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曉麗
摘要: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探尋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是推動教學工作有效開展的關鍵。文章以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為切入點,先分析了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之后從激發學生興趣、改革教學方法等角度對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進行了分析,得出了以學生為核心開展教學工作是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方法的結論。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效果;提升;信息技術
在新課標不斷落實的背景下,創新課堂教學模式、提升課堂教學效果成為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主要方向。從當前的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狀態來看,課堂教學的效果并未達到理想狀態,這會影響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為了使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工作盡快擺脫低效狀態,教師需要通過創新教學方法,使語文知識以更符合學生認知需求的方式呈現,由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1? ?影響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想要提升課堂教學效果,就要先找到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因素。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影響因素可以分為教師因素、學生因素和其他因素三個方面。
1.1教師因素
從課堂教學角度來看,知識是始終不變的,學生是求學者,只有教師是變量。教師作為課堂上的負責人,他們的教學能力如何、秉承何種教育思想,都會直接在課堂教學活動中表現出來。近年來,素質教育的落實對小學語文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師隊伍中,思想開放、學習能力較強的教師可以順利地適應教學變化,按照新課標中的要求開展教學活動。思想守舊、不善變通的教師則會在教學中遇到困境,導致課堂教學效果不理想。
教師因素主要包括專業能力、實時狀態兩個方面。其中,專業能力包括教師的教育思想和教學方法。優秀的教師不僅要具備科學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而且要不斷地學習新知識,完善自己的教育思想,創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實時狀態則是指教師上課時的狀態,此方面是一個變量。例如,某教師是非常優秀的教師,對教學活動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但上課時身體不適則會影響其授課的質量,進而影響到課堂教學效果。
1.2學生因素
學生是課堂中的主體,他們的學習興趣、思維能力、基礎知識水平會給他們的學習效果帶來影響,所以學生也是影響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之一。在學生興趣方面,每個學生都有自己喜歡的學科,如果他們喜歡語文,在語文課上就會調動起較強的學習積極性。倘若不喜歡語文,他們就會比較沉默。在思維能力方面,受先天智力發育影響,學生的思維能力各有不同,這會直接影響他們在課堂上接受、理解知識的能力。而在基礎知識水平方面,在家庭教育環節中學習過語文知識的學生,學習能力一般會超過未學習過語文知識的學生。所以,即使是同一堂語文課,學生也會表現出不同的學習狀態,這直接決定課堂教學效果。
1.3其他因素
其他因素包括教學環境、教學素材等客觀因素。以教學環境為例,同一位教師、同一批學生在安靜的環境中上課的學習效果要遠遠高于處在嘈雜環境中的效果,這是因為學生的心智尚未成熟,他們自控力較弱,容易受到環境的影響。在教學素材方面,如果課堂上教師配備了足夠的教學素材,這與只憑一本教材和一張嘴的教學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以,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做好各方要素的把控,保證課堂教學活動可以在一個優質的狀態中開展,這樣才能夠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2? ?提升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策略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以學生需求為核心進行教學設計,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主要方法。從當前小學生的心智發育水平來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做好課堂教學模式的革新至關重要。
2.1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對于心智尚未成熟的小學生而言,興趣是他們學習動力的主要來源。所以,激發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是教師的主要教學任務。
2.1.1運用信息技術,激發學習興趣
信息技術在教育工作中已應用多年,其衍生出多媒體、微課、慕課及線上教育等多種形式,是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不可或缺的工具之一。剖析信息技術教育模式可以發現,該方法可以依靠自身豐富的素材和表現形式帶給學生新穎的體驗,進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課堂上保持專注度,調動他們與教師互動的積極性。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需要先了解學生的興趣需求,并以此為基礎進行信息技術應用模式的設計。這有利于學生在信息技術的引導下產生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主動性。例如,對于《守株待兔》一課的學習,教師了解到學生喜歡看動畫片,那么就可以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播放與課文內容相關的動畫片,讓學生以他們喜歡的方式去了解故事內容。又或者在進行《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先運用信息技術手段展示中國地圖,讓學生了解西沙群島的地理位置。之后,教師為學生播放介紹西沙群島的視頻資料,激發他們對西沙群島的向往之情,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工作做好鋪墊。
