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雪 高紀穎 馬晴 韓冰
【摘要】目的:研究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在肝硬化患者中的應用。方法:選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根據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n=48,優質護理)和觀察組(n=48,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比較兩組護理效果。結果:護理后,觀察組SAS、SDS、PSQI評分和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治療依從率、BMI、SF-36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在肝硬化患者護理中有積極效果。
【關鍵詞】分級心理護理;優質護理;肝硬化;護理效果
Application Study on Graded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High-quality Nursing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
ZHANG Xue, GAO Jiying, MA Qing, HAN Bing
Peixian People’s Hospital, Xuzhou, Jiangsu 221600, 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graded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high-quality nursing in liver cirrhosis patients.Methods:96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admitted from January 2022 to March 2023 were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n=48,high-quality nursing)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n=48,graded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high-quality nursing) using a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The nursing effec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Results:After nursing,the SAS,SDS,PSQI scores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low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the treatment compliance rate,BMI,SF-36 scores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were high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Graded psychological care combined with high-quality nursing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nursing of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Key Words】Graded psychological care; High-quality nursing; Liver cirrhosis; Nursing effect
肝硬化誘發因素包括長期酗酒、不健康飲食結構、肝炎史、血吸蟲感染、部分藥物濫用等。常見病理變化包括肝細胞再生、纖維膜生成和肝小葉結構受損等[1]。肝硬化病情發展可以被分為代償期、失代償期。代償期患者可能沒有明顯的癥狀,但隨著疾病發展,肝功能逐漸受損會出現各種并發癥。肝硬化晚期患者常出現門靜脈高壓、肝功能受損、免疫功能下降,從而導致腹水、脾功能亢進和肝性腦病等,嚴重影響疾病治療,因此必須采取科學的護理措施改善治療效果[2-3]。優質護理能夠通過飲食控制、定期監測、及時調整治療方案、心理支持、體育鍛煉等方式提高治療效果。但是肝硬化具有高復發率,患者可能反復住院治療。部分患者會合并其他并發癥,治療效果不理想。這些因素都會對肝硬化患者心理狀態造成不良影響。分級心理護理能夠針對性解決患者心理問題,提高護理工作效率。本研究旨在通過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提高肝硬化患者治療效果。報道如下。
1.1 基本資料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收治的96例肝硬化患者為研究對象,根據隨機數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男24例,女24例,年齡36歲~75歲,平均年齡(46.08±5.12)歲;觀察組:男26例,女22例,年齡37歲~76歲,平均年齡(47.56±4.13)歲。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經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確診肝硬化;②患者及家屬同意;③可正常溝通。排除標準;①合并惡性腫瘤、精神疾病及嚴重臟器疾病;②視聽障礙;③中途脫落。
1.2 方法
1.2.1 對照組采用優質護理。①培訓和制度。護理人員定期接受培訓,包括疾病知識、護理技巧、溝通技巧等。對護理人員實行層層質控管理、分組管理制度、分床到護責任制、彈性排班制度。②心理護理。對患者進行心理評估,提供心理疏導,并與患者家屬積極交流,要求他們提供支持和安慰。③健康宣教。根據患者具體情況制定健康宣教計劃,提供必要健康知識,使用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進行講解,如發放健康手冊、張貼宣傳海報、組織健康講座等。④睡眠管理。掌握患者的睡眠情況,通過情感支持和心理暗示促進患者獲得充足睡眠。⑤飲食管理。提供易消化、高熱量、營養豐富的食物。少食多餐,限制辛辣、油炸和刺激性食物攝入。合并消化道出血患者需在出血停止后逐漸恢復飲食。合并肝性腦病患者需注意熱量和維生素攝入,限制蛋白質攝入。⑥出院指導。定期電話隨訪并提供指導。
1.2.2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分級心理護理。①責任護士和心理咨詢師共同評估患者心理狀態并分級,制定各級護理計劃,主持每周報告會,總結每周心理護理疑難點并制定措施。②三級心理護理:心理狀態良好或表現穩定患者。溝通頻次為1次/2d,建立患者群并定期發布相關知識,積極幫助患者建立社會關系。主動在群里回答問題,盡可能保持患者情緒平穩。鼓勵患者根據身體情況適當運動,30min/d。③二級心理護理:焦慮、煩躁情況較明顯、睡眠時間不足患者。溝通頻次為1次/d,安排心理咨詢師進行心理咨詢,2次/周,責任護士旁聽記錄。主動安撫患者異常情緒,教授壓力管理技巧,指導患者通過肌肉放松、轉移注意力、記錄生活日記等方法改善心理狀態和睡眠質量。分析負面情緒影響源并采取措施優化和解決問題。④一級心理護理:焦慮、抑郁情緒明顯且存在嚴重失眠情況的患者。安排一對一心理護理,重點尋求患者家屬支持,要求患者家屬增加陪伴時間,各方人員必須采用積極健康的態度和語言調節病房氣氛,營造輕松愉快的環境。心理咨詢頻次為3次/周,心理評估和分析頻次為1次/周,并及時調整護理措施。
1.3 評價指標 ①治療依從率:依從:遵醫囑治療;部分依從:基本遵醫囑治療;不依從:完全不遵醫囑治療。總依從率=依從率+部分依從率。②心理狀態: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4],總分越高心理狀態越差。③睡眠質量: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5],總分越高睡眠質量越低。④生活質量:健康調查簡表(SF-36)[6],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好。⑤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身高2。⑥滿意度。自制滿意度問卷,滿意≥90分,比較滿意70分~89分,不滿意≤69分。總滿意度=滿意率+比較滿意率。⑦不良反應記錄:睡眠困難、惡心嘔吐、腹脹腹痛。
1.4 科研工具 采用SPSS 26.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采用(%)表示,進行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1比較兩組治療依從率 觀察組治療依從率為95.83%,高于對照組的77.08%,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1所示。

