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鑫
摘要:本文以五育融合為著眼點,分析小學如何有效開展勞動教育的意義和方法,以期能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
關鍵詞:五育融合? 勞動教育? 實施策略
隨著國民生活質量的快速提升,人們的物質生活日益豐富,如何引導青少年珍惜勞動成果,體會“粒粒皆辛苦”,便成為當前勞動教育的課題。因此,在五育融合背景下小學階段開展的勞動教育,就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如何做好此項工作呢?
一、五育融合內涵分析
五育融合作為一種融合式教育模式,要求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五育并舉的實踐路徑就是五育融合,意味著學生全面發展理念的轉變。可以說,五育融合理念要求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接班人,而這個過程中勞動教育起著重要作用,依托勞動教育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培養與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
五育并舉教育目決定五育融合教育發展的趨勢,因此,需要教師培養學生綜合素質并接受全面教育,教學過程中全面融合“德智體美勞”,提升小學階段勞動教育教學工作質量。這就需要做好研究分析工作,高效開展勞動教育工作,全面落實五育融合,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
二、五育融合下有效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策略
五育融合背景下開展小學勞動教育,要結合實踐活動,制訂科學合理的方案,打破傳統思維模式限制,提高小學勞動教育的有效性,具體措施為以下幾方面。
(一)融合勞動實踐活動
培養學生勞動自理能力過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學校與區域條件,如開墾校園農場等,帶領學生做好開墾、種植及觀察,通過種植活動體驗勞動的趣味性,通過收獲享受到勞動的成就。此外,可以引導學生制作標本。通過科學教師引導完成收集與整理資料的工作,依據學生喜好選擇合適的標本內容。
教師向學生講明活動內容,了解自己需要做什么,工作難點在哪,隨后將學生分成若干小組進行問題討論,可以近距離觀察大自然,實際活動中需要指導學生,如采集樹葉時要觀察樹葉生長部位、形態及顏色等,詳細記錄相關內容,并在課堂上向學生分享觀察成果。期間教師需要觀察學生的表現,進行有效評價,適當指導,提高學生勞動教育的實效性。學生教師通過結合生活中的科學元素,提高學生生活實踐的參與度,提升學生勞動技能,將學生思考與行動力結合起來,通過自主思考分析生活中的科學現象。因此,學生科學活動中有效融入勞動實踐,需要教師善于利用生活中典型現象,對學生開展積極且正確的引導。也可以結合生動的勞動過程,培養學生觀察力,提升學生的勞動素養。[1]考慮到科學理論相對深奧,教師強化應用生活元素,降低理論理解難度。
(二)家校合作開展勞動教育
“雙減”政策指出,小學生對于課余時間一定要充分利用,除必要的課外作業,還可以幫助家長從事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家庭是小學生生活和從事家務勞動的主要場所,因此,在其成長過程中一定要將家務勞動日?;?。學生在學校完成大部分作業后,回到家就有多余時間幫父母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為此,教師要和家長必須做好溝通,轉變家長以往只重學習水平而輕能力的思想,明白幫助學生樹立正確勞動觀,養成勞動意識,提高動手能力對于其成長的重要性。
做家務可以從小事、簡單的事情做起,比如掃地、拖地等,難一點的,如整理房間、洗衣服、做飯等,可以慢慢引導,一步步學習和提升。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一定要注意對孩子勞動意識的啟蒙,不要一開始就打擊孩子做家務的積極性,通過慢慢引導,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做家務的良好習慣,使其能夠自覺主動幫助父母分擔家務,提高生活自理能力,這也是對孩子的一種培養和鍛煉。
(三)開展多元化評價
勞動教育一定要注意長久性,為小學生開展勞動教育的目的并不是一時興起,而是想讓其在勞動的過程中體驗到樂趣,養成主動勞動的意識,從而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而且勞動教育評價不應該只關注結果,更需要關注過程,并為其制訂統一的評價標準以及合理的激勵機制。同時,評價的主體一定要多元化,包括教師、家長、社會專家以及學生自己等,評價方式也要多樣化,如教師評價、家長評價、學生自評和互評等。
比如,在開展勞動技能大比拼之疊被子大賽時,教師一定要在賽前制訂統一的評價標準,并分發評價主體評分表,評價主體有教師、家長、學生以及社會人士等。比賽過程分為三階段,一是學生自己在家練習,家長以視頻形式對其進行記錄,在提升學生生活技能的同時加強和家長之間的互動,提升感情交流;二是在學校和同學比拼,比賽看誰疊得快又好,通過比賽調動學生積極性;三是將學生現場比賽疊被子的視頻發到網上進行投票,選出疊被子最佳小能手,使學生勞動成果得到認可,獲得成就感。在整個過程中,各評價主體人手都有一份評分表,可以根據選手現場表現進行打分,如此評價也能更加真實并且多元化,調動學生勞動參與的積極性。同時,教師要根據實際情況,及時調整評價模式,確保評價工作的有效性,進一步提高勞動教育的質量。
結語
總之,學生德育與勞動教育融合,可以提高學生綜合素養。需要科學教師做好課程設計,優化現有教學模式,豐富科學課堂內容,不斷改進與優化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勞動意識并提高勞動能力,可以讓學生運用科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順利實現德育目標。
參考文獻:
[1]許麗萍,葉曉琴.“五育”融合下小學勞動教育的困境及應對[J].教育科學論壇,2022(32):2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