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疆高職院校的體教融合工作呈現出新的發展趨勢。該文采用文獻資料法、邏輯分析法、實地調查法等方法,對互聯網技術在新疆高職院校體育教學過程中的應用現狀進行了深入研究和剖析,旨在促進體育教育信息通過互聯網媒體更好地融入體育教學課堂。基于充分的文獻研究和實證調查,提出以科技賦能優化體育專業教學資源配置,開展多級多類體育競賽;搭建校外體育俱樂部,積極建立普及類項目社團和運動隊,建立大學生健康數據庫,構建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考核機制等路徑。以此推動體教融合載體的創新,形成新的體教融合場域,以期為新疆高職院校公共體育教學的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意見,同時也為新疆體育事業體教融合的全面深入推進提供可參考的思路。
【關鍵詞】 “互聯網+體育”" 體教融合" 高職院校" 體育教育
【中圖分類號】 G8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813(2024)36-0136-04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QIANG Hongyuan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Xinjiang Teacher's College, Urumqi,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 830004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rnet+\" era, the integr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shows a new trend of development. By using the methods of literature review, logical analysis and field survey, this paper conducts a thorough research and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application of Internet technology in the process of physical education(PE) teaching i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iming to promote the better integration of PE information into PE teaching classes through Internet media. On the basis of sufficient research of literature and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the following paths have been proposed: Empower technology to optimize the allocation of teaching resources in physical education majors; Carry out multi-level and multi class sports competitions; Establish off-campus sports clubs; Actively establish popular project clubs and sports teams; Establish a college students' health database and build a sports assessment mechanism under the Internet background. so as to promote the innova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carrier, form a new sports education integration field, provide referential opinio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in Xinjia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provide referential ideas for the comprehensive and in-depth promotion of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in Xinjiang.
[Keywords] \"Internet+ sports\"; Sports and education integration; Vocational colleges;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2020年8月,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聯合印發了《關于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其中明確指出要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煉協調發展,加強學校體育工作,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幫助學生在體育鍛煉中享受樂趣、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煉意志,以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1]。為深入貫徹落實該文件精神,迫切需要正確領會新時代賦予體教融合的新內涵,打破政府、社會和行業間的壁壘,協同推進體教融合發展,探索符合本地實際的體教融合新方法、新模式、新路徑,以確保體教融合政策得到有效實施。在信息化技術快速發展的背景下,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正逐漸成為學校體育教學的核心要素[2]。研究如何有效利用互聯網技術推動新疆高職院校體教融合,對于我國體教融合的整體發展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3]。
