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蕾 常云鶴
摘? 要:將思政教育融入本科專業課程是全面提升大學生職業素養和民族意識的重要元素。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為例,要求教育工作者需要在教學理念與教學方式上不斷革新。摒棄傳統對專業知識的單一化教學模式,轉而借助我國工程項目的卓越成就與專業知識的完美融合,為社會培養合格的工程造價專業人才,最終達到育人與育才在課程教學中的統一。
關鍵詞:課程思政建設;教學改革;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工程造價專業;土木工程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4)S1-0170-04
Abstract: Integrating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struction into undergraduate professional courses is an essential element in the overall enhancement of professionalism and national awareness among university students. The course Measurement and Pric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calls for educators to innovate in their teaching philosophy and methods constantly. Abandoning the traditional monolithic teaching mode fo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and instead drawing on the perfect integration of the outstanding achievements of China's engineering projects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o cultivate qualified engineering costing professionals for society, ultimately achieving unity in the teaching of nurturing people and nurturing talent courses.
Keywords: course ideolog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teaching reform; Measurement and Pricing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engineering cost major; civil engineering
2020年習近平總書記發表了《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他強調“思政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思政課作用不可替代,思政課教師隊伍責任重大”,闡明推動思政課程改革的思路,也為教師提升個人思政素養指明了方向。工程造價是土木工程領域內不可或缺的一門專業,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也屬于專業核心課程,而將思政課程融入教學中的目標也在于讓工程造價專業的學生做到誠實守信,注重安全意識,具備卓越的從業綜合素養[2-16]。
一? 土木工程課程思政現狀
當下思政教學模式對傳統高校教學改革指明了前進的方向,但是部分以科研為主導的高校對專業任課教師的考核還是以科研項目和科研成果為主。這樣就使得教師們將大部分的精力放在了科研進展中,而沒有將課程思政改革作為教學工作的重心,常常忽視把專業基礎知識與思政內容融合在一起[17]。從趙鶴玲[18]的研究結果中發現,課程思政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度偏低,僅有22%的學生認為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結合得較為緊密,但大約65%的學生表示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結合程度一般,更有9%的學生認為所學的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完全不沾邊。這也側面地說明了教師在日常的教學工作中,專業課程與思政內容結合的教學理念并未完全融合。除此之外,教師也無法對學生在思政方面進行一定程度的考察,導致師生雙方極易忽視對于思政課程的學習和思考。
工程造價專業與建筑工程項目的推動進程息息相關,這也要求了教師需要深挖專業課程中的思政元素,在日常的課堂中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專業課程內容的統一性,逐步建立完善的、具有金融知識與職業道德操守的人才培養計劃。由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大多牽涉了相關的計算和行業規范,在結合思政元素的教學下可能會略顯枯燥,甚至還沒有成體系化的案例庫針對不同章節內容情景下的專業知識進行舉例和延伸。教師僅僅是依靠自身的經驗來結合思政元素展開教學,這樣可能會導致教學效果參差不一。所以要深化貫徹課程思政教育的創新改革工作,加強對教學方法、教學內容、評判標準和案例庫更新等方面的完善與界定,以確保加快提升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思政內容的教學成效。
二? 思政教育在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的實踐思路
(一)? 提升師生對課程思政的重視程度
