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佳佳 冉真榕 石奧利 楊光靜 楊嬋娟



Effect of ou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mode based on Internet on postoperative intervention of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a Meta-analysis
WEI Jiajia,RAN Zhenrong,SHI Aoli,YANG Guangjing,YANG ChanjuanSchool of Nursing,Chengdu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Sichuan 610075 ChinaCorresponding Author YANG Guangjing,E-mail:2098927997@qq.com
Abstract Objective: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intervention effect of Internet-based out-of-hospital management model on postoperative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Method: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and quasi trial studies on internet-based out of hospital management model intervention for postoperative esophageal cancer patients were retrieved from CNKI,VIP,WanFang Database,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and the Cochrane Library.The search deadline was from database establishment to December 1,2022.Literature screening,quality evaluation,and data extraction were carried out by two researchers.RevMan 5.3 software was used for Meta-analysis.Result:A total of 9 articles were included,involving 720 patients.The Meta-analysi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internet-based outpatient management model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MD=9.24,95%CI 7.55-10.92,P<0.000 01),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stoperative anastomotic stenosis(RR=0.31,95%CI 0.17-0.59,P=0.000 3),and improve patient self-care ability(MD=5.39,95%CI 4.23-6.55,P<0.000 01),and nursing satisfaction(RR=1.37,95%CI 1.18-1.59,P<0.000 1).Conclusion:Exist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n internet-based outpatient management model can improve patient quality of life,reduce the incidence of anastomotic stenosis,enhance self-care ability,improve nursing satisfaction,and promote patient recovery.
Keywords Internet;out-of-hospital management model;esophageal cancer;intervention effect;Meta-analysis;evidence-based nursing
摘要 目的:系統評價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術后病人的干預效果。方法:系統檢索中國知網、維普數據庫、萬方數據庫、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有關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干預食管癌術后病人的隨機對照試驗和類試驗研究,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12月1日,由2名研究員完成文獻篩選、質量評價、數據提取,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結果:共納入9篇文獻,涉及720例病人。Meta分析結果顯示,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可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MD=9.24,95%CI(7.55,10.92),P<0.000 01],降低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RR=0.31,95%CI(0.17,0.59),P=0.000 3],提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MD=5.39,95%CI(4.23,6.55),P<0.000 01]、護理滿意度[RR=1.37,95%CI(1.18,1.59),P<0.000 1)]。結論:現有證據表明,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提高病人生活質量,降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增強自我護理能力,提高護理滿意度,促進病人康復。
關鍵詞 互聯網;院外管理模式;食管癌;干預效果;Meta分析;循證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02.006
