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成鳳
摘 要:本文旨在通過分析語文課外閱讀的重要性和目前存在的問題,對教學實踐進行總結和研究,提出了具體可操作的三點策略:培養閱讀興趣、鞏固基礎知識、提升閱讀能力。在培養閱讀興趣方面,教師可以豐富閱讀資源、組織有趣的活動;在鞏固基礎知識方面,教師可以通過強化課堂教學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在提升閱讀能力方面,教師可以分層次指導學生,培養學生的閱讀技巧。這些策略旨在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科上的全面發展。
關鍵詞:課外閱讀 教學策略 閱讀興趣 基礎知識 閱讀能力
小學二年級是語文學習的關鍵時期,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能力對其語文素養的提高至關重要。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的選擇和實施,直接影響學生的閱讀效果。因此,本文在分析原因的基礎上探究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提供具體可操作的指導。教師實施這些策略,可以培養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加強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應用,以及提升學生的閱讀能力,為語文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一、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教師不重視
在這一學齡段進行課外閱讀活動存在著諸多阻力,而教師不夠重視是比較關鍵的一個因素。多數小學語文教師對小學階段課外閱讀沒有主動組織和干預的態度。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一是教師自身學習與教學觀念所限,對文學閱讀內容不夠重視和關注;二是一些教師在積極地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閱讀活動后,學生表現出的閱讀結果沒有達到教師的要求和預期,造成了教師的心理落差,受這種心理落差影響,教師對于課外閱讀活動逐漸不抱過高期望。
(二)學生課外閱讀興趣不高
據調查了解,目前很多小學生沉迷于手機游戲、網絡視頻等,娛樂活動占了這些小學生的大部分課外時間,他們對課外閱讀缺乏時間和興趣。不但如此,很多現代媒體所傳播的資訊與知識存在著一定的誤區,而小學生正處于不能完全自主辨別是非的年齡,極易被不良信息影響,繼而產生不正確的思想和觀念,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小學生價值觀的扭曲。
二、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意義
如果小學生在廣泛的閱讀過程中積累了大量的詞匯和寫作方法,并且能夠將其遷移運用到自身的習作和表達之中,那么其語文素養將會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
語文是一門從生活中提煉出和為生活服務的科目。借助課外閱讀進行教學,能使學生養成細致觀察的良好習慣,提高他們的習作能力,還能滿足教學需要。
教師在利用課外閱讀來推動學生寫作興趣養成時,應該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來搭配符合他們興趣與年齡的閱讀內容。教師給學生甄別閱讀材料的同時,還應尊重其主觀能動性。教師可在課堂上先舉辦閱讀分享會,請學生列舉他們感興趣的課外讀物類型,再由教師列舉相關書單供學生挑選。這種從學生角度出發的課外閱讀學習模式更容易被學生接受,效果自然也就更顯著。
三、小學二年級語文課外閱讀的教學策略
(一)培養閱讀興趣
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可以采取多種策略,如提供豐富多樣的閱讀材料。在教室或學校圖書館中,教師可以創建一個特別的閱讀角落,擺放各種閱讀材料,打造溫馨舒適的環境,如舒服的坐墊、柔和的燈光、裝飾墻壁等,吸引學生主動閱讀。為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教師可以組織一些有趣的閱讀挑戰活動,如“閱讀馬拉松”“閱讀記錄墻”“閱讀分享會”等。學生自己也可以設置個人閱讀目標,并通過閱讀完成任務,贏得獎勵或認可。這樣的活動可以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閱讀積極性,進一步培養他們的閱讀興趣。
為了豐富閱讀資源,教師可以提供精選的童話故事,如《一只想飛的貓》《小鯉魚跳龍門》《“歪腦袋”木頭樁》《孤獨的小螃蟹》和《小狗的小房子》等。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需求,讓他們有更多選擇的機會,從而激發他們對閱讀的興趣。例如,在閱讀完《一只想飛的貓》后,教師可以組織一個“我最喜歡的童話故事角色扮演”活動。學生可以選擇他們喜歡的角色,并和同學們一起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通過表演來展示他們對故事的理解。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參與熱情,還能增加閱讀的樂趣和意義。此外,教師可以與家長合作,共同營造閱讀氛圍。在學校舉辦“親子閱讀分享會”,邀請家長和孩子一起參與。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閱讀童話故事,并在分享會上分享閱讀體驗和感受。這樣的活動不僅促進了家長與孩子之間的互動,還可以推廣家庭閱讀,進一步加深學生對閱讀的興趣和理解。通過實施以上策略,教師能夠在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通過閱讀豐富多樣的童話故事,參與有趣的活動,并得到家長的支持和參與,將更加樂于閱讀,對語文學科產生更濃厚的興趣。
