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文章研究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要點,以滿足當前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多維度衍生開發需求,最終實現紅色文化IP經濟可持續發展,助力紅色文化完成內容創新轉化及品牌推廣。方法:通過調研國內外文化IP形象發展現狀,分析當前國內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出現的問題,整理、歸納、總結符合紅色文化IP形象的多維度衍生形式,論述當前國內紅色文化IP形象可持續發展路徑。結果:在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之初就要考慮到后續衍生產品開發策略,重點關注數字化衍生、實體化衍生、線下實體衍生這三個衍生層面的內容,同時注重線上數字多媒體平臺運營發展,開發線下實體衍生品發售和線下體驗內容。結論:應不斷挖掘IP形象背后蘊含的文化故事,以豐富衍生內容,利用多渠道推廣傳播,實現紅色文化IP形象可持續發展,使紅色文化進一步走進大眾生活。
關鍵詞:多維度衍生;紅色文化;IP形象
中圖分類號:TB472;G1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1-000-03
0 引言
近年來,各大文學類、影視類、動漫類文化IP在
國內逐漸被大眾所熟知,“IP”一詞成為當下社會討論的熱點,隨即各行各業掀起了一股IP風潮。一般來說,經過前期調研,以文化內涵和內容作為設計來源、以形象設計作為主體的IP形式在IP文化經濟中稱為IP形象設計,并持續塑造IP形象,通過自身投入或是通過合作授權開發線下實體內容獲取經濟利益。這類IP被稱為“IP形象”,如藍貓、阿貍、泡泡瑪特等。但目前人們對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流程缺乏系統認知,對衍生品設計開發模式的認知尚不成熟,成熟的IP形象相關產業鏈研究更是缺乏。本文以此為契機,重點研究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實現多維度衍生開發,完善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流程,使紅色文化走進大眾生活,與時代接軌。
1 紅色文化與IP形象設計
1.1 紅色文化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進程中創造的以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為核心的先進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中蘊含著黨帶領人民長期奮斗形成的思想價值理念、政治立場和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特質的實踐方法,對中國人民具有重大意義和深遠影響[1]。紅色文化不僅是重要的教育資源,更是不可替代的旅游資源,主要表現為物質形態和非物質形態兩種形態,如紅色革命遺址、革命紀念館等歷史遺址和紀念機構,以及延安精神、紅巖精神、井岡山精神等紅色精神。以紅色精神為引領,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展示紅色文化獨特的魅力,可以創新紅色文化傳播途徑,提升文化軟實力,彰顯新時期大國形象,助力文化產業可持續發展。
1.2 IP形象設計
“IP”是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首字母縮寫,現在通常所說的IP,是指被受眾廣泛接受、熟知并具有發展潛力的文學作品、游戲形象、電影人物等。IP形象是指以人們生活中熟知的某個事物為原型所設計出的角色形象,既可以是常見的具象物體,又可以是抽象的精神文化內容。IP形象是設計師精心設計而成的,其特點是具有明顯的符號化特征和長久的生命力[2]。例如,曾在世界掀起一股吉祥物風潮的“熊本熊”,日本熊本縣成功將其IP形象推廣到世界范圍內,其獨特的文化符號深受世界各地消費者喜愛,依靠其優秀的設計和經營授權,為熊本縣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收入。
2 國內紅色文化IP形象發展現狀
2.1 國內紅色文化IP形象共性問題
目前,國內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開發還處于起步階段,基于對國內各大紅色文化紀念館IP形象發展現狀的調研,從形象功能定位、目標受眾、設計思路、背景設定、推廣途徑、衍生產品等幾個方面展開分析。
2.1.1 IP形象功能界定模糊
