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志杰
《爬山虎的腳》介紹了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葉子有什么特點,腳是什么樣子的,爬山虎是怎樣靠著它的腳一步一步爬上墻的,文章表達了作者對爬山虎的喜愛和熱愛生活的思想感情。為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學生參與學習的積極性,筆者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質疑,自己解決疑難問題,學會運用概括的語言歸納主要內容,并對大家的總結進行自評與互評,讓他們在點評中加強理解,最終形成歸納段落內容的能力。
一、課前導入,探討本課學習內容
(一)同學們課前都為學習《爬山虎的腳》做了哪些功課,對爬山虎感興趣嗎?(使用多媒體技術展示學生課前收集的相關資料,包括但不限于實物、照片、視頻等格式,以及爬山虎的相關科普內容)
學生在課前對課文的主題內容——爬山虎進行信息的收集、選擇和融合,這樣有助于學生建立知識結構網絡,以及信息收集能力、瀏覽捕捉信息能力的培養。
(二)課文重點寫“葉子”“腳”這兩個爬山虎的重要特征,教師詢問學生們對哪一部分更感興趣,根據學生的選擇酌情進行課文引入,這樣不僅尊重了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還可以更好地集中學生的注意力。
二、理解脈絡
通過點評,增強學生對答案的理解能力,從而解決學生在讀課文前的疑惑。
(一)初讀課文,讀懂所有自然段落的梗概,對全文進行默讀和思考。每一段文字的自然段都講到了哪些內容呢?旨在使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一個整體的把握。第一段說的是爬山虎的生長位置,第二段說的是爬山虎葉子的相關內容;第3~5自然段介紹爬山虎腳的特點。從這一點上明確了語篇的脈絡。
(二)引導學生在此基礎上進行提問。文段內容中,哪些內容沒有弄懂?啟發學生思考:為什么要在課文中寫爬山虎時寫1、2自然段?為學習下一篇文章做好鋪墊,了解爬山虎腳的功能及作用。
三、在復習中落實訓練
(一)在訓練初期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
1.細讀第一段,弄懂每句話的意思:爬山虎長在什么地方,爬山虎長什么樣子?
2.老師引導學生分析這一段與爬山虎的腳密切相關的內容是什么?
3.同學們各抒己見,說一說本段的主要內容。
4.教師在學生答題形式多樣的情況下,作出選擇——主要內容要把握住,主要意思要保留住。
5.同學們再次歸納了這一自然段的主要內容:“學校操場北邊的圍墻上有爬山虎,我家也有。”
這個階段,學生初步學會了用自己的話概括段落主要內容的方法。
(二)在訓練中期發揮學生參與評價的作用
1.在仔細閱讀第二節的基礎上,理解“為什么長大的葉子會引人注意”。
2.從總結的內容中挖掘要點:哪些內容與爬山虎葉子有密切的關系?
3.老師補充學生概括不全的回答:爬山虎葉子青得新鮮、長得濃密、鋪的面積大、被風一吹就很漂亮。
4.根據老師給出的答案,指導學生進行點評。
5.在復習過程中,完成對本段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歸納的訓練。
(三)在訓練結束時,發揮學生的自主復習的能力
默讀課文,思索:為何爬山虎可以爬墻?為何風吹葉擺還能貼墻?
1.在認真閱讀、精讀3~5自然段的基礎上,了解爬山虎腳的特點。
2.體會爬山虎腳的特點,對自然段的主要內容用自己的話進行歸納。
3.學生可能歸納出多種答案,應鼓勵學生在討論中通過“打分法”對內容進行互評互糾,使之最終轉化為主要內容,培養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段落的能力。
四、回歸疑義,注意聯系
學到這個時候,學生們已經基本解決了課初的疑問,也把自然一段、自然二段和自然三段到五段的關系理清楚了。爬山虎能匍匐于壁,其葉片粗大而鋪成的面積很大,間接地從一個側面說明了爬山虎腳部的奇特功能。
五、優化閱讀模式
引導學生在音樂中感受爬山虎的美麗,從而感悟生活的真諦,體會作者想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同時對照板書,引導學生整體看文章。(音樂是一門獨特的語言,教師可以選擇合適的音頻配合文章進行賞析)
組建學習小組,并且分組討論文章所運用的寫作手法以及作者觀察爬山虎的視角及方式方法。1.作者在觀察時一步一步從整體到局部,非常細致地進行了觀察,并且用文字表達;2.能抓住爬山虎的特點觀察;3.感悟到作者非常有耐心,是歡快地進行觀察的,并且觀察得非常仔細。
小組合作學習是在自主學習的基礎上進行的,學生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自覺性在討論交流過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通過大家積極參與,共同探討,合作解決問題。
六、課堂習作——仿寫訓練
通過對文章的理解與學習,對苔蘚進行相關的細節描寫。
七、布置作業
(一)課外練筆:請學生根據課文第三小節的寫法,認真觀察月季花的生長位置、外形和顏色特征,要求內容具體、語句通順。
(二)自設習題:如積累詞句、搜集資料等。根據學生語文基礎和學情,自定任務,量力完成,真正把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自己動手設計作業的同時,拓寬了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打破了課堂內外的界限。
在課堂上,著力構建“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以培訓為主線”的課堂教學結構,以單一的知識,創造更多讓學生自己參與、講解和把關的機會,發揮教師的作用。將學生的好奇心引導為激發動力,透露方法,點撥疑點;學生們也從被動聽課轉變為主動參與,大膽實踐的學習方式。要盡量讓學生自己去觀察、去思考、去表達,自己去問、去解惑,真正做到學有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