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城市濕地公園作為生態旅游資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開發和利用具有重要意義。探討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可持續開發的策略,針對生態保護、游客教育與參與、限制開發規模、生態建設與修復、可持續經營與管理、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等方面進行全面考慮。希望通過對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的研究,為城市濕地保護和可持續發展提供一些借鑒,促進城市旅游業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可持續發展
隨著環境問題日益凸顯,城市濕地保護亟須全面加強,以維護其生態特性和基本功能的完整性?;诖耍畲笙薅鹊匕l揮城市濕地在改善城市生態環境、美化城市、促進科學研究、提供科普教育和休閑娛樂場所等方面的生態效益和社會效益。此外,這也能夠有效地遏制在城市建設過程中對濕地的不合理利用現象,確保濕地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實現人與自然和諧發展。
一、生態旅游資源的類型
一是自然景觀,如森林、湖泊、河流、海灘、山脈、瀑布等;二是野生動植物,如古樹名木、奇花異草、珍稀動物等;三是自然保護區內的資源,如水資源保護、碳匯等;四是生態農業,其為人們提供與自然親近的農業體驗;五是文化遺產和傳統習俗,如歷史古跡、文物建筑、傳統手工藝品、文化村落等,這些都展示了當地人民的傳統生活方式和文化遺產[1]。
二、生態旅游的價值
第一,生態旅游的合理開發、管理和利用,能夠促進對自然環境的保護和恢復,減少人類活動對生態系統造成的破壞。第二,生態旅游能夠推動地區經濟的發展,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第三,生態旅游能為游客提供了解自然、親近自然的機會,進而推動環境教育和科學研究的發展。第四,生態旅游可以促進不同文化之間的交流和相互理解,幫助人們更好地認識繼而尊重不同的文化傳統。第五,生態旅游可以讓人們近距離接觸大自然,減輕人們的精神壓力,促進身心健康,提升幸福感。
三、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的可持續開發策略
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開發需要對生態保護、游客教育與參與、限制開發規模、生態建設與修復、可持續經營與管理、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多元化旅游體驗等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只有這樣,才能確保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功能得到有效保護和提升,同時滿足人們對生態旅游的需求。
(一)生態保護
將城市濕地公園建設和管理的重點放在生態保護上,保護濕地的自然景觀、植物和動物群落,以確保其生態系統的完整性和穩定性[2]。首先,要制定合理的生態保護規劃,保證城市濕地公園內的濕地、植被和動物得到有效保護。如創建野生動物保護區,采取有效措施保護溫地珍稀物種,提高濕地物種多樣性。同時,在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和建設中,應注重保護和恢復濕地的原始景觀,盡量減少人工干預,讓游客能夠真正感受到濕地的自然美。其次,要合理利用和管理城市濕地公園內的水資源,做好水源保護、水質監測、水量調控等,并采取措施防止水污染和過度開采,以保持濕地生態系統的平衡。再次,要進一步加強對濕地的科學調查和研究,增進人們對濕地生態系統的認識,并提供科普教育和培訓活動,增強公眾對濕地保護的意識。此外,還可以鼓勵公眾參與城市濕地公園的管理和保護工作,共同監督濕地環境的保護和管理,并建立良好的管理機制,以確保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最后,還應重視城市濕地公園所處地區的文化價值,保護和傳承當地的文化遺產,從而結合文化元素,開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態旅游活動。其間,需制定科學的旅游規劃,合理安排游客流量,并為他們提供豐富多樣的旅游服務和體驗項目,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濕地公園的吸引力;還可以通過設置信息牌、地圖導覽等方式,向游客傳遞關于濕地生態保護的知識,引導游客尊重和保護濕地環境。
(二)游客教育與參與
