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貴安 張舒 楊語嫣 羅梅
摘? 要: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加快建設教育強國、科技強國、人才強國,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黨有號召,校有行動。培養具有時代新人與創新人才特質的未來教育家型教師應是部屬師范大學新時代堅貞不渝的重要使命和育人目標。而構建一流特色育人金課是學校落實該目標的關鍵環節。該文提出并闡述一流特色大育人金課(FCGG)的概念內涵及實現途徑,并以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卓越教師實驗班相關課程創建為例,介紹構建該課程模式的實施情況,為金課設計與實施助力新時代優秀人才培養提供范例。
關鍵詞:金課;課程思政;翻轉課堂;未來教育家型教師;物理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04-0038-04
Abstract: The report of the 20th CPC National Congress emphasizes that it will accelerate the construction of a strong educ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talent country, insist on nurturing people for the Party and the country, comprehensive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independent cultivation of talents, and make efforts to create top-notch innovative talents. The Party has the call, and the school has the action. Cultivating future educator-type teachers with the qualities of newcomers and innovators of the times should be the unswerving and important mission and goal of the Ministry of Normal University in the new era.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irst-class characteristic nurturing gold class is the key link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is goal. This paper proposes and elaborates on the conceptual connotation and realization path of the first-class featured great nurturing golden course (FCGG), and takes the creation of courses related to the experimental class for excellent teachers in physics of Shaanxi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implementation of building this course model, providing an example for assisting the cultivation of excellent talents in the new era through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golden course.
Keywords: golden lesson; curriculum ideology; flipped classroom; future educator-type teacher; Physics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培養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強調“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要求“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著力造就拔尖創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1]。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一系列關于教師隊伍建設的新論斷、新思想、新要求。隨著我國教師教育進入新時代多元化發展階段,國家制定和頒布了公費師范生的若干教育新政策,旨在著力培養未來教育家型教師,培養擁有立德樹人、教育情懷、專業知識和能力、先進的教育思想、教育實踐和教育改革創新[2]等素質的創新型教師和時代新人。為此,高師院校應不忘立德樹人初心,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發揮好示范引領作用,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總結自己的教師教育特色,凝練學校的育人理念,創設特色大育人金課,以更好完成黨中央和人民賦予的教師教育人才培養使命。
一? 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之課程設計途徑
(一)? 完善思政育人建設,著力培養時代新人
