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磊 王宇琪
摘要:目的:文章旨在通過分析紅色文化專題片《領航》,探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產生的紅色文化專題片的特點與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方法:通過對紅色文化的形成和特點進行分析與論述,了解紅色文化專題片蘊含的紅色文化特點,通過分析紅色文化專題片《領航》,闡述新時代紅色文化專題片的價值。結果: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在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中創造、積累的先進文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是中國人民革命精神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機結合的體現。反映在專題片藝術中,形成了區別于西方文化影視作品的獨特表達,充分體現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結論:紅色文化在紅色政權的形成過程中經歷了波瀾壯闊的歷程,最終成為強大的精神指導和思想武器。紅色文化在發展中逐步體現出革命性、群眾性、民族性、先進性四大特征。紅色文化專題片正是在這些特點與實質基礎上所產生的,能使受眾產生國家歸屬感、民族認同感,有助于使受眾找到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目標。
關鍵詞:新時代;紅色文化;專題片;? 《領航》
中圖分類號:J9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4-0-03
1 新時代與紅色文化專題片概述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從五個角度進行概括,“這個新時代,是承前啟后、繼往開來、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繼續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的時代,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是全體中華兒女勠力同心、奮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是我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不斷為人類作出更大貢獻的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發展史上、中華民族發展史上具有重大意義,在世界社會主義發展史上、人類社會發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義[1]。
本文中的紅色文化特指在紅色政權的建立過程中以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后社會關系變革所產生的精神內涵。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群眾進行革命、建設、改革等過程中所提煉總結出的精神內涵。它是以馬克思主義為基礎并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相互結合、共同發展的優秀文化。中國共產黨在建立的過程中逐漸產生了偉大建黨精神,這是從萌發期到系統建立期的過程。偉大建黨精神是紅色文化的精神根源,是中國共產黨百年紅色精神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領導下,廣大人民群眾在艱難竭蹶的斗爭中取得了偉大勝利,在這期間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社會制度的確立鞏固了政權。由此紅色文化的基石孕育在革命實踐的過程中。綜上所述,紅色文化的主要特征包括不斷斗爭的革命性;與人民群眾緊緊相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性;是中華民族自身歷史進程中孕育出的優秀文化,具有民族性;是帶領中華民族走向偉大復興的重要精神指導,具有先進性。紅色文化的實質是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為人民服務的理念、艱苦奮斗的優良品質、無私奉獻的高尚情操[2]35。
紅色文化專題片是指在專題片的創作過程中,以紅色文化為精神指導,將紅色文化精神內涵融入腳本創作與攝制過程。以《領航》為例,自從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以來,中國共產黨選取具有戰略意義的舉措,促進顛覆性踐諾,達成重大突破性進展,取得標志性成效,攻破了許多長期懸而未決的難題,辦成了許多關乎長遠的民生大計,經受住了來自政局變化、社會發展、思想意識形態、國際輿論等各個方面的困難挑戰,黨和國家偉大事業取得前所未有的歷史性成果。
2 新時代紅色文化專題片的特點
紅色文化專題片的特點是其是建立在紅色文化特征與實質基礎上創作的。紅色文化主要具有革命性、群眾性、民族性、先進性四大特征。將這四大特征運用在專題片的創作過程中就形成了鮮明的紅色文化專題片特點。