食管癌(esophageal carcinoma)是全球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之一。全球癌癥統計顯示,食管癌發病率居全球第8位,總病死率居全球第6位[1]。食管癌一般以手術根治為主,術中吻合口位置、吻合方法、消化道重建方式等均可導致術后吻合口狹窄,同時手術可引起疲勞、疼痛和社會功能減退等生理和心理不適,降低病人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2-3]?;诨ヂ摼W的院外管理模式是以微信公眾號、微信群或APP等互聯網為平臺,對術后出院病人進行健康管理,主要包括動態關注病人病情變化、評估病人健康狀況、給予個性化的線上健康宣教和隨訪指導,實現集疾病評估-預警-處理于一體的術后病人健康管理,以增強疾病自
我護理能力,提升病人生活水平,促進疾病痊愈[4-5]。目前,國內對于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病人術后的干預效果的文獻較多,但尚缺乏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病人術后干預效果的系統評價。因此,本研究采用Meta分析方法,系統評價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病人術后的臨床應用價值,為改善食管癌病人預后提供依據。
1 資料與方法
1.1 文獻納入和排除標準
1.1.1 納入標準
1)研究類型:隨機對照試驗(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類試驗研究;2)研究對象:年齡≥18歲,所有食管癌病人均經術后病理報告明確證實為食管惡性腫瘤,行食管癌手術;3)干預措施:對照組術后采用常規護理治療,試驗組術后在常規護理治療的基礎上采用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4)結局指標:生活質量、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自我護理能力、護理滿意度。
1.1.2 排除標準
1)非中文、英文文獻;2)重復發表的文獻;3)無法獲取全文;4)無法獲取數據或數據有誤的文獻;5)會議摘要、病例報告、綜述。
1.2 文獻檢索策略
計算機檢索中國知網(CNKI)、維普數據庫(VIP)、萬方數據庫(WanFang Database)、中國生物醫學文獻數據庫(CBM)、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中有關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在食管癌術后病人中干預的文獻。采用主題詞和自由詞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檢索。檢索時限為建庫至2022年12月1日。中文檢索詞為院外管理、延續性護理、持續性護理、微信、互聯網、線上、食管癌、食管腫瘤、食道癌等;英文檢索詞為Internet、world wide web、cyberspace、WeChat、online、esophageal neoplasms、cancer of esophagus、esophagus neoplasm等。以PubMed數據庫為例,檢索式如下:(("Internet"[MeSH])OR(world wide web OR web,world wide OR wide web,world OR cyberspace cyber space))AND(("esophageal neoplasms"[MeSH])OR("esophageal neoplasm" OR "neoplasm,esophageal" OR "esophagus neoplasm" OR "esophagus neoplasms" OR "neoplasm,esophagus" OR "neoplasms,esophagus" OR "neoplasms,esophageal" OR "cancer of esophagus" OR "cancer of the esophagus" OR "esophagus cancer" OR "cancer,esophagus" OR "cancers,esophagus" OR "esophagus cancers" OR "esophageal cancer" OR "cancer,esophageal" OR "cancers,esophageal" OR "esophageal cancers"))。
1.3 文獻篩選和資料提取
由2名研究者獨立對數據庫進行檢索,篩選文獻,剔除重復文獻,閱讀文章標題和摘要剔除與主題無關的文獻,再閱讀全文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篩選文獻。2名研究者交叉核對后如有分歧,由第3名研究人員決定。資料提取內容包括第一作者、發表年份、研究對象的年齡、研究類型、樣本量、干預措施、干預時間以及結局指標等。
1.4 文獻質量評價
2名研究人員使用Cochrane風險偏倚評估工具[6]對隨機對照試驗進行文獻質量評價,包括7個指標,每個指標采用“低偏倚”“高偏倚”“不清楚”進行評價。A級為完全滿足標準,偏倚的可能性較??;B級為部分滿足標準,偏倚的可能性為中度;C級為各方面均不滿足標準,偏倚的可能性較高。采用2016年澳大利亞喬安娜布里格斯研究所(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7]循證衛生保健研究中心的評價標準對類試驗研究進行質量評價,共有9個指標,每個指標采用“是”“否”“不清楚”進行評價。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RevMan 5.3軟件進行Meta分析,定性資料采用相對危險度(relative risk,RR)及95%置信區間(confidence interval,CI)表示,連續型變量采用均方差(mean difference,MD)及95%CI表示。通過I2和P進行異質性檢驗,若P>0.1且I2<50%,則各研究間異質性可接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分析;若P≤0.1且I2≥50%,則各研究間異質性較大,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分析,進一步分析異質性來源,若不能排除異質性,采用敏感性分析等方法尋找異質性來源,或只行描述性分析,以判斷結果的穩定性。以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文獻檢索結果
