哨進行扁平化、夸張化處理,繪制出平面的十二生肖泥哨造型,其圖案造型設計與泥哨相比變化并不大,裝飾圖案沿用了泥哨本身的造型,圖案整體豐富、構圖飽滿,色彩以黑色為主,粉色、黃色、綠色、藍色等鮮艷色彩作為點綴。而扇子在中國歷史悠久,有向善、善行之意,且扇子作為日常用品,需求大、產量高、價格適中,將具有地域特色的苗族泥哨圖案元素與扇子相結合,把泥哨的形象呈現在扇面上,既突出了我國傳統的扇文化,又能夠讓使用者看到具有民族特色的苗族泥哨,其宣傳意義是積極且深遠的,另外,產品適用人群廣泛,銷售地點靈活,有利于產品的傳播。
(三)色彩的重新組合
色彩是黃平苗族泥哨非常有特點的一部分,以黑色為底色并配以黃色、粉色、綠色、藍色、紫色等對比色進行裝飾的色彩搭配形式已經成為苗族泥哨的代表,甚至在眾多以苗族泥哨為設計靈感的產品中,設計師們也保留這種“黑底彩裝”的配色。而寅虎年禮文創石雕擺件在沿用泥哨五官神態的基礎上對色彩進行了重新組合,使產品極具現代感,見圖2。該產品的整體外形源于苗族十二生肖泥哨的虎泥哨,設計師將泥哨虎的五官提取出來,進行圖案重構,將原本扁圓狀的嘴巴進行圖案變形為方形,將半圓形的耳朵簡化成三角形,保留圓眼睛的形狀,產品在色彩上進行了創新,保留泥哨中的白色、黑色、紅色,去除其他較為鮮艷的色彩,使得石雕色彩更為簡潔,更具有現代感,另外,產品的包裝盒設計色彩以白色為主,并將石雕擺件的形象置在包裝表面,在盒子的開口處有兩只立體的耳朵,既是裝飾,又方便使用者開取,見圖3,該產品將地域性極強的泥哨簡約化,使之更符合現代人審美。
(四)文化的間接應用

苗族泥哨是基于苗族人對動物的尊重、對苗族裝飾藝術的喜愛背景下產生的具有一定裝飾效果和實用觀賞功能的兒童玩具,泥哨的造型源于真實的動物形象,泥哨的裝飾受當地苗族服飾、挑花刺繡、剪紙等傳統工藝的影響,這種以黑色打底,加綠、紅、粉等對比色彩裝飾的表達方式與當地苗族婦女的紫色衣裙、刺繡花塊非常近似,見圖4,泥哨的文化內涵同樣豐富,不同泥哨有不同的寓意,如“兔”舊納新黃平泥哨文創手機殼設計,見圖5,設計師選取苗族十二生肖泥哨為設計切入點,將12個泥哨的形象簡化成點、線、面的形式作為手機殼的圖案形象,并根據每個動物搭配不同的吉祥詞語,如虎虎生威、“兔”舊納新、馬上封侯等,將這種泥哨原本的吉祥寓意賦予產品,使產品具有美好的文化寓意。設計師將苗族泥哨中兔子的形象提取出來進行圖案設計,對泥哨兔的五官進行圖案簡化,將兔子頭部的外輪廓線條進行適當刪減,保留兔子圓眼睛、三瓣嘴以及泥哨中常出現的太陽花元素,并配以“兔舊迎新”的諧音,該手機殼的設計是傳統元素與現代產品的有機結合,突出了泥哨的特點。
包括苗族泥哨在內的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各族人民通過長期的社會實踐、生活經驗所形成的傳統美術形式,這些藝術形式在歷史長河中流傳下來并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人,是一個民族的文化烙印與智慧結晶。現如今,如何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成為非常重要的命題,而“活態保護”在這一概念應運而生,以苗族泥哨為例,可以通過刪繁就簡、直接應用、解構重組、間接應用等設計手法將泥哨元素應用到產品設計中,發揮其文化意蘊與裝飾功能,使之符合當代人的使用需求與審美體驗,從而實現了對苗族泥哨的發揚與繼承[8]。
(一)刪繁就簡
