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思
(福建省寧德市蕉城區教師進修學校附屬中學,福建寧德 352100)
學科大概念是指:學科知識中更為本質和核心的概念或思想。學科大概念具有統籌學科知識的功能,在其引領下展開學科單元教學,對學生將知識轉化為能力素養具有重要意義。在《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準(2022 年版)》(以下簡稱“初中地理新課標”)確立地理核心素養教學目標、提出“單元式學習”背景下,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受到重視。教師應對其進行系統設計,促進學生的系統和層次性復習,發展學生能力素養。
復習的目的在于彌補學生碎片化學習的不足,使其構建知識體系。與傳統復習模式相比,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在此方面具有更加顯著的優勢。首先,大概念是從本質出發,對學科知識的高度概括,具有整體性和系統性。其次,單元教學是整合課時,以單元為最小單位的教學,整體性與系統性突出。落實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復習單元教學,使大概念與單元教學優勢疊加,能夠有效促進學生構建知識體系[1]。
復習課在關注學生知識體系構建情況的同時,也關心學生對知識的吸收和運用能力。教師指導學生復習,不能單純地從“使學生記住學習內容”的角度切入,更要使學生對學習內容形成深刻理解,學會靈活運用。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復習單元教學,能夠融知識梳理、討論與運用為一體,為學生搭建“先回顧,再加深理解,后遷移運用”的學習平臺,進而對學生知識吸收運用起到促進作用。
“初中地理新課標”特別強調思維的重要性:“綜合思維的培育,有助于學生形成系統、動態、辯證地看待問題的思維方式,樹立求真務實、開拓創新的科學精神。”初中地理教學應培養學生學科思維。而在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復習單元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夠得到更加綜合的訓練和培養。教師通過具有整體性的大概念和單元體系指導學生復習,是先從整體到局部,再從局部到整體,帶領學生經歷綜合的知識鞏固過程。在此期間,學生時刻調動思維,如系統地分析單元知識關聯性,動態地觀察單元知識結構等,能夠有效培養學科思維能力。
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整體性與系統性,要求教師在其實踐過程中必須堅持整體統籌原則,即先從整體視角設計教學,再按照整體的實現邏輯有計劃地展開教學。以整體統籌原則為教學前提,有助于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始終保持整體性與系統性,保障學生復習效果。久而久之,在整體統籌原則下,教師能夠將初中地理課程視為一個整體,關注單元與單元的內在聯系,設計有利于學生整體把握初中地理全部知識的復習活動。
“初中地理新課標”強調:凸顯學生主體地位,關注學生個性化、多樣化的學習和發展需求,增強課程適宜性。教師應在其要求下,使學生成為初中地理復習課堂的主人公,使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單元教學充分符合學生“在復習中發展”的基本需求。
結合以上優勢與原則加以分析,重視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教師應在實際教學過程中以結構化的教學設計為依托。下面,筆者將針對如何實現結構化教學設計提出具體的思路和方法。
大概念是基于大概念實施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的重要線索,教師只有準確提取學科大概念,才能正確發揮其引領作用,促進學生指向學科知識本質的結構化復習。而準確提取大概念,要求教師確定基本的知識內容。教師應對單元重點知識、核心思維、學習方法、關鍵情感等形成清晰的認識,確定基本的知識內容,為提取大概念奠定基礎。至于具體方法,教師應細致分析教材,研讀“初中地理新課標”。
首先,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應以單元為最小單位,教師應以單元為線索細致分析教材,把握單元結構與主要內容。一般來說,教材會通過單元標題與課時名稱提示以上信息,教師可以先觀察教材目錄,捕捉相關信息,再深入單元文本,分析重點知識、核心思維、學習方法、關鍵情感等。其次,教師應將教材分析結果與“初中地理新課標”對應起來?!俺踔械乩硇抡n標”是指導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文件,其中“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與“學業質量”板塊既說明了初中地理最主要的學習內容與最根本的教學目標,也對學科大概念做出了一些提示。教師應結合教材分析結果研讀“初中地理新課標”,挖掘單元重點知識、核心思維、學習方法、關鍵情感等與“課程目標”“課程內容”“學業質量”的內在聯系,清楚地確定本次復習的基本內容。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基本內容本質特征,提取“地球上七分是海洋,三分是陸地,世界海陸分布很不均勻,但是世界海陸分布不是固定不變的”“中國自然環境主要受地形、地勢和氣候影響,在不同的地形、地勢和氣候因素影響下,中國不同地區的常見自然災害有所區別”等學科大概念,引領指向復習的單元教學。
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不能一味地按照單元原有知識邏輯展開,而是應根據學科大概念層級性適當重構單元體系。分析當前使用的初中地理教材,它們普遍具有一個特征:課時關聯性不明顯,缺乏對學習內容內在聯系的關注。教師若一味地按照單元原有知識邏輯指導學生復習,雖然能準確提取學科大概念,但是不能真正發揮其教學優勢。學科大概念統籌學科知識,揭示學習內容的內在聯系。相對于學科大概念而言,單元分布的不同學習內容可以被定義為學科小概念。學科大概念與學科小概念可以相互轉化。此背景下梳理概念層級,教師可以遵循“學科大概念—課時大概念—學科小概念(單元內不同學習內容對應的具體概念)”這一規律[2]。學科大概念中隱含課時大概念,課時大概念是對學科小概念的概括。通過梳理概念層級,教師能夠清楚地認識到復習內容的層級關系,進而系統地整合本次復習的基本內容,突出其關聯性,并在此基礎上重構更加滿足學生復習需求的單元體系,促進學生由淺入深地鞏固提升。
