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慈潔?金燦燦



摘 要|目的:本研究旨在從多個維度出發探討重疾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之間的相關性。方法:本文采用元分析方法從中文數據庫選取了147篇相關文獻,并提取文獻中生活質量各維度與社會支持各維度的相關系數。通過CMA3.0進行分析,在最終納入的研究中,總樣本量為18,075,包含1654個效應量。結果:(1)重疾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為0.46,相關性較高。(2)重疾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呈顯著正相關,相關系數分別為0.34、0.39、0.31,相關程度介于中等到偏高之間。結論:重疾患者的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之間存在正相關,不同維度之間的相關程度存在一定差異。
關鍵詞|生活質量;社會支持;元分析
Copyright ? 2024 by author (s) and SciScan Publishing Limited
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4.0/
1 引言
醫學的飛速發展為延長人類壽命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重大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仍受到疾病的持續影響。惡性腫瘤、慢性器官衰竭、腦損傷、嚴重殘疾等疾病在為患者帶來巨大身體痛苦的同時,也耗費了他們整個家庭大量的精力和財力,切斷了患者與社會的正常交流,導致患者的生活質量通常顯著低于健康人群。因此,如何保證患者的生活質量成為比如何提高存活率更加迫切的話題。
生活質量(quality of life,QOL)被定義為某人在社會、心理、職業和身體方面均獲得滿意的功能狀態[1],例如,李佳梅等人從活動能力、社會能力和心理障礙三個角度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生活質量進行評分[2]。一篇關于腦卒中偏癱患者的綜述指出,危險因素、人口學因素、生理因素、自我效能感、康復治療和情感因素是影響較大的幾類因素[3]。治療方案、心理狀態、性別和發病年齡、教育、經濟、護理對鼻咽癌患者生活質量有較大影響[4]。大量實證研究結果表明,患者的年齡、性別、婚姻情況、文化程度、病情、身體功能、治療手段、經濟負擔、抑郁、焦慮、家庭照顧、醫護工作滿意度、自我效能感和應對方式等因素都對患者生活質量造成了顯著影響。一篇關于肝硬化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綜述指出,人口學因素和肝硬化原因在社會支持水平正常時,與生活質量聯系較弱,而身體癥狀和認知受損對生活質量影響更大[5];另一篇關于因頭頸部癌癥外科手術導致毀容的患者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綜述顯示,個人轉變、社會支持、社會再融入,以及專業醫療保健的幫助是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的主要因素[6]。
最近的研究結果顯示,重疾患者的生活質量受經濟負擔、病情、文化程度[7]、工作、藥物副作用、對治療結果的期望[8]、病恥感、焦慮、抑郁[9]、心理彈性[10]、社會功能、領悟社會支持[11]等因素的影響較大。對上述因素進行歸類,可以大致分為源于生理及實際情況的因素、源于個體情緒的因素和社會關系因素,其中生理及實際情況因素包括年齡、性別、病情、受教育程度、身體功能、治療手段、經濟負擔、藥物副作用等,個體情緒因素包括抑郁、焦慮、自我效能感、心理彈性、應對方式、病恥感、期望等,社會關系因素包括婚姻狀況、工作、對家庭和醫護照顧的滿意度和社會支持等。
社會支持(Social Support)一詞于20世紀70年代初作為專業名詞被引入精神病學領域,可以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是客觀層面的支持,即物質上的直接支持以及關系網絡的存在提供的支持,如婚姻、親友、同事、社區等,稱為實際社會支持(Received Social Support);二是主觀層面的支持,即個體在情緒上體驗到的支持、理解和尊重程度,體現個體對社會生活的滿意程度,稱為領悟社會支持(Perceived Social Support),這兩個方面同時影響個體的心理健康。研究已表明社會支持可以顯著降低艾滋病患者的抑郁情況、癌癥患者的自殺傾向,以及晚期腎病患者的治療依從性等負面情緒[12],促進治療依從性和自理能力等的提高[13]。
