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落實,數學學科的實踐性特征日漸突出。“雙減”背景下,實踐性作業成為數學作業的重要形式。本文從單元教學內容出發,對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和單元整體設計的關系、小學教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現狀、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單元整體設計方法等方面進行了分析,旨在進一步提升實踐性作業的質量,促進學生的多元發展。
【關鍵詞】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單元整體設計
數學是一門和生活聯系緊密的學科,學習數學的主要目的在于把所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小學數學教師要不斷強化大單元視野,將大單元思維運用到實踐性作業設計中,借助實踐性作業設計,促進單元知識整合,提升學生的聯系思維和實踐本領,達到活學活用的效果。
一、實踐性作業和單元整體設計的關系
實踐性作業和單元整體設計是互為促進的關系。一方面,實踐性作業注重學生親自實踐,意在引導學生將所學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生活情境中。學生探究和實踐的過程,本身就是對課堂學習內容的一種深化和延展,有助于學生深入理解和掌握單元知識。另一方面,單元整體設計中,教師統籌單元章節,將分散在各個章節的單元知識點串聯起來,然后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學習需求融入實踐性作業,使實踐性作業真正成為整個單元教學的組成部分。
二、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現狀
小學數學在實踐性作業設計方面存在一些問題。一方面,一些教師設計的實踐性作業缺乏整體性和連貫性。設計的實踐性往往是一時興起或突發奇想,不能讓實踐性作業常態化,未把實踐性作業貫穿于單元教學的各個環節,從易到難、由淺入深地引導學生在“做中學”,不能按照年級和單元知識的遞進關系設計實踐性作業,影響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效果。另一方面,教師在實踐性作業設計中缺乏人本性和針對性。忽視學生基礎和能力的不同,給學生設計的作業要么過于簡單,要么過于復雜,前者難以激發學生的成就感,后者超出學生的能力范圍,容易增加學生的抵觸情緒。此外,教師缺乏必要的實踐性作業指導,家長對實踐性作業的重視程度和參與性不高,也是需要重視的問題。
三、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單元整體設計方法
(一)整合單元內容,保障設計效果
實踐性作業設計不能盲目和隨意,要注重整體性、銜接性和遞進性。教師需要強化單元整體設計思路,從單元教學目標出發,統籌單元知識和內容,分步、分時、分段地給學生設計實踐性作業。比如,在圍繞小數單元進行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就需要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把“超市購物”“制作家庭開支表格”“調研商品銷售策略”三份實踐性作業,分別融入學生學習小數知識的三個階段。通過超市購物作業,促進學生對小數的初步認識和感知;通過制作家庭開支表格作業,促進學生對小數的讀寫和加減運算;通過調研商品銷售策略,促進學生運用小數知識解決生活復雜問題的能力。再如,圍繞三角形單元進行實踐性作業設計的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按照循序漸進、前后呼應的設計思路,將“繪制三角形”“測量三角形”“搭建三角形結構”“探索三角形面積計算方法”等實踐性作業融入單元整體教學,保障基礎性作業、拓展性作業和發展性作業都能通過實踐性作業得以體現,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吸收。
(二)豐富作業內容,激發實踐興趣
數學的抽象性強,實踐性作業可以化抽象為形象,更好地提升學生的參與興趣,而通過不斷豐富實踐性作業內容,可以進一步提升學生的實踐興趣。比如,在圓的單元教學中,教師就可以給學生設計一些新穎有趣的實踐性作業,可以是制作圓形紙板,運用畫圖軟件進行圓形和扇形的繪制,還可以是利用圓形材料制作圓形印章或者圓形掛飾,利用家中烘烤機烘烤圓形餅干,也可以利用短視頻拍攝自己對圓形知識的學習體會等。數學作為一門思維學科,數學作業應始終以促進學生的思維發展為方向,實踐性作業盡管以動手實踐為主,但是為提升學生的數學思維創造了新的機會和可能,學生可以一邊做一邊學,一邊學一邊想,從而達到知行合一、手腦并用、以學促教的目的,真正實現數學教育的新發展。
(三)創新設計方式,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新課改背景下,數學作業設計需要摒棄主導思維,鼓勵學生自主設計,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給予必要的指導和幫扶,確保作業設計效率和質量。比如,分數單元學習后,教師就可以嘗試讓學生自主設計實踐性作業,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討論和交流,每個組員根據能力和興趣進行作業設計,有的組員設計的作業是拍攝生活中的分數應用案例;有的組員設計的作業是制作分數模型,直觀展示分數加減法過程;有的組員設計的作業是西紅柿炒雞蛋,按照食譜中所給的分數比例準備食材,等等。教師讓各組組長記錄作業內容,并對大家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跟蹤和評價。教師全程參與學生的作業設計過程,提出新點子,幫助每個學生分析作業完成時間,調整作業量和難度。
(四)基于個體差異,實現分層設計
