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蘭 曹慧連 熊云瓏



DOI:10.19435/j.1672-1721.2024.03.025
【摘要】 目的 探討肺康復護理對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的康復及預后效果。方法 選擇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2020年7月—2020年12月收治的114例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采用計算機分組法分為常規組與復合組,每組57例。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復合組在常規組的基礎上予以肺康復護理。護理2周后比較2組患者肺功能、氣道阻力、血氣分析指標以及營養狀況。結果 干預2周后復合組呼氣流量峰值(peak expiratory flow,PEF)、第1秒用力呼氣容積(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水平高于常規組(P<0.05);復合組比氣道傳導率(specific airway conductance,sGaw)高于常規組,氣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低于常規組(P<0.05);復合組動脈血氧分壓(arterial partial pressure of oxygen,PaO2)、氧合指數(oxygenation index,OI)水平高于常規組,動脈血二氧化碳分壓(partial pressure of carbon dioxide,PaCO2)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復合組營養受損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結論 對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實施肺康復護理能降低氣道阻力,加強肺組織血液循環,提高氣體交換效率,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營養狀況。
【關鍵詞】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無創機械通氣;肺康復護理;肺功能;血氣分析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3-0078-04?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473.5
無創機械通氣是治療COPD急危重患者的常規手段之一,可有效緩解患者膈肌疲勞,減輕呼吸困難癥狀,但易引發排痰障礙、肺不張、誤吸等并發癥,影響患者后期肺功能恢復。因此,在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時采取合適的肺康復護理對COPD患者的康復極為重要。常規護理主要是對COPD患者在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處理,無針對肺功能康復的措施,對患者肺功能的恢復作用有限[1]。肺康復護理以借助肢體運動的呼吸鍛煉為主要內容,可增強呼吸時呼吸肌和腹肌運動的深度及強度,預防氣道陷閉[2],提高了無創機械通氣治療COPD患者肺功能的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本研究旨在探討肺康復護理對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COPD患者的康復及預后效果,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20年7月—2020年12月贛南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收治的114例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按照計算機分組法分為常規組和復合組,每組57例,2組均為男性患者。常規組年齡53~86歲,平均(68.26±8.71)歲;病程3~27年,平均(11.13±3.02)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10例,初中13例,高中及中專16例,大專及以上18例。復合組年齡51~89歲,平均(69.54±8.86)歲;病程3~24年,平均(11.71±3.74)年;文化程度,小學及以下9例,初中14例,高中及中專17例,大專及以上17例。2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文化程度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納入標準:符合COPD診斷標準[3];COPD處急性加重期;需行無創機械通氣;血壓穩定。
排除標準:伴支氣管哮喘者;有肺切除手術史者;依從性差或失訪者。
1.2 方法
2組患者均采用無創呼吸機(重慶小馬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VPAPST)面罩吸氧治療,根據患者脈搏、呼吸、血氧等情況選擇合適的通氣方式,并設定相應的參數。
常規組予以常規護理,根據患者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時常出現的護理問題進行預見性或針對性處理。(1)指導患者正確咳嗽咳痰,并定時為患者拍背翻身助排痰。(2)囑患者多飲水以防咽干,必要時進行霧化吸入。(3)根據患者呼吸方式及面部大小選擇合適的呼吸面罩,可于鼻翼及鼻梁處放減壓貼以防面罩壓傷。(4)進行管道護理,確保管路暢通,保持呼吸道通暢。(5)協助患者取半臥位,指導患者以高纖維、高熱量、高蛋白為飲食主體結構。(6)心理護理。耐心向患者介紹無創呼吸機治療的必要性和安全性,減輕患者對治療的恐懼,建立康復信心,提高主動配合度。(7)延續性護理,對于出院患者保持持續隨訪和護理指導。
