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遠亮
【摘 ?要】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會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形成數學的表達與交流能力。而鄉村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十分欠缺,恰逢總校制辦學改革,城區師資支援鄉村薄弱校,本文主要探索了在總校制辦學改革背景下培養鄉村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一些途徑,希望可以給教師們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總校制;鄉村;小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近十幾年來,筆者長期在縣城任教,去年恰逢總校制改革,筆者所在城區校幾位教師結對幫扶一所鄉村小學,在鄉村小學數學課堂實踐中我們發現一些共同的現狀:數學課堂上學生發言不積極、學習興趣不高、無法組織好數學語言進行自如地表達、膽怯畏懼的心理比較嚴重。當然影響鄉村孩子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因素并不是單一的:鄉村學校的孩子大多為留守兒童,隨爺爺奶奶生活的居多,所處生活環境較為封閉,加上班級學生人數少,比較害羞和膽怯。特別害怕回答問題錯誤遭同學嘲笑。另一方面,如今鄉村學校教師大多為年紀較大的老教師,年輕教師極度缺乏。老教師雖說有教學經驗,但更新現代教育理念的意識較差。課堂上比較關注知識點的傳授,對于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方面比較欠缺,從入學開始,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就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僅憑每年送教下鄉的幾位教師設計的教學教研活動,難以長效培養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基于這些情況,我們想借總校制改革這個平臺:強校帶動弱校,優秀師資派駐鄉村小學,深入研究鄉村學校孩子在數學語言表達方面的實際需求與學習基礎。成立課題小組,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提升鄉村孩子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方案。
一、激發興趣,培養數學語言表達的動力
數學語言是數學思維的載體,包括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圖形語言等,具有一定的抽象性,表述要有一定的邏輯性。對鄉村學生來說有一定的難度,他們學習成績普遍較弱,自卑、膽怯。對數學學習失去興趣,許多時候不是他們不想表達,而是不敢表達,沒有表達的動力,因此,激發鄉村學生的數學表達興趣是首要任務。
(一)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激發數學語言表達興趣
長期以來,教師的權威在孩子心目中已經根深蒂固。神圣的教師地位不可侵犯,在鄉村任教過程中筆者發現,即使講錯了一個知識點,鮮有學生給予糾正,不敢質疑教師成了普遍現象。為了讓學生敢于大膽表達,作為教師一定要放下身段,拉近師生關系,了解鄉村孩子的需求,走進他們的內心世界,鼓勵孩子們大膽表達,樹立“只要開口表達你就是最棒”的思想,建立平等師生關系打消學生的思想顧慮。
(二)巧用輔助學具激發數學語言表達興趣
數學抽象性較強,有時候學生心里明白的數學道理,卻不知如何表達,因此,教師可提供一些輔助學具引導學生邊比劃邊表達,學生更有興致。例如,復習圓的周長公式推導時,提前為學生準備好圓片、毛線、尺子,既可以起到暗示學生最開始我們是用繞線法、滾動法求圓的周長,又可以為他們用數學語言表達圓周長公式的由來提供輔助。同樣,在平行四邊形、梯形面積公式推導過程中,學生如果利用學具邊剪、邊拼、邊表達,更能樹立學生表達的自信心,進而激發表達興趣。
(三)設計游戲情境激發數學語言表達興趣
小學生對游戲都是十分感興趣的,實踐證明,數學課堂適當設計一些游戲環節,不僅能增強學生數學學習的興趣,更能激發學生數學表達的欲望。如二年級推理這節課,要求學生用數學語言說明“為什么小紅拿的是數學書”時一般設計為列表排除法,學生在表述時語言顯得很是空洞。筆者在上本課時,設計了角色扮演游戲,讓班級三位學生扮演課本中的三位小朋友,分別站上講臺,把三本書藏于身后,根據課件中的提示做動作,學生在這種真人情境扮演的氛圍下,十分感興趣,個個踴躍舉手發言。
二、開放課堂,提供數學語言表達的平臺
當下鄉村小學普遍教學質量較弱,提升教學質量是鄉村教師的首要任務,在此背景下,許多鄉村小學一味地關注教學成績,對于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不夠,久而久之,學生慢慢地失去了課堂這個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訓練的重要平臺。其實,開放課堂為學生提供數學語言表達的機會對于提升質量有百利而無一害,因為學生知識的掌握需要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交流表達過程中鞏固提高。而往往教師們生怕學生不懂,以講授法貫穿全課,滔滔不絕。在數學課堂上,教師一定要少講,要根據課堂的動態,隨時捕捉學生發言的機會。開放課堂,根據課型盡可能多地創設讓學生表達的機會,引導更多的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觀點。例如,筆者在教學“分數大小比較”時,當大多數同學都掌握了方法時,可馬上請幾位同學來小結一下分數大小比較的方法,許多同學的表達支支吾吾、斷斷續續,表達都不夠完整,經常發言的同學思維及表達能力就更不一樣,他們首先能把分數大小比較分為同分母分數、同分子分數、異分母分數分類闡述。條理清晰,語言嚴謹。又如五年級“多面形面積”這一單元,教師在備課時,就要有意識地把主陣地交給學生。這一類探究類型的課,學生經歷觀察、猜測、驗證、操作后,對于小組探究出的成果,很有發言的欲望,教師一定要提供好平臺,請學生用數學語言反復表達“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由來”“三角形面積公式的由來”等等。其實,每一節課的收尾也是一個讓學生表達的重要平臺,許多教師只有在公開課時才會給學生這個機會。如果我們能堅持每一節數學課都由學生來進行總結,堅持下去,久而久之,學生的表達能力自然能得到提升。