(二)鞏固基礎知識
為了確保學生在閱讀中能夠理解和應用所學的基礎知識,教師可以強化課堂教學的功能。在課堂上,教師可以結合童話故事,重點講解與故事內容相關的基礎知識,如詞匯、語法、句型結構等。通過講解和示范,教師幫助學生理解和應用這些知識,使他們在閱讀過程中能夠準確地理解文本,提高閱讀的準確性和連貫性。教師還可以通過問答、小組討論等互動形式,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為了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并幫助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于閱讀中,教師可以設計相關的練習題。這些練習題可以涵蓋詞匯選擇、語法填空、句子改寫等形式,要求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主動運用所學的基礎知識去解答。教師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評估,及時發現學生在基礎知識掌握上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的輔導。通過反饋和指導,學生可以不斷強化基礎知識,提高閱讀的理解能力和應用能力。除了基礎知識的鞏固,教師還可以設計一些閱讀理解問題,幫助學生在閱讀中提升理解能力。比如選擇一些與童話故事相關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閱讀獲取信息、推理判斷、概括主旨等,從而加深對故事的理解和思考。通過這樣的訓練,學生可以將基礎知識與閱讀技巧結合起來,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故事中的內容。通過以上策略的實施,教師能夠在鞏固學生的基礎知識方面取得較好的效果。學生通過教師課堂的指導和練習題的鞏固,加深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三)提升閱讀能力
為了幫助學生提升閱讀能力,教師可以采取分層次指導的方式,即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設置不同難度的閱讀任務,逐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閱讀技巧也是提升閱讀能力的有效方式。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教授學生一些閱讀技巧,如快速閱讀、主旨概括、推理判斷等,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此外,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如定期閱讀、做讀書筆記、分享閱讀心得等,可以提高他們的閱讀效率和自主學習能力。
《神筆馬良》和《花木蘭》是小學二年級學生的課外讀物。根據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理解能力,教師可以為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適當的閱讀任務。對于閱讀能力較弱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較簡單的版本或提供部分詞匯解釋,幫助他們逐步掌握故事的主要內容;對于閱讀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選擇更復雜的版本或原著,要求他們深入理解故事的細節和深層含義。通過分層次的指導,學生能夠在閱讀適合自己能力水平的材料時取得進步,并逐漸提高閱讀能力。同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學習一些實用的閱讀技巧,以提高他們的閱讀理解能力。例如,針對《神筆馬良》,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進行主旨概括,即通過抓住故事的核心思想和主題來歸納總結。對于《花木蘭》,教師可以教授學生如何進行推理判斷,即通過推理和推斷來理解人物的動機和行為。通過系統的閱讀技巧培養,學生能夠更深入地理解和分析文本,提升閱讀能力。教師要鼓勵學生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例如,要求學生每天安排一定時間進行閱讀,《神筆馬良》和《花木蘭》可以作為他們的閱讀材料之一。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做讀書筆記,記錄故事中的關鍵情節、人物特點和自己的感想。此外,教師可以組織閱讀分享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與同學分享自己的閱讀心得和收獲。這些策略也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學習動力,使閱讀變得更加有意義。
通過培養閱讀興趣、鞏固基礎知識和提升閱讀能力等策略的實施,小學二年級的語文課外閱讀教學將更加有效。教師應根據學生的特點和需求,靈活運用這些策略,引導學生形成積極的閱讀態度,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從而提升他們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
參考文獻
[1]陳惠英.核心素養背景下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21(33).
[2]劉寶華.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探究[J].第二課堂(D),2021(02).
[3]楊艷紅.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語文課外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