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大悟是革命老區,茶葉經濟影響老區人民鄉村振興的步伐;通過更加持續精準、積極有效的政策措施,穩步擴大綠色高質高效茶園面積,深入推進茶葉加工水平提檔升級,積極拓展區域公用品牌市場,培優培強茶葉經營市場主體,加快構建綠色發展新模式的大悟現代茶產業體系,持續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為大別山革命老區現代化建設發展作出應有的貢獻。此文針對大別山茶區大悟縣域茶產業發展的方法和效果,進行了深入探究和總結,提出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茶產業;政策;品牌;茶旅融合
1 大悟縣環境資源
大悟縣位于大別山與桐柏山交匯處,東有竹竿河從南至北蜿蜒伸展,西有環河從北至南旖旎而去。山環水繞處,誕生了37位共和國開國將軍;云霧繚繞間,孝文化千年流傳。這里屬于湖北五大優勢茶區之一的鄂東大別山優勢茶區的核心產區,位于北緯
31 °18′~31 °52′,與中國十大名茶“信陽毛尖”產區山連山、水連水,茶質同,韻味近。該地蜿蜒起伏的丘陵地勢地貌特色鮮明,氣候溫和、日照充足,雨量適中,生態環境十分優越,特別是偏北的維度氣候四季分明,晝夜溫差大,成為不利于病蟲害發生,卻有利于茶葉質量優異安全的先天條件;砂礫酸性土壤十分適宜茶樹生產,為大悟茶“香高味足耐沖泡”的品質特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2 茶產業現狀
大悟縣處于國家大別山優勢茶產區,榮獲過“中國名茶之鄉”“全國茶葉產業發展示范縣”“全國重點產茶縣”等稱號。茶產業是大悟縣農業支柱產業,全縣共有規模不等的茶場260多家,各種茶葉經營主體1100余家,茶葉種植面積2萬 hm2,位居湖北省各縣第三位,是孝感市名副其實的第一產茶大縣,涉茶行業人員10余萬人。2022年茶產量1.12萬t,總產值達到
22.1億元。全縣現有涉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19家,其中國家級龍頭企業1家,省級龍頭企業4家,市級龍頭企業15家;有茶葉“兩品一標”認證產品17個,其中有機食品9個,綠色食品6個,“大悟綠茶”為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地理標志產品,“大悟茶”為農業農村部地理標志農產品。2021年大悟縣獲評“全國區域特色美麗茶鄉”稱號,同年入選全國“百縣·百茶·百人”茶產業助力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先進典型公益推選活動推選“百縣”榜單,“大悟綠茶”入選“百茶”榜單,2022年6月“大悟綠茶”成功入選2022中國地理標志農產品(茶葉)品牌聲譽百強榜。
3 發展茶產業主要措施
3.1 突出三個轉型
3.1.1 市場轉型
大悟縣在大力打造“大悟茶”的同時,不斷深入推進茶產業供給側改革:2017年專事茶葉出口加工的知名茶企克拉梅茨來了,并在大悟建起了華中五省唯一一家高香型智能化紅茶加工生產線;2018年世界級品牌茶企日本北川半兵衛也來了,將百年宇治抹茶的高端加工合作放在了大悟,已建設3條生產線、產能達1000 t的抹茶加工基地;2019引進浙江安吉茶葉集團來大悟開發高端安吉白茶,在陽平鎮柳林村建設233.33 hm2茶旅小鎮,已建成133.33 hm2安吉白茶、黃金芽等名優茶種植基地,同時打造了“林間小隱”茶旅融合小鎮;2023年通過和安徽農業大學合作,計劃投資600萬建設年產300t的全自動化黃茶生產線和黃茶產業園,預計今年10月建設完成,提高全縣茶園利用率。
3.1.2 結構轉型
