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花蕾
摘 要:隨著《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2022年版)》的落地實施,數學教育承載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具體要求也越發明確。以往教學中,傳授學科知識是教師所偏重的,也研究得頗多,至于數學學科中如何進行價值觀塑造的德育滲透較之則比較弱化。一線數學教師深思“培養什么人、怎樣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等教育根本問題,努力探索并實施價值觀塑造、學科知識傳授促進能力素質提質增效的教育教學已經深入師心。
關鍵詞:小學 數學教學 德育滲透
有德有識,方能促進能力素養提升,讓學生全面發展。如何有效增強小學數學學科德育滲透的效果,明朗德育滲透的實施路徑,下面筆者將結合自己對課標的理解和教學實踐談一些想法。
一、情景創設豐富課堂
數學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重課堂情景創設的真實性和豐富性。數學來源于生活,選擇貼合學生年齡特征、認知情況的生活化情景,融合德育貫穿課堂,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在無形中營造濃厚的德育氛圍,達到德智雙馨的目的。
例如,在學習人教版數學教材二年級下冊“克和千克”一課時,學生對“克和千克”的估量有一定的困難。教師便開發出“一抓準”的游戲素材,以許昌本地賣鹵味的周爺爺“我的手就是稱”為生活實例,激發學生對“克和千克”的興趣,培養學生“克和千克”的量感,并以周爺爺“一抓準”火遍許昌成為旅游打卡必去地的實例,引導學生學習其吃苦耐勞的精神和誠實守信的美德。
又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數學教材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綜合與實踐課時,設計以“數說長征”為情境貫穿,引領學生在熟悉的毛澤東詩詞《七律·長征》中感悟崢嶸歲月,引發對“25000里”的探究興趣,建立與長度單位米、千米的聯系,促使學生在轉換、關聯、比較、運算中深刻認識大數,感受數量之間的關系,培養數感和量感,從而讓學生學會用數學的眼光觀察現實世界、用數學的思維思考現實世界、用數學的語言表達現實世界。教學中,教師引導學生在綜合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斷感受到長征很長、長征很難、長征很險。紅軍戰士面對艱難險阻表現出的大無畏的英雄主義氣概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充分激發了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教學實現了立德樹人的根本目的。
二、特色習題啟發思維
數學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重開發能夠啟發學生思維的例題和習題。例題和習題是數學中檢驗學生是否綜合掌握知識點和解決問題的試金石。據調查,學生在審題和做題的過程中,注意力高度集中,對題中數學信息的關注度極高。因此,教師在設計練習題時要巧設滲透著德育元素的問題,讓學生在掌握學科知識點的同時,領悟德育道理。
例如,教師在教學人教版數學教材五年級上冊綜合與實踐課“擲一擲”時,在從擲一顆骰子到同時擲兩顆骰子的游戲中,引發學生的認知沖突,激起其探究欲望,引導學生發現同時擲兩顆骰子背后的點數和的組合知識。練習題則采用學生較為熟悉且感興趣的5角抽獎活動:“在同時擲兩顆骰子的條件下,擲出7——一聲謝謝你的參與(未中獎);6或8——一支價值1元的筆(紀念獎);5或9——一個價值3元的筆記本(四等獎);4或10——一個價值5元的轉筆刀(三等獎);3或11——一個價值30元的盲盒(二等獎);2或12——100元現金獎勵(一等獎);1或13——一臺價值1000元的學習機(特等獎)。小明非常想抽到特等獎和一等獎,但他連續抽了10次,有8次都未中獎。難道真的是他的運氣差嗎?請談一談你的想法吧!”本道題的設置,讓學生迅速建立了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學生在解答的過程中很快就能利用已學的知識挖掘數學本質,體會到了數學學習的價值。此外,學生還紛紛表示看事物不能只看表面,從而有效地實現了從學科教學到學科育人的目的。
又如,在教學“折線統計圖”一課時,教師開發的特色習題有: 2012—2022年課外輔導費用變化趨勢,點錯小數點引起的糾紛,胖東來購物活動中參與哪類活動價格最優……
三、數學文化厚植思想
數學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重數學文化所帶來的數學思想、數學精神和美學價值對學生終身發展的重大意義。數學文化走入課堂的實際教學,不僅使學生受到了文化的感染,與文化產生了共鳴,而且在提高學生的思維品質的同時,錘煉了學生敢于探究的數學精神、務求實效的數學品格。
例如,學習人教版數學教材六年級上冊“圓的面積”一課時,學生經過合作探究、層層推理的過程探究出圓的面積計算公式后,發現其拓展探究結果與古代數學家在《九章算術》中“半周半徑相乘,得積步”的研究成果不謀而合,這就激發了學生的成就感。緊接著,教師又以我國數學家劉徽用一次次嘗試、歷經漫長的研究歷程推導出的“割圓術”進行拓展,既豐富了學生的認知,又啟迪了學生感悟數學精神和數學文化的價值。又如,在研究圓的周長時,教師布置前置性作業,讓學生通過收集資料、研讀教材,認識到我國古代數學家祖沖之在圓及圓周率的研究發展史中的重大貢獻,這樣有效地激發了學生的研究意識和求知欲望,促使學生感悟到數學家大膽創新、勇于探索、堅持不懈的研究精神,有利于學生養成勤于付出、積極進取、頑強堅毅的良好品格,真正提高了數學文化滲透的有效度。
四、常規教育滋潤心田
數學學科中滲透德育教育,要注重對學生日常行為表現給予及時的關注和引導,注重用愛潤澤、用心聆聽。小學階段,語文學科教師往往擔任班主任居多,數學教師只任教數學學科。數學教師如何在自己的崗位上行德育之責呢?除了吃透教材,挖掘掩藏在知識背后的道理外,數學教師還應在課堂內外及時關注學生,適當、適時、自然地進行示范和指導,給予學生數學學科與德育教育雙提升的甘霖雨露。
例如,及時了解學生,尤其是學困生背后的家庭情況并給予關愛;及時糾正學生不良的考試態度并給予誠信教育;及時發現學生的不文明言行并給予引導;對學生每天的家庭作業及時評價總結并給予鼓勵;講究分層提問、分層布置作業的教學藝術,給予每名學生成功的體驗……
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一項重要而迫切的工作,需要廣大小學數學教育工作者不斷提升自身的能力,加強研究探索,努力突破難點問題,豐富教育的路徑和渠道,推動小學數學教育新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琴.淺談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贏未來,2018(5).
[2]李玉濟.如何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J].西部素質教育,2017(6).
[3]包玉玲.利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滲透德育探析[J].新課程(上),201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