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曼麗





【摘要】本文旨在探析彈幕的形式創新對劇情內容與觀者情感之間的影響,將生活流懸疑網劇《漫長的季節》的彈幕情況作為分析樣本,當下國產懸疑推理劇盛行,情節上縝密且多反轉,視聽氛圍營造懸念十足。在觀看時屏幕上對于劇情進行的彈幕討論呈現觀眾的直觀感受。本文以劇集觀看中彈幕的創新作為分析樣本,結合認知情感系統理論(CAPS)作為分析理論支撐,來探析彈幕形式變化下劇集內容與觀眾認知情感的關系。
【關鍵詞】彈幕;國產懸疑?。粩⑹拢徽J知情感系統理論
【中圖分類號】J822?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4)07-0091-03
【DOI】10.20024/j.cnki.CN42-1911/I.2024.07.029
《中國式現代化電視表達的三個維度》中提到以“生活流”作為擬真理念,以“公共性”作為表達邏輯,要以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為旨,展示全球視野中的中國“地方性”,弘揚和重構新的文化符號,營造中國美學的獨特意境?!吧盍鳌钡睦砟钍且徊孔髌穼τ谡鎸嵤澜绲纳疃壤斫夂陀耙曀囆g的精巧表達的呈現。在20世紀70年代,米歇爾提出了認知-情感系統理論(Cognitive-Affective Personality System,CAPS)的概念。該理論指出外部情境的干預會刺激個體自身產生理性認知和情感沖動的反應,即構建出認知-情感-行為的多級平行框架,并且最終影響個體的行為選擇。而彈幕功能的應用提升了用戶的參與度與活躍度的同時,促進了視頻網站發展。彈幕在作品與受眾之間搭建了一個近距離交流的橋梁,觀眾對于劇情的情感共鳴通過在屏幕上發布文字、符號等來表達,符合認知-情感-行為的理論反應。探析彈幕形式創新對于影視創作團隊而言除了增加了受眾的審美體驗,也拉近了觀眾對于作品產生更深度的共鳴。
一、影視彈幕的起源和發展
彈幕一詞最早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主要是在戰爭中用非常多的火力對某一個進攻點進行猛烈攻擊,或者憑借大量的彈藥發射攻擊整個空間,提高在命中率較低的情況下擊中目標的可能性。而彈幕在影視作品中體現的格外明顯的是在劇情敘事的“高潮點”時,屏幕上的觀眾發送的文字特別集中,文字評論的海量涌來甚至遮蓋了原本視頻的內容,這樣的情形與戰爭中的“彈幕”火力覆蓋十分相似,文字在屏幕上像子彈一樣飛,繼而被日本的網友稱之為“彈幕視頻”。最早將彈幕這一軍事化用語進行影視化結合的是一家做動畫的日本公司(NIWANGO)。在2006年其動畫作品播放中,第一次打破了受眾只能被動接受影視信息,用戶的評論可以直接且同步出現在視頻屏幕上。可自由指定彈幕出現的時間、位置、字體的大小、文字的顏色等。彈幕內容可以選擇是從視頻的右方移動到左方,或者是在一段時間內固定在特定位置。這功能使觀看者能直接對視頻發表評論,極大的個人主導權創造了一種與其他人共享的觀看時空,營造了一個“超越實際時間,虛擬的時間共享”的感覺。
到2008年中國第一家彈幕網站Acfun(A站)創立,彈幕視頻開始在國內流行。彈幕的出現提高了影視APP用戶在觀看時與劇同行的體驗感。在國內除了以彈幕著稱的嗶哩嗶哩,愛奇藝、騰訊、優酷等視頻網站也相繼開啟了彈幕功能。彈幕文化的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從亞文化圈層最開始的音譯至逐漸打破圈層文化壁壘解構創新再到如今日漸融合。
彈幕是網絡高速發展和滿足受眾社交需要的必然產物,從用戶使用彈幕的心理與需求的行為機制出發。彈幕視頻用戶發布彈幕的動機通常有這樣幾點特征:1.滿足自我的社交需求。對于實體社交的避免是當下年輕人的常態,而在馬斯洛的需求層次論中,情感和歸屬的需求是個體成長和發展的一部分,彈幕的出現極大地滿足了個體的社交訴求;2.趣緣體吸引。也是個體需求更深層級的表達。在數據算法的推薦下,會形成信息繭房但也帶來志趣相投的圈子;3.自我呈現的需要。進行發彈幕的行為是在經受一種社會化的過程,彈幕提供了一個自我展示和接受他人評價的平臺。在一次次的分享中加深了用戶體驗感;4.情感依靠的需求。彈幕是一種虛擬世界的匿名狂歡,受眾的贊揚、批評、吐槽情緒的宣泄地。
