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深入學習毛澤東思想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時代條件和發展要求,對毛澤東思想進行了系統論述和創新闡釋,集中體現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認識。《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作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幫助學生學習和掌握毛澤東思想、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課程之一。講好新時代以來關于毛澤東思想的相關論述,既是課程教學的內在要求和應有之義,也是引導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自覺抵制歷史虛無主義錯誤的現實訴求。
[關鍵詞] 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概論”課程;毛澤東思想;價值意蘊
[作者簡介] 孫進寶,法學博士,北京中醫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在重要場合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豐功偉績,在承繼關于毛澤東思想已有基本論述和結論的基礎上,結合新的歷史條件作出了一系列新的評價和論述,為新時代繼續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提供了寬廣的理論視野和實踐指向。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強調:“毛澤東思想是我們黨的寶貴精神財富,將長期指導我們的行動。”[1]5-6 結合新時代以來黨中央關于毛澤東思想的最新論述,應緊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下簡稱“概論”)課理論性與歷史性相互交融的鮮明特點,以史導論、史論結合,持續激發大學生學習毛澤東思想的興趣,在以史育人的過程中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一、 “概論”課講好毛澤東思想的價值意蘊
隨著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持續推進,我們對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和研究愈加深化。新時代新征程上,在“概論”課中講好關于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論述,對于推動“概論”課教學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加強理論武裝、堅定理想信念具有重要意義。
第一,“概論”課講好毛澤東思想,是“概論”課教學的內在要求和題中之義。作為高校思政課的核心課程之一,“概論”課要幫助學生準確掌握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形成過程、基本內容及內在關系,更好地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與以往版本教材相比,“概論”(2023年版)教材體例、結構和內容都發生了重大變化,新版“概論”包括導論和八章教學內容,其中毛澤東思想教學內容涉及導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進程與理論成果”、第一章“毛澤東思想及其歷史地位”、第二章“新民主主義革命理論”、第三章“社會主義改造理論”、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理論成果”,共五部分內容。毛澤東思想章節占據了新版教材較大比重,在篇幅上由過去的95頁擴充為117頁。“概論”(2023年版)教材添加或修改的內容,大多是新時代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對毛澤東思想的新認識,且更加契合大學生的理論認識規律。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主要功績和歷史地位,并結合新時代歷史方位對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作出了一系列新的闡釋,同時也對如何正確認識與評價黨的重要歷史人物和事件等提出了正確的方法論和歷史觀。上述內容和論述與“概論”課毛澤東思想教學內容耦合交織,具有高度的內在契合性,使將其融入“概論”課成為可能。
第二,“概論”課講好毛澤東思想,有助于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黨史觀、堅定歷史自信。大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如果沒有形成正確的歷史觀、黨史觀,一旦受到其他社會思潮的侵蝕,便容易掉進歷史虛無主義的泥潭。改革開放以來,歷史虛無主義思潮在高等教育領域時隱時現,往往打著“反思歷史”“學術研究”的口號,攻擊并全盤否定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抹黑黨的歷史和中國革命的歷史必然性。“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一定不能丟,丟了就喪失根本。”[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高舉毛澤東思想的偉大旗幟,在推動黨的理論創新過程中,創造性提出了一系列關于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論述,反映了新時代中國共產黨人對歷史認識的根本立場、根本觀點和根本見解,是我們認識問題、分析問題的科學歷史觀和方法論。在“概論”課程中講好上述內容,可以及時澄清關于毛澤東評價和毛澤東思想認識上的歷史迷霧,幫助大學生了解歷史的真實面貌,掌握正確的歷史評價方法,使其自覺與歷史虛無主義錯誤思潮和論調作斗爭,進而增強大學生對中國共產黨和社會主義事業的認同與信心,提升大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意識。