每學期開學前,高校應修訂與課程思政相關的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師思政考核辦法。在學期中開展校內課程思政教學經驗座談會,或組織專業課教師參與線上課程思政專家的教學交流會,提高專業課教師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重視程度。每學期末,高校可以組織專業課教師進行本學年度的課程思政經驗總結分享會,這也創造了對專業課教師的相互激勵與自我提升的空間。由于傳統工程專業的理論內容通常較為枯燥,教學效果相對單一,不利于實現思政教育的目標。因此,教師可以結合“工匠精神”講解我國優秀工程案例、挖掘思政元素展開小組討論、運用翻轉課堂的模式激發出學生對課程思政的學習興趣。這樣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對思政元素的認識,也能提升教師的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
(二)? 深挖工程課程中的思政元素
首先,要向學生強調職業道德教育,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一門應用性很強的專業課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需要掌握很多實用的技能和知識。然而,作為一名建筑工程師,在從事工程實踐過程中,還需要具備高尚的職業道德和職業操守。因此,在教學中,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實踐操作等方式,強調職業道德教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職業觀念和職業道德,培養學生的職業操守和責任擔當意識。
其次,也要關注社會責任的重要性,建筑工程涉及到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建筑工程師應當具備一定的社會責任感。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方式,引導學生關注社會責任,提高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和社會意識。例如,可以引導學生探討環境保護、節能減排、安全生產等問題,讓他們了解建筑工程對社會和環境的影響,并引導他們思考如何在工作中承擔社會責任,為社會做出貢獻。
再次,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也是必不可少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是一門涉及到多學科知識和多種技能的專業課程,學生需要具備較強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等方式,培養學生的綜合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引導學生在實踐中探索創新思路和方法,提高他們的實際操作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另外,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是很有必要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涉及到社會和人類的發展,因此,需要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課程教學中,可以通過講授相關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案例,引導學生思考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和建筑工程師的社會角色,培養學生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三)? 將思政元素融入到人才培養方案
工程造價師在進行工程設計、施工、管理等工作時,需要考慮到社會、環境、經濟等多方面的影響因素,不能只追求經濟效益而忽視其他方面的影響。
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不妨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首先,著重增強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體現在包括歷史、文化、倫理道德等方面的知識,從而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工程的社會背景和意義。其次,設計制定融入了思政元素相關的課程和教學活動,在課程中加入相關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的內容,例如工程倫理、可持續發展、公共利益和公平正義等,通過案例分析、討論等教學活動,讓學生了解實際工程中的社會責任問題,并且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此外,進一步加強實踐教學環節,通過實踐教學,讓學生親身參與工程實踐,了解工程實踐中的倫理道德和社會責任問題,并且思考如何解決這些問題。同時,還可以建立課程與學生之間的互動機制,在課程中能適時地開展一些討論、辯論、分組研討等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理解。最后,具有導向性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通過課程設計和教學方式的創新,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造力,讓學生在實踐中思考如何更好地實現工程和社會責任的融合。將思政元素融入到造價工程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中,需要從多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在學習和實踐中充分認識到造價工程與社會責任的融合關系,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四)? 建立完善的課程案例庫
根據不同的專業領域,逐步完善和豐富帶有思政元素的案例庫,必須做到與時俱進且能夠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感。案例來源可以包括學校內外的實際工程項目、學術論文、企業實踐等多種渠道。教師可以通過對實際工程項目的調研和研究,挖掘有價值的案例,或者通過與企業合作,獲取具有實踐性價值的案例。案例可以按照不同的分類方式進行分類,如按照工程類型、工程階段、技術特點和經濟特點等進行分類,或者按照相關的思政元素進行分類,如社會責任、倫理道德、文化素養等進行分類。此外,對于收集到的案例,需要再進行二次篩選,篩選出與課程教學相關、具有代表性和可操作性的案例。同時還要考慮案例是否能夠涵蓋課程教學的不同層次和不同難度,以滿足不同階段學生的需求。對于通過篩選后得出的案例,需要對其進一步整理編寫,編寫案例時特別要注意案例的真實性和可行性,讓學生在學習中能夠體驗到實際工作中的情況和問題。同時,還應反復推敲案例對融入知識點的前后邏輯關系,讓學生能夠在吸收課程知識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汲取思政元素。
