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 探討核心肌群訓練聯合微課健康教育在腰椎間盤突出癥(lumbar disc heniation,LDH)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方法 選取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撫州市東鄉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76例LD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核心肌群訓練)與觀察組(加用微課健康教育),各38例。對比2組訓練依從性、腰椎疼痛程度、腰椎功能、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結果 觀察組訓練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前2組腰椎功能、腰椎疼痛程度、睡眠質量、生活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日本骨科協會頸脊髓功能評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中的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受限及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GQOLI-74)中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視覺模擬評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與匹茲堡睡眠質量(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核心肌群訓練聯合微課健康教育在LDH手術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確切,能提升患者訓練依從性,減輕腰椎疼痛,增強腰椎康復效果,改善患者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
【關鍵詞】 腰椎間盤突出癥;核心肌群訓練;微課健康教育;腰椎功能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6-0050-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681.53
腰椎間盤突出癥(LDH)主要由腰椎間盤退變、損傷等引起,病程較長,癥狀容易反復,嚴重影響患者生活[1]。目前治療LDH的方式包括保守治療和手術治療,單純保守治療效果有限,腰痛等癥狀易反復,對于癥狀較為嚴重者多考慮微創手術治療。但手術后仍有部分患者伴有不同程度腰痛、腰部力量下降等情況,腰椎康復效果不理想,不利于預后,術后還應加強腰椎康復訓練,以鞏固手術效果,促進腰椎功能康復[2]。核心肌群訓練是通過重點訓練腰部肌肉增強腰部肌肉力量,糾正腰椎力學失衡,以維持腰椎穩定[3]。但LDH患者多缺乏對疾病及訓練的相關認知,不夠重視術后訓練,加之腰椎疼痛影響等,訓練依從性較低,阻礙康復訓練的開展,影響整體康復效果。微課健康教育是以微視頻為宣教工具,通過改善患者認知以提升訓練積極性。基于此,本研究選取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撫州市東鄉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76例LDH患者進行隨機分組,探究核心肌群訓練聯合微課健康教育對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于2020年3月—2022年3月在撫州市東鄉區人民醫院接受治療的76例LDH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通過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各38例。觀察組男性22例,女性16例;年齡35~66歲,平均年齡(56.90±4.36)歲;病程5個月~6年,平均病程(3.26±0.92)年。對照組男性23例,女性15例;年齡35~65歲,平均年齡(55.25±4.48)歲;病程6個月~7年,平均病程(3.32±0.85)年。2組間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西醫診斷符合《外科學(第3版)》[4]中相關標準;經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T等檢查提示腰椎間盤突出;直腿抬高陽性;保守治療無效行微創手術。
