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中元 唐穎詩



教育須面向全體,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出符合時代要求的一代新人。2003年版高中地理課程標準提出 “充分開發、合理利用地理校內外課程資源,注重地理課程資源的積累和更新”的課程要求[1]。2017 年版新課標提出“構建以地理學科核心素養為主導的地理課程”的教育理念[2]。傳統的地理課程資源已經不匹配新時代的發展趨勢,人們關注的焦點逐漸轉向校外課程資源。時事熱點是國內外發生的如戰爭、經濟、政治等重大事情和其他引起輿論廣泛關注的事件,與生產、生活實際緊密相連,與人們的關注同步,具有較強的教育開發價值。
引進一些與政治有關的時事熱點素材,對學生的價值觀和政治思想進行正確的引導,讓地理教育可以擔負起培養愛家、愛國、愛社會主義的接班人的責任。近幾年,高考命題的選擇更加關注與現實生活的聯系,其中有不少與經濟、科技和政治有關的問題。在地理教學過程中,適當運用時事熱點資料,可以有效提升教學效果、激發學生對地理的學習興趣,加強學生能力的培養。同時有針對性、有計劃地應用時事熱點,能夠提升教師的信息素質和教學水平。
在國際上,十分重視將時事熱點融入課堂。Cain, Lee C.認為:“圍繞社會熱點進行教學,是當前中學課程教學面臨的最大問題之一。從事社會研究的教師在其教學設計中,必須圍繞社會熱點進行有效的集中規劃和組織,從而實現熱點資源為課程教學服務”[3]。Elliott, Lorraine則提出一套可以將時事熱點運用到教學中的流程:教師要先預設相應的課程目標與教學目標,然后根據互聯網等多媒體手段搜集、挖掘時事熱點,將時事熱點運用到課堂,最后進行評價及后續行動[4]。Palmer, Laura K.《運用當前新聞教學的科學方法》一文中指出:“我們可以利用《科學日報》等新聞素材,把科學思維方法應用到生物教學中去[5]”。
20世紀90年代,在國際教育改革的推動下,我國專家學者基于國情開展地理基礎教育改革,加強地理學與社會的聯系,鼓勵教師積極拓展、開發新興現代資源,并應用于日常教學[6]。21世紀,地理新課程標準提出學習對日常生活以及學生終身發展有用的地理等課程理念[7]。2017年地理核心素養成為地理教育的根本。人地協調觀、綜合思維、區域認知以及地理實踐力需在一定的復雜、現實教學情境中加以推斷[8],而時事熱點作為學生最感興趣、最易接受的情境之一,其應用研究也愈加廣泛并日臻完善。
然而,時事熱點在教學中的應用效果并不理想。路愛玲指出目前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生活化的教學還停留在一個較為膚淺的層次上,而且受到了教學資源和教學方法的制約,在生活教學中的運用并不是很成功[9]。
生活化和實踐性是國際和國內地理教育發展的一個普遍趨勢。將時事熱點運用到地理教學中順應了時代潮流。現代的教學手段為時事熱點運用到地理教學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本文通過理論研究、問卷調查和結構式訪談,將時事熱點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運用情況進行了梳理,找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相關的解決辦法和策略,希望對于一線的高中地理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一、時事熱點的教育功能
1.時事熱點豐富案例教學,增強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
案例教學源于希臘蘇格拉底提出的“產婆術”,是一種以問題為導向、以啟發思維為目的的教學方式,具有很強的實用性。希臘哲人柏拉圖,在《理想國》一書中,也常常使用實例。國內學者對時事熱點納入地理課堂教學和案例教學進行了研究[10-11]。
熱點事件是地理課堂教學的重要材料。地理教師以一定的時事熱點材料事實為基礎,結合特定的教學目標而編制案例教學設計,運用到課堂進行討論和分析。時事熱點與生活密切相關,應用到地理課堂案例教學可以加深學生對地理原理和地理知識的理解、掌握和應用。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閱讀相關時事熱點材料,然后再引導他們去討論,并跟他們不斷地交流,引導學生應用所學地理知識去發現、分析和解決地理問題,培養學生區域認知、綜合思維和地理實踐力,提升學生人地關系素養。
2.時事熱點促進教學生活化,提高學生融入社會生活的能力
學生接觸和學習新事物的時候,應該從他們熟悉的角度,從他們周圍的事物開始[12]。 “教育就是生命,教育就是成長,學校就是社會。”一個人的性格,只有在生活中才能得到充分的發揮,才能得到最好的發展[13]。時事熱點是來源于生活的資源,可以營造出一種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更多地接觸到社會[14],與學校教育相結合,可以促進學生的成長。英國的地理教科書涉及很多社會問題,如人口問題。德國注重對實際問題的探討,注重對特定地區的政治、經濟等方面的論述,德國的教科書貼近學生、群眾的生活,從而提升了地理教學的效果。2016年《國際地理憲章》中明確提出:“地理學從地域地理學到人文地理學的轉變” [15],逐漸地將關注的焦點轉移到更加關注人的發展。清朝1904年發布的《奏定學堂章程》要求“講地文,須就中國之時事教之”[16],陶行知提出的“生命即教育”的理念倡導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去,得到了人們的普遍認同。楊新[17]和陳澄[18]提出要充分利用地理教育媒介資源,挑選出對地理教育有益的素材。利用時事熱點,從學生熟悉的事物開始,將這些材料與教材內容相結合,從而培養學生理解知識、應用知識的能力,真正地做到理論與實際相結合。