本文旨在分析和探討“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在新疆高職院校體育與教育融合實施中遇到的問題及其影響因素,深入理解并分析教師和學生在利用該模式進行體育教學時的認知和態度。同時,本文將進一步探討新疆高職院校“互聯網+體育”教學模式為體育與教育融合實施路徑帶來的優勢和推動力,為“互聯網+”背景下新疆高職院校體育與教育融合提供具有針對性和參考價值的對策與建議,以期提升新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的質量,為體育強國建設目標貢獻力量。
1" “互聯網+”背景下新疆高職院校體教融合現狀分析
在“互聯網+”時代背景下,新疆高職院校的體教融合工作展現出新的趨勢與特點。體教融合旨在通過體育活動提升學生的身體素質,并促進其全面發展。結合新疆的地域特色、高職院校的教育資源以及“互聯網+”的技術優勢,體教融合工作已取得一定進展。然而,通過對新疆高職院校的實地調研發現,該進程仍面臨諸多問題和影響因素[4]。
1.1" 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不足,智能化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完善
新疆高職院校在體教融合過程中未能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手段。部分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較弱,例如,在熟練使用計算機和常用辦公軟件、制作電教課件等方面存在不足。此外,新興信息教育技術在課程中的應用不夠廣泛,如在線教育平臺、AR或VR技術、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技術的優勢未能得到充分發揮。
1.2" 教師教育理念滯后,教學模式單一
體教融合需要一支既懂體育又懂教育的專業師資隊伍,并明確體教融合是將兩個部門的資源進行整合。然而,現有體育教師對體教融合概念理解模糊,這制約了其深入發展。同時,部分教師未能將現代化技術與課堂融合,與學生缺乏高效互動。
1.3" 學生自主學習習慣不佳,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升
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對教學效果至關重要。然而,互聯網技術的過度應用可能導致學生陷入被動接收信息的狀態,從而削弱其主動思考和探索能力。因此,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進一步提升。
2" “互聯網+體育”理念賦予體教融合的優勢
“互聯網+”是指基于網絡信息技術驅動的傳統行業領域形成的新業態、新模式,如網絡購物、移動支付、線上線下融合等新型產業經濟模式。現代大學生普遍依賴智能手機,因此可以轉變思維,順應互聯網技術的興起與革新,構建“互聯網+體育”理念,以拓寬體育鍛煉的路徑,擴大獲取體育相關知識和資源的范圍。這能夠促使學生主動通過線上資源平臺的多種渠道學習體育知識,從而實現對學生運動與學習方式的全方位教育引導,培育現代大學生良好的體育運動習慣,并從多個維度切實促進和改善學生的體質健康水平,真正實現健康第一的教學理念[3]。
2.1" 利用互聯網資源拓展體育教學內容
在“互聯網+”對體育教育改革創新的推動下,高職院校體育課程得以獲取豐富的教學資源。MOOC、智慧樹等平臺匯聚了全球名校的課程,實現了資源共享,不僅使學生受益,也促進了教師之間的交流與提升。此外,校外體育愛好者在短視頻平臺分享的鍛煉視頻,如劉畊宏女孩健身操,甚至被教師引入課堂,滿足了學生多樣化的需求。同時,專業健身人士也在軟件上普及健身知識。這表明,在“互聯網+”時代,課堂并非唯一的知識來源,校外體育人群同樣能為大學生提供寶貴的資源。
2.2" 借助互聯網技術打通體育活動渠道
如今,多媒體作為教學硬件,在教授體育理論知識的同時,如何激發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成為教學的一大重點,也是提升活動頻次的重要手段。僅靠體育課難以有效提高大學生的身體素質,因此需要利用好學生課下的碎片化時間。鑒于大學生對手機和網絡的依賴,可以通過互聯網信息傳播來提高他們的身體素質和健康知識水平。現在有眾多運動類軟件提供健身指導、運動量統計、作息規劃、飲食分類等多樣化服務,再配合運動手環等智能設備,能夠明顯改變傳統的體育鍛煉方式。這既增加了大學生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頻次,又提高了他們的身體素質,實現了雙贏[5]。
2.3" 通過互聯網平臺組織體育多級競賽
基于“互聯網+體育”的理念,可以利用VR、AR、體感技術等多種虛擬技術提高大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興趣,模擬現實中難以體驗的場景,且不受時空限制。這些技術的融合應用豐富了學生的運動情境與體驗,有效減緩了學生在周而復始的練習中產生的負面情緒。例如,Keep軟件中推出過一系列AR體感游戲,在AR滑雪燃脂游戲中,用戶需要在“滑雪”過程中通過用力擺臂加速、跳躍障礙、躲避障礙等一系列動作來達到訓練效果。同時,對于熱愛游戲的大學生群體而言,虛擬技術與體育鍛煉的融合提供了新的思路。如限時類游戲,戰績可轉化為成績,不滿意者可無限刷新,通過刷新戰績來提高運動頻次、增強身體素質。并且,通過互聯網上的數據,戰績可與競賽相結合,分為個人戰和團體戰。個人戰以個人成績排名,團體戰以班級、小組總成績排名,每個人的成績都至關重要,進而激發學生的內驅力。這些模式滿足了學生娛樂與體育鍛煉的雙重需求。
2.4" 以互聯網手段實現體育數據跟蹤
2.4.1" 運動數據的可視化
在全民健身熱潮的推動下,大量運動類APP應運而生,極大地影響了人們的運動健身習慣。這些APP將復雜抽象的運動數據和參數轉化為直觀的圖形圖表,使用戶能夠以最簡便的方式獲取并理解信息。隨后,它們根據收集的身體數據和用戶的運動目標,為用戶制定訓練計劃,并進行處理、評估和精準反饋。此外,這些APP還提供“私人定制”服務,包括增肌、減脂、塑形以及有無器械訓練等個性化方案。通過可穿戴設備實時收集數據并可視化呈現,用戶能夠直觀了解鍛煉效果和自身健康狀態。這種科技與體育知識的融合,為大學生體育鍛煉提供了新方法,相較于傳統的盲目(無數據支撐)鍛煉方式,實現了質的變化與提升。
2.4.2" 運動數據的驅動性