刪繁就簡指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將苗族泥哨的造型進行簡化,將簡化后的圖案作為文創產品的外觀或作為產品的裝飾圖案,是一種條理性較強的圖案轉化過程。苗族泥哨為人們留下眾多可利用的外觀造型,合理利用這些造型元素可以為文創產品的外觀設計提供設計思路,可以將簡化后的造型圖案直接嫁接到現代產品,例如,移動充電寶、暖手寶的外觀造型,或是將簡化后的造型圖案應用到產品的裝飾上。如圖6所示,將苗族十二生肖泥哨中的兔哨的造型提取出來,進行簡化,將簡化后的形狀直接應用到胸針的設計上。但是在造型簡化和應用的過程中,要使造型與產品的品牌理念、功能和使用方式相契合,才能得到消費者的青睞。
(二)直接應用
苗族泥哨不僅種類造型多樣,裝飾紋樣同樣豐富,且紋樣較為簡單,因此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設計時可以將泥哨中的裝飾紋樣采用直接應用的方式應用到產品外觀裝飾上,或將幾個裝飾紋樣進行組合應用到產品外觀中,這種應用形式使產品既具有傳統意蘊又簡約傳神。
(三)簡化重組
泥哨中的色彩多樣且鮮艷,在進行文創產品設計時可以將色彩進行簡化重組,將泥哨中明度、純度高的色彩進行弱化,使整體色彩向溫馨、和諧的情感過渡。如圖7所示,該絲巾上的裝飾紋樣源于泥哨,在色彩上,采用苗族泥哨中常見的黑色、白色、綠色、黃色等色彩,但設計師將這些色彩的純度整體降低并提高明度,使絲巾更適合女性,更具有美感和藝術感。
(四)間接應用
苗族泥哨的外觀造型、裝飾圖案、文化意境對現代設計提供了一種新的設計思路,為了讓產品更加符合現代人的審美,將苗族泥哨作為靈感來源運用到產品設計中時,除了對造型、圖案、色彩的利用外,還可以將泥哨的文化意境運用到產品設計中,如賦予產品吉祥或祈福的寓意,對該產品進行一個故事講述等,要把握泥哨的精神實質,并在進行產品設計時自然流露,將傳統美術的文化意境與現代設計語言進行組合,提升文化創意產品的精神底蘊。

感受非遺文化的獨特魅力,用設計促進文化傳承。苗族泥哨作為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其多樣的造型、豐富的色彩、獨特的裝飾、精巧的工藝以及所具有的吉祥寓意蘊藏著非常寶貴的設計元素,因此,對苗族泥哨的文創產品設計進行分析與研究,可以為文創產品設計提供新的設計思路,進一步擴寬文創產品設計產業的發展。在此基礎上也為苗族泥哨藝術表現形式的創新和傳承提供了更多的動力,對推動未來苗族泥哨的活態傳承與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基金項目:南昌航空大學研究生創新專項資金項目《苗族泥哨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中的應用研究》研究成果(YC2022-143)
參考文獻
[1] 張進賢.淮陽人文探究上[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9:58-59.
[2] 趙農.關中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研究叢書[M].西安:西安交通大學出版社,2015:24-25.
[3] 曉然.黃平泥哨[J].中國工會財會,2016(12):54-55.
[4] 王瑩瑩,李正安.貴州黃平苗族泥哨的藝術特色及制作工藝[J].裝飾,2016(03):106-108.
[5] 成威,戴小慧,王建芳.侗族服飾挑花紋樣的藝術特征及其創新應用[J].設計,2022,35(07):146-149.
[6] 黃玲.貴州民間藝術的轉型與地方高校美術教育關系的思考[J].設計,2016,254(23):102-103.
[7] 汪世琪,朱曉君,張超.苗族銀飾視覺藝術元素在包裝設計中的運用[J].設計,2021,34(05):28-30.
[8] 谷夢恩,范偉.湖南花瑤挑花文創產品的設計創新[J].絲綢,2021,58(07):122-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