首先,在革命性上,紅色文化形成之初本身就是一種革命文化,是為了對抗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和封建思想。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逐漸衍生出一些紅色歌曲、紅色海報以及各類標語。起初這些是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斗爭手段,因此這些文藝作品表現出了強有力的斗爭情緒,例如歌曲《一條大河》《十送紅軍》等。隨著紅色政權的不斷鞏固和發展,紅色革命根據地數量穩步增加,這時的文藝作品多體現出充滿斗志的英雄氣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經歷了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這一時期的影視專題片更多體現祖國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欣欣向榮。進入新媒體時代,紅色文化的革命性更多表現在領導人對國家政策的不斷優化調整,面對國際社會的風云變化和機遇挑戰所作出的重大決策。在今天,紅色文化專題片體現出新的革命性,即面對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大眾媒介的產生以及傳播形式多元化的沖擊,紅色文化專題片的藝術構思與內涵價值也隨之發生轉變,將重心放在大眾更容易接受的攝制手法以及更有利于傳播推廣的新型專題片形式上。例如《領航》第五集“改革攻堅”就記錄了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之后開啟了劃時代的全面深化改革,系統整體設計推進改革的新時代,開創了我國改革開放的全新局面。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成立,這是第一次在黨中央層面設置專司改革工作的決策議事協調機構。2018年,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改為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擔任委員會主任。截至2022年9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共召開66次會議,審議通過六百多個重要改革文件。將全面深化改革這一龐大的工程用具體數據量化,更直觀、更形象、更生動地體現出全面深化改革這一事業的復雜和艱巨。同時還詳細列舉了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產業結構調整、市場化改革、醫療改革等具體的改革措施以及實例,滿足不同受眾的需求,實現了內容多樣化。
在群眾性上,紅色文化一直和人民群眾的利益密切相關。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源于人民群眾又服務于人民群眾。紅色文化在中國的偉大發展歷史實踐中不斷尋求發展和創新,以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承擔著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素質的責任[2]40-42。在紅色文化的衍生及發展過程中,人民群眾從始至終承擔著主體性作用,因為人民群眾所發揮的歷史決定性作用與共產黨的領導作用是有機結合而統一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在整個紅色文化發展過程中,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方針以及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再到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與批評,紅色文化擁有龐大的群眾基礎,在紅色文化的形成過程中,人民群眾發揮了主體性作用。而運用到紅色文化專題片中,藝術表達的受眾群體始終是人民群眾,藝術創作的服務對象也應是人民群眾,這就要求紅色文化專題片在創作過程與表現手法上要充分體現群眾性,創作出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影視作品,內容上要切實反映與人民群眾息息相關的身邊事。在《領航》第六集“人民民主”中,習近平總書記為了起草好“十四五”規劃綱要,常常到各地考察經濟、調研實際情況,進入農民家庭、訪問當地企業家、進企業、考察民生民情、詢問良師良策,并召開企業家座談會、經濟社會領域專家座談會、黨外人士座談會、科學家座談會、基層代表座談會等。為了聽取各領域各階層人士的建議和意見,在起草“十四五”規劃綱要時,發起了網上征求意見,收到留言一百萬條,最終整理出一千多條進入正式的文件。在浙江溫嶺太平街道坊巷里,舉行了品質管理民主懇談會,記錄了業主圍繞小區亮化、地面充電場所選址、鄰里公共文化建設等問題進行的一個多小時的懇談,施工單位、物業公司、有關單位現場一一回應,一一承諾。還有北京前門草廠社區的“小院議事廳”等,這些均被記錄在“人民民主”專題中。這些事看似很小,但恰恰與居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這些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體現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這一段正是對紅色文化專題片需要有群眾性的充分詮釋。
在民族性上,紅色文化本身就是由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積累沉淀產生的,它必然扎根在傳統的民族文化精神之中,既是對傳統民族文化精神的吸收和發揚,又是對民族精神文化的批判和超越,從而升華為一種新的文化形態[2]43。中華民族精神是經歷五千年不斷磨煉形成的,正是這些民族精神在紅色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中起到了重要的保障作用。同時,紅色文化也生動形象地展示了民族精神的內涵,彰顯出中華民族自古以來的風骨和氣度?!按簌i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體現出一種豪情和志向;“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體現出奮斗和堅毅的品性。而紅色文化正是充分吸收了這些優良民族精神內涵,最終發展成為強大的精神指導和思想武器。紅色文化專題片應充分體現出民族性,紅色文化專題片區別于西方國家專題片最顯著的特點正是中華民族獨有的民族性,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與紅色文化進行融合和超越?;氐健额I航》十六集“踔厲奮發”,這個古老的詞語,在新時代被賦予新的意蘊,展現一個國家的活力風采,展示了一個民族風雨兼程的拼搏姿態。沒有一條通往夢想的道路鋪滿鮮花,也沒有一項崇高的事業不經艱難。在這一期中,展現了從新冠肺炎疫情到冬奧會全國人民上下一心的凝聚力,還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作出“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領航》的這一篇章充分展示由小即大,從個人到群眾再到國家上下一心,從一件件小事再到中華民族同心共筑中國夢的自然跨度,充分展現出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掌舵領航,中華民族兒女上下一心、民族團結。