近幾年來,大悟縣引導全縣茶產業由單一春茶生產向春夏秋茶均衡開發轉變、由單一高端茶綠茶生產向全價位茶產品并重轉變、由高質高效茶園建設向綠色生態融合發展轉變;持續完善“大悟茶”不同形態和不同等級的生產加工技術標準,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升加工工藝,促進大悟茶葉品質和效益的提檔升級。目前大悟縣基本形成以抹茶、名優茶為重點發展高端綠茶,以紅茶為重點發展中端茶,以黃茶為重點發展低端茶,實現高中低端茶、春夏秋季采的多品類全價位共同開發、共同推進的新格局。
3.1.3 宣傳轉型
大悟縣以不同形式在不同媒體上進行集中宣傳,在人民網等中央省市媒體平臺發布以大悟縣茶產業發展為主題的歌曲《茶香大悟》,歌曲再現了大悟茶葉的波瀾壯闊和沁人心脾,將大悟茶人、茶事、茶業一一展現,獲得廣泛好評;開通了“大悟茶”官方抖音和微信視頻號,創作了300余條短視頻作品,吸引了上萬粉絲關注;2022年6月“大悟茶”品牌強勢登陸央視,加快了品牌戰略推廣的步伐,助推品牌建設走上快車道。
3.2 注重三個升級
一是品牌升級。大悟縣持續實施政府主導的“公用品牌+企業品牌”的雙品牌戰略,對符合“大悟茶”工藝標準、被授權使用“大悟茶”區域公用品牌,且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統一規范使用“大悟茶”區域公用品牌標志標識的市場主體,每年給予5萬元的區域公用品牌推廣獎補;加大“大悟茶”公用品牌走出去力度,縣農業農村部門有計劃地專題組織大悟茶旗下企業參加各級各類展示、品牌推廣活動。二是營銷升級。大悟縣在“進商超、進市場”的基礎上,開設大悟茶專賣店,提升銷售渠道的形象和專業性,增強消費者品牌認可度和購買的便利性;鼓勵各類茶葉經營主體銷售大悟茶,依托本土茶葉市場及淘寶、京東、供銷e家、脫貧地區農副產品銷售平臺等電商平臺開展大悟茶葉營銷,鼓勵茶農、企業主、新農人、網紅等進入網絡帶貨推介大悟茶直播領域,提升粉絲量和帶貨量。三是產品升級。大悟縣通過打“健康牌”“品質牌”“外形牌”,宣傳茶葉文化,培養茶葉消費習慣,一改綠茶一枝獨秀現狀,向綠茶、紅茶、抹茶多元化齊頭并進的產品結構調整,由銷售高端茶向高中低全面發展調整,由散裝茶向小包裝品牌茶調整。悟道茶業有限公司、半兵衛茶業有限公司推出的小罐茶、小袋茶、茶包茶包裝精美、方便沖泡和攜帶,一經推出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大悟縣借助農業招商引資相關政策,重點引進茶葉精深加工企業,利用夏秋茶原料開發茶保健品、化妝品,速溶茶、袋泡茶、茶罐裝飲料等茶葉精深加工產品,進一步延伸產業鏈。
3.3 開拓“三條路徑”
一是走投入傾斜之路,以優惠政策引導產業發展。大悟縣出臺了《大悟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支持農業產業發展獎補暫行辦法》和《大悟縣委縣政府關于推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意見》,每年從上級財政銜接資金和農業產業發展資金中,統籌整合產業發展資金5000萬元,設立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專項資金,用于全縣茶葉基地建設、加工水平提升、公用品牌推廣、產業融合發展等方面獎補;按照“良種化、規模化、現代化”的建園要求,合理劃定茶葉重點發展區域??h域內主推“鄂茶1號”“中茶108”“龍井43”等優良茶樹品種。二是走品牌引領之路,以龍頭企業帶動產業發展。大悟縣選擇了一批發展潛力好、示范效果好的龍頭企業,集中力量給予扶持,不斷挖掘具有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的技術改造升級路子,擴大生產經營規模;近5年引進了CTC紅茶、抹茶、黃茶技術,培育了3家具有發展潛力的龍頭企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帶動效果。