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針對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進行分析,先闡述了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如五同五接軌、系統性、開放性和整合性,又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構建措施,主要包括定制個性化專業實訓課程、以職業崗位任務提煉教學內容、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加強校企深度融合、制定教學多方評價機制,從而構建一個高效實用的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
關鍵詞:產教融合;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
引言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通過開設高效實用的汽車專業實訓課程,既能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的專業技能以外,還能有效的提升學生職業素養水平,進而培養出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所以,在今后為確保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活動順利開展,需要職業院校根據當前專業實踐教學的情況和企業用人的要求,采取有效的措施,合理的構建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進而確保實訓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一、高職汽車專業產教融合實訓課程體系構建的原則
(一)五同五接軌
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整車控制技術以及智能網聯技術等新技術新工藝快速迭代更新,汽車行業崗位工作標準和人才培養要求也不斷變化。高職汽車專業需要不斷完善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推進汽車專業課程體系改革,特別是實訓課程體系的重構,補充企業元素,實現汽車行業對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需求。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為實現高職院校與企業深度融合、協同育人,可以遵循“五同五接軌”原則重構專業實訓課程體系,將教學目標同崗位要求相接軌、教學內容同崗位工作任務相接軌、教學標準同崗位技能標準實現相接軌、教學環境同工作環境實現相接軌、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同企業技術能手標準相接軌。
(二)系統性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為合理的重構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需遵循系統性原則,由專業教師、企業技術能手和職教專家共同進行實踐教學體系開發、實訓課程開發,引入基于多維創新實踐平臺。同時,與企業共建實訓室,按照企業標準改革實訓教學內容,實現理論知識和實踐教學與企業工作內容的連接,增強學生職業素養、職業能力以及創新能力的培養。
(三)開放性
近年來,隨著現代信息化技術的發展,可以將其運用到實訓教學中,提高實訓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完善專業課程體系。通過線上線下、虛實結合的方式構建出新的實訓課程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習主動性,開拓學生的視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四)整合性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重構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時,還需要遵循整合性原則,我們需要注意,除了根據學生職業能力發展需要以外,還應結合汽車專業實訓課程內容具有動態發展性的特點,在修訂實訓課程內容時,將大國重器、工匠精神、新技術革命等與汽車行業相關的課程思政元素有機地融入到在專業實訓教學活動中,優化并完善現有的教學方式,處理好汽車專業知識和學生實踐能力以及學生綜合職業素質在內的邏輯關系,從而以便更好地構建出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
二、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構建
(一)定制個性化專業實訓課程
在構建高職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的過程中,需要高校定制個性化專業實訓課程。具體來講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首先,專業教師同企業一線能手、培訓專家共同合作開發汽車類專業的制造、裝配以及檢測維修等專業課程[1]。通常開發這類專業課程時,不僅要考慮到該專業核心課程平臺與模塊,還要將汽車專業群基礎課程平臺與模塊、公共課程平臺與模塊以及職業能力拓展課程平臺與模塊等納入到體系構建之中。因此、在具體制定專業課程的過程中,需要事先明確企業對崗位人才的需求,注重平臺之間的銜接,合理劃分課程模塊,完善現有的專業課程內容。結合學生對專業課程學習的具體情況,設置符合學生認知規律的專業實訓教學目標,開展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活動。在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新性,可以進行個性化專業實訓課程的定制,通過個體差異化教學、任務分組化訓練等教學設計,不但能保證每位學生都能根據自身能力參與其中,提升教學的針對性,還能充分展現學生的學習成果,提高的教學效果。個性化專業實訓課程的定制,可以根據學生發展的需求和企業培訓平臺實踐教學資源的引入不斷完善,實現對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二)以職業崗位任務提煉教學內容
