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該文旨在探討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太極(八法五步)的推廣應用情況,分析其在不同人群(老年人、青少年及特殊群體)中的實際應用效果,并深入挖掘太極運動的健身價值及其在這些群體中的應用潛力。然而,太極(八法五步)在推廣應用過程中,面臨著運動時機與安全性的挑戰,同時面臨標準化教學措施的缺失,以及環境影響與練習條件不佳等困境。針對這些困境,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包括選擇合適的運動時機以確保安全與效果、構建標準化教學體系以保障教學質量,以及優化練習環境與條件,以期促進太極(八法五步)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 太極(八法五步)" 生物力學" 傳統體育" 應用優勢
【中圖分類號】 G81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4)36-0099-03
Research on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Taijiquan (Eight Methods and Five Steps)
DONG Fangming*" ZHANG Yaonbsp; LIN Chengjie
Department of acupuncture and moxibustion, Massage and Rehabilitation Health Care, Shandong College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Yantai, Shandong Province, 264199 China
[Abstract]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Taijiquan(Eight Methods and Five Steps), analyze its practical application effects in different populations(elderly, teenagers, and special groups), fully tap into the fitness value of Taijiquan exercise and its potential for application in these groups. However, the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aijiquan (Eight Methods and Five Steps) faces difficulties in sports timing and safety, lack of standardized teaching measures, environmental impact and practice conditions.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have been proposed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including selecting appropriate exercise timing to ensure safety and effectiveness, constructing a standardized teaching system to ensure teaching quality, and optimizing practice environment and conditions to promote the comprehensive development of Taijiquan (Eight Methods and Five Steps).
[Keywords] Taijiquan(Eight Laws and Five Steps); Biomechanics; Traditional sports; Application advantages
近年來,為更有效地推廣和普及太極拳,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國家體育總局編創了太極(八法五步)。該拳法融合了太極拳各流派中最相通、最核心的技術動作——八法五步,具有結構簡單、內涵豐富、易學易練的特點,適合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群練習。隨著近年來公眾健康意識的普遍提升,太極(八法五步)的應用實踐日益受到關注。本研究旨在通過實證分析,探討太極(八法五步)在不同人群中的應用效果及其進展,以期為其進一步的推廣應用提供科學依據。
