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應深入貫徹“雙減”政策精神,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體、生理、心理特征,合理適量地設計體育作業,引導學生每天積極進行運動鍛煉,從而培養其健康的體質,鍛煉其意志品質,實現身心協調發展。具體來講,“雙減”政策背景下,教師要通過設計基礎作業,培養學生健康體魄;通過設計特色作業,引導學生自主訓練;通過設計綜合作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關鍵詞】“雙減”;體育與健康;作業設計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地,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改革也進入了新的階段。作業設計是課程改革的重點,教師應深入貫徹“雙減”政策精神,根據學生不同年齡段的身體、生理、心理特征,合理適量地設計體育作業,引導學生每天積極進行運動鍛煉,從而培養其健康的體質,鍛煉其意志品質,實現身心協調發展。具體來講,“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作業設計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一、設計基礎作業,培養學生健康體魄
體育與健康課程的主要教學目標是提升學生身體素質,讓學生擁有健康的體魄。基于此,在作業設計中,教師要根據體育課程特色,結合小學生身心發展情況設計基礎訓練內容,讓學生鞏固課堂學習的運動技巧,提升體能,形成基本的運動能力。
例如,在低年級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中,走和跑是基本身體活動的重要內容,也是學生掌握體育運動技能的前提。走和跑是鍛煉小學生上、下肢力量與身體協調性很好的練習形式。學生通過練習不僅可以提高身體素質,而且可以在練習中感受到體育運動的魅力,促進學生對體育運動的感情認同,達到自動練、主動究的目的,進而啟蒙終身體育的意識。基于此,在完成了課堂訓練后,教師整合單元內容、針對不同課時設計如下作業。第一課時作業:復習自然走、前腳掌走的要領,在生活中走路時要保持身體正直、自然,眼看前方,學會邊走邊觀察。第二課時作業:掌握直線走的方法,對準目標走,在生活中走路時保持身體正直、自然,眼看前方,學會邊走邊觀察。第三課時作業:復習聽信號跑、30米跑的要領,在家進行聽信號跑的游戲,保證起跑時注意力集中,跑時身體自然、協調。第四課時作業:根據課堂所學完成300~500米跑的任務,保證跑時身體自然、協調,學會調整呼吸,能夠在跑后用科學的方法放松身體。這樣的作業設計符合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認知水平,且運動量適中,讓學生在掌握走和跑的基本要領后,可以在課后活動中進行復習,并加強對運動要領的熟悉和把握,達到單元教學目標要求。作業設計中還應增加一些趣味性的活動,緩解運動的枯燥,讓學生在更加輕松有趣的氛圍中完成運動訓練。
再如,在中年級學生學習了“體操”等相關內容后,為鞏固學生的運動技能,提升學生的基礎力量,教師根據體操動作設計了一組課后作業,要求學生在適當的環境下自主完成。作業內容包括以下兩方面。一是熱身運動。伸展運動(四個八拍),要求手臂伸直、頭上擊掌、腳后跟離地;站位體前屈(四個八拍),要求腿部伸直,雙手觸地;屈臂繞肩(四個八拍),要求繞環時保持動作速率與幅度適中;弓步轉體(四個八拍),要求挺胸收腹,前側腿膝蓋不超腳尖,大腿與地面平行,小腿與地面垂直,充分伸展手臂。二是基礎力量訓練。硬拉(10~15次×4組,每組間隔45秒),要求雙腳開立,大于肩寬,兩手體前持重物,全程保持后背收緊、直臂;斜板支撐(10~15次×4組,每組間隔45秒),要求軀體伸直,用上肢力量支撐,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用跪姿俯臥撐替代斜板支撐;屈腿仰臥起坐(20~30次×4組,每組間隔45秒),要求肘部觸碰或超過膝蓋,抱頭不要過緊;仰臥舉腿(10~12次×4組,每組間隔45秒),要求盡量用腹部發力,膝關節可以稍微彎曲,將雙腿舉到與地面垂直保持5秒,緩慢落下。作業內容圍繞學生力量訓練展開,將體操動作融入其中,運動量適中,且為學生提供了具體明確的訓練要求,讓學生能夠靈活選擇環境,完成運動鍛煉,以提升體能。
