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現代化發展環境下,企業很多部門的運行都離不開會計信息,只有保證會計信息的準確性、真實性,才能強化會計工作的規范化落實及其他部門的穩定運行。本文主要分析企業內部控制給會計信息帶來的主要影響,明確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可能帶來的危害,并提出治理內部控制視角下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有效策略,如創設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工作環境、創建高效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等,旨在強化會計信息的準確性,讓決策者及投資者能了解真實的企業財務狀況及綜合發展實力,避免出現盲目決策和投資行為,通過對會計信息及工作行為的有效監管,推動企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關鍵詞]內部控制;會計信息失真;治理策略;激勵機制
[中圖分類號]F27 文獻標志碼:A
會計信息是企業經營管理情況的重要體現,通過分析各類會計數據信息,能掌握經營情況及財務狀況,進而為重要決策提供可靠依據。而在經營管理中,會計工作容易受到內部管理、外部環境及人為操作等多種因素影響,弱化了內部控制的可靠性,增加了會計信息失真概率,給戰略發展帶來不良影響,不利于實現健康穩定的發展目標。因此,應加大會計信息失真分析力度,明確相應的治理策略,以保證會計信息質量。
1 企業內部控制給會計信息帶來的主要影響
1.1 企業內部組織架構帶來的具體影響
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直接影響企業實際發展的穩定性,而企業內部的會計信息質量與組織架構存在密切聯系,即在企業董事會、監事會及各管理層權責劃分不清晰的情況下,或者內部員工缺少對財務工作的重視,則容易影響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例如,當企業的權力過于集中在部分股東手中時,各股東會成為影響會計信息真實性的主要因素,在缺少有效監管的情況下,還會增加徇私舞弊行為發生的概率;而立足于董事會成員的角度,部分企業的董事會成員不了解財務知識,很難發揮制約獨立董事的作用,導致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無法得到保證[1]。
1.2 企業文化建設工作帶來的具體影響
企業文化建設直接影響內部經營管理環境的穩定性,且與員工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存在密切聯系。而對于企業文化來說,具體指企業的意識形態和工作氛圍,其中企業內部文化涉及誠信經營觀念和經營管理理念等,企業文化是會計信息真實性的重要影響因素之一[2]。因為一旦在企業中出現員工的個人主義傾向,則容易影響團隊的穩定性。由于重要會計信息僅掌握在個別人手中,不利于實現對集體組織信息的掌控,在各類分散性經營信息的影響下,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阻礙,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會計信息的可靠性,因此,須重點落實文化建設,讓員工擁有正確的思想理念及道德觀念,從而使會計工作質量得到保證。
1.3 企業人力資源管理帶來的具體影響
企業通常需要依靠會計人員收集、整合及披露相關的會計信息,人為因素直接影響會計信息質量,因此,人力資源管理在一定程度上決定會計信息的準確性。一方面,企業在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過程中,應實現對管理人員等員工的有效評價與篩選,若企業缺乏科學合理的人力資源管理,則容易出現管理人員素質不高或會計人員能力不足等情況,導致實際工作中出現虛假報賬的問題;另一方面,財務工作人員直接參與財務管理,且與會計信息編制存在密切聯系,一旦財務人員出現職業道德問題,則容易給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帶來威脅,進而引發會計信息失真問題。
2 企業內部控制下會計信息失真帶來的危害
2.1 損害利益相關者權益及企業效益
基于對會計信息的分析,有助于企業決策人員掌握真實的經營管理情況及財務狀況,在一定程度上保證企業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及可靠性。如果企業在經營管理中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那么不僅會出現盲目決策的情況,還會引發收益增加假象,進而在發布失真會計數據的過程中,增加決策失誤、判斷錯誤的概率。此外,會計信息失真會給部分道德缺失的員工提供可乘之機,給企業帶來巨大的經濟損失,不利于企業創造經濟效益[3]。
2.2 擾亂市場秩序及引發經濟類犯罪
數據信息造假是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企業的部分會計工作人員或管理人員為了在崗位工作中獲得更多個人利益,滿足一己私欲,忽視了相關的法律法規,給市場秩序帶來不良影響。例如,部分企業為了逃避稅收責任,會選擇造假會計信息,進而達到偷稅漏稅的目的;或者為了爭取更多國家提供的專項資金,選擇編制虛假的財務報表,不僅觸犯了相關法律,還使市場中其他企業的利益受損,導致資金浪費,增加了經濟犯罪概率,對社會發展的穩定性造成不良影響。