1" 太極(八法五步)概述
1.1" 太極(八法五步)起源
為貫徹落實健康中國戰略,2018年,國家體育總局與國家武術運動管理中心協同相關專家,本著簡易化、科學化與規范化的原則,依據太極拳理論及其行拳走架時的練形、運氣、用意三大核心要素,融合了太極拳的樁功和行功兩種主要訓練形式,進行了系統提煉與創新編排,推出了適合零基礎初學者、更易理解學習的太極新套路——太極(八法五步)。該套路中,上肢的8種基本手法代表八卦,分別為掤、捋、擠、按、采、挒、肘、靠;下肢的五步則代表五行,具體為進、退、顧、盼、定,可解釋為前進、后退、左顧、右盼、中定。作為太極拳的入門功法,太極(八法五步)步伐移動幅度不大,不受場地器材等因素限制,具有較強的健身實用性。
1.2" 太極(八法五步)的生物力學分析
李妙豐[1]在其研究中探討了太極八法的實踐與應用,指出這些技法并非單純的一維動作。他強調,太極八法的每一法都需依托一系列精細且復雜的動作組合,如旋、掩、擰、搓、翻、滾、裹、磨等,并結合提、帶、沉、拔、縱等手法,共同構成屈伸開合的具體拳勢。這些動作的運化體現了太極拳螺旋與鼓蕩的核心精髓,使得太極八法的練習與應用更加立體、豐富和深邃。
呂尋魯[2]的研究則著重指出,在太極(八法五步)的練習中,身體重心在兩腿間靈活轉移,肩膀與膝蓋兩側呈現反向對稱性,這對于維持前后穩定至關重要。下肢肌群,特別是股直肌、股內側肌和股二頭肌,協同作用確保膝關節屈伸流暢。脛骨前肌與腓腸肌作為互為拮抗的肌群,在跖屈與背屈活動中起到穩定踝關節、維持重心和平衡動作流暢轉換的關鍵作用。
1.3" 太極(八法五步)的應用優勢
1.3.1" 時間規劃寬松
通常,完整練習一遍太極(八法五步)只需3 min,即便是配合適合老年人的節奏舒緩的音樂,也僅需6 min。這意味著學生在課間休息時,成年人在工作閑暇之余,均可輕松進行一次完整的太極(八法五步)練習。練習者可根據個人日程和生活節奏靈活制訂練習計劃。
1.3.2" 空間需求低
太極(八法五步)對基礎空間的要求較低,一般4 ㎡的空間即足夠進行基礎的步法、轉身和手臂動作。無論是在室內的客廳、臥室,還是戶外安靜平坦的場地,都能輕松進行。作為徒手運動,太極(八法五步)無需額外器材,便于在不同環境中進行實踐,提升了練習的便捷性。
1.3.3" 易學易練
太極(八法五步)的編排設計簡潔直觀,結構清晰,易于初學者理解和掌握。每個動作都有明確的名稱和要點,便于記憶和模仿。同時,該套路強調動作的流暢性、呼吸與動作的配合,以及身體的協調性和平衡性。盡管練習過程中存在一定挑戰,但通過反復練習,學習者能夠逐步掌握技巧,逐漸提升運動水平。
2" 太極(八法五步)在不同群體中的應用研究
2.1" 老年人群
隨著年齡增長,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衰退,易罹患各種慢性疾病。太極(八法五步)強調意識、呼吸與動作的協調統一,有助于調節身體機能,延緩衰老進程,降低疾病發生率。
李玉[3]分別采用五行通背拳“小周天”與太極(八法五步)對兩組老年人進行了為期12周的干預研究,對比結果顯示,兩者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提升具有不同程度的積極影響。蔣宣君[4]的研究指出,太極(八法五步)能顯著改善老年人的執行功能,具體表現為轉換功能反應時的減少,以及抑制功能、刷新功能和轉換功能正確率的提升。楊文燦等人[5]對36名60歲以上的老年人進行了分組實驗干預,發現太極(八法五步)練習能有效提升老年人的靜態和動態平衡能力,增強下肢肌肉力量,從而降低跌倒風險。
2.2" 青少年群體
太極(八法五步)練習對青少年脊柱側彎角度的改善具有積極作用,能提高脊柱的靈活性和穩定性。此外,太極(八法五步)還能增強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和心理素質,提升其學習和生活質量。
蔣湘平[6]對16名特發性脊柱側彎的大學生進行了為期12周的實驗干預,將其分為實驗組(太極八法五步)和對照組。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脊柱冠狀面傾斜角度的減小、軀干旋轉活動范圍的增大以及腰背部功能障礙的減輕方面均表現出顯著優勢。李秀娟等人[7]的研究表明,太極(八法五步)能夠減少負面情緒刺激對抑制功能的干擾,進一步證實了其對大學生抑制功能的積極影響。
2.3nbsp; 特殊群體