3.時事熱點對接地理教材知識點,契合課程標準,培養學生地理核心素養
《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等一系列重要戰略文件倡導“地理課程要具有時代性,課程內容要以學生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可以滿足不同的地理學習需要,可以滿足培養未來公民必備的地理素養的需要”[19]。
時事熱點資源中含有豐富的中學地理教學內容,其與地理教學知識點能較好地吻合。時事熱點資源與自然地理現象相關,也與人文地理規律相關,既含有地理事實材料知識,又含有地理原理知識。能夠滿足以地理事實知識感知積累為主要內容的初中地理教學和以地理原理規律理解應用為主要內容的高中地理教學的不同需求。
新課程標準的育人價值、內容特點以及地理高考命題要求通過真實情景來考查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20]。時事教學可以利用時事熱點對學生必須具備的地理學科核心素養進行培養,可以使學生擁有一定的家國情懷,用發展的眼光看待世界[21]。以核心素養的要求為依據,以生活為基礎,在社會大背景下利用時事熱點進行學習,有助于學生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22]。熱點事件應用于地理教育可以提高學生對地理的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提高學生的資料分析能力,培養學生的綜合思考能力以及地理實踐能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4.時事熱點助推新課程改革,培養學生全面發展,促進立德樹人
地理課程標準要求選擇符合實際的地理課程內容,將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充分利用起來,創建一種形象、生動、能夠體現時代特征的教學環境,講求從學生知識掌握、思維結構、正確價值觀的樹立和實際應用能力等多方面展開學習質量評價[23]。時事熱點具有很強的真實性、開放性和綜合性,能夠及時地反映出社會時代的發展動態,其中包含很多與國家政策方針、國家發展戰略和工程建設相關的內容,可以幫助學生更深地認識我國方針政策、發展狀況,激發同學們的愛國情懷,培養他們正確的價值觀。時事熱點資源還包含大量對地理現象進行描述的文字、呈現地理景觀的圖片、展示地理事物動態發展的音頻和視頻等資源,這些都可以為創設直觀、生動的教學環境提供有利的條件。
時事熱點應用于地理教學對提升學生人地協調、綜合思維、區域認知和地理實踐力[24]具有積極意義。時事熱點資源是一種真實的、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的資源,能夠彌補教科書更新速度緩慢的缺陷,提高課堂教學的說服力,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在教學過程中,利用時事熱點資源,可以拓寬學生的知識面,豐富他們的知識,加深他們對地理表象的認識。選擇恰當的時事熱點,利用實驗法、發現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學方法,通過調查、考察、研學等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和探索,有利于培養學生的觀察、操作能力和收集、整理、分析信息以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促進學生綜合思維和區域認知能力發展,并在參與活動中增強他們的地理實踐技能。
利用時事熱點教學可以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地理教學中,選擇一些與地理教學內容相匹配的時事熱點,將其滲透到地理教學中,可以促進對社會政治的關注,并培養學生社會責任感和對國內外重大事件的分析和評估能力,能夠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
二、時事熱點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現狀
1.調查目的、對象和內容
本文通過問卷調查對河源市楠開高級中學地理課堂教學與時事熱點的結合現狀進行調查,旨在探討當前師生對社會熱點事件應用于教學的態度、時事熱點在中學地理課堂上的運用情況及其運用所面臨的問題。對河源市楠開中學的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對該校的高中地理教師進行了訪談。對學生采用問卷式調查,主要包括對時事熱點的認知、對時事熱點的興趣態度、對時事熱點功能的認識、熱點在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對時事熱點應用于教學的意識等五個方面。問卷由各年級的地理教師分發給高一、高二、高三年級學生。此次調查共發放210份問卷。問卷回收率為100%,有效率為97%(表1)。對地理教師進行訪談,從教師的基本信息、教師對于將時事熱點應用到高中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態度、教師對于時事熱點的搜集途徑及方法,以及教師在實際教學中對于時事熱點應用的現狀等方面,了解在實際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時事熱點的運用(表2)。