彈幕是將用戶、作品、創作者不斷拉近的一種交流形式,與藝術鑒賞的特點有著異曲同工之妙,觀看者通過彈幕表達自己對于作品的觀點和看法,創作者們通過彈幕直觀地看到作品帶給大眾的反應。而這樣單一的鏈接,似乎不能滿足更深層次對于作品的鏈接,往往彈幕中居于主流的是個體在觀看情境下認知—情感單元對自我、他人、的表征以及情緒的反應。而彈幕形式的變化方面增加與作品的粘合度是彈幕形式發展突破的一個方向。
二、《漫長的季節》中彈幕新形式與劇情的鏈接
4月26日,騰訊視頻推出華語精品短劇集群劇場——X劇場。這一次,劇場不設題材限制,也不劃分特定人群,顧名思義,X代表著無限可能、未知探索和先鋒表達。相較其他平臺劇場側重于某一類型劇集創作。X劇場的理念更符合中國式現代化電視的表達?!堵L的季節》是X劇場的首部重推作品。劇集以一宗碎尸案切入,由1997年、1998年、2016年三條時間線交叉敘事。以“東北的一段往事”來呈現生活的質感、敘事上多線跳轉,交錯并行的章回體敘事節奏、營造一個“漫長的秋季永遠金黃充滿暖意卻不透氣”的風格化視聽語言,在懸疑劇中勾勒出別樣的生活氣息,呈現出精致的視覺效果。
《漫長的季節》在形式上與劇情鏈接更深的層面有。首先,如同電影一般越來越注重彩蛋的填充并且在序幕、配樂、片頭、片尾等正片劇情之外,埋藏劇情有關的信息要素。其次,騰訊官方追劇小奶鵝在定檔之際就發布了尋找彈幕特效的活動,在活動海報里有埋藏下了關于劇情走向的秘密指向;在劇集的片頭有一段劇情作為引導,為觀眾破解劇情埋下引線;片中在敘事時間線跳轉時,彈幕的方向也會隨之倒流;每次劇集轉場,自然景物、環境的悄然變化,都給觀眾一種時光易逝,人事變遷,不知已經讀過幾個春秋的感受;12集都獨創一首專屬片尾曲,是主創對作品的審美趣味,也滿足了每一集觀后的情緒。從海報到劇末,創作團隊提供了完整的觀劇情緒鏈,讓懸疑劇的受眾體驗不止于思維的迷宮,還有在劇情上深度情緒審美的收獲。
在劇集內容與主創團隊拉近距離層面上,《漫長的季節》在彈幕方面的創新尤為精巧,相較于以往的彈幕發布主要出現在觀看屏幕的上方,由觀眾主導,方向上“從右向左”流動的形式?!堵L的季節》的彈幕形式是由作品主創團隊精心設置與劇情內容契合的選擇,在作品播放時首先是應和劇情敘事設置“回流”,從方向上與常規方向相反,在觀眾觀看劇集時,可以隨著自我認知之外的因素(彈幕的形式變化)對于劇情有更深層次的理解。這樣創新的觀看形式,對于劇集作品和觀眾之間有幾點好處。
1.參與劇情敘事,《漫長的季節》中的轉場鏡頭,并不只在有強烈事件的線索中才進行跳轉,大部分轉場鏡頭的選擇在人物內心情緒細微的變化時,側重對于時代洪流中小人物的描寫。在第一集39分鐘,王響看到彪子發來的“疑似”嫌疑人極其模糊的背影,暮年的王響若有所思。但是導演并沒有因此而直接轉場到過去,反而讓情緒在屏幕上在積蓄一會,接著王響做好一桌飯菜隔窗拍攝,框架構圖里是蒙塵的暮年王響和清晰的“空座位”。至此節點彈幕陡然“回流”引入另一個時代。在鏡頭轉場之際彈幕評論中最多的是“彈幕也在跟著劇情倒退”觀眾在訝異的同時自我的認知情景也轉入“過去的東北”尤其近年來“東北文藝復興”的熱度讓觀眾拉滿期待值積蓄情感帶著對于劇情的預期和信念,與劇通行“彈幕會流”的精巧設置一定程度上也如圖所示將劇情和觀眾的理解鏈接起來。
2.區分劇情敘事時間線。彈幕回流的形式,對于“看不懂”邏輯縝密以及多條線索平行跳躍劇情的觀眾,更容易區分劇情的進展。不會導致在“平行劇情”跳躍時產生棄劇的想法,或者在公共彈幕因為受眾層次不同而“帶節奏”的不當言論攻擊劇情和主創。通過每個時間段的彈幕數量變化,可以直觀地看到,當劇集在下午18:00—20:00開始更新時彈幕的數量呈井噴式增長,可以探析出觀眾對于劇情的黏合度。
3.提高劇情討論趣味性,彈幕用戶行為本身就帶有社交訴求以及自我呈現的需要和情感交流的需求。彈幕回流的形式一定程度上引發了觀眾發彈幕的趣味點并且讓觀眾與劇情在交流時產生深度鏈接。通過每一集彈幕的數量變化來看,目前第一集的彈幕數最多,共有19453條,其他集的彈幕數都有13000條以上。平均每分鐘12.5條彈幕,從數據可以體現出來劇集不至于高開低走,每一集彈幕中討論更多是關于劇情與人物。在《漫長的季節》12集的彈幕數據的統計中對于演職人員人名的詞語進行一個統計繪制出的詞云圖,在圖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是主演在劇中的名字被提及最多,反而忽演技派范偉和秦昊名字排在后面進行。
