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竹繩
課堂由師生共同構成,教師和學生需要在正式授課時共同參與其中,課堂中必不可少的就是師生互動。然而,如何有效地進行互動,還需要老師們深入地進行探索。一直以來,引導學生學習知識、回答問題,都是英語教學的主要內容,所采用的教學方式也相對傳統。教師需要改變這種現狀,認識到互動教學法的價值所在,找到與學生積極互動、改善師生關系、發展學生能力的方法。
打破固化的師生關系,讓教師和學生站到平等的位置,用溝通和交流的方式完成課堂教學,是互動教學在初中英語教學實踐中的應用價值,也是這一教學法的基本理念。新課標強調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鼓勵教師作為主導者出現在課堂上,在突出英語教學中互動性的應用價值的同時,也使英語課堂發生了更大的變化。首先,課堂氣氛的改變可以最大程度地借助師生互動,讓學生獲得更多的自主選擇權,能把自己在學習中的所思所想表達出來,遇到不懂的問題能和老師一起探討,對提高學習效率有一定的幫助。其次,這一教學法應用于英語課堂時,能使教師在實踐中改變教學模式,提高業務能力,從而加強對新教育理念的理解。最后,在應用互動教學法時,英語教師可以在互動中改善與學生的關系,學生也會逐漸找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在課堂上達到提高英語教學效率的目的。以下是筆者對互動式教學模式的相關探究。
一、改變班級教學模式
初中階段的學生正值青春期,自我意識較強,但思維十分活躍,相對于小學階段,學生在初中階段已經形成自己的個性,各項能力都有了明顯的提升。因此,學生在剛進入初中融入新環境的時候,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為此,初中英語教師在選擇授課方式時,要注重引導學生發揮個人特長,結合學生的群體特點,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成就感。
以初中英語課堂上的閱讀教學為例,教師要嘗試用互動的方式進行教學,在學生能力范圍內選擇恰當有趣的閱讀文本,開始與學生進行互動,加強學生的理解。教師在實際分配閱讀任務時,可引導學生尋找文中答案的不同題目進行設問,并和老師互動交流。通過這種以互動引導學生讀書的方式來進行教學,能夠增加互動的樂趣,讓學生體會到讀書的快樂,學生也會更加樂于投入到讀書中去。首先,教師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結合閱讀文本中的內容來設計情境,讓學生進行對話,學生和教師都參與進來,互動教學的作用能夠得到高效的發揮,促進學生能力的發展。其次,老師可以把互動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針對在閱讀中遇到的問題,主動和老師交流、探討。在這樣的氛圍下,學生們在英語課堂上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就會慢慢養成良好的互動習慣。
二、結合學生個性特點進行優化教學
教師要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讓他們學會根據英語教學中的知識點進行提問。然而,單純從課本知識點設計問題,容易造成課堂教學的枯燥乏味,互動教學的作用難以得到發揮。在互動式教學中,教師可以提供機會,讓學生有更多的自主性,借助網絡,讓學生有更豐富的互動內容,增加互動的趣味性,設計出新穎的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首先,在問題設計的時候,教師能以授課內容為基礎,與學生進行交流。老師在課堂上講解與“音樂”有關的內容時,會發現很多學生喜歡聽英語歌曲,就可以將英語歌曲內容與課堂內容相結合,進行口語訓練。對此,老師們可以設計一場主題為“音樂”的交流會,鼓勵學生們暢所欲言,盡量推薦不同的音樂作品給學生聽,并對初中生的喜好有所了解。其次,老師可以利用網絡搜集素材,準備一些英語音樂作品的音頻,在上課的時候放給學生聽。這樣可以把學生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把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調動起來,讓他們樂于和老師進行互動。在此基礎上,教師還可以在課后舉辦英語歌曲演唱比賽,邀請學生們積極參賽,在準備英文歌曲的過程中,學生的口語能力、語法能力以及英語的語感都會得到提升。
三、尊重學生主體地位
教師和學生都是課堂的重要一環,教師可以把學生分組,讓他們在學習的同時能夠相互溝通,在團結合作中形成一種團隊意識。這樣,互動教學的作用才能最大化地發揮出來。在對學生進行分組時,教師要增加與學生的互動,對每個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習能力都要有充分的了解,確保每個小組的學生都能融會貫通,學習任務都能在協作互動中完成。讓學生一起看英文電影、整理故事情節、闡述電影內核等。過于簡單的任務難以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教師要適當提高學習任務的難度。這樣,各組學生會分工合作,在組長的帶領下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來。影片結束后,同組學生展開激烈的討論、總結、完成。合作學習活動結束后,老師還要根據各組的表現,了解各組的最終學習成果,并給予不同程度的表揚和評價,與學生們進行互動交流。
四、總結
在互動教學模式中,組織學生進行創新和學習,能夠促進英語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學生在互動中的學習態度也有積極的變化,使他們對英語產生興趣;能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做到互動的多元化;與分層教學相結合,確保全體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有收獲;還可以實現在線教學作用的最大化,促進英語教育的發展。為此,廣大英語教師應重視互動式教學方式的運用,從而提升教學質量,以點帶面,促進學生的整體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