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 探討早期預警分級結合急救小組的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醫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常規護理干預)和試驗組(早期預警分級+腦卒中急救護理小組)各30例。比較兩組急救時間、認知功能MoCA評分、NIHSS評分、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試驗組各項急診救治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急救結束時、出院時及出院1個月認知功能Mo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急救結束時、出院時及出院1個月神經功能NIHS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試驗組并發癥少于對照組(P<0.05)。護理后試驗組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結論 早期預警分級+急救小組的護理模式應用于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效果明顯,可以縮短急救時間,有助于患者認知功能及神經功能恢復,減少并發癥發生,提高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腦卒中;院前急救;早期預警分級;急救護理小組;預后
腦卒中是一種急性腦損傷,由腦血管破裂或梗阻造成,嚴重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近年來,全世界范圍內腦卒中發病率和病死率逐年攀升且存在年輕化的趨勢[2]。有關資料顯示,腦卒中患者由于腦部神經功能嚴受到重損傷,若治療不及時或未得到徹底治療,易產生各種后遺癥,如吞咽障礙、運動障礙等[3]。對于急性腦卒中患者而言,院前急救護理措施十分重要,醫務人員有必要加強院前急救,做好一系列準備工作,提高搶救效率及患者生存率,防止并發癥發生,促進院內治療效果提升[4]。早期預警分級主要是依據患者生命體征對其病情進行一系列評估和判斷,具有便捷、安全等優勢[5]。本研究旨在探討早期預警分級+急救小組的護理模式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效果。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醫院2021年1月~2023年1月收治的6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依據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試驗組和對照組,各30例。試驗組:女15例,男15例;年齡46~78歲,平均年齡(62.23±3.33)歲。對照組:女14例,男16例;年齡45~80歲,平均年齡(62.78±3.02)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無明顯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配合度良好;意識清楚,能夠正常溝通交流。排除標準:凝血功能障礙;血管畸形;病歷資料不完整。
1.2 方法
1.2.1 對照組給予常規院前急救護理模式
急救中心接到急救電話后立即發車,注意在車輛行駛過程中和患者家屬保持電話聯絡,詢問患者發病情況,提醒家屬不可隨意搬動患者身體。接到患者后,判斷其情況并予以有效處理。
1.2.2 實驗組采取早期預警分級結合腦卒中急救護理模式
經過相關培訓和考核后,有關科室醫師以及護理人員建立一個專門的急救小組,組內成員需經驗豐富,技術嫻熟,接受有關培訓和考核。每日護士需在急救前準備好急救用物并確保100%使用率,對急救用品進行仔細檢查。急診中心接到電話后,立即指導小組成員迅速前往目的地,取得和患者家屬的聯系,告知家屬仔細觀察患者狀態并詳細了解患者發病癥狀、發病時間、意識等,以便后續對患者展開有關病情評估和指導。接到患者后,使用預警評分量表對患者病情進行合理、科學的評估。給予患者急救治療。
1.3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急診救治相關時間。(2)比較兩組認知功能:采用蒙特利爾認知評估量表(MoCA)[6]評估,滿分30分,≥26分為正常,18~26分為輕度,10~17分為中度,<10分為重度。(3)比較兩組神經功能受損程度。采用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7]評估,評分范圍為0~42分,分數越高表示神經受損越嚴重。(4)比較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5)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包括服務態度和專業技能兩個方面。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3.0軟件分析及處理數據,計數資料以[n(%)]表示,進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進行t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急診救治相關時間比較
試驗組院前急救時間、急救評估時間、院內診斷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兩組認知功能評分比較
試驗組在急救結束時、出院時、出院1個月認知功能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神經功能受損程度比較