重疾患者的生活質量可能與其社會支持密切相關。社會支持系統理論認為,社會支持作為動力系統,通過肯定和鼓勵個體的社會行為來影響其未來生活中的行為方式。社會支持系統分為正式支持與非正式支持。其中,正式支持包括政府部門、福利機構、社區等官方支持途徑,非正式支持包括親屬、朋友等由私人關系獲得支持的途徑。以往的研究表示,國內的患者對非正式支持系統的依賴程度更高。科恩(Cohen)等人提出的緩沖假設則直接說明了社會支持對健康的促進作用。該理論認為,個體只有在壓力環境中才尋求社會支持的幫助,當個體遭遇嚴重的壓力事件,社會支持將從以下兩方面為個體提供幫助:一是讓個體改變對壓力事件嚴重程度的預估,從而實現對壓力感知的減弱,二是實際幫助個體解決壓力事件。尋求社會支持作為一種積極的應對方式,對個體獲得健康的身心起到重要作用。對于社會支持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如何,不同的研究之間出入較大。鄭坤對心肌梗死患者的術后研究[14]中指出,被試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而郭慶平對心力衰竭患者的研究[15]則顯示二者為顯著正相關關系。
社會支持的不同方面也對患者生活質量產生了不同的影響。者海紅在對于宮頸癌患者的問卷調查中得出結果,社會支持利用度與生活質量相關系數為0.21,而主觀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相關系數達到了0.56[16]。
同樣,生活質量的各個方面受社會支持的影響程度也不盡相同。朱敏玲研究發現,卵巢癌患者社會支持與認知功能為負相關,而與軀體功能則呈現出很強的正相關[17]。
雖然對于患者生活質量和患者社會支持分別有豐富的實證研究,但探討的結果具有不一致性。研究中相關系數的報告差異較大,未能將各類疾病統合起來得到統一結果,無法具體地指導醫護人員及社區工作者的護理與幫助。據此,本研究將采用元分析的方法對以往研究進行匯總,得到普遍性更強、更準確的理論結論。
2 方法
2.1 文獻檢索與納入
本研究所使用的文獻來自中國知網數據庫CNKI及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搜索策略為“(關鍵詞=患者OR病人OR病患)AND(關鍵詞=生活質量OR生存質量OR生命質量)AND(關鍵詞=社會支持)AND(關鍵詞=相關)”,如圖1所示。
對于檢索到的文獻按照以下標準進行篩選。
(1)被試所患疾病需為“重大疾病”。由于患不同疾病的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需求水平相差甚遠,因此需要對“重大疾病”采取統一標準,此處對于重大疾病的定義參照重大疾病保險的疾病定義使用規范(2020年修訂版),并進行了一定程度的放寬。重疾險的設立初衷在于為被保險人提供經濟支持,彌補其因無法工作造成的無穩定收入問題,完成其未了的心愿,證明了患者在生理、心理、物質條件等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同質性。放寬部分包括:對未指出需要進行切開心包手術的冠心病研究予以納入;對未指出達到三級燒傷、但指出為嚴重燒傷、大面積燒傷的研究予以納入;對未進行器官移植、但需要器官移植延長生命的患者研究予以納入;凡惡性腫瘤均予以納入。
(2)文獻中用于測量社會支持水平的測量工具需為肖水源1986年編制的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并報告了社會支持總分與生活質量總分的相關系數,或可通過各維度的相關系數計算出平均相關。相關系數需使用皮爾斯積差相關或斯皮爾曼等級相關。
(3)被試應具備可以表達個人意愿的精神狀態和生理能力,能夠獨立完成問卷調查,或者或在施測人員的協助下完成。
(4)不同數據庫中重復的文章只錄入一遍,使用同一批數據發表一次以上導致結果重復報告的情況只錄入一次。
(5)若文獻中報告了縱向研究的多組數據,如治療后不同時間進行施測的結果,則只選取距離治療時間最近的數據錄入;若報告了心理援助、治療等心理支持手段與未干預的兩組數據,選擇未干預組的數據錄入。
按照上述標準,最終納入147篇文獻,其中包括124篇期刊論文,23篇碩士學位論文;包含惡性腫瘤研究76篇、器官衰竭研究23篇、器官移植研究12篇、心腦血管疾病研究20篇、其他疾病研究16篇。圖1為文獻篩選流程圖。
2.2 文獻編碼與質量評估
本研究對以下數據進行編碼。
(1)文獻標識。采用“作者姓氏. 出版年份”的格式進行標識,如“zhang. 2003”。
(2)生活質量得分編碼為QOL。
(3)社會支持編碼包括客觀社會支持OBJ、主觀社會支持SUB、社會支持利用度UTI,以及社會支持總分SS。
(4)表示各維度間相關時使用“生活質量維度to社會支持維度”的方式進行編碼,例如,QOL to SS表示生活質量總分與社會支持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
對于每項研究提取所報告的所有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若未報告社會支持總分與生活質量總分及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則根據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計算平均相關系數。若使用其他量表,則僅提取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三個維度及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每項研究至少提取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