根據形象功能定位來劃分,目前紅色文化IP形象分為品牌代言方向和商業IP方向。品牌代言方向通常被稱為“吉祥物”,在設計中融入紅色文化內涵,以打造和宣傳紅色文化品牌為重點,是體現個性標識和彰顯濃厚親和力的除紀念館Logo之外的重要視覺形象[3]。紅色文化商業IP是指以營利或傳播等為目的,由革命紀念館等機構開發的商業性質IP形象,一般設計來源于紀念館內知名文物藏品或知名紅色革命人物事跡等具有特色的文化內容。目前國內紅色文化IP定位比較模糊,造成發展方向不明確、核心發展軸缺失、后期運作混亂等問題。
2.1.2 IP設計風格局限
當前,國內IP形象設計還處于發展階段,大多數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風格還局限于卡通類、可愛類。雖然卡通類IP形象極易拉近與消費群體的距離,使大眾感受到親和力,從而產生好感,但是也會造成各大革命紀念館在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方面出現嚴重的同質化現象,無法體現紅色文化的多樣性與差異性[4]。究其根本,革命紀念館在開發IP形象的過程中沒有明確定位目標受眾群體,對消費者需求缺乏了解。
2.1.3 形象背景設定單薄
紅色文化IP大多只針對形象造型進行設計,在人格、背景設定、紅色事跡挖掘拓展方面較為薄弱,這導致形象設計只有外在的表層,沒有內在文化內涵,阻礙了后期體量化發展[5]。目前,紅色文化IP設計大多采用外包形式,官方機構與外包方設計師溝通不足,設計師僅憑自身對紅色文化的理解單方面設計IP形象,精準挖掘紅色文化核心精神的難度很大。這造成了IP形象與紅色文化內核脫節,在外觀上僅僅是文化元素的簡單堆砌,內容是空洞單薄的。
2.1.4 推廣傳播渠道狹窄
在形象推廣和傳播方面,目前大部分革命紀念館主要依托文創店鋪、淘寶官方網店等,極少數多媒體、多平臺同時運營。由于推廣運營渠道狹窄單一,因此紅色文化IP無法積累自己的粉絲群體[6]。
2.2 紅色IP形象案例分析
《覺醒年代》是2021年爆款紅色文化題材電視連續劇。電視劇大火之后,系列文創產品應運而生,通過系統性梳理《覺醒年代》文化IP元素,官方推出了與電視劇主角人物相關的IP形象、衍生盲盒、衍生系列包裝、零食等一系列備受好評的衍生產品。
《覺醒年代》IP形象主要定位為商業IP形象,通過精心的形象設計及其系列衍生品開發,為開發方帶來不錯的經濟收益。IP形象的商業知名度提升反哺《覺醒年代》劇集熱度,這也是《覺醒年代》成為爆款的原因之一。IP形象風格方面,主要采用卡通風格,設計方仔細研讀劇本,提煉人物特點,結合市場調研獲取目標受眾的喜好,推出6款主要角色IP形象。《覺醒年代》IP形象及系列衍生產品一經推出就迅速占領官方抖音、微信公眾號、微博等各大社交網絡平臺,對宣傳IP形象、提升IP知名度起著重要作用。
3 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要點
3.1 明確目標群體
在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前期,要精準定位目標受眾,針對受眾群體的需求設計IP形象。同時,積極嘗試各種不同的設計風格,擴大受眾范圍。如定位青少年消費群體,IP形象設計應立足于青年文化、潮流文化,泡泡瑪特盲盒設計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紅色文化IP的目標群體應覆蓋全社會,然而很多紅色紀念館或博物館目前只開發了卡通IP形象,面向的是兒童群體和年輕女性群體,而且設計元素多來自藏品外觀,紅色文化IP形象沒有體現紅色文化的精神內涵。紅色文化是我國獨具特色的文化,IP形象開發可以從紅色人物事跡、個人品質等方面汲取靈感,擴大目標人群。例如,從《覺醒年代》電視劇衍生開發魯迅、陳獨秀等革命先驅的IP形象,面向不同的目標群體使用不同的設計風格,也可以參考一些商業品牌IP形象的用戶定位和設計風格,以此豐富自身IP資源,擴大粉絲群體,建立更多與大眾的連接,展現出多姿多彩的紅色文化IP形象。
3.2 適應多維度衍生需求
3.2.1 適應線上數字媒體平臺
數字化技術和互聯網平臺的發展為數字化傳播提供了不竭動力,這為紅色文化IP形象數字衍生產品提供了技術基礎。同時,數字化衍生產品可以為消費者帶來個性化的交互體驗,提升IP形象的知名度[7]。此外,在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開發過程中要適應多元化的數字媒體平臺,須重點關注兩個問題。
一是適應視覺多維化轉化。隨著技術的發展,視覺展示結構已經從傳統二維化向立體三維化轉變,因此在設計紅色文化IP形象之初就要考慮到3D建模展示。二是IP形象設計要適合動態設計。利用數字技術將傳統平面的靜態設計轉化為動態設計也是當下設計的新趨勢,IP形象常被用于網絡動畫、動態表情包等動態展示形式[8]。可以通過塑造IP形象的性格,賦予形象人格化特征,通過形象的肢體動作和表情來體現情感。
3.2.2 適應實體衍生產品開發
銷售實體衍生產品是紅色文化IP形象的實際變現方式,因此必須考慮生產衍生產品時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在紅色文化IP形象衍生品設計過程中,應首先考慮到后續衍生品如何生產,采取何種手段控制衍生品生產成本,使用何種工藝和材料達到最好的展示效果。實體衍生產品還涉及盲盒、文創擺件等須借助三維建模軟件進行三維轉化的內容,因此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還要考慮多維視覺轉化問題,以最低的生產成本取得較好的效果。