復合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予以肺康復護理,護理工作人員指導患者進行呼吸運動復合訓練,具體方法如下。(1)與患者及其家屬積極溝通,可以文字、圖片、視頻等方式向其解釋說明肺康復訓練的目的、動作要領及治療效果。(2)在無創機械通氣結束后指導患者先進行床上翻身、臥位坐起、空中踩車等運動放松,時間約為5 min。(3)協助患者床旁站立,指導患者經鼻深吸氣時鼓起腹部,雙上肢向上伸舉過頭,呼氣時縮唇緩呼,放松腹部,同時將雙臂隨呼氣緩慢放下,30~40個/次?;颊唠p上肢垂直緊貼于身體兩側,吸氣時一側手臂上抬與肩部平齊,另一側手臂盡量后伸上抬,呼氣時雙手緩慢下滑回至身側,雙手臂隨呼吸交替上舉后伸,30~40個/次。呼吸運動時,左腳向后退2步,吸氣時膝關節屈曲90°,呼氣時膝關節緩慢伸直,交換右腳進行1次,左右膝關節隨呼吸交替進行屈伸活動,15~20個/次。以上呼吸運動訓練時間以患者能耐受為限,25 min/次,2次/d。在訓練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者狀態,如有不適應立即暫停。
2組患者均干預觀察2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指標包括:(1)肺功能。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濟南來寶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型號AS-507)檢測2組患者PEF、FEV1、FVC水平。(2)氣道阻力。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采用肺功能檢測儀檢測2組患者sGaw、Raw水平。(3)血氣分析指標。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抽取2組患者動脈血1 mL,采用動脈血氣分析儀(廣州萬孚生物有限公司,型號BGA-101)檢測PaO2、PaCO2、OI水平。(4)營養狀況。干預前及干預2周后采用營養風險篩查簡表(nutrition risk screening,NRS-2002)[4]中營養受損(0~3分)部分評分評定2組患者營養狀況,評分越高表明營養受損越嚴重,營養狀況越差。
2 結果
2.1 2組患者肺功能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PEF、FEV1、FVC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2組患者PEF、FEV1、FVC水平均升高,且復合組高于常規組(P<0.05),見表1。
2.2 2組患者氣道阻力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sGaw、Raw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2組患者sGaw水平均升高,且復合組高于常規組,2組患者Raw均降低,且復合組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2。
2.3 2組患者血氣分析指標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PaO2、PaCO2、OI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2組患者PaO2、OI水平均升高,且復合組高于常規組,2組患者PaCO2水平均降低,且復合組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3。
2.4 2組患者營養狀況比較
干預前,2組患者營養受損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2周后,2組患者營養受損評分均降低,且復合組低于常規組(P<0.05),見表4。
3 討論
無創機械通氣可改善COPD患者肺通氣情況,減少氣流受限。無創機械通氣直接為患者提供氧氣,可能會引起患者肺泡過度膨脹,使肺組織通氣/血流比失衡加重,不利于患者康復。常規護理通過解決無創機械通氣治療中的并發問題來減小對患者肺功能的不利影響。COPD患者呼吸力學變化主要體現在呼吸肌功能障礙和氣道阻力增加,常規護理在改善呼吸功能的作用上有一定局限性[5],有研究指出,可在COPD患者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同時進行肺康復訓練促進患者康復。肺康復護理的核心要點是通過規范、特定的動作引導患者關節肌肉運動,充分調動患者呼吸機耐力,使患者肺順應性及血流運轉情況得到提高和改善[6],對患者呼吸功能的進一步提高有積極影響。本研究將肺康復護理應用于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以探討其價值。
本研究中,干預2周后,復合組PEF、FEV1、FVC、sGaw水平高于常規組(P<0.05),Raw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表明肺康復護理應用于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能降低氣道阻力,改善患者肺功能。膈肌呼吸通過提高腹部肌群運動深度來增加O2吸入量和促進CO2順利排出,利于氣體的有效交換。縮唇呼氣可提高氣道內壓,防止氣道陷閉,有助于肺內殘余氣體的排出,使通氣血流比例失調情況得到改善[7]。復合呼吸操將伸舉上肢、屈腿、收腹等全身肢體動作與呼吸運動相融合,使膈式呼吸中腹部鼓起回縮運動得以促進,縮唇緩呼得以加強,呼吸肌群和腹部肌群得以鍛煉,從而增加潮氣量和肺泡通氣量,降低氣道阻力,并維持腹內壓以保持呼吸穩定;同時可使得氣體分布更加趨于合理,機體在吸氣時所需總功減少,此時功耗、氧耗也明顯下降[8],肺功能得以改善,氣促癥狀緩解,機體耐力提升。