三是走科技興茶之路,以產品品質保障產業發展。大悟縣大力培養茶葉科技人才:每年安排50萬元的茶產業發展專項資金,開展評茶員、茶藝師、制茶師等新型茶葉實用人才培養;與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農科院、湖北省茶葉學會、湖北悟道茶業有限公司建立培訓實踐和定向培養長效機制,通過實習實訓、費用補助、就業扶持、創業獎勵等多種辦法,從茶葉主產鄉鎮及生產經營主體等各類組織中,累計培養了40名的茶產業“拔尖人才”、120名的制茶“技術能手”,全面提高了全縣茶葉從業者和生產加工經營技術水平。
4 茶產業發展工作成效
4.1 茶葉基地建設提檔升級
全縣茶園可采摘受益面積1.35萬 hm2,已逐步建成四大茶產業帶。一是以三里城至芳畈的西部澴河流域產業帶;二是以呂王、黃站、宣化店鎮為重點的東部S108產業帶;三是以陽平、夏店、新城為重點的G346產業帶;四是以新城、彭店、豐店、高店為重點的中部產業帶。三里柏園、風嶺、芳畈大悟山、劉集合山、河口金墩、呂王大崗、宣化玄壇等50個重點茶葉村發展迅速,四大茶產業帶和50個重點茶產業村為全縣茶產業規模的擴大奠定了基礎。
4.2 提升了茶葉加工能力與品質
全縣年產綠色食品和有機認證茶葉近20萬kg。全縣現有各類加工企業(廠)260余家,各類加工設備4000余臺套,年加工能力3.2萬t。其中,大型紅茶生產線一條,年加工能力4000t;大型綠茶生產線10條,年加工能力5000t;抹茶生產線一條,年加工能力100t;其他小型加工廠年加工能力3000余t。其主要產品有龍井、毛尖、壽眉、抹茶、紅茶等。
4.3 茶葉品牌知名度不斷提高
全縣有96家茶企業已有自己的品牌或注冊商標。劉集“金鼓露毫”,黃站“大悟壽眉”,三里城“柏園黃龍寺茶”“悟道茶”,彭店“青松嶺劍眉”,雙橋“龍井”等多次在“中茶杯”“中綠杯”“鄂茶杯”名優茶評比中斬金獲銀;“大悟綠茶”獲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后又陸續被評為“湖北省首屆十佳文化旅游名茶”“湖北省十大名牌農產品”稱號,躍升為整合全縣茶葉品牌的優秀區域公用品牌;顯著提升了縣域茶品牌的社會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大悟綠茶”“大悟壽眉”兩大名茶載入《中國茶經》。
4.4 茶葉市場流通得到增強
以湖北悟道茶業有限公司、湖北克拉梅茨茶業有限公司、湖北將軍紅茶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3家茶企為依托,大悟縣引進CTC紅茶生產技術,開發生產外貿紅茶,出口銷往非洲、加拿大、東南亞等地區;湖北半兵衛抹茶成為茶飲新秀,與奈雪品牌、浙江全騰進出口公司、抹茶實驗室、茶顏悅色、茶百道、天友乳業、萊華仕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一只酸奶牛品牌等企業成為戰略合作伙伴。
4.5 茶葉產業綜合效應明顯
在全縣茶產業逐漸壯大的過程中,茶農收入不斷增高,茶產業的發展直接影響農民的增收致富,經濟效益十分明顯。隨著茶葉種植面積的慢慢擴大,荒山變綠洲,青山變金山,“大悟綠茶、茶綠大悟”的效果得到彰顯,帶動了縣域茶旅融合發展的步伐,每年到茶區旅游的人數穩步增加,茶產業的發展不僅產生了較高的經濟效益,也取得了良好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
4.6 茶旅融合發展初見成效
全面落實茶產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茶葉種植、加工、觀光旅游的深度融合。大悟縣充分利用大別山區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和人文歷史,扶持發展了一批集茶葉生產體驗、休閑觀光、餐飲娛樂于一體的家庭農場、茶葉公園;2018年成功舉辦大悟首屆茶文化旅游節,加快了大悟茶旅融合發展的步伐;2020年“大悟問茶尋春之旅”成功入選“全國茶鄉旅游精品線路—春季踏青到茶鄉”,擴大了大悟茶旅知名度;投資3.6億元的三里茶葉公園4A景區項目全面啟動,有力地推動了全縣茶產業高質量發展。