首先,開展定期的生態講座、工作訪問和導覽活動,向游客宣傳濕地生態系統的知識及其重要性,提升游客對濕地保護的認識。在城市濕地公園內設置信息牌、展板等,介紹濕地的特點、動植物物種、生態功能等內容,為游客提供自主學習的機會[3]。同時,可以組織志愿者隊伍,開展濕地公園的巡邏、監測和清理等工作。鼓勵游客參與志愿者活動,增強他們對濕地保護的參與感和責任心。其次,要制定游客行為準則,包括禁止破壞植被、亂丟垃圾、捕捉動物等。通過引導和宣傳,鼓勵游客采取環保行動,如節約用水、減少廢物產生等。再次,利用科技手段,開發手機應用程序或網站,提供城市濕地公園的介紹、地圖導覽、環境數據等信息,鼓勵游客積極參與互動和分享。并與當地社區合作,開展社區教育活動,培養當地居民的濕地保護意識,同時為當地居民提供就業機會,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最后,可以提供多語種的解說服務,滿足不同文化和語言背景的游客需求,以此讓更多人了解濕地生態,并參與濕地保護行動。
(三)限制開發規模
控制城市濕地公園的開發規模,避免大規模的人工開墾和建設,保持濕地的自然狀態和景觀特色。首先,在城市濕地公園的規劃階段,確定合理的開發規模和范圍,避免盲目擴大開發區域,保留足夠的自然濕地面積,并確保濕地的連續性和生態功能的完整性。根據城市濕地公園的承載能力和環境敏感性,設定游客容量限制,并采取預約制度或限時參觀等方式,控制游客流量,避免人們過度擁擠和資源過度消耗。其次,劃定核心保護區,嚴禁人類活動和開發,確保城市濕地公園一定范圍內的濕地生態系統得到最大程度的保護。在進行新項目開發或設施改造時,要進行環境影響評估,全面考慮對濕地生態系統的潛在影響,并通過科學手段減少破壞或進行修復。另外,還需建立科學、規范的管理制度,包括開發項目審批、施工管理、資源利用,確保開發活動符合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目標[4]。同時,鼓勵開發商和投資者采取可持續經營模式,推行綠色建筑和能源節約措施,以降低對濕地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最后,需要建立健全的資金保障機制,多途徑籌措經費,如建立濕地公園基金、銷售旅游紀念品等,以減少對單一開發項目的依賴。通過限制開發規模,可以保護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系統,避免資源過度利用而使環境遭到破壞,以此達到保護生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同時,這樣有助于提升城市濕地公園的品質,增強其吸引力,進而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體驗。
(四)生態建設與修復
首先,要對遭受破壞的濕地進行恢復和保護,包括生物多樣性恢復、植被修復、水域凈化等措施,以此來確保城市濕地公園具備良好的生態功能。同時,加強農業和工業活動的污染治理,推廣環保農業技術和清潔生產技術,減少有害物質的排放,維持濕地生態環境的健康。其次,建立完善的環境監測體系,定期評估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環境質量,以便能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為決策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在城市濕地公園周邊推廣生態農業模式,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并推動與生態旅游相適應產業的發展。最后,加大對濕地生態系統相關科研機構的支持力度,鼓勵其開展科學研究,應用先進技術手段,為城市濕地公園的生態建設和修復提供科學依據。
(五)可持續經營與管理
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加強對城市濕地公園的監測和評估,合理規劃游覽線路和設施布局,確保游客流量合理分布,避免過度開發和人為干擾。首先,要建立健全的管理機制,制定城市濕地公園的管理規章制度,明確責任分工,確保管理工作高效有序進行。建立城市濕地公園監測體系,定期對生態環境、生物多樣性、游客滿意度等進行評估。根據評估結果,及時調整管理策略,從而促進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另外,根據城市濕地公園的承載能力,設定合理的游客容量上限,并采取措施控制游客流量,如預約、限時參觀等,以降低生態壓力,減少資源消耗。其次,要在保護濕地生態的前提下,科學規劃旅游設施的位置和布局,避免對重要生態區域產生干擾,最大程度地減少人為影響。另外,加強對相關工作人員的培訓工作,為游客提供信息咨詢、導游解說、安全監護等優質服務,以滿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升游客體驗。在可持續經營與管理的過程中,要尊重和保護城市濕地公園所處地區的文化和傳統,可通過展示文化遺產、開展傳統活動等方式,促進文化保護與傳承。同時,制定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宣傳城市濕地公園的特色和價值,提高其知名度和影響力。為實現可持續經營,城市濕地公園可探索多元化的經濟發展方式,如發展生態農業、銷售生態產品等。
(六)營造良好的旅游環境