2.3 弱化國家財經法紀的權威性
如果企業內部出現會計信息失真的問題,不僅容易影響市場秩序、引發經濟犯罪,還會弱化國家財經法紀的權威性,導致人們忽視財經法紀的約束和震懾作用。由于出現越來越多的虛假信息,導致國家無法有效掌握企業的真實發展情況,在不了解企業經濟建設形勢的情況下,容易增加政策錯位問題發生的概率。可見,需要通過治理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來強化國家財經法紀的權威性。
3 企業內部控制下會計信息失真的有效治理措施
3.1 重點研究會計理論,構建健全的會計準則體系
無論對于哪種工作的組織開展及規范化落實來說,都離不開理論基礎。會計工作者缺少對會計理論的理解與掌握也是引發會計信息失真的主要原因之一。為此,企業應強化會計工作者的理論知識學習意識,重點分析國家出臺的各類政策,積極構建專門的理論知識庫,為會計人員提供咨詢和補充學習會計理論的機會。同時,結合內部會計人員的理論知識掌握水平,構建更加完善的知識框架,進一步夯實會計人員的理論基礎。此外,加強對各類先進技術設備的利用,搭建專門的會計理論學習平臺,健全會計準則體系,讓企業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得到保證。
3.2 創設良好的企業內部控制與會計工作環境
3.2.1 建立完善的利益分配與考核機制
部分企業的會計人員存在職業道德問題,為了獲取更多個人利益而選擇造假會計信息,給企業的經營管理帶來不良影響。因此,應增強內部利益分配的完善意識,建立科學合理的考核機制。一方面,企業應從利益分配的角度展開分析,明確企業發展與員工間的密切聯系,在利益分配的過程中始終堅持以員工為核心的原則,讓利益分配的公平性及合法性得到強化,讓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得到保護;另一方面,應不斷完善考核機制,改變傳統的思想觀念和考核方式,減少因單純依靠數據考核而帶來的不良影響,適當增加及調整員工考核指標,加強對短期利益與長期利益的綜合考量,分別計算員工的短期薪酬及長期績效獎金,可有效規避會計信息數據造假的問題。
3.2.2 重視審計監督,強化會計信息真實性
在企業經營管理中,會計工作是重要構成。通過落實會計工作,不僅能直觀反映企業的各類經濟活動開展情況,還能使會計工作的必要性得到準確說明,進一步強化企業領導人員及員工對會計工作的正確認知,不斷提高企業對會計工作的重視程度[4]。在此基礎上,基于會計工作的規范化落實,有助于企業實現經營效益最大化。為強化會計信息的真實性,企業應加大審計監督力度,組織成立專門的審計部門或加強與外界專業審計機構的合作,并保證審計部門的獨立性,避免與其他部門出現工作交叉,可強化審計監督的客觀性、可靠性,在審計部門的嚴格監管下,能實現對會計人員的有效約束,營造更加積極的會計工作氛圍,進而保證會計信息的真實性。
3.3 創建高效的企業內部控制系統與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
通過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能為會計信息的有效監督奠定良好基礎,因此企業應增強內部控制意識,并結合自身的實際發展情況,完善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企業須重點調整內部組織結構,了解企業經營管理的復雜性及規模化特點,明確此種發展特征帶來的明顯影響。同時,依據現代化發展需求,適度調整與優化企業內部控制系統,為會計信息的真實性提供全方位保障。
3.3.1 建立科學的企業內部會計控制制度
為了強化企業內部控制制度體系,應積極建立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具體指會計人員應嚴格按照相關法律法規及內部控制規章制度落實自身的崗位工作,基于對內部會計控制制度的運用和執行,強化企業會計改革工作的深化及落實,幫助企業順利度過轉型期。對于會計工作來說,它涉及很多內容,如管理會計信息采集環節及監督、匯總各類會計信息等,并且以上工作內容的落實發揮了重要作用。為此,會計人員應重點提高自身的執行力,加強會計工作制度化建設,進一步強化會計信息的可靠性,使會計工作的落實擁有科學依據,有利于提高會計工作質效,通過建立和完善內部會計控制制度,可降低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發生的概率。
3.3.2 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約束機制
企業在進行內部會計控制的過程中,雖然能通過完善相關制度為會計人員提供依據,但很難發揮實質性的制約作用,因此,應建立完善的企業內部約束機制,并結合實際情況,明確企業產權與現代企業制度要求。因為部分企業的經營管理存在秩序混亂的問題,而企業的所有者與經營者之間存在明顯的責任界限,所以,應依托完善的約束機制進行劃分,強化權責界限的清晰性,確保各部門及員工能認真履行自身的責任與義務,讓企業財務得到有效保障。同時,完善的約束機制還能合理限制員工行為,尤其是企業內部的會計人員,避免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為企業的健康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3.3.3 建立可行性更強的激勵制度