5 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對策和建議
5.1 夯實產業基礎,提檔升級茶園
立足資源,進一步調整完善茶產業發展規劃,優化產業布局。大悟縣重點加強三里城鎮茶葉公園、劉集金鼓、雙橋花山、陽平柳林、芳畈五四等茶園管理,改造升級低效茶園,持續推廣“鄂茶1號”“中茶108”“龍井43”等無性系優良品種,大力推廣茶園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茶園病蟲害綠色防控、茶園機械化作業等標準化茶葉生產技術,實行標準化生產管理,建設澴河流域茶產業帶安全優質高效茶葉生產示范基地。
5.2 延伸產業鏈條,提升加工水平
堅持春夏秋茶并重、高中低檔搭配的原則,大力實施“鞏固綠茶、拓展紅茶、開發抹茶等特色茶和精深加工產品”的多元化開發戰略。大悟縣提升三里城鎮綠茶加工中心、開發區南區悟道茶加工中心、劉集鎮金鼓露毫茶葉加工中心茶葉加工水平,完善“大悟茶”不同形態和不同等級的生產加工技術標準,引進和推廣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升加工工藝,促進大悟茶品質和效益的上檔升級;引導鼓勵開發區南區悟道茶產業園向精制、深加工及茶葉包裝、茶食品、茶具及茶文化藝術品等相關配套茶產業聚集,構建新型的現代茶產業發展體系,有效提高茶產業集群化水平。
5.3 做強龍頭企業,培育市場主體
積極培育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合作社為紐帶、茶農為基礎的現代茶產業聯合體,推廣和完善“茶企+院校+合作社+基地+茶農”的組織經營模式。大悟縣引導培育了一批在茶葉細分領域市場具有高占比、技術好、產品精、前景廣的“專精特新”小微茶企業。
5.4 打造知名品牌,發揮資源優勢
持續推進茶葉品牌建設,努力提高“大悟茶”品牌社會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大悟縣堅持茶葉多元開發,以湖北悟道茶品牌為龍頭,促進大悟綠茶提檔升級,進一步帶動“大悟綠茶”做大做強;以湖北克拉梅茨公司為龍頭,做好茶葉出口貿易,帶動區域紅茶生產加工發展;以湖北半兵衛抹茶為龍頭,推動茶葉精加工,推進大悟抹茶產業發展;以陽平安吉白茶產業基地為龍頭,建成白茶生態產業園,打造安吉白茶大悟升級版。
5.5 推動產業融合,弘揚茶葉文化
遴選打造一批茶文旅精品線路、名茶主題公園和名茶特色小鎮。大悟縣鼓勵市場主體依托風景優美、區位突出、生態良好的連片茶園,規劃布局休閑觀光、采摘體驗、茶文化旅游等茶旅融合項目,積極創建旅游景區。
參考文獻
[1] 文玉蘭,賓月景,邱濤濤,等.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對策研究——以梧州六堡茶為例[J].蠶桑茶葉通訊,2023(1):25-27.
[2] 王利君.促進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以浉河區為例[J].農業與技術,2020,40(18):4.
[3] 劉山,黃晨,舒徐源.關于促進廣西六堡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研究[J].南方農機,2021,52(15):62-63.
作者簡介:李晨(1992—),男,漢族,湖北省,本科,助理農藝師,研究方向:茶葉種植及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