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冬梅 黨瑩
摘? 要: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建立科學有效的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發展的內在要求,也是推動民辦高校高質量發展和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保障。該文以民辦大學為研究對象,通過文獻研究和比較研究,以厘清價值意蘊為前提,通過梳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難點,從強化“政治引領”建設、創新評價內容、促進多方評價深度融合三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策略進行優化。
關鍵詞: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比較研究;評價難點;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0?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S1-0081-04
Abstract: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a scientific and effectiv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 inherent requirement of the develop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work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new era.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guarantee to promote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lement the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This paper takes private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rough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comparative research, clarifies the value implication as the premise. By sorting out the difficulties i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study optimizes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trategie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rom three aspects: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political guidance", innovating the evaluation content, and promoting the deep integration of multi-evaluation.
Keywords: privat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quality evaluation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mparative study; difficulty in evaluation; optimization strategy
黨的二十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思想政治工作,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明確指出:“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有什么樣的評價指揮棒,就有什么樣的辦學導向”“完善立德樹人體制機制,扭轉不科學的教育評價導向”[1]。這就要求當前思想政治工作應結合新時代特征,在切實承擔起新階段的歷史使命中不斷提升質量與效能。
民辦高校作為高等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重視與發揮好民辦教育的作用,對促進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建立科學有效的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體系是推動民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要保障,也是新時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深化發展的內在要求。因而,在立足“要把立德樹人的成效作為檢驗學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這一重大目標的基礎上結合民辦高校本身特點,理順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評價難點,進而完善評價機制,是民辦高校提高立德樹人能力,滿足培養好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的現實需要。
一? 厘清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價值意蘊
(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質的判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的評價,是在一定背景下基于一定的立場,根據一定的標準,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給出價值判斷和分析[2]。基于此,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首要厘清的就是其質量評價關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質的判斷。而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質判斷,主要是涉及民辦高校為誰培養人、培養什么人的判斷。一方面,我國民辦高校是屬于社會主義辦學范疇,必須堅持凸顯社會主義辦學屬性,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承擔著凸顯其辦學屬性及政治站位的重要作用。為誰培養人這一問題必須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中占據首要和主導地位,從而在對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質量評價時,也要端正政治站位和思想認識,以確定其評價正確導向性。另一方面,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滿足社會和人才發展的需要,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體現在培養什么人上面。人才的思想品德是否符合新時代主流價值觀,進而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要素配置和判斷過程是否也符合新時代要求。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性質的判斷,進而使高校認識到質量評價的科學性和重要作用,促進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自覺性和能動性,最終對具體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進行價值判斷與質量評價。
(二)?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程度的判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是為社會主義培養接班人,因時代不同、對象不同,其開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和尺度也不相同[3]。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不僅要判斷思想政治教育是否滿足社會發展需要,還要考察這種需要的尺度和程度。這就要求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在對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判斷的基礎上,需進一步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程度的判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程度的判斷主要涉及人才培養質量和思想政治教育科學化水平程度的判斷。