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體技術是一種基于現代數字、網絡和通信技術的新型媒體技術,它為現代戲曲的演出制作提供了一種全新的表現形式。新媒體技術在戲曲舞臺中的應用,將影像、聲音、場景與演員和觀眾融為一體,為觀眾營造了更好的體驗感和更強的代入感,極大增強了戲劇的舞臺表現力。
越劇是中國第二大劇種,被譽為“流傳最廣的地方劇種”。提到越劇,很多人第一反應是《梁祝》《紅樓夢》等經典的古裝越劇。隨著時代的發展,民眾對傳統戲曲的審美需求日益提高。為了更好地弘揚和發展傳統戲曲,增強傳統戲曲的舞臺表現力,將新媒體技術應用到戲曲舞臺上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越劇《金粉世家》為例,從其創作背景、制作思路、演出效果等方面進行闡述,并對新媒體在戲曲舞臺中的運用價值進行系統性分析。
我團于2021年創作的越劇《金粉世家》是根據民國著名小說家張恨水先生的同名原著改編而成的現代越劇,劇目由南京市文投集團出品、南京市越劇團創排,是2021紫金文化藝術節·小劇場藝術節重點展演劇目之一。2021年5月,越劇《金粉世家》順利入選由江蘇省委宣傳部主辦的“2021年江蘇戲劇劇本大綱征集”小劇場劇目的孵化活動;7月-9月,南京市越劇團與主創團隊會同國內著名專家學者,就當代越劇《金粉世家》的劇目立意、創作形式等問題進行了專題討論,并完成了劇本初稿;同年10月,劇本定稿完成;2022年初,現代越劇《金粉世家》正式進入創排期。筆者作為劇目音響設計參與了該劇目的演出創作及制作工作,下面將談一下筆者對這部劇目音響設計的制作思路。
筆者通過對劇目創作背景、南京越劇團演員所傳習的各大唱腔流派特色和發聲特點進行分析,結合現實與虛幻交叉的劇情以及兩個空間的切換情況,在劇目的制作中,針對人聲音色、質感、空間營造方面使用了大量均衡、動態控制、混響、延時等數字處理技術,以便讓觀眾更直觀地感受現實與虛幻的場景。劇中主角金燕西的飾演者吉飛之唱腔是尹派唱腔。尹派唱腔具有委婉纏綿、灑脫深沉、純樸雋永的特點,是一種典型的以柔為主、柔中寓剛的風格。針對吉飛嗓音不夠明亮這一特點,再結合該唱腔風格,筆者對不同唱段中金燕西的聲音質感進行了針對性的設計與制作。
劇中金燕西開篇回顧金家輝煌時期所運用的唱腔具有自信與狂放不羈的情感色彩,這一時期的金燕西充滿自信,對很多事情都不屑一顧。基于這一人物形象,筆者在人聲的制作中,對250Hz和500Hz分別做了小幅的衰減,低頻部分的衰減使金燕西的聲音更加清晰明亮,更顯年輕張揚;同時在人聲的2000Hz部分做了適當提升。在空間的聲場營造方面,通過使用混響和延時效果,營造出聲音的空靈感,引領觀眾進入金燕西回顧以往輝煌歲月的虛幻空間。
劇目結尾金燕西的唱段所表達是金燕西在大徹大悟后對一路走來的人和事的回顧,此時的金燕西不愿再像籠中金絲鳥一般被束縛著。唱段中融合了他與冷清秋愛情里“欲尋芳蹤悔已晚,一念寂滅山水迢”的悔恨,與白秀珠感情中“盼你拋舍執念擾,再不多情惹淚瀟”的歉意,以及對邱惜珍不離不棄陪伴的“深謝依伴渡泥沼,唯愿從此振翅高”的不舍等復雜情緒,唱腔也逐漸從低沉變得激情高昂。因此,在初期回顧部分唱腔的營造上,筆者對金燕西的中低頻部分做了一定提升來增加其聲音的滄桑感,為觀眾營造一種耳語般的質感,引領觀眾進入金燕西的內心世界。在唱段結尾部分的制作上,筆者根據角色情緒的變化,慢慢對人聲的中高頻部分略作提升,通過不斷增加聲音的明亮度與動態,烘托角色情緒的起伏變化,從而在情感上引發觀眾與角色產生共鳴。