適時在大學建立一個完善的案例庫管理系統也是很有必要的,對案例進行分類、存儲、檢索和更新等管理,方便教師和學生查找及使用案例。案例庫應充分涵蓋與工程專業領域相關的“工匠精神”、安全規范、誠實守信和職業道德等思政元素。經過反復的課堂試驗后,總結出能帶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經典案例。將不適用于課堂教學的部分案例,及時地進行替換。在教學活動中,不僅需要教師自查教學內容是否與時俱進,還需要判斷真實案例是否與所教專業知識出現脫節的現象,令學生在未來職業道路上遇到類似事件時也能做出符合職業道德、誠實守信的正確選擇,這便達到了課堂思政教學的核心目的。
(五)? 優化課程思政在專業課程中的教學方法
教師可以依托案例庫的經典案例,通過傳授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的專業知識的同時,將案例穿插進教學中,幫助學生理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養誠實守信和“工匠精神”在工程領域方面的職業素養。
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時地開展一些討論、辯論、分組研討等活動,讓學生在交流中提高對社會責任的認識和理解。例如,隨堂設置小組任務,如根據消耗量定額工程量計算人工挖溝槽的消耗量,并簡述人工挖溝槽的流程。通過讓學生熟練掌握計算原理,還能深刻理解其內里包含的工藝要求,鍛煉團隊協作的能力,養成嚴謹細致的學習態度,做到精益求精,體現“工匠精神”。另外,通過對比中西方在造價規范上的優缺點,引入正反實例,從而建立學生的民族自信心,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通過互聯網仿真模型向學生展示模擬真實工程作業下的情景,引導學生采用翻轉課堂的方式,向大家指出存在安全隱患和施工不當的行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在“學與辯”的過程中樹立安全施工、認真負責、嚴謹踏實的精神。另外,教師也可以借助網絡課堂與學生及時進行交流,通過分享建筑工程卓越任務傳記、相關工程經典案例,做到與時俱進,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學習渠道[19]。
(六)? 產教結合發掘學生內在潛能
土木工程是一門偏實踐應用性強的學科,單一的傳統課堂教學模式已無法滿足學生就業的需求了,這就為產教結合的理念找到了一個很好的契機。可以在大學建立產教合作機制,搭建起與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行業相關的企業和機構的合作關系,開展實踐教學和項目合作,讓學生在實際工程中掌握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通過“校外企業導師制”幫學生和企業專家搭建“互助橋梁”,企業相關專業領域的專家可以幫學生解疑一些實際工作環境下遇到的問題和分享職業規劃,導師也可以在與學生交流和了解中,適當給予一些實習的機會,在實踐中發掘并培養學生的內在潛能,從而為企業尋覓到適合的人才。
另外,在教學中也能有針對性地設計一些開放性的課程項目,讓學生自由探究和獨立思考,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觀點和創新方案,從而激發學生的創新潛能。還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各種實踐活動,如實地考察、調研、競賽等,讓學生在實踐中積累經驗,提高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最后,在這個部分制定綜合評價機制,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進行綜合評價,鼓勵學生在實踐中發揮自己的潛能,提高綜合素質,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和應用能力,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
(七)? 建立完善課程評價體系
摒棄原本單一的理論考試考核方法,將采用與思政元素相關的評價指標來進行綜合評定,內容包括社會責任感、文化素養、倫理道德等方面的指標。同時,也要涵蓋與課程知識和技能相關的指標,如專業理論知識、工程實踐能力等方面的指標。
而評價的方式也是多種多樣的,可包括課堂測試、作業、小組討論、實踐報告和項目考核等多種方式。同時,應該充分考慮學生的個性、特長和學習風格,采用多種評價方式進行綜合評價。目標是將理論結合實踐,當學生已具備理論知識的前提下,再通過實踐活動來評價學生的實際應用能力和創新能力。例如,讓學生參與實際工程項目的量價核算和成本控制等工作,通過實踐來檢驗學生的能力和水平,同時也是考察學生對運用所學知識在解決實際問題的熟練程度。
具體地,可以采取以下措施:①設計合理的課程目標和教學大綱,明確課程內容和教學重點,以便于后續的教學評價。②設計多樣化的作業和考試題目,涵蓋不同難度和類型,以考察學生對課程知識的掌握情況。③引導學生參加課程設計和實踐項目,并要求學生提交實踐報告,以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④定期進行教學反饋和評估,收集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以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⑤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此外,在學期末還可以采用教師與學生對思政元素融入情況的互評機制,評價結果應該及時反饋給學生和教師。一來可以讓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不足之處,二來也可以幫助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和完善課程教學質量。同時,也可以通過評價結果來調整思政元素的融入與實施,不斷改進完善評價體系,根據評價結果和教學實踐經驗,逐步完善評價指標、評價方式和評價標準,提高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有效性。事實上,建立完善的課程評價體系需要綜合考慮多個因素,包括教學目標、評價方法、評價標準及評價結果的反饋和改進等,以確保教學效果和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