黨的十九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培育時代新人”的時代命題,此后在不同場合、不同會議中,總書記多次強調要注重“時代新人”培養工作。黨的二十大進一步發出了培養有理想、敢擔當、能吃苦、肯奮斗的新時代好青年之號召。這要求學校應構建更加完整的思政育人體系,在搞好思政理論課建設的同時,應更加注重學科課程思政建設。
學科課程思政是實現大學生能力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雙提升的系統性工程,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應然之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用好課堂教學這個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堅持在改進中加強,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門課程都要守好一道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3]。因此,高校應利用好建設好育人的課程思政,發揮其育人作用,形成強大育人氛圍,著力培養時代新人。
(二)? 革新傳統課堂模式,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建設迫切需要大批創新型人才,創新型人才培養離不開創新型教育。課程、課堂作為學校教育的主陣地、主渠道,對傳統教學模式革新是實現教育創新的重要途徑。在眾多新教學理念及教學模式中,翻轉課堂模式以其高效性、靈活性,以及學生學習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而深受教師與學生的喜愛。落實翻轉課堂模式,可有效克服傳統“灌輸式”“滿堂灌”教學不利于創新人才培養的缺點。
翻轉課堂是通過“先學后教”的教學結構實現“翻轉學習”的創新教學模式[4]。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尊重學生的差異性,重視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合作性和探究性,轉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把“要我學”轉變成“我要學”,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激發競爭,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高校應結合實際,推廣并使用好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模式,發揮其育才作用、著力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三)? 構建特色育人金課,培養教育家型教師
新時代呼喚新師范教育,新師范教育造就未來教育家型教師。何謂未來教育家型教師?未來,是一個時間概念,是相對于現在所處時刻而言的未來時間。教育家型教師,是對教師素質到達最高水平的概括,也是對教師培養目標,教師自我成就追求的最高標準的定位,著力強調教育性與育人性。
教育家型教師的形成是一個隨時間發展的過程,高師院校的培養是其中一個重要的階段,也是一項系統工程。新時代如何改革創新高師教育的育人模式,構建具體的、可操作性強的培養路徑,為更多師范生成為未來教育家型教師打下基礎,這是高師院校不可推卸的使命與責任。因此,高校應從育人的核心陣地與渠道(課程、課堂)出發,籌劃設計有利于提高教育家型教師特質的金課程,著力培養未來教育家型教師。其關鍵是從一開始就要使學生牢固樹立未來成為教育家的遠大志向。
二? 一流特色大育人金課之內涵要求闡釋
基于“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理念,陜西師范大學李貴安教授大力倡導育人模式創新,創造性地提出針對高師院校的一流特色大育人金課(FCGG),其核心關鍵詞分別是——First class,Characteristic,Great,Golden course,簡寫為FCGG。通過課堂創新、課堂革命實現培養具有時代新人與創新人才潛質的未來教育家型教師,為公費師范生畢業走上工作崗位,發展成為未來教育家奠定堅實基礎。
(一)? FCGG之“金課”內涵要求
“金課”一詞在教育部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中被提出。金課的特征主要是指課程具有的“兩性一度”特性,即高階性、創新性和挑戰度[5]。高階性是指將知識、能力、素質有機融合,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綜合能力和高級思維[6];創新性體現在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和時代性、教學形式的先進性和互動性、學習結果的探究性和個性化;挑戰度是指課程要具有一定難度,處于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內,通過課程的學習促進學生的發展。
(二)? FCGG之“育人”內涵要求
高校實現課程思政育人目標,必須將思政內容與學科課程內容有機融合,思政內容為課程提供價值引領,學科課程有效支撐課程思政的實現。
首先,通識課程與專業課程要在課程思政的實施上各自發揮不同作用。通識課程主要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師應大力挖掘思政元素,講好中國故事、傳揚時代精神,為培養德才兼備的時代新人打好基礎;學科專業課程則要發揮學科的獨有特色,立足于培養學生創新及解決問題能力的教育目標,將思政內容具體化。其次,課程思政作為一種隱性課程,對學生的發展產生的熏陶作用不可忽視。教師應在課堂及生活中積極設計、營造思政色彩濃厚的氛圍,促進學生自然而然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 FCGG之“大課”特點體現
