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目的 探討過敏性鼻炎采用皮內針與穴位貼敷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院收治的60例過敏性鼻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考組和分析組各30例。參考組給予常規西醫治療,分析組在參考組基礎上給予皮內針聯合穴位貼敷治療,比較兩組療效、癥狀積分、不良反應及生活質量。結果 分析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治療后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參考組(P<0.05);分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分析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參考組(P<0.05)。結論 皮內針與穴位貼敷聯合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患兒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恢復,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理想。
關鍵詞:過敏性鼻炎;皮內針;穴位貼敷;鼻塞;流涕
過敏性鼻炎是一種小兒多發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為機體過敏引發的鼻炎,以鼻塞、流涕、咳嗽等為主要表現,隨著疾病進展可能伴隨胸悶、呼吸困難等癥狀[1]。小兒過敏性鼻炎病情遷延易反復,應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治療方式減輕癥狀對患兒日常生活的干擾。西醫常規采用抗過敏藥對癥治療,但小兒機體免疫力弱,不良反應風險不容忽視[2]。中醫將過敏性鼻炎歸于“鼻鼽”范疇,基于整體觀念辨證,根據患兒體質、證型選擇中醫治療方法[3]。皮內針以中醫穴位刺激為基礎,將特制的小型針具固定于相應穴位的皮內作較長時間留針,俗稱“埋針法”,可刺激與疾病相關的俞穴,調節氣機和臟腑功能,促進器官血液循環[4]。穴位貼敷是將中藥、穴位優勢結合,對特定部位采用合理組方敷貼治療,提高藥物利用率[5]。本研究旨在探討過敏性鼻炎采用皮內針與穴位貼敷聯合治療的臨床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3年1月~2024年1月醫院收治的60例過敏性鼻炎患兒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參考組和分析組各30例。參考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2~14歲,平均年齡(7.31±2.33)歲;病程1~6個月,平均病程(3.01±1.02)個月。分析組男15例,女12例;年齡2~13歲,平均年齡(7.40±2.25)歲;病程1~7個月,平均病程(3.03±0.98)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本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開展。
納入標準:符合《實用兒科學》中過敏性鼻炎相關診斷標準;年齡2個月~14周歲;資料完整;家屬知曉本研究過程和目的,簽署知情同意書;能配合治療。排除標準:存在治療禁忌患兒;合并鼻竇炎、鼻息肉等疾病患兒;入組前采用激素治療患兒;心肝腎功能不全患兒;合并先天性疾病患兒。
1.2 方法
1.2.1 參考組給予常規西藥治療
氯雷他定口服,體重>30 kg患兒劑量為每次10 mg,1次/d;體重≤30 kg患兒劑量為每次5 mg,1次/d。連續服用5 d后停藥2 d,治療4周。
1.2.2 分析組在參考組基礎上給予皮內針聯合穴位貼敷治療
(1)皮內針治療:取迎香穴,清潔皮膚并消毒,隨后操作者將一次性撳針對準消毒后的穴位垂直、緩慢按進皮內,詢問患兒感受,以不覺刺痛為宜,確定后留針,隔日操作1次,治療4周。(2)穴位貼敷:選擇清肺貼,確定敷貼穴位為膻中、天突、雙肺俞穴,常規清潔消毒對應部位皮膚,將清肺貼準確、妥善貼在穴位上,每日1次,留貼2~4 h,治療4周。治療過程中密切監測患兒病情變化,觀察皮膚、胃腸道等不良反應,出現嚴重不適需停止治療。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效果:患兒臨床癥狀基本消失,癥狀積分降低≥85%,為治愈;患兒臨床癥狀有所減輕,癥狀積分降低30%~85%,為有效;未達到上述標準或病情繼續加重,為無效。總有效=治愈+有效。(2)比較兩組癥狀積分:參照過敏性鼻炎診療指南評定,根據噴嚏、鼻塞、鼻癢、流涕癥狀嚴重晨讀,從無到嚴重分別計0~3分,分數越高對應的癥狀越嚴重。
(3)比較兩組不良反應:如頭暈不適、皮膚瘙癢、惡心嘔吐等。(4)比較兩組生活質量:治療后1個月采用健康簡明量表(SF-36)評估患兒生活質量,選擇與過敏性鼻炎密切相關的生理、心理、軀體疼痛等維度,每個維度均為0~100分,分數越高對應的生活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處理采用SPSS26.0統計學軟件,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治療有效率比較
分析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高于參考組的7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癥狀積分比較