3.3 注重紅色文化內涵挖掘與運營
紅色文化IP形象在內容挖掘和運營上應注重以下兩方面內容:
一方面,優秀的紅色文化IP形象要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在必要的時候可以進行形象再創作,從而為IP形象的后續發展奠定內容基礎[9]。同時,為了增強廣大消費者和目標受眾群體的文化認同感,滿足他們在精神文化方面的需求,避免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流于表面,應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精神內核,將紅色文化精神傳播出去,發揚光大。因此,在設計紅色文化IP形象伊始,既要注重挖掘紅色文化故事內容,又要保證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的如實表達,避免出現只注重形式的情況。
另一方面,紅色文化IP形象的多渠道運營十分必要。當今是一個信息爆炸的時代,IP形象設計及發展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能否抓住流量和粉絲。應多渠道傳播,有效獲取流量。在后續的衍生開發中,紅色文化IP形象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借助互聯網和數字媒體傳播和推廣,從而提升IP形象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粉絲,達到提升紅色文化社會效益的目標[10]。例如,在發布相關專題叢書的同時,《覺醒年代》人物IP形象開通了微博號、抖音號、微信公眾號等,進行全方位的線上線下傳播。官方號在官網專欄定期更新《覺醒年代》中出現的歷史事跡及紅色人物故事,以生動有趣的IP形象視角講解從新文化運動到中國共產黨成立這一偉大歷史進程中驚心動魄的奮斗故事。在微博、抖音等社交賬號上日常更新IP形象背景故事,在提升IP形象知名度的同時使IP形象的人格特征更加立體,極大地豐富了IP形象內容。
4 結語
大IP時代背景下,IP形象經濟愈演愈熱,紅色文化IP形象設計與后續衍生開發須改變傳統,深入挖掘紅色文化精神內涵。紅色文化IP形象還要在衍生過程中不斷完善,從人格化特征、線上數字媒體端、線下實體衍生產品、體驗活動端多個衍生角度進行衍生開發,精準定位目標受眾群體,滿足平面二維、三維線上視覺,以及動態化的演示需求,同時控制線下實體衍生產品的生產成本,以滿足線下客戶的需求。此外,在后續運營中對于紅色文化IP形象也不能忽視,對內要持續挖掘紅色文化、紅色革命故事、紅色人物故事,保持IP形象的生命力,保證文化精神內核的精準表達,不斷充實IP形象開發內容;對外則要利用多渠道的傳播形式,以吸引粉絲群體為目的,提升紅色文化IP形象的影響力。通過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IP形象和高品質的衍生產品推動紅色文化傳承和紅色文化紀念館建設,將紅色文化及其蘊含的精神內核以生動有趣的方式推廣出去。
參考文獻:
[1] 徐斌,陳陽波.紅色文化的基因延續與守正創新[J].人民論壇,2020(14):133-135.
[2] 張虹.“互聯網+”背景下服裝品牌IP開發與運營研究[J].絲綢,2017,54(11):32-38.
[3] 尹艷敏.現代吉祥物與傳統吉祥物設計特征比較[J].包裝工程,2012,33(18):121-124.
[4] 周琪,張珊.論新時代紅色文化資源的現實境遇與創新實踐[J].重慶社會科學,2020(12):19-27,2.
[5] 呂鋒,曾憧杰,周越.“互聯網+”語境下文創設計新媒介研究[J].包裝工程,2017,38(4):17-21.
[6] 羅雯,胡志才.紅色文化創意產品包裝設計[J].湖南包裝,2020,35(1):135.
[7] 愛新伯驤,周雅琴.探索地方博物館文創開發的創新設計新思路[J].包裝工程,2018,39(20):196-200.
[8] 王瑋.以衍生產品為目的的角色造型設計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13.
[9] 劉月蕊,賈詩敏,趙蔚.多維度衍生視角下博物館角色IP設計開發研究[J].包裝工程,2020,41(16):254-259.
[10] 肖龍,鐘福民.紅色旅游紀念品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15,10(20):151-155.
作者簡介:葉邦金(1999—),男,四川成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視覺傳達設計。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江蘇省研究生實踐創新計劃項目“IP形象設計在紅色文化中的應用探索——以《紅巖》為例”成果,項目編號:SJCX22_16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