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會強 張思峰 劉 林
在教育考試評價領域,中學生創新能力核心素養包含四方面: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創新實踐以及創新成果。[1]在紙筆測試中,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測評的試題一般選用開放性試題。開放性試題情境的真實與新穎性、問題任務設計的靈活與層次性、試題情境與問題任務的強關聯性以及測評量表的相對客觀性等特點,在識別中學生創新能力水平上比其他題型有天然獨特的優勢。通過中學生在開放性試題中的表現識別個體創新能力等級水平,這對開放性試題的命制提出了較高的要求。
開放性試題鼓勵倡導多元化,不僅是問題的答案,命題的立意、情境的選取、設問的方式、解決問題的途徑以及對問題任務解決結果的評判等都是多元的。這種多元化的試題形式,能夠真實地展示問題解決的不同過程和角度,為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測評提供觀測窗口。
創新人格是創新主體的內驅力,具有高度的自覺性和獨立性,是保證創新活動能夠順利開展的個性靜態品質。中學生在解決開放性試題問題與任務的過程中,表現出來的強烈好奇心、旺盛求知欲、開放包容心態、敢于冒險、勇于挑戰以及獨立自信等個性品質,能夠實現對中學生創新人格的有效識別。
創新思維是指能夠突破常規、僵化思維界限,運用新視角、新方法去思考問題并提出與眾不同、獨特新穎方案的思維活動。在設計基于情境或情境活動的開放性試題問題與任務中,問題解決者能否沿著多維度進行發散思考、能否對問題解決的多種方案進行梳理分析、能否對已有功能進行重組整合,將為創新思維發展水平評估提供依據。
創新實踐強調自主探索獲取新知識、新技能,發現新途徑、新方法。通過在不同復雜程度的情境或情境活動中設置開放性試題問題與任務,展示問題解決者在目標澄清或問題表征、搜集信息或資源以及產生遠距離聯想或遷移的過程,這有助于識別問題解決者創新實踐能力水平。
創新成果是在實踐中產出具有新穎性與價值性的產品。依據成果在外觀、材料、結構、功能等方面的新穎性以及成果能否解決生活與學習中的實際問題或為解決類似問題提供思路及啟發,我們可以評價成果的新穎性和價值。
從“學生被測時的試題”角度,雷新勇等人認為一道試題必須要有三個基本要素:測量目標、情境材料、設問。[2]從命題者編制測試題角度,朱志平認為試題應該包括立意、情境、任務與答案四個要素。[3]具體到開放性試題,要實現對中學生創新能力測評,開放性試題設計離不開測量期望、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多層級任務以及測評量表四個要素。
測量期望是試題的靈魂,是指通過試題測試的方法來推測問題解決者的心理結構或能力。在教育考試評價領域,對應于中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體系的四個維度: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創新實踐以及創新成果,且具有層次性。
開放性試題的測量期望通過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和多層級任務展示給學生。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展示的測量期望是:學習最終是為了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實際問題。這也正是基于真實情境或者情境活動的開放性試題能夠喚醒學生學習探究的積極情感體驗,引領教學重心轉向的根本所在。為了確認實現試題在試卷中的測評功能,在命題藍圖和試卷的多維細目表中要清晰呈現開放性試題的測量期望,這也有助于命題者和相關測評人員對試題測評功能的理解。
《中國高考評價體系說明》中明確指出“四層”考查內容和“四翼”考查要求,是通過情境或情境活動兩類載體來實現的。[4]真實的情境或情境活動能夠激發學生認知興趣,使學生愿意花費時間和精力去探究開放性試題設置的問題或任務,從而為中學生創新能力核心素養測評提供觀察窗口。