治療前兩組癥狀積分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分析組治療后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參考組(P<0.05)。見表2。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分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33%,低于參考組的不良反應發生率20.00%,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分析組治療1個月后SF-36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參考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討論
過敏性鼻炎治療不及時可能導致患兒出現中耳炎、鼻竇炎等并發癥,影響患兒身心健康和生長發育。當前關于小兒過敏性鼻炎無特效、統一的治療方法,通常采用藥物治療,常規西藥基于過敏反應多給予患兒抗組胺類、糖皮質激素類藥物控制疾病,氯雷他定較為多用,但病情容易反復,患兒長期治療中存在不良反應風險[6]。
中醫認為鼻鼽以本虛標實型為主,發病涉及內因、外因,內因主要與肺、脾兩臟相關,且肺氣通于鼻,若其中藏冷,冷隨氣可乘入鼻,致故津液無法自收,引發流涕等癥狀[7~8]。治療應以補肺健脾為主要原則[9]。皮內針、穴位貼敷均為中醫特色外治療法,其中皮內針的起源可追溯到《黃帝內經》,主要以長時間留置針的方式對穴位產生持續性、延續性微弱刺激,繼而持續調節臟腑功能和機體氣血,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0]。穴位貼敷利用中藥辨證思想,結合穴位刺激發揮二者優勢直達病灶,一方面經皮膚貼敷給藥提高藥物利用率,另一方面通過穴位刺激對疾病相關臟腑功能加以調節,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11]。本研究結果顯示,分析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參考組,治療后各項癥狀積分均低于參考組(P<0.05);分析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參考組(P<0.05);分析組治療后生活質量各項評分高于參考組(P<0.05)。提示二者聯合治療的有效性。迎香穴歸屬手陽明大腸經,為手足陽明之會,接收陽明胃經的五谷濁氣并向胃經輸送大腸經的清陽之氣,對該穴位進行皮內針治療可祛風通竅、宣肺理氣。清肺貼可清肺、化痰、平喘,將其貼在膻中、天突、雙肺俞穴直達病灶,可調節臟腑功能,發揮補肺健脾之效[12]。兩種方式從不同角度協同起效,共同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臨床癥狀,避免疾病反復,從而提高患兒生活質量。皮內針與穴位貼敷治療成本低、取材方便,不良反應少。
綜上所述,皮內針與穴位貼敷聯合治療過敏性鼻炎療效顯著,可有效減輕患兒臨床癥狀,提高其生活質量的恢復,且不良反應少,安全性理想。
參考文獻
[1]薛玉,麥雄燕,符慧玉,等.耳穴埋針聯合藥物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的療效觀察及對肺功能和血清IgE、EOS、FeNO的影響[J].上海針灸雜志,2023,42(1):30-35.
[2]倪國勇,鈕雪松,曾瀚琳,等.皮內針聯合中藥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隨機對照研究[J].中華養生保健,2020,38(5):29-31.
[3]劉大英,劉順利,梁萌萌,等.穴位貼敷聯合中藥口服及聚焦超聲手術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及對血清免疫炎性指標和生活質量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3,32(14):1957-1962.
[4]李倩男,于才,趙坤,等.清熱定喘方聯合穴位貼敷治療過敏性鼻炎哮喘綜合征急性期痰熱內蘊證45例[J].環球中醫藥,2023,16(7):1464-1468.
[5]張志鵬,馮秋香,衛琰,等.艾灸聯合穴位貼敷對過敏性鼻炎患者鼻阻力及EOS、ECP的影響[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21):2316-2320.
[6]金禹彤,宣麗華.白芥子貼膏穴位貼敷對過敏性鼻炎大鼠的免疫調制作用研究[J].浙江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44(12):1165-1171.
[7]任公平,郭丹,李文惠,等.兩種不同輔料鼻敏貼穴位貼敷治療過敏性鼻炎臨床觀察[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23,32(2):91-94.
[8]付莉萍,向川.冬病夏治穴位貼敷聯合神闕穴閃罐結合家庭護理干預在過敏性鼻炎患兒中的應用研究[J].現代醫學與健康研究(電子版),2021,5(24):4-7.
[9]阮蓓蕾,李易蓉,扈小健.鼻炎貼膏穴位貼敷聯合氯雷他定治療過敏性鼻炎的療效及對免疫球蛋白E和炎癥因子的影響[J].全科醫學臨床與教育,2021,19(2):125-128,133.
[10]孫濤,何蕾,徐家新.補肺止流方聯合撳針、穴位貼敷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臨床研究[J].中醫臨床研究,2021,13(6):58-61.
[11]馬莉.中藥穴位貼敷聯合督脈鋪灸對過敏性鼻炎的治療效果及護理干預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21(14):153-154.
[12]顧紅娟,樂嘉陵,張曉鳳.冬病夏治穴位貼敷聯合神闕穴閃罐治療小兒過敏性鼻炎的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0,29(8):823-8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