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曉燕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皇臺九年制學校,甘肅武威 733099)
自2001 年開始,新課改即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開始實施,到現在已經持續實施了二十多年,其目標是在21 世紀建立起符合我國素質教育發展要求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和育人體系。受此影響,我國的教育考試制度、課程標準修訂、教材調整等工作也在全面推進,以適應新課改的要求。而學校的教學工作與班級管理工作關聯密切,良好的班級管理能夠為學科教學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和條件,有助于學生的學習和成長;教師在學科教學中也需要通過班級管理來維護教學秩序,保證教學效果。二者之間相輔相成、互相依存,共同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育和成長環境。但從學校的角度來說,大部分學校在新課改實施的過程中關注點還是放在學科教學方面,對于班主任如何優化管理來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則關注不夠,導致班級管理的滯后性、低效性,難以有效發揮班級管理對新課改教學的助力作用,對此筆者談談自己的認識。
新課改的核心理念是以人為本、以學生的發展為本、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和個體的差異性,這必然會給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其主要表現在:
班主任班級管理的中心工作是服務于學生的發展,要尊重學生、關注學生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尤其是要改變舊有的“重智育、輕德育”的班級管理思維,為學生的成人與成才打好基礎。
即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正視學生的差異性,尊重學生因各種因素影響而存在的個性差異;要關注每一名學生,重視培養學生個性化獨立發展能力,為學生以后的自我發展和自我選擇創造條件,力爭能夠成就每一名學生。
為了有效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2014 年教育部研制印發《關于全面深化課程改革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意見》,在此基礎上我國在2016 年提出了以“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為目標的當代中國學生核心素養,它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社會參與三個方面,綜合表現為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等六大素養。因此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也就成為落實新課改的任務之一,成為當前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的新要求。
在新課改生本理念的影響下,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需要給學生營造有利于學生成長和發展的班級環境。要想使學生感受到心靈自由,讓學生在班級中有歸屬感、親近感,就需要給學生營造民主和諧、自由向上的班級氛圍,不僅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還要給學生提供鍛煉自我、提升自我的平臺,讓學生有追求、有目標,在成就學生的同時助力學生成長。
時代在發展,學生也在發生著變化,這需要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理念上也要順應時代發展要求,結合學生的特點與成長需求進行調整。但部分班主任缺乏主動求變的意識,依然在用舊觀念指導班級管理工作,完全以班主任為中心開展各項工作,在班級管理中缺乏民主性,經常以服從性的管理要求來開展工作;師生之間缺乏交流與了解,學生對班主任滿意度不高,師生之間難以真正形成一致性,班級管理效率較低。
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的育人工程,它需要遵循科學的原則和目標的導向,這樣才能夠循序漸進地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習慣,塑造優秀的班集體。但部分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原則性不夠、方向性不強,對班級的建設和發展缺乏長遠的規劃,每天主要就是開展學校布置的程式性任務,這不利于學生的長遠發展,且容易在班集體中出現各種問題。
目前部分班主任在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時方法較為單一,“管”的太多而“理”的不足,影響了班級管理的效果,其主要表現為:班級管理中的“抓”與“放”不協調,班主任完全依靠個人事無巨細地開展工作,經常是身心俱疲但效果不佳;班主任的管理方法簡單、粗暴,對學生來說缺乏說服力,難以真正走進學生內心;師生之間缺乏溝通與了解,在教育和管理學生時存在主觀化甚至情緒化問題。
在目前的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單打獨斗”的現象相當普遍,完全依靠班主任自己來完成各項班級管理工作,這不僅導致班主任工作量非常大,且容易形成學生只“怕”班主任但對其他人的管理不在乎的問題,尤其是學生的主體作用沒有得到充分尊重,學生自我管理作用也未調動起來。
在班級管理中,評價是班級管理的方式之一,它對學生的成長有著診斷、矯正、引導、鼓勵等多重作用。從學生的角度來說,他們也希望在班主任的評價中得到肯定和表揚,獲得個人成長的動力。但從目前班主任班級管理的現狀來看,部分班主任在評價學生過程中存在問題,如評價內容的狹窄化、評價方式的主觀化、評價觀點的模糊化等問題較為突出,一些班主任還是以學生考試成績、遵紀情況、是否聽話作為評價學生的依據,對于學生的個性尊重和特長發展關注不足,這往往會扼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力,不利于學生長遠發展。
思想是行為的先導,班級管理工作亦是如此。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理念上也要進行更新,用新課改的理念指導班級管理工作,提升班級管理的效率,進而服務于新課改的推進。