2.2 比較兩組SAS、SDS、PSQI和BMI 護理后,觀察組SAS、SDS、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BMI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2所示。

2.3比較兩組生活質量 護理后,觀察組SF-36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3所示。

2.4比較兩組滿意度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為97.92%,高于對照組的85.4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4所示。

2.5比較兩組不良反應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低于對照組的22.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如表5所示。

肝硬化是一種不可逆轉的病理過程,會使肝臟組織發生結構性改變,從而影響患者的各項功能和日常生活,可能導致乏力、食欲不振、體重下降等癥狀。另外,多數患者需要長期服藥,還會增加經濟負擔。治療效果不佳、心理壓力較大、并發癥發生多種因素交織會影響患者心理狀態、睡眠質量、身體狀況和生活質量。優質護理將“以人為本”作為核心理念,通過關心、支持、鼓勵等方式幫助患者維持輕松愉悅的心情,改善患者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患者配合度,從而促進治療效果和疾病轉歸。分級心理護理能夠根據患者心理狀態等級制定護理計劃,有助于提高肝硬化患者的生活質量和康復程度。
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治療依從率及BMI高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表明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能夠提高肝硬化患者治療依從性,增強治療信心,改善治療效果,促進患者身體各項功能提升。
分級心理護理不僅包括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還通過病友交流、知識講座等方式強化正確認知,促進患者規避不良行為,從社會關系中獲得更多支持和理解。通過采取多種方式進行心理疏導和溝通,幫助患者更好地管理疾病,改善心理狀態,提高生活質量。例如通過心理咨詢、心理指導、差異化干預和睡眠指導等多種措施滿足各類型患者的特殊需求。通過提供全面細致的護理服務,幫助患者正確認知疾病,增強他們的治療信心。特別是心理咨詢和心理指導還能夠促進醫患之間的良好溝通和互動,增強患者對護理人員和護理工作的信任感和滿意度。分級心理護理中的定期評估還可以根據患者的病情變化及時調整護理措施,保證護理工作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有助于促進疾病的長期管理工作。研究中,護理后,觀察組SAS、SDS及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SF-36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表明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對患者身心健康與日常生活有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在肝硬化患者中展現了積極的效果。但是在推廣和應用分級心理護理聯合優質護理措施時,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進行評估和調整,確保護理工作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參考文獻
[1] 單姍,趙連暉,馬紅,等.肝硬化的定義、病因及流行病學[J].臨床肝膽病雜志,2021,37(1):14-16.
[2] 張媛媛,楊麗嵐,關清,等.肝硬化失代償期病人癥狀群與自我管理能力的相關性分析[J].循證護理,2022,8(16):2227-2232.
[3] 楊悅軍,鄭華銀,陳耀成,等.肝硬化門脈高壓并上消化道出血治療研究進展[J].中國全科醫學,2020, 23(S2):271-274.
[4] 段泉泉,勝利.焦慮及抑郁自評量表的臨床效度[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2012,26(9):676-679.
[5] 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6] 吳劍明,邵幼林,張鎖才.SF-36簡表評價乙肝肝硬化患者生命質量的意義[J].中國現代醫藥雜志,2011, 13(11):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