一方面,人才培養是高校的第一要務,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果是檢驗一切工作的根本標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就要對高校人才培養質量進行判斷,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才培養質量不僅僅是學術性指標,更多的是凸顯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重視學生的素質提高程度、人才的全面發展程度及滿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程度等。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作為社會意識和社會意識形態范疇,其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變化而不斷發展變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范疇也在不斷發生變化[4]。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應充分考察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學化水平程度,判斷其是否滿足社會的全面發展,是否滿足新時代社會發展需求,并且能將這種需求轉化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和對人才培養的要求。總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價值程度的判斷,以科學性為前提,以人才培養為基礎,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積累,其質量評價也必然是一種循序漸進的過程,針對不同高校辦學層次、辦學特點及高校的人才培養對象,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
二? 把握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問題難點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是一項復雜的社會實踐活動,其評價工作的開展涉及“由誰評”“評什么”“怎么評”的過程。民辦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時,要把握這三方面內容,認識到三者之間的內在邏輯。由誰評是首要問題,決定著評價工作的主體,即責任人;評什么是關鍵,決定著評價工作的具體開展導向、內容、目標;怎么評是邏輯前提,決定著如何在當前時代背景下有序有效地開展評價工作,唯有如此,才能更好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問題及難點。
(一)? “由誰評”是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首要問題
實施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首要問題是解決“由誰評”這一問題,即明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主體。馮剛[5]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研究》中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主體是根據一定社會發展的要求,對由一定思想政治教育者組織的思想政治教育實踐活動的效果施加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的評價影響的個體或群體。也就是說,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主體既包含了群體主體也包含了個體主體,從其對實踐活動效果影響角度出發,群體主體更起到決定性影響。因此,對于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而言,承擔管理的管理群體對民辦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顯得更為重要。民辦高校非公立性質決定了董事會在民辦高校管理中擁有決策權,黨委領導發揮的是政治核心作用,對于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管理主體而言,高校黨委是對推動黨的教育方針負責落實、保障思想教育落地的重要機構,是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的重要主體。但由于民辦高校性質決定了黨委領導只能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并無決策權,在推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上不能起到決定性作用,更多依賴于董事會的決策。所以,落實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管理主體的權責劃分是民辦高校的首要問題,切實解決“由誰評”,才能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大方向,凝聚高校各種資源,上至領導層下至執行層,形成系統且閉環的管理,建立完整的育人格局,進而更好地引導民辦高校落實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
(二)? “評什么”是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關鍵核心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關鍵核心就是如何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整個實踐活動,即是“評什么”的問題。明確評估客體,把握評估內容才能全面而科學地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進行評價。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整個實踐活動涉及評價指標、評價過程、評價效果,既包含了思想政治教育某個具體活動,也包含了以對象為基準的個體或群體活動。對于如何把握“評什么”這一問題,應充分考慮個體或群體差異。就民辦高校而言,受教育者、教育者及教育環境都有自己的特點,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時,應充分評估思想政治教育的各要素,并在此基礎上制定正確的質量評價體系。此外,要素之間是一個動態聯系的過程,即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這一實踐活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性活動,因此,關注過程評價是深入考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實施效果的重要方式。值得注意的是過程評價需考慮整體性、發展性及互動性特點。整體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活動應涵蓋實踐活動各個環節,涉及不同對象,以及活動的決策、組織、領導、控制及反饋各環節;發展性是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特點,評價也應立足于此,需重視受教育者的學習過程和發展過程的統一性;互動性要求評價過程應結合評價要素之間的聯系性,其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各要素之間,外部與內部之間的相互影響,這是評價的重點。
(三)? “怎么評”是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邏輯前提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評估標準是衡量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能否正確反映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客觀尺度,科學客觀的評估標準是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邏輯前提。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特殊性要求民辦高校建立的評估標準是規范性的、實踐性的、可比較性的。規范性即評估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內容、要素、過程是否符合規范,強調思想政治教育者、教育對象、教育內容及教育設施、方法的評價應符合思想政治教育本身規范要求;實踐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評估標準的最根本要求,教育本身就是掌握知識,進而內化形成觀念,最終指導實踐,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估標準也需要實踐去檢驗,要體現實踐性,這就要求評估標準的建立一定是圍繞時代特征,反映當下時代思想,突出立德樹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中的重要作用;可比較性是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深入高校實施過程,調動師生積極性,推動高校教育教學改革的基礎,通過可比較,使評價制度納入到高校人才及教育建設中,可以更好地落實黨的政策方針,不斷創新完善評價方案,形成正向驅動力,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改革。
三? 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優化策略