在重構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時,需要企業技術培訓團隊和學校教師之間相互協作,建立良好的協作關系,共同優化現有的人才培養方案,實現崗位需求和教學內容有效對接,并在具體開展汽車專業實訓教學活動中,結合企業崗位工作實際變化適時調整實操項目,讓人才培養和崗位需求精準對接,為企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具體來講,在企業層面上,要從多維度分析探討崗位工作內容和崗位技能以及崗位評價標準等,再根據分析的結果,提煉出多維度多方評價職業能力和人才的標準。在學校層面,一是重構現有的實訓教學體系,拆分現有汽車專業課程中的實訓模塊,調整相應的實訓條件、師資隊伍等方面,二是校企合作打造專門的實訓教學資源庫[2],將崗位工作所需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用“微課+ 短視頻+ 仿真動畫”等方式呈現出來,這樣不僅能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大幅緩解了實訓師資數量不足、水平欠缺的壓力。
(三)構建理實一體化教學模式
高職院校的教學目標在于培養具備職業素質與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讓學生在畢業后能找到適合自己工作崗位,這在今后具體教學的過程中,意味著教師要結合企業用人的需求,不斷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3]。因此,必須利用理實一體化教學方法,在理實并行中實現“做中學”“學中做”,理實相融互促,既要注重汽車專業教學中應學應知的內容,又要緊密融合企業的用人標準,實現兩者相結合。在開展實訓教學活動時,融入企業項目化教學內容,根據企業項目工作的流程,結合教學的具體內容分解為多個理實模塊,給學生布置工作任務,組織學生分組完成,必要的情況下向學生提供指導,確保學生能獨立完成,從而提高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而完全適應崗位職業技能標準。
(四)加強校企深度融合
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為實現對高校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的構建,需要學校和企業多層次溝通交流,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的制定方案培養汽車專業人才。具體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結合企業用人的要求,確保教學內容的系統性和實用性,不定期邀請企業的能工巧匠和技能大師來校進行各類講座,為學生講解行業現狀、成長經歷、新工藝新技術等,增強學生對當前汽車行業現狀的認知,同時調整自身的專業就業方向;一方面多層次多樣化的溝通交流,使學生更早了解各企業的企業文化、發展歷程等,對于今后學生選擇實習企業、了解實習崗位的細節,提供更多的評估和選擇,同時,還能審視自身的興趣和優勢,能否在今后的實習崗位中有更多的發揮。
(五)制定多方教學評價機制
高職學生由于素質不高,動力缺失,自制力低下等原因,教學評價一直都是教學環節中難以解決的難題,這就需要建立多方教學評價機制,并完善現有的評價標準,改變以往單一的評價方式[4],采用教考分離、第三方考評等多種評價方式,注重學生在實訓過程中的自評互評及教師對其的過程評價,這樣才能科學、全面評價學生的實踐任務完成度,專業知識的掌握度,以及學生實踐操作能力[5]。
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評價機制由多方構成評價主體,不僅有學校,還有企業和學生。企業和專業教師共同承擔課程教學的全過程,參與各環節的教學評價。促使課程評價體系標準化、實用化,不但能增強學生在各個方面的實踐動手能力,還能不斷激發他們發現問題的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進而提高課程評價全面性,確保整個教學評價過程更加公平公正。
結論
綜上所述,在產教融合背景下,為促進高職院校汽車專業更好地發展,培養出符合企業崗位需求的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需要明確汽車專業實訓課程目標,不斷完善實訓課程內容,構建新的實訓教學方式,和企業深度融合,持續優化汽車專業實訓課程體系,促進汽車專業實訓課程教學活動有效開展。
參考文獻:
[1] 唐夢柔.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汽車專業課程教學模式構建研究[J]. 汽車測試報告,2023,(22):115-117.
[2] 黃晶晶, 蔣淑英, 楊彥, 等.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汽車專業課程教學創新模式構建與實踐[J]. 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22,5(13):129-131.
[3] 逯海燕.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分析[J]. 時代汽車,2022,(01):105-106.
[4] 黃關山. 構建高職汽車專業產教融合課程體系的實踐與思考[J]. 職業教育研究,2021,(09):30-34.
[5] 劉勇. 產教融合視域下高職汽車檢測與維修專業課程體系的構建分析[J]. 農家參謀,2020,(1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