分層作業設計理念,是推進實踐性作業設計的重要理論基石。不同學生的數學基礎和能力不同,差異化的作業設計更有利于學生的自主發展。因此,教師需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現實情況,基于學生差異設計個性化作業。對于優等生,實踐性作業就要側重于思維提升,注重挑戰性,以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為方向,鼓勵學生自主設計和獨立思考。對于后進生,實踐性作業要以興趣提升為方向,注重生活化和趣味化,以知識鞏固為目的,通過多方幫扶和激勵,確保學生能夠積極完成作業。單元教學對小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后進生由于數學基礎知識不扎實,學了后面忘了前面,實踐性作業設計更要注重舊有數學概念和原理的呈現。然而優等生由于基礎扎實,且具備一定的自我學習能力,因此實踐性作業要注重跨單元、跨年級、跨教材,引導學生將多種知識和技能運用到實踐活動之中。
(五)促進作業展示,實現作業分享
實踐性作業通常以手工作品、飾品等為主,為學生搭建作業展示平臺,強化學生的交流和分享,既能加深學生之間的了解,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同時也能增強學生的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基于單元整體設計的實踐性作業,在內容和形式上已經擺脫課時教學的束縛,更加豐富多元,更能彰顯學生的個性,釋放學生的激情和夢想。教師要通過作業展示平臺的搭建,促進學生的進步和成長。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線下作業展示柜,展示學生的實踐性作業內容,以直觀的方式讓大家看到自己和同學的設計思路和創新點子。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線上作業展示工具,如校園網班級主頁、釘釘群等,幫助學生上傳完成的實踐性作業,以圖片、視頻或文檔的形式供學生在線觀看、學習、點評。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短視頻、直播平臺等,展示學生的實踐性作業成果及作業完成過程,幫助學生勇敢展示,積極參與,提升學生的分享意識。
(六)改變家長認知,發揮家長作用
一些家長對實踐性作業的重要性認識不夠,更看重孩子的書面作業和考試成績,忽視了實踐性作業的綜合價值,常常以工作忙等原因不能積極參與孩子的實踐過程,影響作業設計效果。面對這樣的問題,需要教師通過家校合作,改變家長的錯誤認識和溺愛心理,激發家長的參與動力,鼓勵家長多給孩子提供一些動手實踐的機會,少一些包辦,多一些啟迪,才能更好地構建家校共育的環境。事實上,很多實踐性作業需要合作才能完成,而家長的參與作用是至關重要的。教師要幫助家長熟悉單元內容,和家長一起制訂更加符合家庭現實情況的實踐性作業內容,充分利用家庭現有條件和環境,提高實踐性作業的設計效果。比如,有的家長是工程師,具有多年的橋梁施工和建設經驗,能夠在搭建、設計、組裝等方面給孩子以啟迪,提出更加符合生活現實的意見和建議,從而提升實踐性作業的科學性。
(七)評價作業效果,促進查漏補缺
小學數學教師要觀察和記錄每一位學生在作業實踐中的參與興趣、合作能力、創新能力及問題解決能力,基于單元教學目標和任務,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整體評價,幫助學生發現問題,并及時改正,達到查漏補缺的目的。比如,在分數單元的作業設計中,一些學生為自己設計的實踐性作業是西紅柿炒雞蛋,但是通過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進行評價,教師發現了諸多問題,有的學生在根據家人人數調整食材分量或佐料用量時,不能將每種食材和佐料的量按比例放大;有的學生雖然理解分數的意義,但是不能將油、鹽、醬、醋的比例轉化為具體的量,理論學習和實踐操作存在一定的距離;還有的學生問題解決策略不佳,如多切了一個西紅柿,按照菜譜展示的標量進行烹飪時就產生了迷茫,等等。根據每一位學生在具體實踐中的表現,教師要給予必要的指導,提升學生的思維能力和生活技能。此外,教師要構建多元評價體系,鼓勵學生自評和互評,促進學生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時強化組長對組員的評價,優等生對后進生的評價,發揮每一位學生在作業評價中的作用和優勢,才能更好地突出作業評價的意義和價值。
四、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單元整體設計的反思
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單元整體設計,主要從如下三方面來反思。
首先,要反思實踐性作業是否深入數學本質,加深了學生對數學原理的認識和感知,而非僅停留在表層的應用。比如,在圍繞“體積”這一概念整合單元知識時,一些教師為學生設計了一份動手制作正方體小屋的作業,但是由于教師沒有把“體驗空間的大小變化”納入作業設計目標,實踐過程缺少了用布條或泡沫將正方體小屋填滿的過程,影響學生對“體積”概念的形象化理解,沒有達到作業設計的目的。
其次,要反思實踐作業的頻率和節奏,防止過多過頻的實踐活動影響教學進度,增加學生的逆反心理。特別是一些沒有實踐意義和價值的實踐作業,教師應該有意減少,避免加重學生的負擔,沖淡單元教學重點。
最后,要反思實踐性作業中學生的態度,特別是參與動力、合作能力、責任意識等。在一些需要多人配合完成的實踐性作業中,學生由于脾氣秉性的不同,難免會遇到一些矛盾和沖突,教師是否能夠及時介入和化解,學生是否能夠通過自主協調和溝通化解問題,關系到實踐性作業能否順利推進。
五、結束語
綜上所述,實踐性作業設計要立足單元教學,強化整體思維,注重生活聯系,始終將提高學生的思維水平和實踐能力作為目標,通過創新實踐性作業形式,激發學生的參與興趣和動手興趣。教師要不斷提升作業設計能力和效率,針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升作業設計的精準性和個性化,促進學生更好地發展。
【參考文獻】
[1]業梅.單元整體教學視角下的小學數學實踐性作業設計策略[J].數學學習與研究,2023(31):35-37.
[2]陳麗麗.“雙減”政策下小學英語單元整體實踐性作業的設計[J].小學生(上旬刊),2022(9):88-90.
[3]汪玲玲.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數學單元整體教學設計調查研究[D].淮北:淮北師范大學,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