2.調查結果
(1)對學生的調查結果
①對時事熱點的感知途徑和靈敏度。時事熱點傳播渠道有限,對時事熱點感知不足。大多數學生通過網絡獲取時事熱點信息,但有部分學生是在與別人進行溝通的過程中,才對近期發生的大事、趣事、異事有所了解,他們對時事熱點的關注程度相對較低。
時事熱點與地理知識結合起來的意識和能力欠缺。調查結果表明,有29.9%的學生能自己找出時事熱點和地理知識的關系。在解答結合新聞材料的考試題中26.96%的學生可以做到快速提取相關信息。在看到“某地發生地震”此類時事熱點時,有52.94%的學生側重關注時事熱點本身發展態勢,能夠側重關注相關地理知識的學生僅有27.94%。課堂教學中,老師在課堂上對時事熱點和地理知識進行分析時,大多數學生僅僅對時事熱點本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而不愿意深入探究其背后的道理,而且當他們在對時事熱點進行分析時,極少數能夠聯想到與其有關的地理知識。
②對時事熱點的態度、取向。學生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地理知識最為關注,希望學習對生活有用的地理。大部分學生認為所學地理知識與技能可以應用于指導生活實際和社會實踐活動。希望老師在以后的教學中多引入時事熱點材料。時事熱點類型中,娛樂新聞排在第一位,其次是社會和自然方面的新聞。
③對時事熱點功能的認識。大部分學生對時事熱點的考試功能有一定程度的認知,認為了解時事熱點有助于考試解題。有65.2%的學生認為在試題中偶爾會出現時事熱點,32.84%的學生認為經常出現。大多數學生認為地理教師在課堂上運用相關的時事熱點材料進行教學對其有幫助,認為通過時事熱點教學,能更好地提升其對知識的理解能力,促進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從而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從調查發現,75.98%的學生認為時事熱點“激發了學習興趣”,80.39%的學生認為時事熱點“增強了認知和理解能力”,55.39%的學生認為時事熱點使“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④時事熱點在教學中的應用現狀和應用意識。時事熱點在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頻率較低。偶爾引入的比例超過半數,經常引入的比例為“28.43%”。在課堂中時事熱點的“多種方式綜合展示”不足一半, “圖片及文字展示”“教師口頭描述”“視頻展示”的單種呈現形式超過半數。教師在地理課堂教學中呈現時事熱點的方式也比較單一,大多數同學希望以后地理教學中能 “多在課堂上引入時事熱點”“多放時事熱點的相關材料及視頻”等。
(2)教師訪談結果
①教師對于將時事熱點應用到地理課堂教學中的態度。大多數教師認為,將時事熱點融入課堂中,對學生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可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實現知識的遷移運用。大部分地理教師在日常生活中都會關注時事熱點,但是沒有將時事熱點記錄在案并進行整理、加工的習慣。
②地理教師對于時事熱點搜集、加工的途徑及方法。大多數教師對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方式并不熟悉,收集熱點事件的方法比較單一,缺乏對時事熱點的開發和加工。教學中多數教師都是僅以口述的形式,用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部分相對年輕的教師會通過各種渠道收集時事熱點,通過多媒體展示一些圖片。
③地理教師對時事熱點的應用。大部分地理教師關注時事熱點,但實際的應用并不多。多數教師對于時事熱點的應用缺乏統籌安排和系統設計,在課堂上應用時事熱點較為隨意。多以時事熱點為素材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將其與教學知識相結合,通過熱點案例強化學生的知識。尤其是大部分年長的教師已經形成了自己的教學風格,他們對新事物的應用存在著一定的排斥,對時事熱點的應用也比較少。較少關注時事熱點,難以將時事熱點與課堂知識融合。
三、時事熱點在中學地理教學的應用中存在的問題
1.教師運用時事熱點的積極性較低,教學改革意識不強
大多數教師認識到在課堂教學中運用時事熱點的重要性,但大多數教師對這方面的運用并不多,更多是使用教材以及參考書中的素材等。部分教師在長期教學中產生了一定的“職業倦怠感”,對新事物有一定的抵觸,不愿意在大量的信息中選擇新的素材,更傾向于使用一些陳舊但熟悉的素材。在地理教學中,熱點時事的使用頻率比較低。大多數老師都覺得現在的熱門話題太多、太復雜,不愿有意識地去收集這些熱點,進行系統性地整理、分類、加工和設計。
2.教師對時事熱點的獲取、加工處理能力弱,教學設計意識不強