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如觀景平臺、步行道、咨詢中心等,方便游客觀賞和了解濕地生態,同時保證游客的安全和舒適[5]。首先,要完善城市濕地公園內的基礎設施,包括道路、觀景平臺、停車場等,為游客提供便利和舒適的旅游環境。此外,設立信息中心、咨詢臺和導覽服務,為游客提供有關城市濕地公園的信息、地圖和解說等專業的咨詢和引導服務。其次,加強安全管理,設置警示標識和防護設施,確保游客的人身安全。同時制定應急預案,以應對突發事件和災害。重點規劃和管理游客交通,鼓勵游客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減少個人汽車出行,推廣綠色出行方式。此外,加強公園內的保潔工作,定期清理垃圾和污染物,并設置垃圾桶和分類回收設施,引導游客養成良好的環保習慣。最后,舉辦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展示當地的傳統文化和手工藝品。同時,傾聽游客的反饋和建議,建立客戶投訴和糾紛解決機制,以便及時解決游客的問題和困擾。
(七)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結合當地特色產業和文化,開展生態旅游相關的產品和服務,推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的收入水平。可將城市濕地公園的開發與當地特色產業相結合,如農副產品生產、手工藝品制作等,推動當地產業的發展,增加當地居民的收入來源。對此,相關人員要合理規劃和布局,引導游客在城市濕地公園內進行消費,包括購買紀念品、品嘗當地美食、參加特色活動等,以促進當地商業的發展。同時,鼓勵城市濕地公園周邊的農民發展生態農業,為游客提供有機農產品。城市濕地公園作為核心旅游資源,可以帶動周邊形成旅游產業鏈,包括酒店、餐飲、交通等。隨著城市濕地公園的發展,相關的服務業也會得到促進,如導游、旅行社、攝影等,可為地方帶來更多的商機和收入[6]。另外,還可以利用城市濕地公園的自然環境和場地,舉辦特色的地方活動和節日慶典,以吸引更多的游客前來參與,進而推動地方文化和旅游的融合發展。通過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城市濕地公園可以實現生態旅游與地方經濟的良性互動,同時,地方經濟的發展也會為城市濕地公園提供更好的支持和保障,實現雙贏。
(八)多元化旅游體驗
多元化旅游體驗是指為游客提供各種各樣的活動和體驗,以滿足不同人群的需求。首先,城市濕地公園可以為游客提供豐富多樣的自然景觀,如湖泊、草地、花園等,供游客觀賞和拍攝美景。對此,相關人員可在公園內組織生態導覽活動,讓游客近距離接觸野生動植物,了解濕地生態系統的運作。其次,設置徒步步道、自行車道、釣魚區等,讓游客可以放松身心,享受戶外活動。相關人員可在公園內開展農田觀光、農耕體驗等活動,讓游客親自參與農業生產,感受農村生活。再次,可在城市濕地公園內組織傳統習俗展示、民俗表演、手工藝品制作等活動,讓游客了解當地文化和歷史。此外,還可以開展環境保護教育活動,增強游客的環保意識和對生態環境的尊重。最后,為游客提供優質的餐飲和住宿設施,以滿足游客的基本生活需求,并推廣綠色健康的食品。通過多元化的旅游體驗,可以吸引更多游客到城市濕地公園感受自然的魅力,提升城市濕地公園的知名度和影響力。
四、結語
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開發的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然而,通過制定合理的開發策略,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寶貴的生態旅游資源,實現城市濕地公園的可持續發展。城市濕地公園的開發不僅可以提供美麗的自然景觀和休閑娛樂場所,還有助于增強人們的生態保護意識,推動生態教育及相關研究,為城市旅游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在未來的研究和實踐中,應該多關注如何更好地平衡生態旅游資源保護和利用的關系,推動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的可持續利用,進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
參考文獻:
[1]白玉.城市濕地公園生態旅游資源保護與開發研究[J].當代旅游,2019(2):213.
[2]楊麗娜.基于生態優勢的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大眾文藝,2020(23):72-73.
[3]李佳玲,劉東.城市濕地公園生態規劃探討[J].西部皮革,2018(6):49.
[4]黃丹,劉麗麗.國內生態旅游資源發展研究[J].烏魯木齊職業大學學報,2021(1):39-43.
[5]何穎.基于生態優勢的黑龍江城市濕地公園旅游文化產業發展的對策研究[J].文化月刊,2021(1):132-133.
[6]李美霖.生態文明理念下的生態旅游資源開發微探[J].參花(上),2020(8):83-84.
作者簡介:
劉曼曼,信陽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旅游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