三? 結束語
總之,將課程思政融入到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需要從課程內容、深挖思政元素、人才培養方案、教學方式、案例分析、產教結合和課程評價體系等多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在課程學習中充分認識到工程計量與社會責任的融合關系,基于家國情懷、實踐創新能力、職業道德操守,增強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從而更好地為社會做出貢獻。定期進行教學反饋和評估,收集學生和教師的意見和建議,以改進教學方法和內容,提高教學質量。采用科學的評價方法和標準,確保評價的客觀性和公正性,同時要關注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造價專業內容的背景下融入課程思政的教育理念是未來探索教育改革的思路與方向。大力建設工程領域相關的案例庫,找到探索思政理念的切入口,這將有助于讓學生加深對道德素養、工匠精神、團隊合作和職業操守等的理解。引導學生參加課程設計和實踐項目,并要求學生提交實踐報告,以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質。課程思政必須以專業知識為根基,以提升實踐技能為土壤,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養分,在傳授專業知識與思想教育共同的牽引下,努力培養新時代兼備科學文化素質與思想道德素質的卓越人才。
簡而言之,未來的努力方向是不斷提高教學質量和學生綜合素質,不斷完善課程教學和思政教育的內容和方法,以適應時代和市場的需求,為建設高素質人才和服務社會經濟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思想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J].求是,2020(17):4-16.
[2] 宋二瑋.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討——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為例[J].現代職業教育,2021(19):128-129.
[3] 朱琳.金課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思政混合教學模式探索[J].現代職業教育,2023(18):57-60.
[4] 鄭潔.“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思政教育要點與內容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22(48):165-168.
[5] 吳玫,呂艷玲.《安裝工程造價》課程思政實施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1,20(21):174-175.
[6] 顧娟.基于“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探索課程思政改革的實踐路徑[J].中華建設,2022(1):108-109.
[7] 韓春媛.工程造價專業的課程思政實施路徑研究[J].理財,2023,477(2):82-84.
[8] 武永峰,袁明慧.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改革探索——以《工程招投標與合同管理》課程為例[J].才智,2022(8):31-34.
[9] 黨彥,王炳軍,李紅梅,等.混合式教學模式下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思政教學研究[J].教育信息化論壇,2021,103(10):120-121.
[10] 姜安民,董彥辰,鄒品增,等.融入思政元素的《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教案[J].磚瓦,2022(8):165-167.
[11] 陳鴻雨,鄭環,翟博文.課程思政背景下工程造價專業工匠精神的培育[J].工程經濟,2022,32(11):70-74.
[12] 趙三青,范成偉,鄧小蕾,等.課程思政背景下工程造價教學改革研究——以《工程項目管理》為例[J].中國招標,2023(2):123-125.
[13] 周娟,蔡晶磊,鮑艷衛,等.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實踐探索研究——以“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為例[J].邯鄲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2,35(3):59-61.
[14] 趙欣欣.高職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探索——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為例[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35(5):52-55.
[15] 劉瑞洋.高職院校思政教育融入專業課程實施路徑探究——以《建筑工程計量計價》為例[J].才智,2022(13):56-59.
[16] 龔越.課程思政在“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中的實踐研究[J].吉林教育,2022(35):69-71.
[17] 張愛卿,李金云,王大光,等.課程思政融入基礎工程專業課程的探索研究[J].山西建筑,2021,47(22):187-189.
[18] 趙鶴玲.新時代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現狀及對策分析[J].湖北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0,40(1):108-110.
[19] 付琴.工程造價專業課程教學改革研究:以建筑工程計量與計價課程為例[J].四川建材,2020,46(10):209-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