在先進性上,紅色文化符合辯證法,辯證法強調事物發展必須符合客觀事物的發展規律,而紅色文化持續發展到今天印證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規律。其中實事求是的工作作風展現出理論聯系實際的態度,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思想觀念更是走在時代前沿,推動中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的發展,因此紅色文化始終是時代前沿的表現,可以引領時代發展和進步。并且紅色文化在歷史發展中體現出“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兼容精神,在我國歷史發展的進程中,從“土地改革”到“市場經濟”再到“一國兩制”的發展浪潮,紅色文化貫穿始終。再看《領航》,第十一集“強軍之路”和第十三集“一國兩制”都充分體現出紅色文化專題片的先進性特點?!皬娷娭贰敝刑岬近h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和中央軍委將新時代人才強軍戰略擺在突出位置,我軍人才工作取得歷史性成就。在習近平強軍思想的指引下,人民軍隊堅持走中國特色強軍之路,以堅韌不屈的斗爭精神和行動實踐捍衛國家主權獨立、社會安全穩定、國家利益發展?!耙粐鴥芍啤敝袕娬{,進入新時代,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面對變幻的國際風云,把堅持“一國兩制”和推進祖國統一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作出一系列具有高度的戰略決議和各項部署,“一國兩制”行穩致遠。專題片講述了2019年6月至11月的“修例風波”以及國安法的出臺,力挽狂瀾,斬斷了危害國家安全的“黑手”。
3 紅色文化專題片的價值體現
紅色文化專題片在以上特征的賦能下,產生了有別于西方文化的特殊價值和優秀之處。首先,從社會層面上講,新時代人人都能成為傳播媒介的一環,紅色文化專題片增強了人民群眾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認同感。當今國際形勢復雜且多變,新時代的到來拉近了人與人的關系,也加劇了文化的沖擊,逐漸導致部分人對國家歸屬感的淡薄以及產生歷史虛無主義。國家認同是個人或群體對自身歸屬于一定國家單元的認知、強烈的情感皈依和由此而產生的行為取向[3]。而紅色文化專題片能增強受眾對國家從歷史文化到政治制度各方面的認同感,在這一過程中,受眾受到主觀能動性的影響,進行主動的心理活動,而國家歸屬感和認同感是一個民族蓬勃發展、不斷前進的動力之源,更是中華兒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凝聚中國力量不可或缺的一環。
其次,紅色文化增強了民族認同?;乜粗袊舷挛迩隁v史,形成了多民族融合的社會,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碰撞帶來了新的機遇與挑戰。紅色文化的出現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價值觀,并且形成今天各民族之間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幫助的繁榮局面。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走上國際舞臺,面對世界舞臺的競合關系,西方文化和思潮不斷涌入中國,許多人的價值觀受到沖擊,對民族的認同削弱。身份認同的危機逐漸產生,本土文化和西方外來文化不斷發生碰撞。之所以要弘揚紅色文化、促進紅色文化專題片蓬勃發展,正是因為紅色文化能夠增強民族認同,對內教育為先,對外傳播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對西方文化和思潮的強有力反擊。紅色文化專題片的不斷引導有助于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認同感。
最后,紅色文化專題片有助于個人找到人生價值、實現人生目標。紅色文化專題片的四大特點有助于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助于其人生穩步發展及實現人生理想。
4 結語
在新時代背景下,紅色文化專題片已經為廣大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紅色文化的革命性、群眾性、民族性、先進性已經深刻融入紅色文化專題片的創作中,并且起到指導性作用。紅色文化專題片的廣泛傳播為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不竭動力。隨著優秀紅色文化專題片數量增加和受眾人群擴大,紅色文化可以有效助力人們正確分析意識形態領域的內在思想,幫助人們樹立正確“三觀”,提升個人的素質。
參考文獻:
[1] 李華鋒,董金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的重大意義[EB/OL].中國共產黨新聞網,(2018-08-13)
[2023-11-22]. 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813/c40531-30224424.html.
[2] 劉琨.紅色文化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6.
[3] 何博.歷史記憶與國家認同[J].思想理論教育,2015(1):54-58.
作者簡介:黃磊(1981—),男,四川富順人,碩士,教授,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王宇琪(1998—),男,陜西咸陽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