三、彈幕創新的啟示
彈幕本身的使用營造了觀看時對于劇集內容討論的狂歡的氛圍,體現著觀眾認知-情感單元中自我對于劇集內容的編碼和解析。觀眾在觀看時可能由于情感的過度揮發,失去了對于作品的客觀理智判斷。也可能在觀看縝密的劇情時產生理解的偏差。而綜合《漫長的季節》彈幕數據來看,彈幕回流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部分觀眾,并且更深層次的是與劇情做出深度鏈接,增加觀眾對于劇情的理解,提高作品本質上的影響。彈幕形式的創新與懸疑劇的結合無疑是讓觀眾眼前一亮的,有了彈幕的引導如同幕后主創與觀眾“一起觀劇”,對于主創團隊來說仿佛“現身說法”一般,客觀的告訴觀眾主創們的想法,拉近了作品與大眾的距離。但是彈幕形式的變化使用仍處于探索的階段,面對“彈幕倒流”的創新形式,更應該認識到的是作品本身的優質才會有如此的結果。
首先,從技術方面來說,對于技術的創新是一定要堅持的事情,提高分析和監控垃圾信息的能力;其次,就制度門檻而言,對于觀眾反映問題的流程應該更加完善,可以舉報不文明的語言和不合法的社交行為;最后,以文化水平提高為根本,從個體的思想認知作為提升的根本,使大眾從思想上認識到“網絡不是法外之地”當然,可以借助彈幕數據的分析,創作出觀眾更加喜聞樂見的文化產品,期待更多的優秀劇集與彈幕形式創新相結合。彈幕回流形式與多線索懸疑劇的結合是一次較為成功的嘗試,但彈幕的價值還沒有被發掘的更深,如果將彈幕用得恰到好處,它的無限潛能會被喚醒更多。
四、結語
國產影視劇在內容和拍攝上越來越精益求精,《漫長的季節》對于彈幕形式的創新,是創作團隊對于觀眾觀影習慣與劇集內容的創新性融合。在彈幕數據的呈現中,說明彈幕形式的創新取得了不錯的成果。對于其他精品國產劇集給出了較為成功的參考。似乎國產劇的春天已經到來,但實際上國產劇仍然面臨著許多困難。不僅有行業內部的原因,也包括影視劇行業內部的因素。想要持續創造精品劇集,仍然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實踐。國產影視劇的可持續發展,必然離不開對于文化的深耕和生活真實的觀察,同時還需要遵循時代發展的規律,創造出大眾喜聞樂見的作品。此外,“內容為王”是無論任何時代都需要牢記的核心要求。國產劇的要求是創作一部部優秀文藝作品,要講述美麗的中國故事。堅持把握時代脈搏、彰顯家國情懷,打造思想性與藝術性俱佳的優秀劇集。
參考文獻:
[1]葉許婕,趙宇翔,張軒慧.Reaction視頻的用戶彈幕評論行為生成機制探索——基于認知-情感系統理論[J].數據分析與知識發現,2023,7(02):1-14.
[2]田麗娟.彈幕文化的語言特征分析[J].今古文創,2023,(07):134-136.
[3]何美.類型、媒介和審美:近年國產懸疑網劇的破圈之道[J].當代電視,2021,(04):99-102.
[4]陳維龍.5G賦能智能媒體技術在彈幕視頻中的體系創新與價值引領[J].未來傳播,2020,27(02).
[5]丁秦.基于“公共領域”理論的彈幕影評受眾心理探究[J].四川省干部函授學院學報,2023,(01):27-32.
[6]彭曉潔.多模態視覺語法下懸疑劇反派人物形象分析[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04):193-195.
[7]何永波.新媒介視域下的語言表征研究——網絡視頻彈幕語言特點及其受眾心理分析[J].大眾文藝,2021,(19):
133-135.
[8]王彥.暖色調懸疑,來如風雨去似微塵[N].文匯報, 2023-04-28.
[9]陳韻竹.新媒體時代的彈幕文化現象分析——以嗶哩嗶哩上的四大名著電視劇為例[J].西部廣播電視,2023,44(05):101-103.
[10]楊藝琳.YouTube中醫熱門視頻的評論研究——基于認知-情感理論[J].科技傳播,2023,15(06):105-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