排除標準:惡性腫瘤、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異常;其他骨科疾病;多節段腰椎間盤突出或椎管狹窄者等。
1.2 方法
2組患者手術治療期間均接受飲食指導、病情觀察等常規護理,并進行抬腿運動、踝泵練習等常規康復訓練。對照組術后行核心肌群訓練,具體如下。(1)雙橋運動。囑患者仰臥,身體放松,屈髖屈膝,以腰背部發力抬起臀部并挺腰,使身體呈半橋狀,堅持15 s后復位,重復該動作10次。(2)單橋運動。囑患者仰臥,雙臂放胸前呈交叉狀,前方放置1個瑜伽球,協助患者左腿伸直放球上,右腿屈膝,用力抬起腰背部、髖關節,使肩腹部與瑜伽球呈一條直線,堅持15 s后復位,更換重復10次,結束后換右腿放球上重復動作10次。(3)俯臥撐。囑患者俯臥,雙手放在床上用力支撐抬起上半身,拉伸腹部肌肉,抬頭后仰,保持骨盆與床面緊貼,堅持15 s后復位,重復10次。(4)側臥抬腿。囑患者側臥,右手托頭,左手放于肚臍處,吸氣繃直身體,左腿抬起堅持5 s,呼氣后緩慢放下左腿,直至雙腿并攏,其間注意維持髖部與地垂直,仰臥休息10 s后更換另一側進行,重復10次。(5)跪位對角線支撐。指導患者呈爬跪姿勢,雙手與膝蓋著地,注意與肩部同寬,雙膝在髖部下方,保持脊背挺直;伸單側上肢,同時對角側下肢滑向后方,伸直,手臂與對側腿伸出,同時保持脊背水平,堅持10 s后復位,更換另一側進行,重復10次。所有動作完成為1組,3組/d,每周訓練不少于4 d,住院期間由醫護人員指導協助患者完成,出院后由家屬協助。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微課健康教育。制作微課短視頻,內容包括核心肌群訓練相關知識、LDH基礎知識、日常生活注意事項等,且內容涉及康復初期、中期、后期3個階段;所有課程內容均由專人講解并分步驟演示,視頻下方添加字幕,幫助患者加深理解,共6個短視頻,每個5~7 min,經微信推送給患者,囑咐患者觀看。2組均持續觀察至術后3個月。
1.3 觀察指標
對比分析2組患者訓練依從性、腰椎功能、腰椎疼痛程度、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1)訓練依從性。患者意見較多,甚至不配合訓練為不依從;訓練期間偶爾抵觸訓練,經勸說后繼續訓練為基本依從;遵醫囑完成所有訓練方案為完全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基本依從例數)/總例數×100%。(2)腰椎功能。干預前后使用JOA量表[5]評價2組腰椎功能,從主觀癥狀(9分)、日常活動受限(6分)、臨床體征(14分)3個維度評估患者腰椎功能,評分越高代表患者腰椎功能越好。(3)腰椎疼痛。干預前后使用VAS[6]評價2組患者腰椎疼痛程度,評分范圍0~10分,評分越低表示疼痛越輕。(4)睡眠質量。干預前后采用PSQI[7]評定2組患者睡眠質量,總分21分,評分越低代表患者睡眠質量越好。(5)生活質量。干預前后以GQOLI-74問卷[8]評價2組生活質量,包含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各100分,評分越高代表患者生活質量越好。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者訓練依從性比較
觀察組訓練依從性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干預前后腰椎功能比較
干預后,2組患者主觀癥狀、臨床體征、日常活動受限評分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干預前后腰椎疼痛程度、睡眠質量比較
干預后,2組患者VAS、PSQI評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2.4 2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對比
干預后,2組患者GQOLI-74問卷中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和物質生活評分均高于干預前,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3 討論
LDH病因較為復雜,與椎間盤退變、腰椎發育異常等有關,長期伏案工作、重體力勞作、椎間盤累積損傷等會增加LDH發病風險[9]。LDH發生后會引起不同程度腰椎疼痛、腰部活動受限、坐骨神經痛等,嚴重時可導致下肢癱瘓、大小便失禁等,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10]。微創手術治療LDH效果確切,通過摘除核髓,解除或減輕神經壓迫,達到緩解疼痛的目的。腰背肌肉是腰椎活動的關鍵,LDH長期發展會造成腰椎周圍部分肌肉功能失調,術后難以維持腰椎穩定,導致腰椎功能康復效果欠佳,臨床還需輔以相應的功能訓練,以促進腰椎功能康復。