在創新能力測評工具研發過程的訪談和問卷調查中發現:基于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設計開發的開放性試題頗受好評。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中的問題或任務,能在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與問題解決者間維系一種積極的情感,能充分調動問題解決者的內驅力,使其產生解決問題的強烈動機,從而為中學生創新能力測評提供可能。
多層級任務是基于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設計的需要問題解決者完成的對應創新能力不同等級的任務。開放性試題的多層級任務要從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中進行挖掘和提取。在情境素材加工階段,命題者應盡可能圍繞情境素材設計各種探究任務,并把完成這些任務可能的途徑、用到的方法、所需的基礎知識、關鍵能力以及對思維廣度和深度的要求列舉出來,初步標定每個任務與創新能力核心素養等級間的對應關系。
在開放性試題的任務選擇階段,要果斷舍棄與擬測評內容不相干,或者對測評對象要求過高的任務,保留符合課程標準和測量目標要求的任務。在開放性試題的設計階段,命題者應根據中學生創新能力測評目標篩選適合測試的任務,并按照創新能力等級由低到高進行排列,形成對應于不同創新能力等級的多層級任務開放性試題。
在教育測試中,試題是一個基本的測量單元,它具有對刺激情境和應答形式的規定,其目的是獲取被試的應答,并根據應答對被試某方面特質的表現進行推測。對某方面特質進行推測的依據就是測評量表。開放性試題在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中設計多層級問題任務,通過被試在多層級問題任務解答過程中的表現與測評量表對照,從而完成對被試創新能力的測評。
因此,開放性試題要實現對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的測評,除了試題要具備測量期望、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多層級任務這三個要素外,測評量表也必不可少。測評量表設計是否科學合理,直接決定著試題能否實現其創新能力測評功能。
開放性試題的研制,需要經過篩選情境素材、設置恰當的情境信息呈現方式、設計與情境強關聯的多層級任務、開發創新能力等級測評量表等系列復雜而又嚴謹的過程。開放性試題的研制既需要命題者的智慧,也需要命題技術的保障,更需要基于實踐經驗的命題策略。
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大多是結構不良的,不能直接作為試題情境,需要依據試題的測量期望和多層級任務來選擇與開發。命題者要有把某些素材設計成開放性試題的意識,這樣才會帶著職業敏感留意新聞報道的前沿科技信息、科學考察中的新發現、實驗探究中的困惑、待澄清的爭執、待驗證的猜想、某些媒體的說法……能夠引起命題者職業敏感的事情或事件,往往蘊含著命題素材的價值。
在試題情境的設計中,命題團隊成員間分享各自收集的情境素材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活動。命題團隊成員個體的興趣、觀察事物的角度、思考問題的方式以及學習經歷不盡相同,在分享情境素材的過程中,彼此間相互啟發,能夠實現對情境素材的多角度、多層次的審視,能夠充分挖掘素材的試題情境價值,這是獲取試題情境的關鍵,也影響著開放性試題測評功能的實現。
如命題者與團隊成員分享搜集的“煮餃子”情境:餃子剛入鍋時沉在鍋底,一段時間后餃子鼓起來,煮熟后漂浮在水面。團隊成員從不同角度,針對“煮餃子”生活情境提出很多有意義的問題。“餃子剛入鍋時為什么沉在水底?”“一段時間后為什么會鼓起來?”“煮熟后為什么會漂浮起來?”“整個過程中,餃子所受重力有沒有變化?”“整個過程中,餃子所受浮力有沒有變化?”“整個過程中,餃子所受重力與浮力有什么關系?”“能不能測量餃子所受浮力,如何設計?”……在命題團隊對“煮餃子”生活實踐情境的“頭腦風暴”后,設計了一道的基于真實生活情境、滲透著勞動教育的開放性試題.
試題情境是對結構不良現實情境的再加工,命題者要依據被試已有知識能力水平和心理認知規律,結合測量期望,以適當方式提供條件信息.被試通過閱讀試題情境,從情境中篩選挖掘有效信息,關聯外部信息,去解決多層級問題任務.