初步檢索獲得相關文獻372篇,其中英文263篇,中文109篇,剔除重復文獻后剩余300篇,依次閱讀文題、摘要及全文后最終納入9篇[8-16]文獻,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見圖1。
2.2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納入的9篇文獻發表時間為2017—2022年,其中7篇[9-11,13-16]為RCT,2篇[8,12]為類試驗研究,涉及720例病人,納入文獻的基本特征見表1。
2.3 納入研究的文獻質量評價結果(見表2、表3)
2.4 Meta分析結果
2.4.1 生活質量
4篇[8,11,14,16]文獻報道了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術后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研究間異質性較大(P<0.000 01,I2=90%),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生活質量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9.24,95%CI(7.55,10.92),P<0.000 01],見圖2。
2.4.2 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
4篇[8,10,15-16]文獻報道了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術后病人吻合口狹窄發生率的影響。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各研究間異質性較?。≒=0.93,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0.31,95%CI(0.17,0.59),P=0.000 3]。
2.4.3 自我護理能力
2篇[11-12]文獻報道了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術后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影響。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研究間異質性較大(P=0.000 2,I2=75%),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自我護理能力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MD=5.39,95%CI(4.23,6.55),P<0.000 01],見圖3。
2.4.4 護理滿意度
3篇[9,12-13]文獻報道了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術后病人護理滿意度的影響,異質性檢驗結果顯示研究間異質性較?。≒=0.28,I2=23%),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分析。Meta分析結果顯示,試驗組術后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RR=1.37,95%CI(1.18,1.59),P<0.000 1)]。
2.5 敏感性分析
對每個影響因素進行敏感性分析,通過改變模型觀察合并效應量是否發生改變,以此來檢驗Meta分析結果是否具有穩定性。采用固定效應模型對生活質量、自我護理能力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其研究結果的方向和顯著性并未改變,說明該研究結果較穩定。依次剔除Yu等[14]研究后,重新分析剩余研究,生活質量評價結果未發生本質變化。敏感性分析結果顯示,本次研究結果可靠,具有參考價值。見表4。
3 討論
3.1 納入研究的方法學質量
本研究共納入9篇[8-16]文獻,7篇[9-11,13-16]RCT,2篇[8,12]類試驗研究。6篇[9-11,14-16]RCT采用隨機方法,為“低偏倚”,1篇[13]為“不清楚”;結果數據的完整性均為“低偏倚”。2篇[8,12]類試驗研究各項指標均為“是”,文獻總體質量高。7篇[9-11,13-16]RCT均未描述分配隱藏方法,所有研究結果的數據均完整,明確了研究對象來源、結果的診斷標準。因此,對于本研究結果需謹慎對待,期望未來更多高質量的研究。
3.2 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本研究中有4篇文獻報道了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病人生活質量的影響,異質性較大,對納入文獻進行逐一剔除后,發現Yu等[14]研究是異質性來源,研究未控制病人年齡,可能是異質性產生的原因。本研究發現,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夠提高食管癌術后病人的生活質量,主要影響其情感功能和角色功能,與岳建華等[17]的研究結果一致。一項關于食管癌病人情緒狀況的研究顯示,食管癌病人術后多存在負性情緒,與疾病本身、治療、手術創傷、心理應激和沉重的經濟負擔等因素有關[18-19],往往會引起病人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反應,影響病人情感功能[20]。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通過微信平臺借助照片、文字等形式在病人出院后向病人傳遞疾病相關知識、并發癥知識、膳食指南及藥物宣教等資料,讓病人及家屬對食管癌相關知識有更深入的認識,病人治療疾病的信心提高,依從性也增強,從而促進病人情感功能的恢復[21-23]。食管癌術后病人由于進食食物少、活動較少以及疼痛等原因可使角色行為強化[24]?;诨ヂ摼W的院外管理模式通過建立微信平臺給病人提供相互學習的機會,已康復病人分享戰勝疾病的經驗,幫助其他病人樹立戰勝病痛的信心,促進病人角色功能的恢復[25]。提示護士在臨床工作中要熟練掌握互聯網的使用方法并運用到院外管理中,進一步促進食管癌病人術后情感功能、角色功能等的恢復,提高病人的生活質量。