本研究中,干預2周后,復合組PaO2、OI水平高于常規組,PaCO2水平低于常規組(P<0.05),表明肺康復護理應用于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可以加強肺組織血液循環,提高氣體交換效率。分析原因為,肺康復護理中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可以減輕呼氣淺促狀況,增加潮氣量和肺泡通氣量,優化肺組織氣體分布,加強肺組織血液循環,促進血液在肺組織中的有效氣體交換,提高氧合指數[9-10];同時結合縮唇呼吸提供外源性呼氣末正壓,改善患者因無創機械通氣造成的肺泡陷閉,促使肺CO2排出,增加O2吸入,促進肺循環,改善血氣交換、肺通氣功能,從而使血液中PaO2提高,PaCO2降低,進而對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形成良好的呼吸循環,改善肺功能[11]。
本研究中,干預2周后,復合組營養受損評分低于常規組(P<0.05),表明肺康復護理應用于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能改善營養狀況。COPD患者因氣流受限、反復應用抗生素等原因易出現無氧酵解增強和胃屏障損傷,引起能量負平衡和腸道菌群移位[12],導致營養受損,加之無創通氣常并發明顯胃腸脹氣,影響患者進食,進一步加重了營養受損狀況。以高纖維、高熱量、高蛋白為主體的飲食結構極大滿足了機體高耗損、高分解的需要,而康復鍛煉運動增加機體熱量消耗,改善患者食欲,加之康復鍛煉能鍛煉呼吸肌群,充分舒展肢體關節,使得經絡得以暢通,使形體絡綴,氣血調暢,肺脾健益,可減輕胃腸脹氣不適,促進高熱量營養攝入,改善患者營養狀態。
綜上所述,對行無創機械通氣治療的COPD患者實施肺康復護理,能降低氣道阻力,加強肺組織血液循環,促進血氣交換,改善患者肺功能和營養狀況。
參考文獻
[1] 鄧麗英,胡結養,鄒小芳.綜合護理干預對無創正壓通氣治療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效果分析[J].河北醫藥,2019,41(17):2717-2720.
[2] 謝曉紅,薛宇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患者肺康復護理的應用研究[J].山西醫藥雜志,2019,48(15):1913-1914.
[3] 梁振宇,王鳳燕,陳榮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診治指南(2021年修訂版)的重要更新解讀及展望[J].國際呼吸雜志,2021,41(19):1457-1461.
[4] 夏萍,史俏蓉,霍永忠,等.歐洲營養風險篩查方法NRS-2002簡介及應用現狀[J].現代預防醫學,2007(15):2860-2861,2866.
[5] 趙剛,施雁,姜金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無創機械通氣患者早期肺康復護理進展[J].中國醫藥導報,2021,18(1):44-47.
[6] 張海云,何英姿,張萍,等.腹式呼吸、有氧訓練聯合抗阻運動在老年穩定期COPD患者肺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9,34(2):266-269.
[7] 趙焰,胡海華,張莉.呼吸操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應用效果的Meta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9,36(1):32-37.
[8] 陳瑞英,馬小花,孫婷,等.短期強化肺康復訓練對OSA-COPD共存患者呼吸、運動功能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中華物理醫學與康復雜志,2019,41(5):353-358.
[9] 劉紹燕,王琳,盧家宜,等.早期肺康復訓練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行無創機械通氣患者的影響[J].齊魯護理雜志,2021,27(15):91-94.
[10] 徐亞琴.集束化肺康復護理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康復及生活質量的影響分析[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21,27(20):3257-3260.
[11] 劉桂森,馬悅霞,賀子娟,等.肺康復護理在支氣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重疊患者中的應用價值研究[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1,30(26):2950-2954.
[12] 鄔海燕,鄭艷文,張鑒,等.營養支持聯合肺康復治療對C組和D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營養狀況及療效的影響[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9,19(2):249-250.
(編輯:郭曉添)
基金項目:贛州市指導性科技計劃項目(GZ2020ZSF099)
作者簡介:王秋蘭,女,本科,主管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