3 結果
3.1 出版偏倚與異質性檢驗
觀察漏斗圖,可以發現它具有較好的對稱性,且點的位置均靠近頂端,如圖2所示。使用失安全數(Classic Fail-safe N)分析,結果顯示,還需要找到138,489篇結果不顯著的文章,才能使合并效應量不顯著,與本研究納入的研究總數相差很大。可以判斷本研究的出版偏誤對結果產生的影響較小。
異質性檢驗結果表明,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各維度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具有顯著的異質性,如表1所示。因此本研究將選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主效應檢驗。
3.2 主效應分析
本研究中的被試總體平均年齡為53.00歲,男性的平均比例為54.21%,根治性手術與長期治療在研究總數中占了36.05%。社會支持總分與生活質量總分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46(ps<0.001),屬于大效應量。社會支持的各維度與生活質量之間的相關系數分別為0.34、0.39、0.31(ps<0.001),都呈現中等程度的相關,如表2所示。
4 討論
重疾患者的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之間存在著高度正相關。詹惠敏等人指出,社會支持可能通過兩種方式對重疾患者的生活質量產生影響[18],第一種是直接的、線性的影響,即通過提供足夠的生活保障和情感慰藉等方式,直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第二種是通過緩解壓力,降低患者對壓力的感知程度,從而促進患者對生活質量的積極評價。這一結果與經典的社會支持理論相符合,即強大的社會支持能夠為患者帶來優質的生活。
根據我們的研究結果,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各維度的相關程度由高到低依次為:主觀支持、客觀支持、支持利用度。對主觀支持的依賴程度略高于對客觀支持和支持利用度,即比起所獲得的物質支持和自身對支持的接受能力,患者感受到的情感上的支持更有利于其獲得更高的生活質量。將重大疾病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重疾對患者生命帶來的突如其來的威脅可能使患者陷入應激狀態,令患者產生恐懼、焦慮、憤怒等情緒,而慢性重疾患者則面臨著漫長的治療過程,逐漸失去對生活的信心,感到厭倦、煩悶,自我負擔較高,例如,癌癥患者因持續的放療和化療而出現的癌因性疲乏,這兩種類型的重疾從不同方面增加了患者對生命體驗的消極評價。而主觀支持代表了患者所感受到的積極情緒體驗,家人、親友和醫護人員的關注與鼓勵緩解了上述負面體驗帶來的影響,從而提升了患者的生活水平。徐玲等人的研究發現,肝移植患者領悟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19];海展等人指出領悟社會支持越高,越不易誘發卵巢癌患者的術后恐懼情緒[20],這些研究結果都支持了本研究的觀點。
本研究納入的文獻數量較大,并且在使用隨機效應模型后獲得了理想的結果,且被試總體性別比例接近1︰1,平均年齡53歲,因此本研究得出的結果具有一定的可信度,并在中老年患重大疾病的患者中具有推廣性。但研究仍存在在以下方面的不足之處:(1)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出版偏倚。這可能與本研究檢索的數據庫較少有關,且未能通過郵件等方式索取到文獻。(2)文獻評分標準不夠完善。評分標準中規定,使用隨機抽樣的方式得1分,否則得0分,而所納入的研究多在醫院完成數據采集,絕大部分使用了方便抽樣和整群抽樣的方法,使得研究總體評分僅達到中等水平,評分標準還需斟酌。
(3)對于不同疾病之間的異質性,僅用二分變量進行區分,可能缺乏區分度,如腸造口患者、乳腺癌切除術患者的病恥感可能較其他疾病患者更高,腦卒中、癱瘓患者的自理能力可能更差,這都將對兩變量間的相關產生影響。(4)主觀社會支持與客觀社會支持之間存在相關性[21],因此將兩維度分數相加求和可能存在問題。
通過本次研究,重疾患者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之間的相關性得到了肯定,主觀支持的作用在其中尤為突出,這啟發我們更多地關注患者的情感需求。對于社會各界的實踐指導意義在于,呼吁醫學、心理學行業工作者及社會援助系統,完善對重疾患者的人文關懷體系,幫助患者在延續生命的同時重新融入社會生活之中。
5 結論
本研究通過對重疾患者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進行元分析,得出如下結論。
(1)重疾患者社會支持與生活質量之間存在高度相關性,相關系數為0.46。
(2)重疾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客觀支持、主觀支持,以及支持利用度均存在中等偏高的相關性,相關系數分別為0.34、0.39、0.31。
參考文獻
[1]羅健,孫燕.癌癥患者生活質量研究[J].中國腫瘤,2001(2):16-18.