綜上所述,基礎類作業主要針對學生體育運動能力展開,內容需要貼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作業量需要進行嚴格控制,且為學生提供自由運動的空間。當然,體育運動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的,教師可以通過長期規劃,為學生設計階段性的體育作業,并監督學生完成,促使學生不斷提升運動能力,養成運動習慣。
二、設計特色作業,引導學生自主訓練
在“雙減”政策背景下,設計特色化、個性化作業是體現學生主體地位的關鍵。在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作業設計中,教師應立足課程標準,根據學校自身特色為學生設計充滿特色的體育作業,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同時積極推進體育課程改革,激發學生的運動興趣,為學生提供自主選擇運動形式的機會,促使學生養成自覺進行體育鍛煉的習慣,讓更多學生愛上體育鍛煉。
例如,跳繩是學校體測中的一個重要科目。跳繩這樣看起來簡單的運動也有很多的技巧,掌握跳繩技巧可以增加下肢肌肉的彈性,降低下肢受傷的風險;可以幫助改善免疫系統,有助于降低炎癥;可以培養協調性、平衡感,能夠釋放情緒,緩解壓力。基于此,教師可以根據高年級體育課程中“跳繩”這一部分內容,結合學校開展特色體育運動的要求設計多元化的作業類型。具體包括:“一分鐘跳繩”運動,即1分鐘×3組,每組間歇1分鐘。在家長的配合下將跳繩運動錄制成視頻,并按要求上傳、展示。花式跳繩運動,即自主選擇一種花式跳繩方法(單人連續跳、拍手跳、叉腰跳、觸肩跳、摸地跳、高抬腿跳、前后踢腿跳、開合腿跳)或者自創一種花式跳繩方法完成練習,要求1分鐘×3組,每組間歇時間1分鐘。在家長的配合下將跳繩運動錄制成視頻,并按要求上傳、展示。這類作業主要通過學生個體完成,為學生課后自主訓練提供了空間,展現了學生的個性,調動了學生運動的積極性。
此外,教師還應利用學生社團,在課后服務中為學生安排個性化作業,引導有余力的學生參與運動。例如,某學校為了全面推進素質教育,落實“雙減”政策,增強學生體質,豐富校園文化生活,提高學生運動技能,開闊學生視野,舉辦了花式跳繩比賽。體育教師依托“花式跳繩”社團,為學生安排個性化作業,并指導學生完成任務。作業內容包括以下4個方面。第一,單搖計時跳。學生分組合作,一人搖繩,雙腳起跳,身體騰空后,跳繩自腳前(后)沿身體額狀軸轉360度為一周期,計為一個完整跳繩動作,在1分鐘時間內按累計次數多少進行計算。6人所跳個數總和為該項目的集體個數。第二,編花跳。學生分組合作,一人搖繩,雙腳起跳身體騰空后,跳繩自腳前(后)沿身體額狀軸轉360度為一周期,其間雙臂間隔完成胸前完成一次交叉,計為一個完整跳繩動作,在一分鐘時間內按累計次數多少進行計算。6人所跳個數總和為該項目的集體個數。第三,長繩8字繞環。學生分組合作,2人搖繩,其余組員按照8字形依次跑入、跳繩、跑出,每搖一次只準進入一人,跳一次后跑出,如進入2人或以上,記為1人,空搖不計數,停繩不計數,在2分鐘內按累計次數多少進行計算。第四,長繩集體計時跳。學生分組合作,2人搖繩,其余組員站在繩一側,進行集體跳繩,組員同時跳過為完成一次,2分鐘內累計個數為本組成績。這項作業的內容十分豐富,對學生跳繩能力、團隊配合能力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因此,教師不僅要根據課程教學要求及比賽要求優化作業內容的設計,還應加強對學生的指導,督促各組學生按照作業設計要求完成每天的運動任務,以提升其運動素養。
綜上所述,特色作業突出的是學校的特色及體育課程的育人價值。教師在設計作業的過程中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理解并引導學生的個性,為學生構建自主選擇、自由運動的空間,進而挖掘學生潛能,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三、設計綜合作業,發展學生核心素養