試驗組在急救結束時、出院時、出院1個月神經功能受損程度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為3.33%,低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20.00%,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2.5 兩組護理滿意度情況比較
試驗組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5。
3討論
院前急救主要通過相關措施在較短時間內對患者病情發展速度進行有效控制,保障患者取得良好疾病預后,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發癥發生的風險,意義重大[8~9]。有研究表明,給予腦卒中患者院前早期預警分級結合腦卒中急救護理對于患者預后具有積極影響[10~11]。本研究顯示,試驗組院前急救時間、急救評估時間、院內診斷時間、院內急救時間均低于對照組(P<0.05)。早期預警分級護理中,急救護理小組中的護理人員經過專業培訓,能進行合理化院前分級管理,積極實施分診,有利于節省時間[12]。試驗組急救結束時、出院時、出院1個月認知功能情況均優于對照組
(P<0.05)。通過應用MoCA評分對患者認知功能進行評估和判斷,以了解其病情發展進程,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急救及護理,有助于恢復患者認知功能[13]。試驗組在急救結束時、出院時、出院1個月神經功能缺損程度均低于對照組(P<0.05)。急救護理小組成員和院內急救醫護人員相互配合,可縮短救治時間,延緩患者病情發展,從而促進患者神經功能的恢復[14]。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較低,護理滿意度各項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護理人員通過家庭隨訪、電話隨訪、健康教育和指導等措施增強患者對疾病相關知識的掌握,有利于其規避各項風險因素,從而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同時,護理人員與患者建立和諧的護患關系,有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15]。
綜上所述,院前給予腦卒中患者早期預警分級結合腦卒中急救護理,可在較短時間內完成急救,節省入院時間,減輕神經功能受損程度,為患者獲取良好預后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張依,陳泱.早期預警分級結合腦卒中急救護理小組模式在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價值[J].中西醫結合護理(中英文),2023,9(9):33-36.
[2]張偉,賀朝里,汪佩玲,等.院前急救質量改善策略在缺血性腦卒中患者靜脈溶栓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護理,2021,13(3):145-149.
[3]齊慧娟,王冬瑞,黃夢陽,等.重癥腦卒中的早期預警分級聯合急診綠色通道護理效果[J].山西衛生健康職業學院學報,2023,33(4):121-123.
[4]吳珠嬌,溫江華,卓劍,等.早期預警分級聯合急診護理綠色通道對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的效果[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3,18(1):102-105.
[5]劉春花.早期預警分級聯合急診護理綠色通道對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生活質量及并發癥的影響[J].吉林醫學,2023,44(9):2615-2617.
[6]鐘文嬌,曹慧.分級預警聯合三維護理模式對腦卒中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貴州醫藥,2024,48(1):153-154.
[7]龐珍.早期預警分級聯合急診護理綠色通道對急性重癥腦卒中患者的效果[J].實用臨床護理學電子雜志,2023,8(29):98-100,91.
[8]劉金金,彭德清,李文秀,等.早期預警分級聯合預見性動態急救干預對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的效果[J].河北醫藥,2021,43(15):2388-2391.
[9]王丹丹,胡明俏,孫勇.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外醫療,2024,43(8):162-165.
[10]李莎莎,吳磊.院前急救護理路徑在老年腦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應用價值[J].基層醫學論壇,2024,28(2):151-153.
[11]黃冠,耿興超,秦文文,等.腦卒中院前急救護理人員核心能力指標體系的構建[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4,30(10):1325-1329.
[12]戴園園,袁月華,韓美玲,等.急診綠色通道護理路徑模式對急性腦卒中患者急救時間與急救效果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7):116-119.
[13]劉夫娟,郝亞南,王艷,等.滲透式風險預控急救護理聯合運動干預對重癥腦卒中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3,29(23):168-170.
[14]趙靜,樊格,張森.基于循證的急救護理路徑在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24,9(16):162-165.
[15]鄭娜,陳庚,黃秀春.以時間節點為導向的院內快速急救護理在急性腦卒中靜脈溶栓中的應用研究[J].中外醫療,2023,42(20):172-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