當前,許多運動類APP能夠實時數字化記錄鍛煉者的運動步數、距離、卡路里消耗和時間等數據,為鍛煉者提供清晰、科學的運動體驗。經過計算分析整合后的數據,其意義被重新解讀,進而改變鍛煉者的日常生活實踐。數據已成為鍛煉者自我監督和成果展示的重要手段。市面上的運動軟件大多具備激勵、提醒、社交和數據記錄功能,這些功能不僅滿足了大學生對運動健身的基本需求,還充分激發了他們的鍛煉興趣。學生可以將數據上傳至社交平臺,這既能起到監督參與體育活動的作用,又能獲得積極反饋和鼓勵。與忽略分享相比,此舉在滿足學生分享欲望的同時,也能促使他們取得更好的運動成果。
3" “互聯網+”背景下新疆高職院校體教融合實施路徑
3.1" 優化體育專業教學資源配置,切實發揮體育的基本功能
高職院校體育教學結合互聯網信息化是優化課程改革的一大突破與亮點。互聯網技術不僅為教學方式提供了創新思路,還基本實現了體育專業教學的改革與優化。首先,體育場館、訓練設施進行了智能化改造,實現了資源的有效利用和共享。其次,教師被培養出了“互聯網+”思維和創新能力,這在提升他們的信息素養和信息化教學水平的同時,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加優質的教學服務。
3.2" 完善公共體育教學體系,開展多級多類體育競賽
高職院校需嚴格按照國家規定開設體育課,確保學生有足夠的運動時間和鍛煉機會。同時,加強對體育課教學質量的監管和評估,以確保教學效果達到預期目標。此外,通過網絡平臺、大數據、虛擬現實、智能可穿戴設備等,重構高職院校體育教與學的新生態,打破在場與不在場、線上與線下、虛擬與現實的時空壁壘,營造無限延展的全新教學方式。同時,搭建體育教學—課外活動—多級競賽相結合的多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全程式平臺,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實現閉環式的理論指導與實踐指引效果。
3.3" 搭建校外體育俱樂部,實現教學方式多樣化
校企合作是實施該路徑的現實抓手。通過資源的優勢互補,校企合作可以達到合作共贏的效果。近年來,在各種政策的支持下,新業態、新項目、新崗位不斷涌現。在此背景下,學校要從根本上改變人才培養供需不匹配的現象,就必須快速跟上企業發展,敏銳地感知企業對人才的需求,積極地調整人才培養方案和課程體系設置,明確學校的發展定位。相應地,學生通過參與校外體育俱樂部的活動,可以接觸到更廣泛的體育項目,提高體育技能水平。
3.4" 積極建立普及類項目社團和運動隊,緊密結合文化教育與體育訓練
高職院校應積極建立普及類項目社團和運動隊,鼓勵學生參與其中,為學生提供展示自我、鍛煉能力的平臺。通過開展社團和運動隊的活動,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學生也可以深入了解體育項目的文化內涵,提高文化素養,最終達到鍛煉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在此基礎上,社團人員基數擴大,能夠逐步形成運動隊的儲備力量以及后備人才梯隊。同時,這也將文化教育與體育訓練緊密結合,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人文精神。
3.5" 建立大學生健康數據庫,構建互聯網背景下的體育考核機制
高職院校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大學生體質健康數據庫,并將學生的身體狀況信息導入其中。將院校健康數據庫與學校公共平臺連接,使學生能夠隨時隨地使用學校公眾網絡平臺,長期關注自身身體素質水平的變化。同時,學校要重視大學生體育與健康教育,完善體質監督管理方式的改革機制,并構建“互聯網+體育”平臺。積極運用互聯網上豐富的體育課程資源、多樣化的運動渠道以及學生運動數據的收集與分發等多種手段,將互聯網的多種數據也納入考核評價中。在“互聯網+”背景下,正確地運用互聯網給學生帶來的積極影響,讓學生自發地參與運動,改變他們對參與運動的態度。這不僅減輕了教師的教學壓力,還推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個性發展,從內在促進了學生體育成績的提高。
4" 結語
互聯網對大環境的沖擊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校的教育模式。正確地運用好“互聯網+”技術,能夠實現傳統體育課堂與現代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進一步拓展體育教學內容的深度與廣度,開辟更多元化的體育活動渠道,組織層次豐富的體育競賽,并實現體育數據的精細化跟蹤與管理。這一變革不僅使大學生的體育鍛煉行為由被動轉為主動,還促進了他們體質健康和體育素養的全面提升。然而,在實施過程中也必須正視一系列挑戰。例如,如何確保新技術在體育教學中的有效融入與高效運用;如何構建完善的數據安全體系以保障學生體育數據的安全性與隱私性等,這些問題均需要在未來的研究與實踐中深入探討與解決。
綜上所述,在今后的“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通過深入實施上述措施,可以進一步推動新疆高職院校體育教育與信息技術的深度融合,實現體育教育教學質量的顯著提升,為培養具備高素質體育素養的優秀人才作出重要貢獻。
參考文獻
[1] 體育總局,教育部.體育總局 教育部關于印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意見的通知[EB/OL].(2020-09-21)[2024-09-11].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0-09/21/content_5545112.htm.
[2] 張建輝,何元春.數字賦能學校體育轉型發展的理論溯源、多維闡釋及優化路徑[J].中國教育學刊,2024(1):60-64.
[3] 江禮磊,黃謙,侯宇洋,等.數智技術賦能學校體育現代化的作用機理、應用場域與實踐路徑[J].體育學研究,2023,37(4):67-78.
[4] 楊韻.人工智能時代體育教學內涵特征、發展困境與推進策略[J].體育文化導刊,2022(9):104-110.
[5] 陳悠,汪曉贊.新數字時代背景下中國大學生體質健康促進變革研究[J].江蘇高教,2022(3):106-110.
基金項目:新疆師范高等專科學校2022年度體育科學教育重點研究基地專項課題(項目名稱:“互聯網+”背景下新疆高職院校體教融合實施路徑研究,項目編號:XJJY2022031)。
作者簡介:強紅媛(1996—),女,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學校體育學、運動訓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