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丹妮 武曉靜
職業生涯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實踐活動,在個體生命前期發揮著激發生涯規劃意識、增進生涯規劃知識、引導生涯發展方向的作用,是實施素質教育的一條重要途徑。職業體驗活動作為鏈接生活的職業生涯教育,對人感知職業價值、規劃職業生涯和終身持續發展起著關鍵作用。小學階段是學生認識自我、認知社會、了解職業的開端,在該階段開展職業體驗活動,有助于學生感知職業屬性、強化職業理解,啟蒙學生勞動觀念,促進學生素養的提升。
一、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的價值內涵
(一)提升學生職業認知,培養濃厚職業興趣
皮亞杰認為,“兒童通過手腳對真實事物的接觸,能幫助他們在頭腦中構筑知識”。小學職業體驗活動在尊重學生主體性的基礎上,通過親身經歷與接觸對職業體驗進行分析,引導學生認知各類職業,了解不同職業的特征,體會不同職業的艱苦和收獲,有效培養學生職業意識,提升學生職業認知;了解社會發展的真實情況,避免與現實社會脫節。學生在不同職業主題活動中體驗不同的職業角色,以多樣化、廣泛性的職業體驗為起點探索自己的興趣傾向,發現自身的職業喜好,并主動思考自己未來的職業理想,盡早進行生涯規劃。
(二)樹立責任擔當意識,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學生核心素養的培育主要包括文化基礎、自主發展和社會參與三個方面,涵蓋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六大核心素養。職業體驗活動的開展立足學生實際情況,在參與職業體驗活動中切身體會各種職業的文化內涵與精神實質,在團隊合作中培養責任擔當意識,助力學生核心素養的養成。在職業體驗活動中能夠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其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現實職業問題,提高其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依據職業體驗活動中的真實感受和自我狀態進行評估反思,促使其主動溝通,進一步增強社會適應能力。
(三)豐富職業角色體驗,樹立正確勞動觀念
職業體驗是社會發展對于人才培養規格和培養方式發生變化的一種體現。職業體驗將體驗式學習與職業生活情境聯系起來,具有較強的職業代入感,讓學生在不同的環境中體驗不同的職業,感受不同職業的職責,思考不同的職業對社會發展和進步的貢獻,清楚地認識到“人類是勞動造就的,社會實踐是勞動造就的”。豐富和拓展小學職業體驗活動,可以使學生親身體驗醫生、警察、廚師、銷售員等多元職業角色,了解從業者的職業內容與職業價值,感受從業者的職業艱辛,學會尊重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二、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的特點
(一)實踐性
職業體驗活動是一種特殊活動,它與生產勞動緊密相連,因此具有很強的實踐性。學生是在真實、具體、模擬的實踐情境中進行職業體驗的,以此獲得對職業生活和工作場景的認識,親身感受和體驗職業的特點、工作的內容和要求,從中獲得實踐經驗和知識。職業體驗活動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主動參與的機會,他們在體驗中學習,在動手操作中獲得成功的喜悅,完成自我體驗和自我成長。學生通過實地參觀、動手操作、角色扮演等體驗活動來感受職業文化、掌握職業知識,享受職業體驗的樂趣,在教師的指導下體驗、體悟與體認,在實踐中進行多元思考,發展個人實踐創新能力。
(二)自主性
與傳統的實踐活動相比,自主性是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的又一大特點,即學生在教師指導下自主、自愿、自覺地參加職業體驗活動。自主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自主選擇。職業體驗活動的開展是基于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進行的。學生可以在周末、寒暑假等業余時間根據自己的職業興趣和目標,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體驗項目或機會。第二,自主學習。學生在不同的職業領域內體驗工作,通過自主學習的方式主動探索,了解和掌握與職業相關的知識、技能和經驗,增強自身適應力。第三,自主反思。職業體驗活動要求學生進行自主反思和總結,發現自身的優勢和不足,提出改進和發展的方向,以此提高自身的職業素養。
(三)教育性
職業體驗活動目標、內容、過程和方法的設計都要符合小學生現階段身心發展特征及未來職業發展趨勢,這正是職業體驗活動教育性的體現。首先,小學職業體驗活動充分考慮到小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與水平,將“知”與“行”有機結合起來,并以此為手段和途徑,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教育目標。其次,職業體驗活動的主題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由淺入深動態生成的,學生在豐富的職業體驗活動中,了解職業的種類、特點、責任、義務、工作內容,掌握勞動技術,體驗勞動快樂,感悟勞動精神。最后,職業體驗活動使學生主動學習職業道德規范和自覺涵養法律法規意識,更好地適應未來職業發展的需求。
三、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的實踐策略
(一)學習職業理論,提升教師職業教育素養
教師是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實施的關鍵主體,教師的職業認知、職業素養、職業能力會影響職業體驗的活動設計和實施效果,在未來需著力提升教師職業教育素養。教師個體應加強對職業知識的學習,理解職業內涵,掌握職業基本理論,提高職業教育能力,樹立正確的職業價值觀。學校應提供多樣化、規范化和系統化的培訓,邀請職業教育專家對教師進行專項培訓,科學指導教師的職業教育實踐,加深教師對職業教育的理解;定期組織學習研討,指引教師職業啟蒙教育方向,強化教師職業啟蒙教育意識,引導教師鉆研職業體驗活動課程設計與實施的策略、方法與技巧,促進教師職業教育素養提升。
(二)走進學生生活,開展多樣職業體驗活動
職業體驗活動以學生為主,走進學生生活,貼合學生實際,讓學生體驗豐富多彩的職業生活。在不同的成長階段,學生有不同的發展需求。職業體驗活動的內容要圍繞學生的認知、興趣、能力等因素進行設計,挖掘學生職業潛力,保持良好的持續性學習能力,促進終身學習。一是教師引導學生關注生活中平凡的職業,體驗各類職業活動。二是結合與職業相關的節日開展體驗活動,如在勞動節、建軍節等節日走進農場、軍事博物館,讓學生感受職業生活的意義與價值。三是結合主題班會開展“我的職業夢”活動。
(三)推動“家校社”全員參與,充分利用職業教育資源
小學職業啟蒙教育工作是全社會共同參與和多方資源支持的系統工程。一是整合家長職業教育資源。學校定期邀請家長走進校園介紹自己的職業,與學生交流自己工作中的奇聞趣事,豐富學生的真實感受。二是結合校園文化創設職業活動環境與氛圍。三是聯合博物館、科技館、職業體驗館等當地場館開展職業體驗活動。四是校企合作建立校外職業體驗實踐基地。
(四)注重多元評價,強化職業體驗活動效果
職業體驗活動評價標準能科學評價教師教學質量與了解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學習情況,并為教師的職業體驗活動教學改革指明方向。探索以職業認知體驗活動為載體,構建“體驗—學習—反思—改進”的評價機制勢在必行。評價標準應針對學生的表現及學習程度不同而設計差異化、個性化評價。如可采用“自我評價、同伴互評、教師評價、家長評價”相結合的多元主體評價模式,多方面反饋職業體驗活動效果,讓學生獲得立體多維的評價結果,激發學生主動性,樹立正確的職業觀。
總之,職業體驗活動是一種重要的教育形式,對學生了解職業、儲備職業知識、開闊職業視野、豐富生活認知具有重要的現實價值。教師要通過精心設計職業體驗活動,保障小學生職業體驗的有效性,促使學生在職業體驗活動中了解自我,增強學習動力,提高綜合實踐能力。
(本文系洛陽市2022年教師教育支持專項課題“小學生職業體驗活動的實踐與研究”的成果。課題編號:2020BJY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