第三,“概論”課講好毛澤東思想,有助于大學生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各理論成果之間的內在聯系。“概論”課是大學生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理論成果的重要渠道,講清楚新時代關于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論述,可以幫助大學生更好理解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毛澤東思想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內在關系,正確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歷史性飛躍;幫助大學生科學把握歷史性飛躍之間承與進的關系,深化其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立場、觀點和方法的認識,掌握馬克思主義的精髓要義,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 以大歷史觀講好毛澤東思想生平的重點要點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用大歷史觀的視角學習和審視黨的奮斗歷史,歷史從昨天走到今天再走向明天,歷史的聯系是不可能割斷的,人們總是在繼承前人的基礎上向前發展的,要求廣大中國共產黨人要學會“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3]。中國共產黨百余年黨史是一個有機整體,不能把歷史的聯系割斷開來看,否則將被浮云遮眼。因此,“概論”課教師要始終堅持大歷史觀,依托黨史中關于毛澤東思想生平的文本文獻,從整體聯系的角度把黨史中關于認識與評價毛澤東思想的一脈相承性呈現出來并講深入、講透徹。
1. 全面系統把握黨史中關于毛澤東思想生平的文本文獻
回顧黨的百余年奮斗歷程,黨對于歷史人物、重大事件及理論成果的認識與評價是一以貫之的,即始終堅持唯物史觀、實事求是的基本態度與原則,體現于黨的重要文本文獻之中。關于毛澤東思想的內涵與定位,中國共產黨人有一個不斷認識和深化的過程。自黨的七大確定以毛澤東思想作為全黨一切工作的指針之后,關于毛澤東思想的認識和評價隨著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實踐的日益深化,主要集中在黨的重要歷史文獻之中。第一類是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章程》對毛澤東思想內涵的定位與表述,黨章的制定和修改大多由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作出,集中體現了黨的性質和宗旨以及全體黨員的集體意志。第二類是黨的六屆七中全會通過的《關于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十一屆六中全會通過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以下分別簡稱“第一個歷史決議”“第二個歷史決議”“第三個歷史決議”)。第三類分別是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00周年、110周年、120周年和130周年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這些重要講話是學習和研究毛澤東思想的重要文本。
2. 從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視角講好毛澤東思想的科學內涵
第二個歷史決議指出毛澤東思想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這主要從“革命”角度來界定毛澤東思想。黨的十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在“關于中國革命”后面加上了“和建設”三個字,體現了黨對于毛澤東思想內涵的認識更加完整和準確。第三個歷史決議將毛澤東思想科學內涵“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表述改為“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第一次歷史性飛躍”[4]6,但是這并不意味著黨否認了毛澤東思想“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結晶”這個重大判斷,更不能理解為黨的前后歷史決議相互否定或自相矛盾。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關于lt;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決議gt;的說明》中指出的,黨的前兩個歷史決議“其基本論述和結論至今仍然適用”[4]21。這就要求“概論”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把黨內相關文獻貫通起來講授,應當明確向學生講清楚不同時期的《黨章》與黨的歷史決議、黨的領導人對于毛澤東的評價和毛澤東思想的表述前后有所不同。在講授文獻過程中,應該堅持聯系的觀點,要看到不同時期中國共產黨人關于毛澤東思想的認識是前后呼應、一脈相承的關系,不能孤立看待黨的歷史文獻,決不能用后者的表述來否定前者,也不能用前者的表述來否定后者。同時,要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飛躍的角度來講好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定位。關于毛澤東思想科學內涵闡釋,最早見諸第二個歷史決議,即“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運用和發展,是被實踐證明了的關于中國革命的正確的理論原則和經驗總結,是中國共產黨集體智慧的結晶”[5]826。黨的第三個歷史決議在此基礎上,對毛澤東思想的歷史地位作出了新的判斷和評價,不僅突出強調了毛澤東思想是對馬克思列寧主義“創造性的運用和發展”,而且從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飛躍的歷史視角增加了“毛澤東思想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第一次歷史性飛躍”這個重大判斷。“概論”課教師應當將黨的三個歷史決議進行縱向比較,給學生講清楚歷史決議中關于毛澤東思想認識與闡釋的異同,以把握黨的理論創新與創造的規律,說明以上“既彰顯了習近平總書記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理論創新規律和特點的深刻理解和把握,又突出了毛澤東思想為發展馬克思主義作出的重大原創性貢獻”[6],從整體性視角理解黨史上的重要判斷、重要觀點和重要理論成果。
3. 從文獻話語的承與進講好對毛澤東歷史功績的評價
“文化大革命”結束之后,黨內外一度存在著關于毛澤東和毛澤東思想的認識迷思,對此,鄧小平指出:“我們要對毛主席一生的功過作客觀的評價。我們將肯定毛主席的功績是第一位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沒有毛主席,至少我們中國人民還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長的時間”[7],這反映了中國共產黨人在歷史觀上的實事求是的態度。據此,黨的第二個歷史決議作出了“他的功績是第一位的,錯誤是第二位的”[5]825 重大判斷,科學概括和論述了毛澤東思想的基本內容,高度評價了毛澤東思想作為黨的指導思想的偉大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毛澤東同志表現出一個偉大革命領袖高瞻遠矚的政治遠見、堅定不移的革命信念、勇于開拓的非凡魄力、爐火純青的斗爭藝術、杰出高超的領導才能。”