3.3 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降低病人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與常規護理相比,能降低病人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這與田桂榮[26]研究結果相似。食管癌術后病人常因害怕痛苦和對食管癌的錯誤認知,對韌性食品強烈拒絕,進而導致吻合口缺乏擴張引起狹窄。傳統模式重心在院內護理,雖有詳細的出院宣教指導,但對于飲食的指導不夠具體,對病人的居家膳食護理情況不熟悉[27-28]。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將護理內容由院內延伸至院外,在病人出院時指導病人關注微信小程序及進入學習交流群,通過微信平臺定期發送食管癌根治術后疾病相關護理知識和飲食指導,告知病人出院后飲食的種類、劑量、食物搭配等,改善機體營養狀況,同時利用微信視頻實時觀察病人機體狀態,了解病人每日飲食和機體功能鍛煉情況,減少引起吻合口狹窄的因素,使吻合口狹窄發生率降低[29-30]。因此,建議護理人員通過互聯網對食管癌術后病人早期進行疾病知識宣講,有效預防并發癥,降低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提高病人生存率。
3.4 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提高病人自我護理能力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提高病人的自我護理能力,與丁莉莉等[31]研究結果相似。食管癌是病變位于消化道的惡性腫瘤,疾病本身、治療帶來的不良后果、術后疼痛以及病人對疾病相關了解不足,使其營養狀況低下、體力受限、護理知識與技術缺乏,難以正確地實施自我護理,導致自我護理能力低下[32-33]。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通過微信群和微信公眾號全面評估病人疾病癥狀表現、對疾病相關知識理解情況、病人隱藏的問題及影響其依從性的原因,了解病人的居家生活功能、社會功能、心理功能等,結合病人癥狀特點、接受知識的程度為其制訂相應的健康照護方案,并根據病人的具體情況適當調整護理方案,同時指導病人用藥和病人居家自我管理并評估其自我護理質量,促使其積極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自我護理能力[34]。建議對護理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為病人提供信息和技術支持,促進病人自我護理能力的提高和發展。
3.5 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夠有效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與趙靜[35]研究結果相似。常規護理干預中護理人員的自主行動意識不足,護士往往使用學習手冊、口頭宣教等形式介紹疾病相關知識,病人接受程度不高,不利于病人術后恢復,不能滿足現階段病人需求,病人護理滿意度不高[32,36]。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能克服空間及時間的限制,直觀、交流無障礙,無需費用,護理人員通過微信平臺與病人保持聯系,調節病人負面情緒,及時對病人的疑問進行解答,有效溝通,保證了護理連續性和延續性,縮短了人與人內心的距離,與病人保持良好的交流,促進護患關系穩定發展,提高病人的護理滿意度[37]。建議護理人員加強與出院病人的交流與溝通,及時解答病人的疑惑,縮短與病人之間的距離,提高病人護理滿意度。
3.6 局限性
本Meta分析存在的局限性:1)納入文獻的數量較少;2)部分文獻的樣本量較少;3)納入的文獻均未提及盲法和分配隱藏,有1篇文獻[13]未說明隨機化分組的具體方式,在研究設計上面存在不嚴謹,可能存在測量偏倚。
4 小結
本研究結果表明,與術后常規出院護理相比,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改善了病人的生活質量、降低了術后吻合口狹窄發生率、提高了自我護理能力和護理滿意度,促進食管癌病人的術后康復。未來還需更多大樣本、多中心、高質量的RCT來驗證干預方案的有效性,控制研究過程中的混雜因素,為高質量的循證研究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劉宗超,李哲軒,張陽,等.2020全球癌癥統計報告解讀[J].腫瘤綜合治療電子雜志,2021,7(2):1-14.
[2]劉冠伊,戎龍,蔡云龍,等.內鏡黏膜下剝離術治療SiewertⅡ型胃食管交界早期癌及癌前病變的臨床分析[J].中華消化內鏡雜志,2021,38(9):718-722.
[3]于海榮,周誼霞,張彥.食管癌術后出院患者進食改變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理學雜志,2018,33(11):20-22.
[4]尚健,曹婧琳,黃衛新.優化改良急診護理流程對高血壓合并腦卒中患者預后的影響[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6):1269-1271.
[5]梁慧靈,祝賓華.“互聯網+” 模式護理管理在食管癌化療患者中的應用[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2):217-220.
[6]CUMPSTON M,LI T J,PAGE M J,et al.Updated guidance for trusted systematic reviews:a new edition of the Cochrane Handbook for Systematic Reviews of Interventions[J].The Cochrane Database of Systematic Reviews,2019,10(10):ED000142.
[7]周英鳳,顧鶯,胡雁,等.JBI 循證衛生保健中心關于不同類型研究的質量評價工具——干預性研究的質量評價(二)[J].護士進修雜志,2018,33(2):112-113.
[8]盧峰育,楚曉飛,李小娟,等.關于微信平臺在食管癌延續性康復護理中的應用[J].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2020,29(8):109-110.
[9]張麗萍.基于微信平臺的食管癌術后患者的延續性護理[J].醫藥前沿,2018,8(10):293-294.
[10]李兆平.基于微信平臺的延續性護理在食管癌根治術術后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民康醫學,2020,32(23):145-147.
[11]劉海霞,宇毅,遲曉婷,等.基于微信平臺為食管癌術后患者實施中期照護對其自我管理效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臨床護理研究,2022,31(17):88-90.
[12]祖雯潔,鄒其云.微信平臺聯合持續性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患者術后自護能力的影響[J].首都食品與醫藥,2020,27(8):155.
[13]王文昊,朱自江,袁繼寶,等.應用微信平臺協助管理食管癌術后患者的臨床觀察[J].中國醫學創新,2017,14(6):128-131.