首先,FCGG之“大”主要體現在該育人模式是一種“育人大課”,它集教育家育人、課程思政育人、課堂創新育人、金課育人及拓展育人于一體,致力于體現課堂的教育性、思政性、創新性、高階性、挑戰度及拓展性,通過厚植教育情懷、落實立德樹人、創新課堂模式、拓展教學環境,將教育家元素、思政元素、創新元素及拓展元素有機融入到育人模式中,形成“三個課堂(課內、校內、校外)”“課前課中課后”“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課堂環境,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三全育人”。
其次,FCGG中各元素還建立在“PACE3”創新課堂模式之上,該課堂模式是李貴安教授對翻轉課堂本土化應用和創新性拓展。“PACE3”創新課堂模式強調課堂革命必須強調的關鍵要素,即過程(P)、能力(A)、核心素養(C)、評價(E)和三元課堂(即第1、2、3課堂)創新模式。它強調以學生為中心,要求教師基于三元課堂在教學設計中構建學生的學習過程、發展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實施對學生的多元評價[7]。
(四)? FCGG之“特色”育人彰顯
高師院校特別是部屬師范大學應擔當起教師教育改革創新的重任,為區域及全國教師教育改革創新提供典型經驗和智力支持,這是高師院校區別于其他類型院校的特色與職責使命所在。因此,新時代“特色育人”金課是體現教師教育特色的育人金課,而培養未來教育家型的教師,正是國家公費師范生培養的最高目標和使命擔當。
未來教育家型教師的育人特質體現為“一核四維”。首先,“立德樹人”是新時代的“教育靈魂”,未來教育家型教師要以鑄魂育人,立德樹人為核心。其次,未來教育家型教師育人特質還體現在深厚的教育情懷、先進的教育理念、思政育人及課堂創新四個維度。未來教育家型教師應懷有遠大的教育理想,能夠建樹先進的教育理念、具有開闊的教育視野,能將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育人體系,并善于反思、勇于創新、能創新教育、改革教育、引領教育,最終取得教育領域的成就[2]。
(五)? FCGG之“一流”維度要求
實現偉大工程必須要具有偉大的過程——未來教育家型教師造就工程。在該育人模式下,為培養造就未來一流教師教育人才——教育家型教師甚至是未來教育家,對“一流”有全方位的要求。該“一流”應綜合體現在:由一流的名師領銜一流的團隊,創建一流的課程,創設一流的課堂,做一流的教學研究,取得一流的育人成果,最后,培養造就出一流的人才——教育家型教師,時代新人和拔尖創新人才,“一流金課”之一流維度由此而來。
三? 育人創新實踐——以學科教學導論(物理)課程為例
基于上述理念,以培養未來教育家型教師為導向,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學與信息技術學院從創新課堂理念出發,打造了一批一流特色大育人教師教育金課,卓越教師實驗班的學科教學導論(物理)課程就是其中的典范課程之一。這門課成功開展了教學實踐探索與推廣,將“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扎實落實到課堂上。
該課程遵循學生成長規律、秉承立德樹人理念、實現課程育人目標,在教學中采用“PACE3”創新課堂模式,基于線上線下混合式課堂與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結合先進信息化教學技術與平臺,采用以學生為中心的互動式教學法,充分體現了金課“兩性一度”要求。完整的課堂流程包含平臺導學、主題演講、情境導入、小組合作、代表展示、組間點評、激發評論、精講釋疑、課堂小結和項目督導十個環節。此外,于Blackboard learn+在線教學管理平臺上創設了豐富的教學資源及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多種課堂項目活動,供學生在課前和課后獲取知識、提高能力[8]。該課程注重培養學生質疑與創新思維、表達與溝通能力、自信與樂觀態度,實現學生師德和物理教育教學能力的全面提升,從而助推時代新人、創新人才、未來教育家型教師培養目標的最終實現。
首先,該課程設有“主題演講”環節,并在線上平臺組織“黨的二十大專題”“二十大報告大家談”“課程思政政論專題”等活動,提升學生對時事熱點、教育熱點和國家政策的關注度和敏感度,營造和諧的課程思政環境。同時,教師注重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滲透與融入,將“聽黨話、跟黨走”融入到具體教學過程中,落實立德樹人,實現課堂育人,引導學生成為時代新人。據悉,這些育人金課課程平臺的訪問量每學期超過15萬人次,學生在線互動交流超過1.8萬條信息,每學期課程更新上傳資源都蟬聯全校第一。
其次,該課程打破傳統“滿堂灌”的教學方式,使用翻轉“PACE3”創新課堂模式,設置“小組合作”“代表展示”“組間點評”環節,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同時,通過線上平臺 “育人革命學習革命”“課堂創新成果網站”“課堂革命系列”等材料的分享,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和課改思維,引導學生成為創新人才。
最后,該課程通過各課堂環節及教學活動的設計,使學生養成善于表達、勤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集體觀念和合作精神,幫助學生建立教育思維和提高教育情懷,在教授專業知識、提升教學技能、培養學生師德及綜合素質方面下了很大功夫。致力于“一核四維”育人特質的體現,引導學生擔當未來教育使命,引領未來教育改革,成為未來教育家型教師。
陜西師范大學物理卓越班在學科教學導論(物理)、物理學科教材分析與教學設計等國家級金課、國家級課程思政示范課之一流特色大育人金課模式熏陶的基礎上,培養出了諸多具有時代新人及創新人才雛形的未來教育家型教師,為一流特色大育人金課模式提供了有力實踐成果。
四? 育人新秀——以陜西師大物理卓越教師班畢業生LT為例