[8]9 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進一步增加了“心系人民的赤子情懷、坦蕩寬廣的胸懷境界、艱苦奮斗的優良作風”[1]12 的表述,并且用“六個是”高度評價了毛澤東的歷史地位,即“毛澤東同志是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戰略家、理論家,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是近代以來中國偉大的愛國者和民族英雄,是黨的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的核心,是領導中國人民徹底改變自己命運和國家面貌的一代偉人,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1]1-2。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繼承以往關于毛澤東歷史評價的基礎上,創造性提出了“毛澤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拓者”“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的偉大奠基者”和“是為世界被壓迫民族的解放和人類進步事業作出重大貢獻的偉大國際主義者”。[1]1-2 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毛澤東的歷史地位的重要論述觀點鮮明、內容豐富,既有文本溫故,又有理論創新,為“概論”課講好毛澤東的歷史功績提供了重要的文本依托和理論厚度。一言以蔽之,“概論”課教師在講授該部分時,應結合毛澤東的個人事跡和鄧小平、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等黨和國家領導人關于毛澤東的相關評價進行闡釋,從歷史文本話語的變化中走近毛澤東的一生,以更加多維的視角講好毛澤東的歷史貢獻。
4. 講好評價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
一是“兩個不能相互否定”的重大政治命題。歷史虛無主義的最大特點,就是常常打著“反思歷史”的旗號,用改革開放以后的歷史否定改革開放以前的歷史,借機徹底否定毛澤東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貢獻。正如列寧所說的,“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9]新中國成立后,在毛澤東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帶領廣大人民經過艱苦奮斗,實現了從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的轉變,并在中國開創性地建立起了社會主義制度。新中國成立后到毛澤東去世時的二十七年,毛澤東有六大貢獻:打贏抗美援朝、獨立自主研發出“兩彈一星一潛艇”、建立了獨立的比較完整的工業體系和國民經濟體系、建成國計民生所必需的大量的基礎設施、排除種種干擾重返聯合國、既無內債又無外債。[10]201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會的委員、候補委員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大精神研討班上,首次提出如何正確認識改革開放前后兩個三十年“兩個不能相互否定”的重大政治命題[11],為正確認識兩個歷史時期的關系提供了方向指南。兩個歷史時期不是彼此割裂的,更不是根本對立的,而是內在聯系、一脈相承的,這兩個歷史時期本質上是黨領導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實踐探索,不能厚此薄彼。“概論”課教師在講授時,可用“三個重大”講清楚黨史的主題主線和主流本質,重點講好毛澤東思想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的突出貢獻,深刻把握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堅持的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內在機理,把握毛澤東思想與社會主義制度的內在聯系,持續增強學生的制度自信。
二是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即“六個不能”。習近平總書記始終強調要全面、歷史、辯證地看待和分析毛澤東的歷史功過,創造性提出了評價歷史人物的科學方法即“六個不能”,同時也明確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審視歷史的正確態度。“對歷史人物的評價,應該放在其所處時代和社會的歷史條件下去分析,不能離開對歷史條件、歷史過程的全面認識和對歷史規律的科學把握,不能忽略歷史必然性和歷史偶然性的關系。”[8]11“概論”課教師以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的功過評價為依據,既要講清楚毛澤東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光輝事跡與不可磨滅的功勛,講好毛澤東思想中關于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成果的偉大意義,同時也要正視毛澤東在社會主義建設探索時期的失誤與錯誤,引導大學生以辯證唯物主義科學方法認識和評價歷史人物,自覺同歷史虛無主義作斗爭。
三、 “概論”課講好毛澤東思想的原則路徑
在“概論”課程中講好毛澤東思想,既要堅持聯系的觀點講好不同背景場域中關于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論述,也要以大歷史觀視角明確這些重要論述服務于教學的根本宗旨;既要堅持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教學理念,也要把傳統課堂講授和探索生動多樣化學習方式結合起來,不斷提升教學的效果和質量。
1. 堅持理論文獻服務于教學的基本宗旨,有效銜接起理論話語、教學話語與課堂話語的聯系
“概論”課導論和前四章教學內容側重點各有所不同,要根據各章教學內容進行合理安排,突出關于毛澤東思想論述的重點與要點。一是要處理好論述本身與教學內容的關系。黨的歷史上尤其是新時代以來關于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論述是課程內容的有機組成部分,許多重要論述都可以直接應用到課程體系和課堂教學之中,但這些重要論述并不能完全取代“概論”教學內容本身,需要通過合理的機制進行加工轉化。在具體授課過程中,要重點呈現重要論述所蘊含的事實判斷、主要精神與價值遵循,明確重要論述對于講好“概論”課的服務意義,實現理論話語向教學話語的科學轉化和有力支撐。二是要處理好粗和細的關系。無論是毛澤東思想,還是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毛澤東思想的重要論述,內容都十分豐富,要善于從繁多的材料文本中抽絲剝繭,做到重點突出、層次分明、目的明確。有的內容可以“粗”著講,只需要講清楚最新論述、基本觀點和立場即可。重要的內容要“細”著講,既要講清楚具體論述,也要講清楚其內在的理論深度。