劇中女主冷清秋飾演者章琪的唱腔是袁派。袁派唱腔具有質樸平易、委婉細膩、深沉含蓄、韻味醇厚的特點,章琪的嗓音條件很符合袁派唱腔特色。劇中的冷清秋是金燕西的妻子,由于金燕西婚后沒有一份正式工作,整日沉迷于舞廳歌舞之中,夜夜醉酒笙歌,冷清秋因此對他失望至極,整日在家傷心欲絕,意志消沉。金家衰敗后冷清秋為了孩子的日后生計,拖著疲倦生病的身體去舞廳尋找金燕西。“倦沉沉撐病體千斤之重,忍酸辛向舞廳覓君行蹤”,這段唱腔很是凄涼,章琪本身的唱腔音色就與劇中人物特色相符,所以對于冷清秋這個人物的音色設計與處理,只是在低頻250Hz處略作衰減以提升聲音的清晰度,基本保持原音,最大程度保留演員音質特色。劇中“憶初遇,無限情思自旋揚”的唱句情節表現了金燕西和冷清秋回憶初遇之時的美好,那時的冷清秋被金燕西的愛意包圍著,內心是幸福的,對未來的生活充滿了向往和希望。筆者根據該唱段的唱腔特色,將冷清秋人聲800Hz左右做了部分提升,使人聲更加溫暖;同時提升了人聲4000Hz部分來增加人聲的亮度,這兩個頻點的提升讓冷清秋的聲音更加溫暖、明亮,更符合劇情的發展。
筆者對白秀珠的人聲設計根據其唱段主要分為前后兩部分,通過不同音質的調整來刻畫白秀珠這個角色從劇目開篇的扭曲復雜到劇目后段的釋懷坦然的情緒變化。
劇中的富家千金白秀珠是與金燕西從小一起長大的青梅竹馬,然而金燕西對她的愛意一直是不聞不問,佯裝不知。劇目前段“由來真心無人問,只將假意視如珍”這一唱段表達著白秀珠對金燕西的愛慕之情,埋怨金燕西將他人的“假意”視如珍寶。長久之后白秀珠由愛生恨,在金家沒落之際,她以自己的特派員哥哥可以幫金燕西安排一份好工作為由,要挾金燕西與冷清秋離婚并和她在一起。白秀珠對金燕西的愛是扭曲的,針對這一人物特色,筆者在設計制作白秀珠的人聲時,大幅衰減人聲低頻部分,同時大量提升人聲高頻部分,通過略顯尖銳的聲音來配合角色塑造人物形象,以此帶動觀眾的內心情緒。
劇目后段,金燕西大徹大悟后回顧與白秀珠小時候一起的歡樂時光,一聲“秀珠妹妹”也喚醒了白秀珠的內心,“這些年,愛恨交織疊悲喜,俱化作,呢喃一笑皆散稀。從此后,相逢不必再有期”,白秀珠釋然了,不再逼迫金燕西與自己在一起,而是去尋找真正屬于自己的那份愛情。這時的白秀珠多么讓人心生憐惜,因此筆者把白秀珠的人聲低頻恢復正常,適當衰減低頻段以提升語言清晰度;同時將800Hz和2500Hz處做部分提升,讓聲音回歸溫暖、凄涼的質感,讓觀眾對白秀珠心生憐惜,推動劇情的發展。
《金粉世家》首次公演場地位于南京大華大戲院·群劇場,作為始建于1935年的大華大戲院,是新街口僅剩的幾座民國建筑之一。結合古老的建筑特色,制作團隊運用巧妙構思,通過運用聲、光、電等新媒體技術,讓時空轉換靈動自由。與此同時,觀眾還可以揮舞玫瑰花給演員喝彩,甚至可以隨著劇情的發展,在聚光燈的照耀下,和演員一起翩翩起舞。這些沉浸式互動設計,讓觀眾產生了“既是看戲人,也是戲中人”的奇妙感受。劇目大膽嘗試新的表演方式,其沉浸式演出體驗廣受好評,被觀眾們視為具有“時代審美特色的新演繹”。
新媒體技術可以極大增強戲劇舞臺的表現力,它將三維場景和多媒體技術應用于劇場舞臺上,實現了舞臺與劇場整體的融合,從而豐富了劇場的表現力。當演員在臺上演出時,整個劇場的背景能夠與戲劇情節緊密地結合在一起,二者渾然一體。同時,新媒體技術也能讓戲劇舞臺體驗感更佳,它把圖像、聲音、視頻和虛擬現實等技術融合到劇場舞臺上,增強了劇場的沉浸感。劇目以影像、聲音等為媒介,營造出劇場的情境。例如,虛擬現實技術便可以將劇場中的場景還原成逼真場景,使觀眾有身臨其境之感,比如演到有風的場景時,劇場里會刮起一陣大風,讓人感覺到風拂過面頰,與劇情實現呼應。新媒體技術利用圖像處理、聲音處理和虛擬現實,構建了一個真實的戲劇情境,使得演員的表演更加逼真,情節的表現也更加跌宕起伏,讓觀眾對劇情有更深入的了解。此外,新媒體技術通過與道具交互,將演員的表演融入其中,使觀眾和演員產生情緒上的共鳴,具有很強的戲劇代入感。
加強新媒體技術在戲曲舞臺上的運用,對于推動戲曲藝術朝著多元化方向發展、滿足新時期受眾的審美需要,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相信,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新媒體技術與設備在戲曲舞臺中的應用可以幫助傳統戲曲提供更優質的傳播助力,為戲曲的傳播與推廣添磚加瓦,使其在新的時代背景下煥發持久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