教師對時事熱點的重視程度不夠,在運用時事熱點時經驗和能力也不足。地理教師對時事熱點的獲取、加工和教學設計能力較弱。在視頻錄制、音頻嵌入、圖片剪輯、展示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需要加強能力培訓。地理教學中應用時事熱點往往是流于表面的熱鬧,或出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入的形式也較為單一,多以口述為主,直接照搬時事熱點材料;部分教師可能會使用 PPT,提取有關的圖片或文字,但較少根據實際的教學情況進行截取、編輯和加工。大多數教師沒有巧用時事熱點引導學生針對相關地理知識、地理問題進行分析,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和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沒有對時事熱點如何結合教材、契合課標做統籌安排和系統設計。
3.學生從時事熱點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較弱,考試中容易誤判信息
學生對時事熱點的獲取受到限制,對時事熱點的重視程度較低。老師在教學中較少深入剖析時事熱點與知識點的關系。學生根據時事熱點聯想到有關地理知識的能力較差,從熱點中提取地理信息的能力較低。學生將時事熱點與地理知識聯系起來的意識和能力不足,導致考試中遇到地理時事熱點試題感覺無從下手,甚至誤判。
四、時事熱點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更新教學理念,提高應用意識
在網絡環境下,由于信息的高速傳播,中學地理教材的更新速度較慢,所使用到的許多教學資料已經落后于時代的發展。教師需要建立起一個正確的課程資源觀,提高地理熱點的應用意識,對課程資源進行更新,把時事熱點運用到地理教學中,提升學生地理學習的興趣,感知生活中的地理,增添地理教學的活力。地理教學中教師要將時事熱點與相關地理因素結合,進行多角度、深層次的分析,提升學生從時事熱點中挖掘地理知識、應用、驗證和解釋地理規律和地理現象的技能,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能力,增強學生綜合思維能力、地理實踐力,培養學生的地理核心素養。
2.拓展時事熱點的傳播途徑,增強對時事熱點的感知
學校可通過建立隱性課程和校本課程以及開展地理主題活動和地理實踐活動,通過校園廣播、地理時事新聞、地理說事脫口秀、地理時事演講、校園板報、墻報、地理手抄報、校內網站、班級微信群等多種方式,拓寬時事熱點的傳播渠道,提升學生對地理時事的感知意識,讓學生關注社會、關注生活、關心家事、國事、天下事,增強地理實踐力,理論聯系實際,體驗生活中的地理。
3.積極收集時事熱點,積累教學資源
(1)分析需求,制定搜索提綱
教師需分析教材、課程標準和學生學情,分析教學需要和學生需求,制定熱點收集提綱,可以發動學生學習小組一起探究制定提綱。
(2)設計搜索標準和搜索方式
時事熱點更新和變化迅速。面對著紛繁復雜、種類繁多的時事熱點教師需要制定方案,并掌握一些特定的方法,通過網頁、微博、微信等方式來收集信息,提取出有價值的課程資源。
(3)分類存儲,實時共享
對收集到的熱點信息做好分類存儲,以便快捷準確地提取并用于課堂教學。可以讓學生分頭搜集和進行信息共享。筆者從2023年部分社會熱點事件中,篩選出適宜于地理課程發展和應用的內容。以人教版課本為例,把當前的時事熱點與對應的高中地理課本的章節內容進行了整合(表3)。
4.積極應用于教學實踐,開展案例教學和問題式教學
學生對地理信息的提取能力比較弱,所以在使用時事熱點進行教學時,教師要遵守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在教學過程中循序漸進,找到時事熱點的切入點,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對學生解決地理問題的能力進行培養。
(1)運用時事熱點進行案例教學
案例要有真實性、典型性和啟發性,案例教學法應用于中學地理課堂,能使學生更好地了解地理知識,更好地促進其理論聯系實際。選擇一些具有典型意義的時事熱點案例,運用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通過熟悉的事件,將所學的知識和自己的認知結合起來,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培養他們的理論與實際的應用能力,挖掘出地理知識的技能,主動尋找時事熱點和地理知識的習慣和能力。
(2)運用時事熱點展開問題式教學
在地理教學中引入時事熱點,形成問題情境,在問題的引導下,學生進行自主學習、探索性學習,拓寬學生的思路,培養學生運用地理學的思維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進而提升他們的地理素養。依據核心素養的要求和學生的認知水平設計一些實際的,有針對性的問題鏈,引導學生進行問題的探究和討論;積極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合作學習,讓學生能夠主動思考,發現問題。
5.加強地理新高考研究,挖掘時事熱點的高考價值
地理教研組或教研室要組織教師對近年來各地高考試題進行研究,分析地理高考中新課程理念的滲透和時事熱點材料的應用,對未來地理高考試題的命題趨向進行預測,指導地理教師在地理日常教學和地理高考備考中關注、整理、加工和應用時事熱點,培養學生對時事熱點的敏感性、信息提取的準確性和有效性,提升學生理論聯系實際的能力,體驗生活中的地理。
6.加強時事熱點應用技能培訓、評價和交流