2.1.2借助趣味游戲,激發學習興趣
游戲是小學生喜歡的娛樂方式,能夠豐富學生的感官體驗,幫助學生積累經驗。自從以游戲為媒介的教學模式出現之后,它就成為受學生喜愛的教學方法之一。游戲教學是將知識融入游戲之中,讓學生可以在體驗游戲的同時探究知識。這種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提供具有趣味性的學習機會,而且能夠提升學生學習知識的能力,實現寓教于樂。
以《景陽岡》一課的教學為例,因為班級中的學生都比較喜歡閱讀,所以很多人已經閱讀了《水滸傳》。他們對于“武松打虎”這一經典片段都非常了解,導致其在學習課文時容易出現興趣不足的情況。為了改變學生的學習狀態,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教師可在課前設計課本劇表演活動,讓學生通過課本劇游戲獲得趣味體驗,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又或者在“漢字真有趣”的綜合實踐課上,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為學生設計“拼字大王”“趣味猜字”等游戲,讓學生通過游戲競賽獲得良好體驗,并在這一過程中感受漢字的魅力,體驗學習漢字帶來的樂趣。
2.1.3豐富教學素材,激發學習興趣
教學素材過于單一是導致學生興趣不足、課堂教學效果低的重要原因之一。教師想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應積極尋找和擴充教學素材,讓每個語文知識點都能夠擁有足夠的素材作為教學支撐。
例如,在進行《草船借箭》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從赤壁之戰的故事背景延伸到整個三國時期,讓學生了解何為“三國鼎立”。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給學生講一講“諸葛亮三氣周瑜”的典故,讓學生思考什么原因讓蜀吳兩國聯合抵魏,又是什么原因導致蜀吳聯盟瓦解?赤壁之戰中都有哪些經典事件?引導學生建構關于三國的知識體系,由此調動他們的學習積極性。
2.2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只有改革教學模式,才能夠尋找到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方法。目前,多種創新教學模式得以在語文課堂中應用,不同的教學模式擁有不同的優勢,教師可以根據教學需求進行選擇,以求獲得理想的效果。
2.2.1開展任務驅動教學模式
任務驅動教學模式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模式。在該模式中,教師需要將知識點轉變成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帶著這些任務進行課堂內容的探究性學習,嘗試找到完成學習任務的方法。與傳統教學模式相比,任務驅動教學模式能夠體現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同時能夠為學生提供探究性學習機會,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學習能力,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變得高效。
2.2.2設計合作探究學習模式
合作探究學習法與任務驅動學習法都是圍繞學生而設計的創新教學模式。但是,兩者在具體的學習形式上有所不同。其中,任務驅動法強調學生單人獨立完成,而合作探究法是以小組為基礎單位來進行知識探究。相較于任務驅動法而言,合作探究模式采用的是多名學生相互協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可以有效降低學習難度,解決學生通過自主學習無法完成的難題。與此同時,學生在合作探究過程中能夠借鑒同伴優秀的學習方法,這可以讓學生獲得另外一種意義上的指導,幫助他們實現進步。
2.2.3實施學生分層教學模式
分層教學是指根據學生綜合學習能力,將他們分別安排到不同學習層次當中,以層次為基礎進行特定方式的授課,使知識內容以符合學生學習能力的方式呈現,保證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聽得懂、學得會。例如,在進行《自相矛盾》一課的教學時,教師可綜合分析學生的學習能力,將他們分為三個層次,并在課堂上鼓勵第一層次的學生進行課文的閱讀、斷句,讓他們在基礎性學習模式中提升文言文閱讀理解能力;對于第二層次的學生,教師需要與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互動,讓他們嘗試翻譯課文內容,并對課文的主要內容、中心思想予以概括,鍛煉他們的文言文分析、理解能力;對于第三層次的學生,教師主要與他們進行拓展性互動,引導該層次學生對課文引申的含義進行概括,鍛煉他們的文本理解和歸納能力。
作業方面,教師要根據學生所在層次進行作業分層。其中,第一層次學生作業難度最低,并根據層次劃分逐步提升,保證每個層次學生都可以獲得與自身能力相對應的作業,讓他們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提升學習能力及語文知識水平。
總之,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落實學生主體地位,圍繞學生開展教學工作,是提升課堂教學效果的良好方法。課堂上,教師要多關注學生,根據學生的思維狀態調整教學方法,提高師生之間的互動質量。課后,教師應多與學生溝通,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并以此指導課堂教學工作的設計,保證課堂教學工作的有效性,讓學生可以在語文課堂上學有所獲。
參考文獻:
[1]董詩文.讓興趣引領學生閱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我見[J].課外語文(上),2021(4):81-82.
[2]蒙彥霞.小學語文教學激發學生文本閱讀興趣的策略[J].基礎教育論壇,2022(19):43-44.
[3]徐才讓,白恩達.基于信息技術環境的中小學語文寫作教學模式的構建路徑[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11):86-87.
[4]馬明忠.以生為本教育導向下小學語文高年級寫作教學有效路徑探索[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2(7):16-17.
[5]沈維瓊.信息技術融合視域下中小學語文教學模式優化與變革[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22(8):84-86.
[6]馬明輝.小學語文識字教學、閱讀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途徑探究[J].課堂內外(小學教研),2022(6):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