在立德樹人背景下,體育課程的綜合育人價值逐漸體現。因此,在小學體育與健康教學改革中,教師應利用課程育人價值,優化教學設計,以提高學生體育興趣,幫助學生形成健康生活方式,組織豐富多樣的體育運動,讓學生在體育活動、體育鍛煉和體育競賽中享受運動的樂趣,切實增強學生體質,豐富學生健康知識,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錘煉頑強拼搏的意志品質。作業設計是體育課程實現綜合育人的重要途徑,教師應根據“五育并舉”的要求,優化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引導學生在做作業的過程中實現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例如,在高年級學習了“小籃球”相關內容后,教師可以設計一個綜合類作業,即“講述我的體育故事”。作業要求學生結合自己的親身體驗,用喜歡的方式講述一段與籃球相關的體育故事。學生可以選擇創作一篇作文,設計一張手抄報,制作課件或電子相冊等形式展示自己的體育故事。作業完成后,學生將作品上傳到班級微信群,與教師和同學共同分享。這個作業設計的出發點是體育內容,但要順利完成作業,學生需要綜合調動語文、美術、信息技術等學科知識。學生必須思考如何用生動的語言和圖文并茂的形式講述自己的體育故事,還要運用美術技巧設計作品的布局和裝飾,甚至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工具制作多媒體展示。通過這樣的綜合作業設計,學生不僅可以展示自己的體育經歷和成長,還可以鍛煉跨學科的綜合能力。
再如,學習了“乒乓球”相關內容后,教師設計一個綜合類作業,即要求學生以“奧運會上的中國乒乓”為主題展開實踐活動。在活動中,學生可以與家長交流,了解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的訓練和比賽情況,了解他們征戰奧運會的艱辛故事;也可以查閱書籍、瀏覽互聯網,收集關于中國乒乓球隊在奧運會上取得的歷史性成績和令人難忘的瞬間。通過這些渠道,學生獲得豐富的資料和信息,為后續的創作提供素材和靈感。接下來,要求學生選擇一位最崇拜的中國乒乓球運動員,為運動員設計一枚獨一無二的獎牌,體現這位運動員的特點和成就。學生可以發揮自己的創意,選擇合適的材料和形式,設計獨具個性的獎牌。學生可以使用紙板、彩紙、絲帶等材料,制作精美的立體獎牌;也可以利用電腦繪圖軟件,設計一個虛擬的獎牌圖案。完成作品后,學生在課堂上與教師、同學們分享和交流,共同感受中國乒乓球隊運動員們勇于拼搏、敢于爭先的精神,進一步豐富自己的體育文化。
綜上所述,在小學體育與健康作業設計中,教師應根據“五育并舉”的要求優化作業內容,凸顯體育課程的特色,同時融合其他學科的內容,引導學生在運動中探索學習,以達到綜合育人的目的。
四、結束語
總之,根據“雙減”政策要求,優化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作業設計,能夠讓學生自覺加強體育鍛煉、增強體魄的精神,促進學生體質健康。當然,在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積極進取、勇于創新,不斷優化體育作業內容、創新作業形式,引導學生持續充實健康知識,積極參與體育鍛煉,為學生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奠定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姚玉琴.基于“雙減”政策下小學體育家庭作業的設計與實施[J].小學生(中旬刊),2022(9):106-108.
[2]張可鑄.“雙減”背景下的小學體育家庭作業創新構建[J].體育風尚,2022(9):125-127.
[3]成娟,朱亞成.“雙減”政策背景下小學體育與
健康課程作業設計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2(17):182-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