建立時事熱點教學的激勵、導向和調節機制,倡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進行自我評價、教師間評價以及師生互評。及時地反思和總結對時事熱點開發的深度和廣度是否到位,在教學中的應用環節是否恰當、教學過程中有沒有注重對學生的引導、教學有沒有達到預期的效果等。
組織教師積極參加培訓交流和教研活動。教育管理部門組織教師進行時事熱點教學方面的相關技能培訓,提升教師視頻錄制、音頻嵌入、圖片剪輯、展示設計、教學設計等方面的技能。既可以是線上和線下培訓,邀請一些專家和優秀的老師現身說法,為教師們講解自身的經驗,并為他們解答疑問。也可以舉行教研活動,通過學習和吸取別人的教學之長,對自身的教學實踐進行持續地改善,進而提高教師整體的教學實踐水平。教研活動中教師可以展示教學成果,分享優秀教學經驗,還可以對教學問題進行討論,集思廣益。教師也可以聆聽彼此的課程,并且在課后對遇到的問題進行交流,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提高開發和應用時事熱點的能力。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高中地理課程標準(實驗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3] Cain L C. Toward an Effective Secondary Program in Curent Affairs.[J]. Ilinois Schools Journal, 1977.
[4] Elliott L. Getting at the truth in news reports[J]. School Library Media Activities Monthly, 1995.
[5] Palmer L K, Mahan C G. Teaching the Scientific Method using Current News Articles[J]. American Biology Teacher,2013,75(5):355-356.
[6] 李家清.新理念地理教學論(第二版)[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3.
[7] 陳彥潔. 新高考背景下的地理學科生涯教育探索[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20.
[8] 秦向花. 微課輔助高中地理教學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20.
[9] 路愛玲. 高中地理的生活化教學[J]. 中國教師, 2018(A02):1.
[10] 夏志芳. 地理案例教學論[M]. 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 2011.
[11] 杜勤英. 中職《程序設計》課程案例教學法的應用[J]. 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 2017(6X):3.
[12] 劉慶昌.夸美紐斯《大教學論》中的知識組織學[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50(6):105-125..
[13] 劉為影,李麗.淺談杜威的情境觀[J],都市家教,2010(4):1-3.
[14] 郭忠芳.盧梭自然教育理論的成因及其對當代教育的啟示[J].濟南職業學院學報,2020(1):77-81.
[15] 龔倩,段玉山,克萊爾·布魯克斯.新憲章的是與非——《2016 地理教育國際憲章解讀》[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2017(7):21-23.
[16] 朱楠. 清末地理教科書發展及中學堂地理教科書系統結構研究[D].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15.
[19] 黃曉潔. 高中地理生活化教學現狀分析與實施策略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20.
[17] 楊新.新編地理教學論[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0.
[18] 陳澄.新編地理教學論[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0] 常夏露. 時事熱點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
[21] 何宏玲. 陶行知卷:生活的教育[M]. 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 2006.
[22] 呂志忠. 基于高中地理核心素養的生活化教學案例探析[J].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9(2):4.
[23] 萬珍珍. 時事熱點在中學地理教學中的應用[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21.
[24] 蔡婧雯,湯國安.地理核心素養視域下時事熱點融入高中地理教學的實踐——以“云南大象遷移”為例[J].地理教育,2022(7):46-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