[14]YU Y,LI M,KANG R,et al.The effectiveness of telephone and internet-based supportive care for patients with esophageal cancer on 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 in China: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J].Asia-Pacific Journal of Oncology Nursing,2022,9(4):217-228.
[15]劉安琪.微信式延續護理服務對食管癌術后患者健康知識認知及吻合口狹窄發生的影響[J].黑龍江中醫藥,2021,50(3):296-297.
[16]歐敏貞,吳映紅,何國平,等.延續性護理在食管癌術后出院病人中的應用[J].心理醫生,2018,24(26):152-153.
[17]岳建華,鄒鳳宇,馮保紅.院外延續管理對食管癌術后患者的影響[J].癌癥進展,2020,18(21):2252-2255.
[18]陶開義,趙強.食管癌術后生活質量研究現狀及進展[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6,1(2):115-118.
[19]DJRV T,DEROGAR M,LAGERGREN P.Influence of co-morbidity on long-term quality of life after oesophagectomy for cancer[J].The British Journal of Surgery,2014,101(5):495-501.
[20]黃勝,徐燕飛,錢玉蘭.綜合護理干預對晚期食管癌患者癌因性疲乏及生存質量的影響[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2):66-68.
[21]徐連.食管癌手術患者心理困擾及其影響因素的縱向研究[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21.
[22]楊瓊花,肖云,何娜,等.微信提醒照顧者對社區精神分裂癥患者服藥依從性的影響[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6):479-480.
[23]NOORDMAN B J,VERDAM M G E,LAGARDE S M,et al.Effect of neoadjuvant chemoradiotherapy on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in esophageal or junctional cancer:results from the randomized cross trial [J].J Clin Oncol,2018,36(3):268-275.
[24]吳海珍.某三級醫院食管癌患者術后對疾病不確定感與社會支持和生活質量相關性分析[J].世界華人消化雜志,2020,28(8):296-300.
[25]施賽磊,袁慧,彭紀芳.醫護一體化延續性護理在食管癌術后出院病人中的應用[J].全科護理,2018,16(4):497-498.
[26]田桂榮.自媒體在預防食管癌患者術后吻合口狹窄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9,25(6):80-82.
[27]劉俊宏,施貴冬,付茂勇,等.食管癌術后食管胃吻合口狹窄的危險因素及對策[J].中華胸部外科電子雜志,2018,5(3):159-163.
[28]陳嚴.基于微信的家庭延續性護理對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的預防效果分析[J].贛南醫學院學報,2018,38(7):677-679.
[29]曾毅,鄭純宜.微信延續護理在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中的應用價值及對患者營養狀態的影響[J].中外醫學研究,2019,17(14):113-115.
[30]許琪,杜萍萍.基于微信平臺的護理干預對食管癌化療患者營養狀況及心理彈性水平的影響[J].醫療裝備,2021,34(19):164-165.
[31]丁莉莉,顏世嬌.應用微信對食管癌放療患者隨訪管理效果分析[J].實用預防醫學,2021,28(3):361-364.
[32]潘炎輝,鄭小敏.食管癌病人術后自我護理能力與應對方式及生活質量的關系[J].全科護理,2018,16(13):1556-1558.
[33]郭穎.自我效能聯合自我護理干預對食管癌放療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D].濟南:山東大學,2015.
[34]丁葉.多途徑延續護理對老年食管癌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預后的影響[J].航空航天醫學雜志,2020,31(1):111-112.
[35]趙靜.微信在食管癌術后吻合口狹窄病人延續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8,32(2):264-265.
[36]王麗平,周賢惠,鐘勁.“互聯網+”患者護理滿意度調查的實踐及效果[J].當代護士(中旬刊),2019,26(12):176-177.
[37]魏樹娜.基于微信的延續性護理對食管癌家庭照顧者情緒和照顧能力的影響[J].護士進修雜志,2017,32(16):1527-1529.
(收稿日期:2023-04-10;修回日期:2023-12-31)
(本文編輯賈小越)
作者簡介 魏佳佳,護士,碩士研究生在讀
*通訊作者 楊光靜,E-mail:2098927997@qq.com
引用信息 魏佳佳,冉真榕,石奧利,等.基于互聯網的院外管理模式對食管癌病人術后干預效果的Meta分析[J].循證護理,2024,10(2):232-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