首先,班主任要樹立生本管理理念,即要用一切為了學生、高度尊重學生、全面依靠學生的理念來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班主任要摒棄完全以自身為中心的班級管理思維,要認識到學生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尊重每一名學生,力爭通過各種方式方法來調動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積極性和熱情,多給學生機會,多相信學生的潛能。其次,班主任要樹立新的育人觀。我國新時期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其目標是要使學生成人成才,所以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要樹立學生全面發展的意識,要放棄“嚴”字當頭的管理理念,在落實學校規章制度的基礎上做到“寬嚴有度”,尊重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特點,鼓勵學生大膽進行創新性嘗試,在陪伴中引導學生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最后,班主任也要樹立新的成才觀,摒棄以考試分數作為衡量學生優劣的依據,多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發展,在學生能力所及范圍之內激發學生潛能,這對學生來說即是成功。這樣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會多一分耐心,少一些焦慮,用平常心和耐心、愛心來等待學生的“花開”,這才是契合新時期教育的規律和要求。
根據新課改的要求,班主任在班級管理中也要遵循一定的原則,確保班級管理工作科學開展。首先,班主任要遵循差異性原則來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現在的學生受社會飛速發展、信息社會環境及家庭環境等因素的影響,既體現出了一定的早熟性,還呈現明顯的差異性甚至是個性,因此班主任不能用死板標準或尺度來衡量每一名學生,要結合學生的差異來制訂適合學生的管理方法。其次,要遵循主體性原則來開展班級管理工作,即學生不僅是新課改下教學的主體,也應該是班級管理中的主體,要重視在班級管理中也要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鼓勵學生不僅要積極參與班級管理,同時也要主動嘗試進行自我管理。再次,要遵循合理化激勵原則,激勵是激發學生主觀能動性的有效手段之一,但部分班主任因為對賞識教育理解上有誤區,出現了“濫用”激勵的現象,導致其效果大打折扣,因此班主任一定要精心選擇激勵的形式和時機,使其功效最大化。最后,要堅持民主性原則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敢于打破班主任權威,給學生創造民主氛圍,發揮學生的聰明才智。
班級管理目標是班主任開展班級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它對班級管理工作的開展有著引導和參照作用。在制定班級管理目標時,班主任要把短期、中期、長期目標整合到一起,為階段性開展班級管理工作提供依據。同時班主任也要鼓勵學生結合班級發展目標制定個人成長目標,協調好個人與集體的關系,這也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責任意識。
德國哲學家雅斯貝爾斯在他的《什么是教育》中曾經說:“教育的本質意味著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云推動另一朵云,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道出了教育的真諦,也給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極強的啟示。從學生來說,很多學生從小就接受父母、師長的教育,但有些問題并未解決,究其根源是因為這樣的教育方法并未走進學生內心,沒有引發學生的“同頻共振”,因此教育效果較差。在新課改下的班級管理工作中,也需要堅持以學生為中心豐富班級管理的方法,把“管”與“理”結合起來,提升班級管理的實效性。
從“管”的角度來說,班主任可以從兩方面著手,即制度建設和養成教育。制度建設的目的是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因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班主任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人翁作用,引導學生在校規校紀的基礎上制訂適合班級發展的班規班紀,力爭既能夠保障班級穩定發展,還能夠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和個性的張揚。在養成教育方面,班主任依然要重視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以及優秀的道德品質,這也符合學生全面發展的需求。
從“理”的角度來說,班主任要把疏導和感染二者結合起來,力爭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達成一致,激發學生的內在潛能。在疏導方面,班主任一定要重視理性、耐心地面對學生出現的問題,積極主動地尋求了解學生、走近學生的方式方法,尤其是要有傾聽的意識,了解學生內心的訴求,在此基礎上和學生一起尋找解決問題的有效舉措。在感染方面,班主任要重視班風和班級環境的建設,努力打造富有正能量的班級風氣,同時鼓勵學生共同動手來對班級環境進行設計和布置,發揮學生的創造力,這樣既能夠提升班集體的凝聚力,還能夠增強學生對班級的歸屬感。
此外,班主任在新課改下的班級管理中一定要多給學生參與班級管理的機會,在強化班干部隊伍建設時也要給每一名學生創造參與班級管理事務的機會,助力學生成長。
新時期的學生教育工作強調要全方位、全過程、全員育人,因此在班級管理工作中班主任也要有“借力”的意識,向學生、任課教師和家長借力,增強班級管理的力量。首先,班主任一定要動員學生參與班級管理,這樣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為人處世的能力,還能夠增強其集體意識。因此,班主任要敢于“放權”,同時結合學生特點來安排適當的“工作”,力爭形成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的班級氛圍;其次,要及時了解任課教師的意見與建議,多角度審視班級的現狀,尋找優化班級管理的策略;最后,要向家長借力,及時了解學生在家的表現,并針對家長的需求提供針對性指導,力爭形成育人合力。
根據新課改的育人要求,班主任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人特長的發展,打破舊有的學生評價模式,力爭做到因材施教,助力學生成長。對此,班主任一定要從德智體美勞各方面來綜合評價學生,正確面對學生的個性需求和特長發展,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和過程表現,發揮評價的導向、激勵功能,給學生施展個人才華的舞臺,滿足學生發展需求。
總之,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推進,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也要同步推進、相向而行,力爭使班級管理工作與新課改要求保持步調一致,提升育人的實效性,促進學生全面健康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