太極(八法五步)在提升盲人平衡功能方面療效顯著。周志達[8]將60名盲人大學生分為實驗組(接受太極八法五步訓練)和對照組(接受常規體育課干預),進行了為期15周的干預實驗。在實驗前后,分別對兩組進行了靜態平衡(單足站立)和動態平衡(原地踏步、直線行走)測試。研究結果顯示,實驗組在提升盲人大學生靜動態平衡能力方面表現出顯著優勢,建議推廣太極(八法五步)以助力特殊群體的身體健康。
3" 太極(八法五步)的推廣困境與發展對策
3.1" 太極(八法五步)的推廣困境
3.1.1" 運動時機與安全性問題
在推廣太極(八法五步)時,運動時機的選擇顯得尤為重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需慎重挑選運動時機,因清晨運動可能加劇氣道炎癥反應,使癥狀加重。
3.1.2" 缺乏標準化的教學措施
推廣過程中,標準化的教學措施是確保教學質量的關鍵。在高等教育授課中,應順應太極(八法五步)的運動特點和規律,將教學過程劃分為引導教學、基礎教學、鞏固整合、全面掌握4個階段。然而,目前學校缺乏標準化的教學措施。
3.1.3" 環境影響與練習條件
許多社區的環境設施不足,限制了太極拳的推廣。練習太極(八法五步)需持之以恒,居家練習時房屋應通風良好。建議在上午9—10點陽氣生發時練習半小時,下午4—5點陽氣收斂時再練習半小時。雷電、風雨、霧霾天氣以及夜晚應避免練習,宜休息或進行輕松活動。
3.2" 太極(八法五步)推廣發展對策研究
3.2.1" 選擇合適的運動時機,確保安全與效果
在推廣太極(八法五步)時,應根據不同群體的健康狀況與環境因素調整運動時機。尤其對于呼吸道疾病患者,應避免在清晨濕冷時進行高強度鍛煉,選擇氣溫適宜、空氣清新的時段練習。同時,結合個體生理節律合理安排運動時間,避免不當時機帶來的健康風險,提高運動的安全性和效果。
3.2.2" 構建標準化教學體系,保障教學質量
在太極(八法五步)的推廣中,建立標準化教學體系至關重要。建議制訂系統化教學大綱,明確引導、基礎、鞏固和全面掌握四個階段的目標與評估標準。通過理論與實踐結合,確保學習者在不同層次上逐步掌握核心技巧,減少因教學方式不當導致的運動傷害。
3.2.3" 優化練習環境與條件,促進全面發展
太極(八法五步)的練習效果與環境密切相關。在居家或社區環境中,優化練習條件至關重要。建議改善練習場地的通風與采光,根據季節和氣候特點指導練習者選擇合適的運動時間,避免極端天氣或污染嚴重時鍛煉。通過科學安排環境與條件,為太極(八法五步)的推廣提供有力保障,確保練習者在安全、舒適的環境中獲得最佳鍛煉效果。
4" 結語
民族傳統體育太極(八法五步)已展現出廣闊的應用前景和潛在價值,不僅有益于老年人身心健康,還能提高慢性病患者生活質量,糾正大學生不良體態,增強其體質和心理素質。然而,當前對太極(八法五步)運動處方的研究尚不深入詳盡。未來研究應強調個體差異化,精確設定運動時機、時間、強度、頻率、進展等多方面因素,以確保其科學性、安全性和有效性,促進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秒豐.太極運化說“八法”[J].武當,2007(7):21-22.
[2] 呂尋魯.太極(八法五步)的運動生物力學特征分析[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3] 李玉.五行通背拳“小周天”與太極“八法五步”對女性老年人平衡能力影響的比較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1.
[4] 蔣宜君.八法五步太極拳對老年人執行功能的影響[D].北京:北京體育大學,2020.
[5] 楊文燦,馮加付.太極八法五步練習對老年人平衡能力的影響[C]//國家體育總局體育文化發展中心,中國體育科學學會體育史分會.2022年體育非物質文化遺產學術大會摘要集.西安體育學院研究生部;西安體育學院運動休閑學院,2022:1.
[6] 蔣湘平.太極八法五步對大學生特發性脊柱側彎的矯正影響研究[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
[7] 李秀娟,殷恒嬋,崔蕾,等.短時太極(八法五步)對大學生抑制功能影響的ERP研究[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20,35(1):29-35.
[8] 周志達.太極八法五步對盲人平衡能力的影響研究[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22.
基金項目:山東省中醫藥科技項目(項目名稱:八法五步太極拳降低老年人摔倒風險的機制研究與推廣應用,項目編號:Q-2022081)。
通信作者:董芳明(1988—),男,本科,講師,研究方向為傳統功法康復應用研究,E-mail:51995961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