在大力推進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建設的背景下,推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無疑具有極為突出的現實意義與時代價值。其是守護高校這一意識形態前沿陣地、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的重要方面,也是切實落實我國高校的社會主義辦學導向,服務于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大局的關鍵所在。尤其是從“立德樹人”和“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核心目標來說,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顯然是不可或缺的,且極為突出關鍵的。
當前,我國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建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并不是純粹的抽象建構機理問題,而是在新時代發展提出的新要求面前,立足進一步提升我國主流意識形態引領力的目標而顯現出的發展性問題。所以,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體系構建就必須著力于優化其內在機制。而該優化的關鍵就在于深入把握“政治引領”基點,從著力解決此處的問題出發,進而擴展至更為具體和直接的方面。
(一)? 以強化“政治引領”建設為主導目標
當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體系內在機制優化的首要目標是強化其“政治引領”這一基點。這是出于其決定性、根本性地位及其在當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際建設中暴露出的問題。從前者來說,“政治引領”乃是我國高校辦學所賴以構建的根本立足,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關鍵所在。可以說,整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基于此問題而展開的,并以其為根本落腳點。
綜上,無論是從純粹的結構分析層面還是具體現實的問題層面考慮,我們都需要高度重視“政治引領”這一建設。強化“政治引領”的基本思路:結合時代特征優化既有頂層設計。一是要增強政治引領對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訴求的反映精準性和指導實效性。這要求我們必須深入準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的具體要求,尤其是當前新時代對高校提出的要求,以此作為闡釋政治內容、開展政治引領的重要依托與應有之義。二是全面梳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基本情況。民辦高校對于政治性思想教育在內容和形式上也會存在一定程度的個體差異性,為此必須系統地全面梳理,包含現有思想政治教育對象、內容、涉及機構組織等,并在政治引領的個體化建設中予以融合。三是突出民辦高校黨委領導及責任落實考核制度。以民辦高校黨委領導為評價核心進行自我反思審視,既能確保高校日常工作針對性的開展和評價工作的落實,樹立思政評價的客觀科學地位,又對其基層組織及個人起到正確的引導,為其接受政治引領掃除障礙。
(二)? 以創新評價內容為關鍵
立足內在機制的優化提升,關鍵必然在其內容范疇。而加強內容建設的首要方面是其針對性。人們的現實處境乃是一種歷史性的存在,總是會隨著人們實踐活動的展開(即便是在缺乏自覺的情況下)而不斷改變。故而造成了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不是一種靜態的、一勞永逸式的設置,而必須呈現出隨現實發展而更新變化的動態調整,其中關鍵就是要不斷調整以適應人們現實處境及其思想觀念。從評價內容上來看,應重點關注三個方面。
一是從時代性的角度把握。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內容與時代緊密結合,處于持續不斷的變化發展中,在遵循著時代性的發展變化的同時,也意味我們在對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把握時除了遵守基本的思想政治教育規律外必須要結合所處的時代現狀,否則就難以認知其實質。就此而言,當前高校在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工作時,主要對時代發展帶來的新情況、新現象、新問題進行跟進,對緊密聯系時代現狀加以發展創新來予以解決。二是從實踐性的角度把握。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實踐是理論之源”,這句話強調了實踐對于理論的決定地位。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內容必須要置于其所面臨的現實處境與所開展實踐活動的場域下進行。其中最為重要的,是將評價理論與評價實踐有機聯系起來理解,從而深切地把握實踐環節疑難所在。圍繞該疑難所在展開相關內容的發展創新。這既包括提出新的概念、命題與框架體系,以形成關于當下客觀現實的有效解釋說明,也包括提出相應的實踐指導方案,為超越現實困境提出針對性指導,所以最終必須以回歸實踐、有效指導實踐作為其針對性程度的重要指標。三是從多元性的角度把握。“意識在任何時候都只能是被意識到了的存在,而人們的存在就是其現實生活過程。[6]”由此可知,身處不同實踐場域的個體,會因為實踐活動及所面臨實踐疑難的差異,而在具體的理論疑難處有所差異。也就是說,當前無論是對大學生群體還是教師群體進行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其均帶有多元性的特點,這是評價對象多元化和實踐的差異性現實所決定的。這就意味著,強化評價內容的針對性建設就必須要關注到評價對象的差異性或多元性,在評價內容準備上給予足夠充分的展現,而不是僅僅圍繞個別核心論題或者采取“一刀切”“棒掃一大片”的方式予以過于簡化普世的回應。當然這里并不是抹除或否認人們在共同的宏觀時空場域下評價主體共通性,只是意在強調“現實的人”所不可避免具有的特殊性。
(三)? 以促進多方評價深度融合為核心任務
對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最終形成來說,促進多方評價的深度融合具有著極為重要的、可以說是決定性的意義。正如系統論所指出的,在內部組織結構與運行高度和諧順暢的情況下,系統功能會大于各部分功能之和。深度融合意味著能夠將不同評價主體有機結合起來,以一種和諧順暢的組織與運行狀態而相互作用,彼此之間的制約阻礙得以消除,相互促進支持的效果高度凸顯,據此而成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就會達到最優狀況。所以,在構建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時,深度融合多方評價是對優化工作的集成性推進,零深度整合的最終效果切實達成。故而應被視為優化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核心任務。
作為優化民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核心任務,當前推進多方深度融合要充分結合當前時代需求,立足對現有關鍵問題的克服,制定切實的總體規劃。一方面,該規劃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原則及主客體性質,確保各方在充分展現自身評價維度的特點功能時形成有序有效有機結合。另一方面,該規劃還要體現出足夠的時代意識,緊扣因時代發展而針對評價內容和對象在實際建構中的關鍵問題,加以針對性解決,這是促進總體引領合力效能最大最優的重要方面。此間還面臨著從潛在“勢能”到最終實現的實施環節的相關設計,尤其是針對部分突出關鍵方面具體規定要求。最后,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要確保切實形成深層次的內容與效力結合。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是一個系統、整體性的存在,雖然在實際評價過程中需要分化至不同領域而分別進行,但是最終的評價結果是以整體性來呈現的,這就意味著在多方評價構建之初,應有自上而下、由總至分的規劃設計結果,各方的評價維度的結合是在其被分化時就已經預設與要求的。因此,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質量評價的建構而言,多方評價的深度融合就是一種必然。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EB/OL].http://www.moe.gov.cn/jyb_xxgk/moe_1777/moe_1778/202010/t202010
13_494381.html?eqid=ecb9a90f0010c44a00000004642cf725.
[2] 吳林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的概念厘定[J].思想教育研究,2018(2):65-68.
[3] 駱郁廷.思想政治教育原理與方法[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292.
[4] 石書臣.思想政治教育現象論析[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9(6):81-85.
[5] 馮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質量評價研究[M].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187.
[6] 成黎明.新時代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評價指標體系的理論建構與實證分析[J].大學教育科學,2023(1):8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