例如,“概論”課導論部分在講授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歷史進程時,可以引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從宏觀上說明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如何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何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創造了根本社會條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具體內容可以在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進行系統講授;但是,在講授第四章社會主義建設道路初步探索的意義和經驗教訓時,不僅需要向學生講好改革開放前后兩個歷史時期既相互聯系又有重大區別的關系,也要呈現兩個歷史時期各自的歷史背景、使命任務、所進行的探索等。三是講好關于毛澤東思想重要文獻的時代價值。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重要座談會、參觀和瞻仰革命紀念地等重要場合多次引用毛澤東思想的經典文獻,并結合具體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觀點和論述。例如,2018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屆三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中,引用了毛澤東《論十大關系》中“應當在鞏固中央統一領導的前提下,擴大一點地方的權力,給地方更多的獨立性,讓地方辦更多的事情。這對我們建設強大的社會主義國家比較有利。我們的國家這樣大,人口這樣多,情況這樣復雜,有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比只有一個積極性好得多”[12],以此來闡明中央和地方關系問題,明確要充分發揮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講授相關章節過程中,不僅要講好毛澤東思想文獻本身,更要突出文獻所彰顯的時代價值。
2. 堅持教師和學生雙向互動的教學理念,在師生共學中提升對毛澤東思想的理解與學習
教學環節是教師和學生兩個主體互相作用的雙向互動過程。傳統課堂是以老師講授、學生聽課為主,這種教學方式呈現出單向灌輸的特點,學生的積極性難以持續地調動。在“概論”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課堂教學的主導權,充分挖掘與課程相關的經典案例,通過探索案例教學的方式,將黨史上關于毛澤東思想生平的故事生動地呈現出來,提高教學的趣味性。一是前期要做好科學策劃,根據“概論”教材內容,選取并逐漸建立本課程教學案例集,做到案例和教材內容的有效銜接。二是根據各章節教學相關案例,提出針對性問題并于課前發布給學生,鼓勵學生在案例分析過程中主動探討、深入討論,把案例講解和問題探討有機結合起來,實現教師和學生的雙向互動與交流。三是要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依托大學生講思政課和小組展示等有效載體,鼓勵學生采取課下自學和課堂講授相結合的方式,引導學生走上講臺展示小組集體討論成果并分享課下小組學習心得與體會,使學生在自主學習和小組討論過程中加深對毛澤東思想的學習與理解。
3. 探索生動多樣化學習方式,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
隨著信息科技的發展,新媒體技術在學習中的運用愈加廣泛,并呈現出互動性、實時性和個性化等特點。在講述新時代關于毛澤東思想重要論述時,可以探索應用新媒體教學模式,如線上學習平臺、微視頻、VR實踐教學等,將相關素材的原聲、原視頻進行平臺化加工,不斷創新授課的形式,增強“概論”課的時代感和吸引力。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馬克思主義是在實踐中形成并不斷發展的,要高度重視思政課的實踐性,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結合起來,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中,教育引導學生把人生抱負落實到腳踏實地的實際行動中來,把學習奮斗的具體目標同民族復興的偉大目標結合起來,立鴻鵠志,做奮斗者。”[13]因此,要積極嘗試探索現場教學模式,條件允許下可以帶領學生到博物館、紀念館和革命老區等開展現場教學,鼓勵和支持學生利用寒暑期社會實踐和日常學習機會,在社會大課堂中檢驗所學知識,用毛澤東思想發現問題、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增強學生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3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
[2] 十八大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上)[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4:75.
[3]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4.
[4]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屆中央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文件匯編[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5] 三中全會以來重要文獻選編(下冊)[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
[6] 田克勤.中國共產黨第三個歷史決議對毛澤東思想認識的升華[J].高校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2022(3):9-20.
[7] 鄧小平年譜(1975—1997)(上卷)[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4:665.
[8] 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9] 列寧全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154.
[10] 李慎明.正視歷史正面回應正確評價對毛澤東幾個誤解的澄清[J].人民論壇,2013(36):52-54.
[11] 習近平.毫不動搖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在實踐中不斷有所發現有所創造有所前進[N].人民日報,2013-01-06(1).
[12] 毛澤東文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1.
[13] 習近平.論黨的宣傳思想工作[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385.
(編輯:車宗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