三、教師示范,引導數學語言表達的規范
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離不開模仿學習。鄉村小學生模仿能力很強,對教師的言行舉止有較強的模仿意識。因此,教師應當充分利用鄉村孩子的這種向師心理,規范數學課堂教學語言,注意數學概念的嚴密表述,不能隨意加字、減字,表述模糊不清,模棱兩可的要避免。在平時教研聽課時,就有教師出現“長方體的棱長總和等于長加寬加高乘4”“3加2的和表述為括號3加2括號”這樣的錯誤表述。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時要把數學語言表達備好備足,給學生做最正確最嚴密的示范,例如在表述圓面積推導公式時,如果表述不清學生不但難以理解,還會誤導了學生,教師示范:“把一個圓平均分成若干份,拼成近似長方形,長方形面積=圓的面積,長方形的長相當于圓周長的一半,長方形的寬相當于圓的半徑,因為長方形面積=長×寬,所以圓的面積S=πr×r=πr2”這段表述如果教師沒有規范的示范,學生極易把圓周長的一半表述為半圓的周長。長期的教學經驗證明,如果教師在課堂上長期應用精準的數學語言表達,那么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有明顯的提升。
四、借助說理,深化數學語言表達的內涵
數學課程的教育觀呼喚講道理的數學課堂,數學課堂上的每個數學問題、概念、公式學生如果能用說理的方式闡述其中的道理,不僅能讓學生深入地了解知識的形成過程及本質特征,更能進一步強化學生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長方形面積”時,學生都能脫口而出長方形的面積等于長乘寬,但為什么長方形的面積是長乘寬?你能用數學語言來闡述其中的道理嗎?這樣的問題很多同學就表述不清了,許多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么播放課件,要么一帶而過,而這恰恰是理解圖形面積最本質特征的絕佳機會,教師可以布置“說理”作業,借助畫圖、PPT、學具等多種形式進行說理。通過說理讓所有同學都明白長方形的長與每行小正方形的個數,寬與每列小正方形個數的對應關系,以及小正方形總個數與行和列小正方形個數的關系,在學生反復說理的基礎上,深化長方形面積本質就是有幾個標準的面積單位相加。這樣的說理訓練既能為學生學習后續平面圖形的面積推導公式找到生長點,又能鍛煉學生數學語言表達能力。
五、注重積累,豐富數學語言表達系統
眾所周知,語文學科非常重視大量閱讀、大量詞語積累,所謂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其實數學語言的大量積累和訓練,同樣對學生數學語言的表達能力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特別是鄉村小學生,他們沒有城區小學生那樣的課堂氛圍和家庭教育背景,為了讓學生能養成規范數學語言表達的能力,教師在平時的數學課堂中要十分重視數學語言的積累訓練。將數學語言表達納入備課的重點,數學語言的積累首先要重視數學閱讀,人教版數學教材許多例題有閱讀與理解環節,平時聽課發現被許多教師忽略,比較容易被忽略的還有教材中的“你知道嗎”閱讀環節。數學教師應根據教材編者對這部分內容的設計意圖,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對“你知道嗎?”的教材內容進行科學的處理,指導學生展開有效的數學學習,一方面有利于拓展學生的數學學習空間,提升學生的數學文化素養。另一方面,加強這方面的數學閱讀指導,有利于學生積累數學語言,發展數學語言表達能力。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在學完2、3、5的倍數特征后,教材“你知道嗎”環節有一個這樣的問題: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為什么只用看個位數?之后有詳細的文字描述與解答。筆者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要留足時間指導學生閱讀這一部分。在學生完全理解的基礎上,讓學生用規范的數學語言來闡述這個問題。這樣學生體會到數學樂趣的同時又增加了數學知識儲備。有了豐富的數學知識儲備,學生才能夠真正實現數學語言表達能力的發展。其次,教師在數學課堂上要嚴格要求學生規范使用數學語言進行表達自己的見解與想法。例如,在學習“因數與倍數”時,學生表述因數與倍數關系時,在平時的數學課上常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景:根據15÷5=3,教師:我們說15是?學生:5的倍數。教師:那么15還是誰的倍數?學生補充:3的倍數;教師:那5是?學生:15的因數,教師:誰也是15的因數?學生:3。這樣一問一答,粗看一下知識點并沒有出現什么錯誤,但實際上,倍數與因數相互依存的關系根本沒有讓學生準確地用數學語言表達出來,假如教師換一種方式:同學們,根據15÷5=3誰能用數學語言規范地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學生:根據15÷5=3我們就說15是5和3的倍數,5和3是15的因數。倍數與因數是相互依存的關系。這樣的鍛煉不但把倍數與因數的知識點理透,還積累了數學語言,豐富了數學語言表達系統。
總之,在總校制辦學背景下提升鄉村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是一個長期的,不斷總結完善的過程,筆者相信在總校交流教師的引領輻射下,鄉村小學數學教師定會備好每一節數學課,課堂上激發興趣、創設平臺、示范引領、重視積累,把鄉村小學生的數學語言表達能力提高到一個新層次。
【參考文獻】
[1]藺霄.加強數學語言教學 提升核心素養[J].數學教學研究,2019(6):14-17.
[2]李曉雁.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J].西部素質教育,2019,5(23):73-74.
[3]彭譽慧.小學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策略探微[J].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22(S2):153-154.
[4]張金娥,吳愛龍.現代數學研究的熱點[M].北京:新華出版社,2020.7.
[5]王穎.小學第一學段數學語言表達能力培養的策略選擇[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1(8):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