從情境中提取條件信息的準確性和速度,反映了被試處理信息能力的高低.試題情境中條件信息的表述方式一般有:文字描述、示意圖、原理圖、結構圖、圖像(實物或實景圖片)、數據表格等.情境條件信息的表述較多使用文字描述加示意圖、原理圖、結構圖,其次是僅使用文字描述,較少使用圖像和數據表格,文字和示意圖、原理圖、結構圖較為直觀形象,圖像和數據表格需要學生具備讀取數據和分析數據的能力,要求較高。[5]圖1 中的一道試題的信息只通過圖像數據給出。

圖1 通過圖像數據給出信息的開放性試題
試題的條件信息是通過試題情境展示給學生的,有的條件信息非常顯見,有的條件信息則隱藏于文字描述、圖像,或者數據表格中,還有一些條件是干擾信息。在設計開放性試題多層級問題任務時,中學生創新能力不同等級一般對應于條件信息的不同呈現方式,因而命題者可以通過設定條件信息的不同呈現方式調整試題的難度。
在開放性試題命制中,確保多層級任務與試題的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之間強關聯,對命題技術提出很高的要求。多層級任務與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相互依存是強關聯的保障,不能出現無需情境信息就能解答問題或完成任務的試題設計。命題者們要立足于試題的靈魂——測量期望,從初始情境素材出發,梳理、澄清素材中蘊含的多層級任務,將攜帶測量期望的多層級任務對應到試題情境中,然后根據測量期望和多層級任務,對原始素材進行加工、打磨,最終形成開放性試題的試題情境。
開放性試題在測評中學生創新能力時,就是要通過充分展示被試在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下運用必備知識和關鍵能力去分析解決問題的過程,為創新人格、創新思維、創新實踐以及創新成果測評提供觀測窗口。
命題者注意到浙江大學一個課題組成功研制出的“全碳氣凝膠”具有許多優良特性可以為命題提供真實情境。命題者對“全碳氣凝膠”的特性進行篩選、加工、打磨,生成了一道具有真實情境的開放性試題(詳見圖2)。

圖2 具有真實情境的開放性試題
依據SOLO 分類理論,中學生創新能力水平可分為四個等級:在單點結構水平中,學生對問題認識片面,思維不具有廣闊性,實質上處于“無創新”狀態,是創新能力評價的起點,對應于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1;在多點結構水平中,學生思維有一定的多樣性,但不具有深刻性,表現出初始水平的創新能力,對應于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2;在關聯結構水平中,學生思維具有多樣性,還不具有獨創性,與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3 對應;在抽象擴展水平中,學生具有良好的思維品質,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4。開放性試題在識別學生創新能力水平上有獨特的優勢。依據教育考試評價領域中學生創新能力評價指標及其描述,結合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設計與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強關聯的多層級任務。基于SOLO 分類理論的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與多層級任務描述對應關系如表1 所示:

表1 基于SOLO 分類理論的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與多層級任務描述對應關系
要實現試題的測量期望,在保證多層級任務與試題情境強關聯外,創新能力等級測評量表也必不可少。開發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測評量表,要將創新能力等級及對應的多層級任務描述與試題的多層級任務具體解答過程對應起來。與試題的多層級任務對應的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測評量表如表2 所示。

表2 與試題的多層級任務對應的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測評量表
中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是個系統工程。在教育考試評價領域,設計開放性試題要重視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素材的收集、設置合理的條件信息呈現方式、確保多層級任務與真實情境或情境活動強關聯、設計與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對應的多層級任務以及開發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測評量表。在真實情境中,學習者因素在問題解決過程中發揮的作用,更能體現出學習者的必備品質和關鍵能力。[6]通過開放性試題對中學生創新能力等級進行測評,就能界定當前個體創新能力水平,明確個體對于創新能力發展的需要,從而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選擇和實施有效的創新能力培養策略,發揮教育考試評價對教育教學的反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