腰椎的穩定是由被動系統、主動系統和神經控制系統組成,LDH發生后會破壞系統平衡,致使核心穩定性不足,平衡功能、軀干控制能力下降,疼痛持續刺激還會引起周圍肌肉緊張痙攣,進而加重腰椎力學失衡,影響腰椎活動功能。核心肌群訓練可增強腰背、腹部肌肉力量,從而增強核心穩定性。在LDH術后患者中開展腰椎功能訓練,采取雙橋、單橋等運動方式,可增強本體感覺,協調肌肉活動,增強臀部肌肉、骶棘肌肉力量,維持脊柱直立狀態。單橋運動還可為患者提供一種不穩定狀態,迫使腰部肌群不斷自我調整至最佳,進而提升神經對于肌肉的控制力。俯臥撐與側臥抬腿配合,能訓練脊柱前部肌群,增加腰椎生理曲度,預防腰椎前屈,進而維持腰椎受力平衡。跪位支撐能訓練表層與深層肌肉,增加下半身的本體感覺輸入,且做跪位支撐動作時身體處于不平衡狀態,需要持續調動各種神經肌肉,進而帶動其他核心肌群共同參與運動,整體改善腰背肌力,促進腰椎功能恢復。但核心肌群訓練需患者長期堅持,部分患者訓練依從性低,難以獲得理想的腰椎康復效果,因此訓練期間有必要對患者加強健康指導[11]。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訓練依從性、JOA評分和GQOLI-74問卷評分均高于對照組,VAS評分與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表明核心肌群訓練聯合微課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LDH手術患者訓練依從性,改善腰椎功能康復效果,利于睡眠質量與生活質量的提升。李蕾等[12]研究顯示,健康宣教配合科學的功能訓練能增強LDH患者訓練積極性與自我管理能力,促進腰椎功能康復,這與本研究結果具有一致性。微課健康教育基于多媒體信息技術,以微視頻為核心,便于患者反復觀看。微課健康教育短視頻經專業人員編輯制作,具有內容豐富多樣、主題明確、短小精煉等優點,方便患者觀看學習、理解記憶,可有效提高患者對LDH、核心肌群知識的認識,使患者充分認識到核心肌群訓練的重要性及必要性。微課健康教育講座通過現場問答,可以反復強化患者認知,加深對知識的印象,從而自覺遵照醫囑完成功能訓練,保障康復效果。核心肌群訓練與微課健康教育聯合實施,可有效提高患者訓練依從性,增強訓練效果,促進患者生活能力的恢復,進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
綜上所述,核心肌群訓練聯合微課健康教育用于LDH手術患者中,能夠提升患者訓練依從性,增強康復效果,減輕腰椎疼痛,促進腰椎功能改善,有效提高睡眠與生活質量,值得臨床推廣。
參考文獻
[1] 王華勇,周莉娜.術后系統化康復功能鍛煉在腰椎間盤突出癥行經皮椎間孔鏡技術治療的輔助價值[J].頸腰痛雜志,2019,40(4):512-514.
[2] 柴學紅.量化肌力訓練對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術后康復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1,27(18):2488-2491.
[3] 劉巧蘭,閔少雄,何冰,等.核心肌群訓練聯合康復護理促進腰椎間盤突出患者術后康復的效果觀察[J].現代臨床護理,2019,18(3):35-39.
[4] 陳孝平,汪建平,趙繼宗.外科學[M].3版.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7:731-735.
[5] 戴鹍,王向杰,韓冷,等.下腰痛評定和核心肌力訓練在潛艇官兵療養期間的應用效果[J].職業與健康,2019,35(1):117-119.
[6] 孫兵,車曉明.視覺模擬評分法(VAS)[J].中華神經外科雜志,2012,28(6):645-645.
[7] 路桃影,李艷,夏萍,等.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的信度及效度分析[J].重慶醫學,2014,43(3):260-263.
[8] 李琳江,楊德森.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J].臨床薈萃,2009,24(9):763.
[9] 張明珍,王偉風.微課健康教育聯合松靜誘導鍛煉對腰椎間盤突出術后患者負性情緒與睡眠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3):1789-1792.
[10] 傅超,王方富,李寧,等.核心肌群聯合腹式呼吸訓練治療腰椎間盤突出臨床效果觀察[J].臨床軍醫雜志,2021,49(6):715-717.
[11] 朱英杰,王文利.微課指導下功能訓練對脊髓型頸椎病患者術后康復效果的影響[J].檢驗醫學與臨床,2020,17(15):2213-2215.
[12] 李蕾,車恒英.健康宣教配合八段錦訓練在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醫藥導報,2022,19(8):169-172.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