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永濤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教育的不斷進步,研學旅行作為一種新型的教育方式,逐漸受到廣泛的關注,并得到認可。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也越來越受到社會各界的重視。研學旅行通過走近自然、走進社會、走近文化等形式,為小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實踐體驗,促進小學生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價值觀等多方面的發展。通過參與研學旅行,學生可以拓寬自己的知識面,并理解學科知識與生活實際之間的密切聯系。
研學旅行對小學生學科知識水平的影響
研學旅行提供了學科知識的實踐和體驗機會。在研學旅行中,學生能夠親身接觸和體驗到真實的學科內容,與教科書中的知識相聯系。這樣的實踐和體驗有助于學生理解和記憶學科知識,提高他們的學科知識水平。研學旅行實踐活動主題豐富多樣,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來強化跨學科整合,提升學科間的聯系,并凸顯某些學科的獨特魅力,從而更有效地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做出選擇。此外,研學旅行還為師生提供了深入交流的機會,有助于增進彼此理解。教師可以通過這類活動更準確地把握學生需求,為今后的教學工作提供有力參考。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會發現,有一部分知識內容對于生活在當下的小學生來說難以理解,那就可以通過開展研學旅行活動進行學科知識拓展。
研學旅行對小學生視野拓寬的影響
研學旅行可以為學生提供親身接觸和體驗的機會,讓他們能夠目睹和感受不同地區的風土人情。學生通過參觀名勝古跡、博物館和歷史文化遺址等,深入了解不同地方的歷史文化,開闊視野,增加知識儲備,還可以與當地的居民進行交流和互動,了解當地的生活方式、社會習俗和地方文化。學生通過與當地人交流,可以深入了解當地的社會經濟發展狀況,了解不同地區的特色產業和優勢資源,拓寬對社會的認知。另外,研學旅行還可以讓學生走出舒適區,接觸和應對不同的環境和挑戰。例如,學生參與農田勞作,可以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增強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研學旅行對小學生社會交往和合作能力的影響
在小學生參與到研學旅行活動的過程中,他們需要脫離自己原來所熟悉的生活和學習環境,雖然有教師的監督和幫助,但更多地需要學生自行解決一些基本的生活問題,因此學生需要克服困難,增強自己的適應能力,這對于小學生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除此之外,參與研學旅行能增加小學生接觸社會的機會,為素質教育提供實踐保障。這種生活實踐能提升小學生的責任感和合作能力,同時幫助他們更好地適應當前社會,推動小學教學方式的積極變革。
研學旅行對小學生綜合能力提升的影響
學生在參與研學旅行過程中,必須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文明規范,這有助于增強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并促進他們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同時,研學旅行為小學生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學習資源。在這些資源中,小學生可以學到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如地理知識、歷史文化、科學技術等。他們通過了解祖國壯麗的山河和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增強了民族自豪感和榮譽感。研學旅行為學生的未來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并讓他們在社會實踐中應對挑戰,不斷提升實踐創新能力。
總之,研學旅行對學生來說意義重大,有利于培育學生的核心素養,有利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學生在情感上獲得認同,在思想行為上自覺踐行。因此,學校應重視小學生綜合素養的培養,通過研學旅行等創新教育方式,使他們成為具有較高綜合素質的人才,有效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實現“踐行育人”的教育目標。
(本文系鶴壁市教育科研課題“基于研學旅行課程對提升小學生綜合素養能力的探索與研究”的成果。課題批準號:2023-JKLX-021)
(本欄責編 桑 濤)