在傳統的企業經營管理中,缺乏完善內部治理結構的意識,導致公司治理缺乏約束性,進而引發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同時,缺少完善的員工激勵制度,使得部分員工工作態度散漫,缺乏積極性,進而無法保證工作質量。因此,企業應合理調整內部治理結構,明確不同層次領導人員的地位和職責,強化責任界限劃分的科學性,確保工作出現問題時能及時明確責任主體。在此基礎上,應建立科學完善的激勵制度,針對內部的會計人員設定激勵指標,合理選擇激勵方法。針對能夠高質量完成崗位工作任務、責任意識強、未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或會計信息失真概率較低的會計人員,企業應給予適當的獎勵,比如為其提供更多學習深造的機會,增加績效獎金等;而對于無法按時完成工作任務、會計信息失真情況嚴重的會計人員,企業需要進行適當的懲罰或將其移交上級部門處理,站在客觀的角度并堅持公平公正的原則來落實懲罰工作。通過建立和實施完善的激勵制度,能激發會計人員的積極性,強化其在崗位工作中防范會計信息失真風險的意識,減少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帶來的不良影響。
3.3.4 建立全面的企業會計監督機制
為了降低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發生的概率,應加大會計監督力度,建立更加全面的會計監督制度,有利于強化企業內部員工對相關國家法律法規的正確認識,進而減少崗位工作中出現的違法行為。同時,企業應重點發揮經濟部門的作用,加強與會計部門的溝通交流,構建協同監督機制,有助于實現會計監督目標,達到有效控制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目的。此外,積極采用分層監督方式,在上級與下級、平級部門間形成公共監督體系,為員工搭建專門的匿名舉報平臺,幫助企業快速發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及違法操作行為,不斷提升企業內部控制水平及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治理質量。
3.4 加強會計人員培訓提升專業能力及職業素質
會計人員是企業開展會計工作的重要組織者與執行者,會計人員的專業能力及綜合素質直接影響會計工作質量,且與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存在密切聯系。為了降低會計信息失真發生概率,強化內部治理的實效性,應重點加強對會計人才的培養,立足于崗前及上崗兩個層面落實會計人才培養工作。針對崗前培訓而言,應制定統一的人才聘用標準,做好會計專業優秀人才的篩選工作,結合崗位運行需求及聘用人才的綜合素質,編制崗前培訓方案,合理選擇培訓內容,確保每位會計人員均能在滿足崗位人才要求的前提下上崗工作;而對于上崗后的人才培訓來說,應做好不同會計人員的需求調查,了解不同會計人員的能力差異,構建層次化培訓模式,不僅能滿足員工的個性化需求,使其工作能力得到提高,還有助于企業節約人才培訓成本,減少資源浪費[5]。
完成優秀人才培訓工作后,企業應重點落實文化建設工作,加強對會計人員職業道德的正確引導,避免出現財務報表造假等問題,降低會計信息失真概率。另外,企業還應在營造良好文化建設氛圍的過程中,強化會計人員對企業文化的認同,使其擁有與企業一致的發展目標,進而做到從企業發展利益的角度出發落實會計工作,不斷提升公司治理能力,為長遠穩定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4 結語
在現階段,企業正處于重要的轉型期,且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企業通過發揮經濟效益及人才優勢,能提高自身在行業發展中的競爭力,而會計信息是影響企業經濟效益的重要因素,一旦出現會計信息失真問題,則容易弱化會計工作的可靠性,造成資源、資金浪費,從而弱化企業的競爭力。因此,企業須提高對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重視程度,總結分析引發會計信息失真問題的主要原因,并結合實際發展情況,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控,從而降低會計風險,強化會計工作的合法性,為企業的有序發展提供基礎保障。
參考文獻
[1]樊倩. 企業內部控制環境與會計信息失真分析[J]. 時代經貿,2020(21):71-72.
[2]褚俊. 內部控制視角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探析[J]. 納稅,2019,13(19):108,110.
[3]劉瑯問.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會計信息失真與應對策略研究[J]. 財會學習,2018(30):242,244.
[4]張曉杰. 內部控制視角下企業會計信息失真問題探析[J]. 中外企業家,2018(26):27.
[5]周剛. 企業內部控制制度中會計信息失真及其治理[J]. 中國集體經濟,2018(25):139-140.
[作者簡介]何開萬,男,云南昭通人,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投資開發(集團)有限公司,中級會計師,本科,研究方向:會計內部控制、會計信息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