目標對行動具有指導作用。以復習為導向的單元教學,教學目標也是復習目標,前者指導教師,包括“教什么”“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后者指導學生,包括“復習什么”“怎么復習”“復習到什么程度”。教師應發揮主導作用,設定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形成復習目標,使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系統展開。具體操作方面,教師應落實學情科學分析。學情決定學生復習的起點,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根據每一名學生的真實學習情況,針對性地展開復習指導。比如在初中地理“區域的特點”學科大概念中,部分學生充分理解區域自然環境與水能開發的聯系,但是對區域自然環境對農業生產的影響理解不到位。教師應在重構相關復習單元體系時,針對此部分學生,重點結合哈尼梯田等案例,指導學生明確地形、氣候對農業生產的影響。教師將具體的復習指導建立在尊重學生真實學情基礎上,使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充分兼顧每一名學生,從而全面地發揮教學優勢,促進每一名學生的成長和進步。
新一輪課程改革以來,教育工作者對教學評價提出了新的內涵:評價具有雙重功能,第一是對教學結果的反思和總結,第二是對教學過程的指導。以往的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一般是在結束教學任務后應用評價手段,以此促進學生查缺補漏,激勵學生補足短板。新一輪課程改革背景下,教師有必要更新評價理念,發揮其第二層次的功能,優化教學指導[3]。比如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教師可以逆向應用評價,通過提前制定科學的評價標準,在單元實際復習中時刻督促學生,幫助學生最大化地實現復習目標。
在評價標準的具體設計方面,教師應在學生本位原則下凸顯其層次性。調查發現,由于學習習慣等方面的區別,學生在初中地理學習期間已經出現差異性,這使其形成不同復習需求,幾乎不能在復習結果方面達到統一。教師應根據學生這一特點,制定多層次的評價標準,如認識、了解、掌握、領會、應用等,以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正確逆向應用評價,避免拔苗助長。
在評價的實際應用方面,教師首先應保持教學評的一致性,即以評促教,以評促學。其次應提高評價多元性,即診斷性評價、表現性評價、終結性評價等。以診斷性評價為例,教師可以在單元復習教學前,通過紙筆測驗等方式落實評價,檢驗學生對單元基本內容的學習情況,為設定目標、組織教學提供依據,也讓學生對復習的主要方向做到心中有數。通過多元評價的逆向應用,教師落實“教學評一致性”初中地理單元復習教學,提高學生單元整體復習有效性,促使學生深入把握學科大概念。
初中地理學科大概念具有抽象性,而這一抽象性的本質原因是初中地理知識普遍是對地理事物的抽象概括。此背景下,學生若直接復習抽象地理概念,難免對學習過程感到枯燥,缺乏積極的學習情緒。教師可以通過創設整體情境應對此問題。而情境素材的選擇方面,教師首先應緊扣教材,其次應聚焦生活?!冬F代漢語詞典》解釋“地理”為:世界或一地區的自然環境及社會經濟因素的總體情況。由此可見,地理與社會生活息息相關,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能夠依托社會生活創設情境。教師可以在分析教材基礎上,挖掘社會生活中體現學科大概念的具體現象、事例等,然后將生活資源轉化為便于學生應用的形式,如圖片、動畫、視頻、音頻等。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復習單元教學期間,教師可首先為學生創設情境,調動其學習情緒,激活其學習思維,其次提出具體的復習任務,使學生保持積極的學習狀態。這是保證學生復習結果的重要手段。
問題對思考的驅動作用已經是老生常談?!坝袉柌庞袑W,有學才有教”,學生知道自身學習問題所在,能夠更自覺地圍繞學科大概念進行單元復習,而教師,能夠根據學生舉動落實教學指導,進而使學生充分補足短板,提高學科大概念認知水平[4]。但是在實際教學中,由于綜合學習能力的制約,部分學生難以自主發現學習問題。教師應由此切入,向學生提出遞進問題,促成問題的有效應用。從單元整體角度來看,基于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內容具有層級性,教師應設計遞進式問題,有序驅動學生復習活動。比如,基于“中國自然環境主要受地形、地勢和氣候影響,在不同的地形、地勢和氣候因素影響下,中國不同地區的常見自然災害有所區別”學科大概念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教師可設計并應用“你知道我國地形和地勢的主要特點嗎?”“你能說出影響我國氣候的主要因素嗎?”等遞進問題。學生結合遞進式問題回顧單元基本內容,提高復習邏輯性,有助于知識體系的系統構建,同時鍛煉學科思維。
作業是初中地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有利于學生掌握知識,高效復習。但是在傳統教學模式下,初中地理作業一般以課時作業為主,內容時而重復,增加學生壓力?;趯W科大概念的單元復習教學模式下,教師有必要推出單元作業,一邊檢驗學生復習結果,一邊提高學生學習質量。教師可以結合學科核心大概念設計作業內容,在體現單元整體性基礎上,使作業內容具有彈性。這樣,學生能夠在復習過程中,根據學習需要自主選擇適合的作業內容,加深學習記憶,自評學習狀態。
總而言之,教師可以整體統籌和學生本位為基本原則,通過確定基本內容、梳理概念層級、學情科學分析、逆向應用評價、創設整體情境等方法,落實基于學科大概念的、結構化的初中地理復習單元教學設計,從而根據此教學設計思路,系統完善學生復習指導,促成學生高效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