[2]李佳梅,成守珍,張朝暉,等.延續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生存質量的影響[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7):603-606.
[3]衛恒,姚曉東.腦卒中偏癱病人生活質量影響因素的研究進展[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18(14):2268-2273.
[4]溫珂,馮林.春鼻咽癌患者生活質量評價及影響因素綜述[J].解放軍醫學院學報,2020,41(4):416-420.
[5]Rabiee Anahita,Ximenes Rafael O,Nikayin Sina,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cirrhosis:a systematic review[J].Liver International,2020,41(1).
[6]Anna Davidson,Julia Williams.Factors affecting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experiencing facial disfigurement due to surgery for head and neck cancer[J].British Journal of Nursing,2019,28(3).
[7]Seol Ki Ho,Bong Su Hyun,Kang Dae Hun,et al.Factors Associated with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Cancer Undergoing Radiotherapy[J].Psychiatry investigation,2021,18(1).
[8]Spacaric,Tturk,Zorkic,et al.The impact of demographic factors on quality of life in women after breast cancer surgery[J].Niger J Clin Pract,2021(1):51-58.
[9]Gebremeskel mesafint,Shegaye shumet,Yodit habtamu,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Among Patients with Epilepsy Attending Outpatient Department of Saint Amanuel Mental Specialized Hospital,Addis Ababa,Ethiopia,2019[J].J Multidiscip Healthc,2020:2021-2030.
[10]Saravana kumar ramasubbu,Rajesh k pasricha,Uttam k nath,et al.Quality of life and factors affecting it in adult cancer patients undergoing cancer chemotherapy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J].Cancer Rep (Hoboken),2020.
[11]Judith tommel,Andrea w m evers,Henk w van hamersvelt,et al. Predicting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dialysis patients: Factors related to negative outcome expectancies and social support[J].Patient Educ Couns,2020.
[12]Du Lin,Shi HaiYan,Qian Yan,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suicidal ideation in patients with cancer: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 care,2020.
[13]Aleksandra Luszczynska,Izabela Pawlowska,Roman Cieslak,et al. 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among lung cancer patients:a systematic review[J].Psycho‐Oncology,2013,22(10).
[14]鄭坤,李香玉.延邊地區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術后生活質量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延邊大學醫學學報,2020,43(3):183-186.
[15]郭慶平,鄧瑞姣,原巧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質量與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中西醫結合心腦血管病雜志,2013,11(8):992-994.
[16]者海紅,潘琴.社會支持在提高宮頸癌患者生活質量中的作用[J].中國保健營養,2017,27(8):340-341.
[17]朱敏玲,鄭修霞,梁平,等.社會支持與卵巢癌患者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06(2):109-112.
[18]詹惠敏,夏春麗,楊滿青,等.先天性心臟病合并肺動脈高壓病人健康相關生活質量、治療認知感知和社會支持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20,34(21):3881-3885.
[19]徐玲,孔悅,彭山玲,等.肝移植受者生活質量與醫學應對方式、領悟社會支持相關性研究[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5):1-4.
[20]海展,海川.卵巢癌術后患者復發恐懼情況與領悟社會支持的相關性分析[J].臨床護理雜志,2021,20(1):36-39.
[21]鄺廷舜,王才康,李城,等.客觀社會支持通過主觀社會支持的中介作用[J].濰坊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16,29(6):14-18.
Meta-analysi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ocial Support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Illnesses
Han Cijie Jin Cancan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Beijing Forestry University, Beijing
Abstract: Objective: This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illnesses and social support from multiple dimensions. Methods: The meta-analysis method was employed to achieve the research objectives. A total of 147 relevant articles were selected from Chinese databases, and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between various dimensions of quality of life and social support were extracted. The analysis was conducted using CMA 3.0 software, resulting in a final inclusion of 18,075 total samples, including 1,654 effect sizes. Results: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illnesses and social support, with a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of 0.461, indicating a relatively high level of correlation. (2)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illnesses is significantly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objective support, subjective support, and support utilization, with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 of 0.342, 0.394, and 0.314,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a moderate to high level of correlation. Conclusion: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with serious illnesses and social support, with varying degrees of correlation among different dimensions.
Key words: Quality of life; Social support; Meta-analy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