當下,新高考改革選科模式暴露出物理選科“遇冷”問題,可想而知,長此以往會導致物理人才缺少,會直接影響到科技強國的實現。隨著新課改不斷推進,物理教學對物理老師提出更高要求。如何讓學生克服畏難情緒,使其愛學、善學物理是新時代物理教師亟需擔當和思考的問題,更是學校給國家公費師范生物理卓越班同學的使命要求。在FCGG模式下培養出來的LT同學,便是很好踐行這一使命的眾多學生中的一員。
LT,中共黨員,陜西師大2015級物理公費師范生,物理卓越教師實驗班學生,現為A市B中學——一所當地很有名氣的中學物理教師。2019年參加工作至今僅僅三年,曾獲校級四有好老師稱號,校級優質課證書8次、教學設計競賽區級一等獎、教學設計競賽市級特等獎及基礎教育教師能力素質提升計劃省級競賽材料評審一等獎。L老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突出體現其具備未來時代新人、創新人才及教育家型教師的潛質。
首先,正像在大學課堂中一樣,L老師時刻將培養時代新人作為自己的教學目標之一,把思政元素落實到課堂導入、教學過程、課堂總結和課后作業等各個環節中,潤物細無聲地幫助學生樹立愛國情懷、提高道德素質、增強社會責任、形成正確三觀。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10月L老師以《初中物理力學部分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初探》[9]為題在《中學物理》上發表了文章,并作為當期封面文章被收錄。
其次,L老師在工作中非常注重教法創新、教學創新。為避免學生失去對物理學習的興趣,他打破傳統物理教師只在物理課堂上進行實驗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利用生活中的材料進行家庭實驗,并指導學生錄成小視頻,分享到網絡平臺上。L老師創建的“物理濤濤”這一教學視頻公眾號擁有眾多粉絲,單個視頻的點贊量常常達到幾萬,取得了創新課堂的巨大成功。L老師創造性地激發學生內在動機,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貫徹落實了中學物理的核心素養理念。
最后,L老師在將專業知識和能力應用于教學實踐的過程中,體現出了他未來教育家型教師“一核四維”的特質。他將人生哲學、道德倫理等融入物理課堂,將立德樹人任務落實落細;他利用休息時間指導學生實驗、培養學生興趣,對不同學生創設不同的教學方法,具有濃厚的教育情懷;他積極學習教育學、哲學、心理學等各方面的先進理念,將教學建構于科學的理論上;他注重課堂思政,還自覺擔當起培養時代新人的責任;L老師在教學中突破傳統的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致力于課堂改革,力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L老師作為國家公費師范生,理想信念堅定,熱愛黨,忠誠黨的教育事業。盡管畢業工作僅三年,但他展現出對教育的熱情及卓越的教育教學能力和成果,有力踐行了其大學期間“爭做未來教育家型教師”的承諾。
五? 結束語
“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是黨和國家對于教育事業的深切囑托,將該理念落實落細到教育教學的每個環節中需要每位教育工作者協同努力與精心籌劃。一流特色大育人金課(FCGG)理念、模式的構建探索作為教師教育領域的實踐成果,體現了課程思政、課程育人理念,凸顯了翻轉課堂培養學生自主學習和創新能力的本質,反映了我國教師教育培養德才兼備教師的要求,實現了高師院校對培養時代新人、創新人才及未來教育家型教師的有機融合。基于該育人模式的成功經驗,將引領更多的師范院校紛紛行動起來,以培養卓越教師為己任,向黨和國家輸送成千上萬的優秀人才(即數以百萬計的骨干教師、數以十萬計的卓越教師、數以萬計的教育家型的教師[10]),真正實現“為黨育人、為國育才”。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N].人民日報,2022-10-26.
[2] 李貴安,白玉.聚焦未來教育家型教師培養:基點、特質與路徑[J].中國大學教學,2022(5):13-22.
[3] 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 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9.
[4] 李國峰,王敏.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6(22):376,378.
[5] 吳巖.建設中國“金課”[J].中國大學教學,2018(12):4-9.
[6] 李景煥,唐文廣.以學生為中心的數學建模金課建設路徑探索[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9(22):42-44.
[7] 李貴安,劉洋,王力.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下高校教師角色定位與課堂創新[J].中國大學教學,2018(5):69-72.
[8] 李貴安,張寧,鄭海榮,等.基于信息化教學的大學翻轉課堂教學實踐探索研究[J].中國大學教學,2016(11):61-65.
[9] 蘭濤,李貴安.初中物理力學部分融入課程思政的教學初探[J].中學物理,2022,40(20):33-35.
[10] 教師角色的認知與成長——對話黃艷梅[J].江蘇教育,2020(30):53-57.
基金項目:2021年度陜西本科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重點攻關項目“創新課堂,打造課程,凝聚團隊,基于多維評價的思樂德(SSD-SLD)育人課堂建構研究與實踐探索”(21BG013)
第一作者簡介:李貴安(1966-),男,漢族,陜西西安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研究方向為課堂評價、教師教育、學科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